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太平天國曆時十四年,不僅是我國舊時農民戰爭的最高峰,還是世界史上規模空前的農民起義運動。這期間有不少的先例,例如「牌尾館」的建立,其中「牌面」的威力讓人當時的清政府和西方勢力很是頭疼和懼怕。
那個時代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有「牌尾」一詞,也是一個機構叫做「牌尾館」。記載讓殘疾的人守著館所,讓老人病重者打掃街道,並不用去打仗。然後還分成了「牌面」和「牌尾」。牌面就是指達到了成軍年齡十五六的少年,牌尾就是老人了。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就是來形容孩子們年少不知道什麼兇險厲害,一旦有人鼓吹,就難免做出衝動令人恐懼的事情來。
相傳當年的太平天國就有這樣一批不畏生死的童子軍,小時候常聽老一輩人說:當年啊太平天國內有白蓮教的留存,一般會些真本事,空手入白刃,念咒抵刀槍的本事。雖說聽來絕對不是真的,血肉之軀哪裡能擋住刀光槍彈。
但是有那麼些記載,總是難免讓人驚奇:
記錄一
太平天國攻佔武昌之時,在1953年元月。最先殺入城內的是五十餘名童子兵,他們直接用當時,繳獲的老式地雷在文昌門下城牆處爆破,隨後殺入城內。要知道就算是不起眼的隱蔽處,城內也不會沒有人員防備的,再參考當時的內外雙層打壓,怎可能無壓力進城?
記錄二
石達開率領童子軍攻打江西九江,據當時的情報,當地守軍有兩千多人,還有少量本地民兵。緩速行至城樓,發現並沒有任何人氣。於是先遣兵,童子軍遊過護城河,用以飛爪蹬上城牆,發現並沒有守軍。當地得知石達開所帶「牌面」威力,外援沒借來就全跑了。要知道護城河可不是光是池水,裡面都是有暗鉤的。
記錄三
洪秀全於1956年發動天京事變,當時韋昌輝想要肅清楊秀清餘黨。很是擔心原來的將領本事同袍不免難以下手,恐怕有所留手,到時候漏了那麼幾個,自己可就危險了。於是叫上洗腦依舊的「牌面」軍,當時童子軍覺得殺人都是小事,甚至竟當遊戲一般。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被洗腦的年輕人可以幹出多麼令人驚悚的事情,在太平天國內部並沒有明確的說有類似「童子軍」的編制。但是當時運動起義的定義,男子年過十五便可以參加軍隊。清朝人張德堅編纂的《賊情彙纂》也處於醜化太平天國運動,可以將不光讓清軍,還讓外國聯軍恐懼後怕的年輕農民軍都叫作「童子軍」。
這些「牌面」不是當時派遣入直接戰場,充當前頭兵填槍眼的小卒。他們都有很多特殊的職能,因為從小培養,忠誠度自然不說。更有甚者有特殊的技能和本事,有的水性很好,能長時間憋氣隱逸;有的身法了得,善於攀爬飛簷;有的從小練習柔術能去到常人很難進去的地方。
這些孩子不是太平天國內部的,也不全是由相關人員帶來的。好多都是起義運動中臨時抓來的老百姓家裡的。
孩子年幼難免哭嚎不受管理,但是太平軍內部有專門負責管理這幫孩子的人員。聽話的就給好處,不聽話的就讓他們吃苦,慢慢的孩子們就妥協在了這種變相的脅迫下。
但是太平天國裡,也難免有齷齪的事情。洪秀全,當時就想效仿封建王朝,映照太監進國,當時的條件不好,又是農民起義,沒有多少會這門操持的,結果就害死不少孩子。相貌姣好的,逃過一難得孩童,也難免被人猥褻,更有甚者因此死亡。
雖說太平軍中出名的童子軍也有陳玉成,李秀成之流。但是終是少數,戰爭總是帶來許多的不幸。希望可以鑄劍為犁永無戰事,我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