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個底層手工業小作坊主,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最終成為割據一方的霸主,迎娶白富美出任CEO。這個人物一直是三國愛好者們褒貶不一又爭論不斷的焦點。古人對他的評價普遍很高,多是因為他的義氣和仁政,為兄弟兩肋插刀,為百姓殫精竭慮,希望大家向他學習向他致敬(至於事情放到自己身上,那就得看情況了)。現代人思想比較開放,筆者經常瀏覽各大評論區,主流論調是不怎麼喜歡劉備這個人的,評價多為「虛偽」。
其實筆者也不太喜歡劉老闆這種想要又不要的扭捏姿態,比如陶謙讓徐州,劉表讓荊州,但是仔細想來,其中也能體現出劉老闆的智慧。自從黃巾之亂,劉老闆就扛起了興漢的大旗,每到一處必喊「我乃中山靖王之後,勵志匡扶漢……」得到的答覆基本都是你可拉倒吧。雖然屢遭白眼,但是劉老闆並不氣餒,而是用實際行動來驗證自己的誓言。袁術稱帝,他跟袁術幹,曹老闆成了「漢賊」,他又跟曹老闆幹。後來曹老闆一家獨大到處欺負人,劉老闆就到處跟曹老闆對著幹。打是基本打不過,但是我真的打了,大家有目共睹。於是劉備每次失敗都能人心不散,還能迅速拉起隊伍接著幹。想來那些死心塌地跟著劉老闆玩命的人沒幾個會去想封侯拜將,多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徐州當時被曹操大軍包圍,城破人亡是遲早的事情,劉老闆心裡盤算就算要了徐州也夠嗆保得住,還不如不要,給世人留個仁義的美名。待到荊州之時,形式更複雜,外有勢要一統北方的曹操,內有蔡瑁張允虎視眈眈,荊州更不能要。赤壁之戰後,這位不自信的劉老闆才總算在荊州落了腳,雖然是半哄半騙從老大哥孫吳那裡借來的,但是只要不打仗,找個藉口賴著不還就行了。
此時的劉老闆已經有了底氣,臥龍鳳雛盡歸麾下,還有東吳老大哥當靠山,可以考慮擴地盤了。偏偏這時候張魯攻打劉璋,機緣巧合下劉老闆成了劉璋的救命稻草,簡直是天時地利人和,取下西川指日可待。可惜的是,在面對西川問題時,劉老闆扭扭捏捏的老毛病犯了。劉璋也姓劉,名正言順的西川之主,漢臣編制,血統上跟劉老闆也是親戚,你管我叫叔我管你叫大爺的反正八竿子總能打得著。這要是來個背後下刀子取了西川,之前堆砌的人設不就崩塌了?就是因為面對西川的猶豫,造成了後來劉老闆的各種悲劇。
市場總監龐先生的意思是,劉璋一出現,大家就把刀架他脖子上,一路提著這個擋箭牌直搗成都,西川能有什麼將領,基本都是酒囊飯袋,幹就完了。劉老闆死活不同意,加上張松事敗,整個西川一瞬間對劉老闆亮出了刀劍,龐先生也因此歸天。雖然史書和小說對於龐統死因的描述不同,但他的死將是劉老闆得到整個西川也無法彌補的損失。
為什麼這麼說,這要從樊城關老爺的兵敗談起。從大局上看,劉老闆帶著龐先生和黃忠魏延拿下西川,再搜羅一些蜀中俊才,足以撐起西南市場的局面。西有巴蜀,東邊荊襄有關張二將和諸葛村夫,再聯合老大哥東吳,三路齊發一起往曹老闆的高地推過去,簡直是摧枯拉朽易如反掌。但是龐先生的死迫使諸葛亮分身乏術,只能舍關老爺一人留守荊州。西川是拿下了,五虎將也封了,可是關老爺也徹底飄兒了,留下一句千古名句「虎女焉能嫁犬子」撒手人寰。但凡能留下一個給關老爺出出主意的人也不至於如此,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無需多言。
筆者個人覺得劉老闆在做人方面沒的說,做事則遠遠不及曹老闆。曹老闆向來我行我素,根本不在乎噴子的口嗨,這是一種身為人主的殺伐決斷,身處亂世,有些道理和規則本來就說不通,又何必在乎別人的觀點。當然這僅限於亂世,盛世太平的年代我行我素無視道德和規則只會死得很慘。最後,劉老闆還是將這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假如你真的胸懷仁義,就憑你家阿鬥那個鳥樣子,應該不是白帝託孤,而是白帝託「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