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周靜敏:進一步發展裝配式建築需...

2021-01-20 中國建設新聞網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8方面重點工作。其中,在「加快發展『中國建造』,推動建築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明確,要積極推廣裝配式鋼結構等新型建造方式,完善裝配式建築標準體系,推動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逐步提高裝配式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例。在此目標要求下,進一步釐清近些年裝配式建築的具體發展情況、已經取得的成績、接下來該如何按要求更好推進等,非常有必要。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周靜敏就此對《中國建設報》表示,我國裝配式建築目前仍處於大力發展階段,雖然整體形勢喜人,很多企業在認識到裝配式建築的重要性後也都積極參入其中,但大部分裝配式建築只能做到部分構件的工業化生產和裝配化施工,標準化設計、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目前都能做到的很少。「接下來,整個裝配式建築產業鏈上的企業和從業者,除了需進一步提高對裝配式建築的認知並努力解決相關技術難題外,在實踐中還需加快推廣應用科技成果。」

Q:多年來您一直從事建築設計的研究與教學,也參與了一些標準規範的制定。標準化設計在發展裝配式建築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裡?

A: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標準化設計是指建築設計和建造、部品生產和使用應該滿足標準化設計的原則,採用工業化標準構件,進行模數協調設計和標準化建造。如果不遵循合理的標準設計,建築與部品、部品與部品之間就無法順利組裝。如果標準不合適,或在尺寸與規格上過於隨意的話,部品的種類就會變得龐雜無序,還不如由少種類大批量生產帶來的效果。

其次,標準化設計也是裝配式建造中集成化設計的基礎。主體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和內裝系統均應進行集成化設計,以提高集成度、施工精度和效率。各系統設計應統籌考慮材料性能、加工工藝、運輸限制、吊裝能力等要求。建築、結構、給水排水、暖通空調、電氣、智能化和燃氣等專業應採用標準化設計並始終保持協同。目前標準化設計在理論、技術等方面已較為成熟,接下來的關鍵是,設計人員要轉變思維和方法,要從分散的接龍式設計轉為多方協同的一體化設計。

Q:除了標準化設計,在裝配式建築提倡的「六化」裡,近些年哪些已經發展得較好,哪些還與預期目標存在差距?

A:裝配式建築本身追求的是高品質和可持續發展,它所提倡的「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是有機統一的整體。裝配式建築如果照此「六化」要求持續推進下去,整個建造水準和建築產業化發展都將取得很大突破,但從目前整體發展情況來看,很多方面並未取得特別實質性的進步。

作為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國各地的裝配式建築政策對預製率和裝配率均制定了相應目標和要求,企業也在積極落實,因此在「工廠化生產」和「裝配化施工」這兩點上,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的發展較為靠前。但「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目前落實得還很不夠,尤其是最根本的「標準化設計」尚未形成氣候,接下來需進一步加大推廣和應用力度。

Q:結合您的長期觀察,目前裝配式建築發展中較為重要卻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有哪些?

A:裝配式建築的部品、部件等產品的品質不過關會直接造成裝配式建築整體品質難以保證,因此產品鏈上任何產品的品質與安全都至關重要。基於此,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需引起重視。

一是偷換概念製造假冒產品。在整個裝配式建築建造過程中,一些沒有完全理解或根本不理解裝配式建築的人,很容易鑽空子製造假冒產品。比如有些整體衛浴品質很差,不是真正的一體化產品,而是簡單拼湊而來,這就是從源頭上歪曲概念走了歪路。二是偷工減料製造低劣產品。低劣產品的出現往往不是生產技術、施工技術的問題,而是相關人員沒有負起保證產品品質責任的問題。不良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提高利潤,在材料上偷工減料,使得建築品質從源頭上就無法得到保障。這些通過偷換概念、偷工減料生產而來的產品,很容易給人造成困擾,認為裝配式建築品質不如傳統的好。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在現實中廣泛存在,比較令人擔心。

此外,日本等發達國家,他們不僅關注建築在物理層面的可持續發展,還同時關注建築在社會層面的可持續發展,即站在社會層面評價建造方式是否以人為本,或建築本身是否能夠成為社會優良資產。目前我國對裝配式建築提出的指標、規範等各方面要求,其實很多都是物理性的硬體要求,可即使這樣也尚難達標。相較之下,我國整個裝配式建築產業鏈上的企業和人員,還需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提高對裝配式建築的認知水平。

Q:對於如何在「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推動裝配式建築的發展,您有哪些想法和建議?

A: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築發展還處於大力發展階段,雖然整體情況不錯,但接下來的發展過程還會很漫長。我認為在「十四五」時期,首先要堅決落實目前明確提出的一系列先進理念,加快科研成果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我國地域性差異很大,各地基礎不同,對一些規範、政策的解讀也不同,造成了一些落實偏差,今後還要加大政策解讀、梳理成功經驗,努力補齊各種短板。其次要進一步梳理貫徹標準化設計思維,讓行業內外都能正確理解裝配式建築建造的方法,從設計階段開始逐步實現一體化協同,尤其要加快全產業鏈發展。發展裝配式建築所需的產業鏈很多,只有整個上下遊的產品都發展起來,才能確保裝配式建築理念的真正落地和「六化」目標的實現。

相關焦點

  • 為了「水繞陂田竹繞籬」——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用規劃...
    多年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始終堅持用高質量的鄉村規劃引領我國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結出累累果實,影響波及世界。 規劃扶貧,「扶腦袋」與扶村莊並行不明所以、懷疑眼光,是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教師們走近一個又一個扶貧對象村莊時遇到的原初情景。
  • 著名建築家、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羅小未逝世,享年95歲
    記者從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證實,該院退休教授、我國著名建築歷史理論家和建築教育家羅小未,6月8日6時30分在上海家中逝世,享年95歲。據同濟大學婦女工作委員會資料,羅小未生於1925年9月,廣東番禺人,1948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系。
  • 裝配式建築:政策先行,也要市場隨行
    廣東大地城市建設與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王幼松教授發表了題為《智慧城市與裝配式建築績效》的主題演講。王幼松教授從裝配式建築住宅在資源、環境等各項指標的實驗數據分析入手,認為裝配式建築能有效降低資源消耗,如果能進一步提高預製率,加強構件的標準化設計,未來將會大有可為。從長遠而言,智慧建築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裝配式建築不能單靠政策推動,還需要市場的認可與配合。
  • 著名建築家、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羅小未去世,享年95歲
    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建築學會名譽理事長羅小未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6月8日6時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圖片來源:同濟大學出版社她的門生裡,牛人、大咖數不勝數,光院士就有兩位,一位是中科院院士鄭時齡,現為同濟大學城規學院教授;另一位是同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常青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此外,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在城市規劃與建築遺產保護管理方面有精深研究的伍江教授,也曾拜其門下。她就是羅小未先生。
  • 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發展情況研究——瀋陽篇
    瀋陽市市長姜有為曾表示,瀋陽為發展裝配式建築主要抓了七方面工作:一是制定發展規劃,出臺了現代建築產業「十三五」規劃;二是抓好示範項目,逐漸擴展裝配式建築應用範圍;三是推動產業發展,初步形成以鐵西現代建築產業園為核心,以渾南萬融現代建築產業園等為補充的特色產業集群
  • 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調研龍元建設集團裝配式建築發展
    2020年9月10日,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規劃發展處處長劉美霞一行蒞臨龍元集團考察調研。龍元集團副董事長、總裁賴朝暉熱情接待了文林峰一行,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明、副研究員王潔凝、工程師杜陽陽,龍元明築董事長陸炯、龍元集團總工程師邵君雅等參與座談。
  • 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發展情況研究——合肥·經開發區篇
    同年,合肥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建築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系統推進建築產業化發展。隨後,合肥市又出臺了《合肥市建築產業化千億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末要形成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 重慶交通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2018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2.董莉莉,副教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全國風景園林網專家庫專家、築龍網園林顧問專家、重慶綜合評標專家、重慶綠色建築諮詢專家、重慶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重慶市綠色生態小區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建築規劃設計區域新銳人物、中國建築學會會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女風景園林師委會委員
  • 同濟建築系碩導:張斌教授,都有哪些作品……
    張斌副教授 學科方向: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客座教授、碩導;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張斌工作室主持建築師;《時代建築》專欄主持人 1992年和1995年分別獲得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建築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99年至2000年期間入選中法文化交流項目《150位中國建築師在法國》赴法國巴黎Paris-Villemin建築學院進修,並在Architecture Studio事務所擔任訪問建築師。
  • 重慶市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規劃公布  力爭2025年重慶裝配式建築...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廖雪梅)9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城鄉建委了解到,市城鄉建委、市經信委日前聯合發布了《重慶市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簡稱《規劃》)。根據《規劃》,重慶將形成「3+7+100」裝配式建築產業布局,力爭2025年全市裝配式建築產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
  • 【光明日報】中外建築文化交流的使者 ——追記同濟大學建築學家羅...
    「我想重溫《外國建築史》!」6月8日,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羅小未因病逝世。同濟大學建築系被稱為「先生」的女教師走了。首開《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等課程,主持編著近10種相關教材羅小未1948年自聖約翰大學建築系畢業後,1951年起在聖約翰大學執教,講授外國建築史。
  • 故宮學院(上海)本月底落戶同濟大學
    故宮學院設立的一大初衷,就是提升故宮在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方面的功能,而各家分院走的都是「因地制宜」的發展路線。  據悉,藉助同濟在建成遺產保護領域的前沿優勢,故宮學院(上海)將致力於提升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水平,促進故宮遺產的國際化傳播,深度參與國家級歷史建築保護項目的研究與實踐。  為什麼故宮學院(上海)會花落同濟?
  • 為裝配式建築喝彩
    「近兩年,中國國際住宅產業暨建築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博覽會(以下簡稱住博會)把裝配式建築作為主要內容,為推動裝配式建築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希望住博會繼續為推動產業化的發展、對推動城鄉綠色的健康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工程師、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宜明在住博會開幕見面會上的一席話。
  • 延續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 樣式雷建築圖檔同濟大學特展
    延續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樣式雷建築圖檔同濟大學特展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由故宮學院(上海)指導。同濟大學博物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同濟大學聞學堂和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主辦的「延續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樣式雷建築圖檔同濟大學特展」2020年9月8日在同濟大學博物館舉行,該展覽通過視頻、展板、圖紙和宣傳冊四種形式,全面展示了「樣式雷」的歷史和建築圖檔。中國古代建築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 同濟大學和東南大學,哪個才是建築二哥?
    ,一般包括四個專業: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土木工程以實用型為培養特色,主要為建築與施工企業培養從事施工技術、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監理等方面的建築工程技術人才;而建築學以建築設計為核心,兼容城市規劃、環境設計等方面的內容。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 將全力推進優秀科研...
    學校開展「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評選活動,就是希望發現這些成果,並聯合專業機構、企業等多方共同推動這些科技成果儘快轉化落地,更好地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此次評選活動由同濟大學科研管理部、同濟創新創業控股有限公司主辦,上海同濟技術轉移服務公司、上海同濟科技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
  • 好老師這樣煉成——全國優秀教師、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常青院士速寫
    教師節前夕,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青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業內人士、學院師生紛紛表示「實至名歸」。 從小喜歡畫畫的常青,考大學就是受到一位大學教授的鄰居引領,考進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當年叫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然後讀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讀研期間,最興奮的事就是在北大、社科院等處選課。
  • 【人民日報】參與修復新天地、外灘源的同濟建築女神走了
    「深切緬懷永遠優雅的羅先生」「我想重溫《外國建築史》」6月8日,95歲的羅小未教授仙逝。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師生的朋友圈,滿是悲情。年輕人稱她為同濟建築系「女神」,當年她卻是女教師裡惟一被稱為「先生」的。
  • 故宮學院(上海)正式落戶同濟大學
    中新社上海5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由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聯合成立的故宮學院(上海)26日在同濟大學揭牌成立,這是繼蘇州、景德鎮、西安和深圳分院後,故宮學院開設的第5家分院。 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今後將主要在科技、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三個方面聯手開展合作。
  • 全國最高的分層裝配式鋼結構建築綜合樓建成
    項目背景 中富杭蕭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產業園是湖南省100個重點產業項目之一,按照「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成品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的理念傾力打造,力爭將產業園建設成為我國中部地區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產業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