南陽市宛城區五裡堡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幸福生活如蜜甜
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袁永強 周欣
「如今我們小區裡外真是大變樣,環境漂亮了,停車規範了,走在小區,心情舒暢。我退休了閒來無事愛養點花草,小區改造後社區還幫我弄了花架,生活幸福感越來越強。」11月10日,家住宛城區五裡堡街道黃河社區臥龍運管局家屬院的餘德青女士開心地說。
南陽新能源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五裡堡街道黨工委書記崔振世、主任周運生說:「居民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今年以來,街道把老舊樓院改造作為一件改善民生的大事和要事來抓,堅持黨建引領聚合力、分類施策補短板、提升文明強素質三管齊下,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提升城市氣質形象,還促進了居民文明、和諧理念的養成。」
如今,該街道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走在了全區前列,26個老舊小區全部完成從「老髒差」到「新淨美」的蝶變,實現裡子「好住了」面子「好看了」的美好願景。
黨建引領聚合力。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的民心工程,也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美好生活的民生工程和幸福工程。如何把這項重要決策和人民群眾的美好期盼有效結合,如何改的暖心、改的貼心、改的順心?黨建引領,全民共建。發揮好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社會各級力量工作同參與,成為五裡堡街道破解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難題的法寶。
五裡堡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街道社區樓院黨員全部融合,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成立街道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街道主要領導親自抓,一線指揮,街道黨員幹部充分參與,切實發揮街道黨組織「定盤星」的作用。同時,在全區率先成立老舊樓院改造聯合黨支部,聯合街道黨組織、黨員,統籌力量,確保各項工作有人組織、有人跟進、有人落實,積極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在街道全面鋪開,真正實現「1+1>2」的成效。為有效推進轄區單位與社區共駐共建機制,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整體合力,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推動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共建工作全面發展,社區黨支部與轄區單位構建「大黨委」,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充分發揮轄區機關單位作用,推動社區共駐共建、資源共享,從而紮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此外,秉承「大家的樓院大家建」的初心,街道立足於解決居民實際需求,在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確定改造重點,發揮小區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及時協調解決改造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全面營造組織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積極氛圍,凝聚起全員參與的蓬勃力量。
萬事開頭難。小區升級改造,群眾質疑和需求日益彰顯。為了打消居民的質疑聲,該街道充分結合疫情防控期間所有黨員戰一線的先鋒模範作用,在需要改造的老舊小區內依靠黨員力量開展走訪、摸排、徵求住戶意見。比如,當時日報社家屬院因為綠化改造群眾意見不一從而推進困難,街道發揮該小區黨員帶頭作用,多次深入居民家中走訪,最終同意綠化改造方案的住戶數量佔徵求意見住戶數量的73%,並在小區進行意見公示,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綠化工作得以順利推進。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示範帶動提振作風。李文玲、畢德敬等一批老黨員切實發揮帶頭作用,讓黨組織和黨員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的「紅色引擎」作用不斷凸顯,持續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努力實現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的「雙提升」。
分類施策補短板。走進該街道黃河社區,記者不禁被這裡花園般的景象所吸引:粉刷一新的藍色樓房,內容豐富的文化牆,整齊有致的月季樹……處處是風景,滿眼是變化。 「越是不好改越是要改好,還要改的適宜,改的讓群眾滿意!」五裡堡街道辦事處主任周運生說,「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分類施策,補齊短板,真正實現『宜居』、『樂居』、『安居』」。
不忘初心,聽取民意。改造工作眾口難調,為了精準施策,該街道動員社區、小區物業、熱心業主逐樓院入戶走訪小區居民發放徵求意見表,在各個涉及改造的小區入口、各樓道口等醒目位置張貼改造徵求意見公告,保障居民的知情權,並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編制每個小區的改造方案。
分類施策,靶向治療。五裡堡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徐繼曉說,街道聘請市、區規劃設計院對老舊小區進行深入調研,反覆勘察現場,結合群眾意見以及實際情況,將老舊小區改造劃分為基本保障、功能提升、品質優化三種類型,統籌使用資金,詳細制定實施方案,切實解決老舊小區建築物和配套設施破損老化、市政設施不完善、環境髒亂差、日常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改造後的小區的宜居度大大提升。黃河社區主抓綜治工作的肖彬說,在充分徵求意見、歸納整理的基礎上,對清掃垃圾、平整路面、疏通下水道等小問題,社區直接聯繫施工隊處理;對於社區處理不了的問題及時給街道聯繫處理;對於需要更改設計的由社區和街道城建辦、小區施工方、監理方會同設計部門,按照「一樓一策、一院一景」的原則,科學合理制定小區改造方案,有重點地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
補齊短板,全面提升。街道從「綠化、硬化、美化」上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拆牆透綠,可以「一窗知春夏秋冬」;整修路面,居民踏上「幸福大道」;粉刷牆體,老樓房集體披上「五裡堡藍新衣」;建設文趣園,「亭臺走廊」成風景……改造升級破舊車子棚,更換雨汙分流管和老舊配套設施,安裝路燈;設置健身休閒區、文化牆、健康教育宣傳欄等; 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清理消防通道、配置消防設施等……這些改變不但滿足居民需求而且因地制宜改出特色,居民的自治、共治、共享意識也被不斷地激發出來。「小區改造後,舊貌換新顏,樓道乾淨了,垃圾分類了,綠化也比以前好了,志願者紅馬甲也多了。」街道居民紛紛稱讚。
提升文明強素質。走進該街道黃河社區「黨風廉政文化巷」,讓人眼前一亮:綠樹繁花掩映下,長長幽深的街巷,文化牆上廉政知識豐富,包拯、海瑞、于成龍、孔繁森等古今廉吏事跡感人至深。該巷投入56萬元,長370米,集廉政、文化、黨建於一體,既解決了居民出行問題,又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氛圍。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要改善硬環境,更要提升居民文明新風。該街道緊抓全市「雙創雙建」為契機,紮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重點打造文明衛生居民樓院、宣傳巷道,營造了濃厚文明氛圍。街道各社區已組建了15支文藝表演隊伍,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高質量的「群眾文化藝術節」,逢春節、「七一」、「十一」等節日都舉辦大型文藝活動。2018年以來,先後投入100餘萬元,打造了紅纓路「文明印巷」亮點;聯合市十二小,打造了總長460米的「教育文明一條街」, 開展「校園周邊大整治,齊心協力保平安」活動等;聯合南陽市中心血站開展「真情融入社區,義診溫暖民心」活動;聯合南陽電大、市質監站開展「清潔家園大行動」志願者活動。此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為轄區老人提供託老服務;「四點半學堂」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家長沒下班,孩子放學沒人看管」的難題;文化活動室全天候開放,為居民提供休閒健身場所;社區道德講堂不定期開展法律、安全、消防等專題講座。經過文明創建,居民的生活品質、文明素質和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老舊小區大改造,幸福生活如蜜甜。宛城區五裡堡街道把老舊小區改造改到了居民的心坎上,街道黨員幹部以服務居民的實際成效踐行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讓群眾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相信五裡堡街道街道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