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雲安縵,酒店控都知道萬餘棵大樹和數十幢明清古宅遷徙到上海的故事;也知道 Kerry Hill 的光影聖手如何促成了大樹老宅以酒店的形式重獲新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把酒店培育到黃金時期大約是在開業後的兩三年。HA在最佳的時間走進了養雲安縵,再看『樹宅相守,天地人和』。
Part.1
被頂出來的釘子。
樹的綠色,也養的正好。
這個被稱為『香樟樹王』的大樹,七個人才能合抱樹幹,綁著紅緞,在酒店最醒目的位置。
![]()
![]()
慶典裡,在樹下奏起『優人神鼓』;平日裡,養雲安縵住客會被建議來到樹下,進行一場『入住儀式』,親手舀一碗古老石井的水,澆灌大樹,致敬生命的偉大。
![]()
走近看,樹上有一個個鉚釘,這是2002年運輸時為了保護樹皮留下的痕跡。雖然,移栽下的大樹依照原生地的朝向方位,填埋根系的土壤是隨大樹一起運來的原土,但是都說『人挪活,樹挪死』。曾經有人留下評語:『無知者無畏』。然而,現在大樹樹幹裡的組織已經修復,原本緊貼樹皮的釘子被頂出來了。
![]()
今年拍的樹王(下圖左)和2018年開業時的官圖(下圖右)比。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活得旺盛蓬勃,『發量』增加了不少。
![]()
▼入住時會拿到一張酒店布局圖,HA依次標記出來,其實這隻佔到了整個養雲安縵項目的三分之一。
![]()
酒店一項活動就是森林騎行,在香樟樹林中穿梭,最妙的是騎過拱橋,往水邊一瞥,喚起我對綠洲和溼地的美好印象。
![]()
![]()
這是一片放在整個上海都很獨特的森林。共青森林公園雖然地方大、植被豐富,但是沒有像養雲安縵這麼規整;世紀公園雖然規整,卻沒有養雲安縵這麼密集的香樟林。
![]()
![]()
超過400種的植物,看似野趣,實則經過精細規劃,和酒店裡Dan Pearson設計的園林相映成趣。
![]()
![]()
![]()
運樹,和時間賽跑。20噸到50噸重的老樟樹在鬆軟泥濘的山路上翻車了,用吊車運到另一輛卡車繼續趕路;遇到比較低的橋洞,大樹過不去,把地面挖深,車輛通過後再路面回填;有些樟樹直徑5米,無法通過道路收費站,就把收費口的亭子拆了,大樹過去後再建回原樣。運土,衝積平原上再造丘陵土質。和大樹一同到上海的,是上千車從江西撫州運來的原土,按照比例混合上海本地的土壤再重新填埋好。有時候突發暴雨,途中鋪設上百公裡臨時道路,架設10 餘座臨時鐵橋。18年前『瘋狂』的舉動,現如今,樹成林,林養雲,這裡早已是一個香樟樹林圍繞的養心之所,蟲鳴鳥叫,漁樵耕讀。有種『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欣慰了。中國人的傳統是安土重遷,以『家族』為單位的遷徙,族長的一項責任就是選一塊好地,開枝散葉,繁衍宗族。在江西,有村就有樟,無樟不成村。因為香樟不易被蟲蝕,所以被認為是驅趕邪惡,帶來祥瑞的象徵。有了樟樹的庇佑,這塊土地就適合定居下來。這個傳統不只是在江西,在湖南贛語方言島,也能看到穿『紅肚兜』的香樟樹被供奉為樹神。
![]()
如果單純搶救古宅。古建築即使被復原了,也是不完整的。連通大樹古宅一起的,還有古井。『香樟樹王』邊上的古井上刻有『日月共同』,也來自江西撫州。
![]()
江西的味道也一同被帶到上海。在養雲安縵,有撫州過來的廚師,相傳『臨川辣滷燴牛雜』一直是王安石的最愛。客房裡的綠茶也來自江西。
![]()
![]()
對『故鄉』的執拗也影響到了酒店裡的植被。酒店自有的菜地,不僅種植了楊梅和朝天椒,還留了一大塊地給油菜花。在現代的建築映襯中,包含油菜籽的油菜田,有了新視角。對於在上海生活的江西人,就是他鄉遇故鄉。
![]()
這個新視角是 Kerry Hill 和國內古建團隊帶來的。在梳理他們復原的古宅和設計的新建建築之前,有必要來看看『香樟樹王』對應的最重要的一幢建築。我們看到養雲安縵最多的一張宣傳圖,就是『香樟樹王』和這個古建在一起。
![]()
這個就是楠書房,是酒店的文化中心。建築的原型就是撫州17世紀的私塾院落。現在是安縵的小小學堂,住店賓客可以在這裡學習書香茶畫。
![]()
在搶救過來的約50幢古建築中,這個建築選取了最精美的雕刻,以金絲楠木為主要構件,前腳才踏入,松木和楠木的香氣已迎風撲來。
![]()
![]()
追溯到這些大樹和古宅的故鄉。兩宋文人半江西,『唐宋八大家』中歐陽修來自廬陵,王安石來自撫州。從宋代的晏幾道,到明代的湯顯祖,撫州歷朝歷代有數百人通過科舉入朝為官,可見撫州儒學之興。楠書房每日有兩次活動,古琴、書法、茶道、香道、冥想等等,希望以此傳承文化,這也是養雲安縵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體驗活動。楠書房還和哈佛合作以多媒體呈現湯顯祖的《牡丹亭》。
![]()
![]()
讀書人考取功名,出仕為官,不管是衣錦還鄉,還是像湯顯祖那樣辭官回到撫州,這些文人士大夫都希望把生平以雕刻的形式記錄在祖宅外牆上。費心費力十幾年,就是想著要一直傳下去,希望子孫能看到,去實現人生目標。
![]()
小孩即使不識字,也可以通過門坊的人物雕刻了解長輩的期望。從寒窗苦讀到考取功名,或者『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譬如現在15號古宅匾額上的『郭子儀拜壽』。
![]()
能識字了,就能通過匾額的刻字學習典故和家族教誨。『澤承三讓』是頌揚吳氏的謙讓仁孝(現2號古宅),『南州世澤』是紀念徐氏東漢名儒(現9號古宅),『南劍傳芳』記錄的是羅氏來自福建南劍(現11號古宅)。
![]()
從門坊中也能看出禮數。有些古宅匾額上沒有刻字(如17號古宅)。這是因為古代只有考取功名才可在匾額上刻字,推測主人尚未取得功名,這裡暗含了歷代家族的希冀與期許。
![]()
從門坊的木雕石雕可以看出年代。1號古宅處理簡潔,明代建築(右);而3號古宅的手筆紛繁,典型的清末建築(左)。
![]()
這些贛派建築和徽派建築相比,門坊更加突出,明代普遍沿用五簷式。贛派建築的馬頭牆用的是青磚,而不是徽派的白璧。而且養雲安縵裡的明清古宅都是三進式宅院,只有一層。尊重古建築原貌,這些幾百年前的信息都在建築復建中保留下來。『我們想要這樣的東西,但是現在的生活,已經不是過去那個生活了』。其實,即使沒有水庫,這些明清古代建築也在漸漸走向沒落。村民都有了新房子,老房子多是留來放稻穀或者廢棄。這些古建築確實很漂亮,但是最終也難逃坍塌的命運。曾經有幢500年的古宅,在搶運前因為小孩放煙花被燒毀;有些窗格被摳下來單獨售賣。而和老宅相依相偎的大樹,砍掉後用來做茶海和根雕。
![]()
有沒有一種可能,即可以保留老事物的本質,又能依照當代世界進行改造,變得更加適宜現代人的生活習慣?首先是實驗。c6古宅經歷了四次搭建改良實驗,國際設計師和中國設計師反覆磨合才得到最終的設計結果。『每層院落、每個房間,無論大小,都有它連接的走道,你能夠在裡面任意穿梭。』
![]()
每個古宅門前必有一棵樹,古宅裡必有一口古井。都是江西撫州來的,不同的井上刻著同治或者康熙的年號。
![]()
構造。保持傳統構造的原貌,並把框架做為展示的核心。
![]()
![]()
古宅重建並不僅限於嚴格的編號,拍照和建檔,同一棟宅子的磚瓦和梁柱放在一起,還涉及到老師傅的『經驗性』。中國木建築榫卯的連接性有很大的經驗性,一根木銷的細微差別,能影響整個梁柱的牢固性。這裡又有同濟土木工程的參與和反覆實驗。
![]()
牆體保持了『青磚立鬥,鬥中灌泥』的工藝 。貼在牆上的就是豎著砌的『蛋殼磚』,這個磚的特點就是雖然薄,但牢固,也是撫州贛派建築的特點。
![]()
▼養雲安縵古宅裡的石礎基和松木立柱復原了在撫州輝煌時期的精美模樣。
![]()
![]()
特別的風水講究也被保留下來。3號古宅有兩個門。外面的門是斜向一側,裡面的正門規整工整,寓意避兇趨吉。
![]()
施工。老建築的新生是由一批當年負責遷徙的資深工匠來煥發的,因此,他們對百年前的建築結構了如指掌。每一棟經過Kerry Hill設計後的房子,師傅們在庫房內都會預演施工,確保每個部件相配,有改動的部分能夠完美和諧。然後再拆下所有部件運到工地上進行真正施工,所以一部分房子其實被建造了兩遍。
![]()
一方面是遵循古代建築的傳統,一方面是當代對舒適型的要求。為了保護古宅隱私,在外面修了一圈牆體來保護,同時在新建築裡安插進酒店必備的停車庫,方便住客直接抵達,在古宅裡做 check in。
![]()
走進院落,別有洞天,園林面積能到800-1000平方米,每個院子都有約25米長的遊泳池和按摩泡池。
![]()
Kerry Hill 強調『古今建築之間的對話』,所以新建築和院落的地板有明顯區分(下圖右),而從古宅裡往外看,新建築則像一面隔離了現代世界的牆(下圖左)。
![]()
要符合現代人的居住需求。老建築工匠一方面像搭積木一樣復建古宅,同時把一些現代人不需要的功能和場景去除掉。怎麼改變場景呢?老房子以前是一大家子住一起,人多房間少,現在改成了兩臥或者四臥,去除了一些柱子,所以空間更加寬敞。
![]()
![]()
雕花的石窗原本是小小的,現在保留了原樣,但是主要的採光來自大幅框景的玻璃。
![]()
![]()
![]()
演繹Kerry Hill 光影的藝術。
每間房間的格局都有內部造景的浴室。河北黑石材,在房子封頂之前,先用起重機吊進浴室裡,然後鑿出現在的模樣。
![]()
處置舊建築的時候,出於對古建築的尊重,但凡要添加新的,都是要清晰的傳遞給使用者信息:哪些是要還原的氛圍,哪些又是新時代的產物。
所有細木製品和燃氣壁爐都設計成獨立式;另外,地板下藏著地暖,臥室的電視是可升降的;客廳的電視櫃是卷合式的;頭頂的空調出風口和木板融為一體。
![]()
採光的改變。中國的老宅採光多靠天井,所以比較陰暗。Kerry Hill 做的『透光牆』,裡面的磚斜過來一個角度,就能把光引進來,還能改善通風。最巧妙的是『透光牆』很好的保護了房間的隱私。從外看,和牆體結合的很好,不會覺得突兀。
![]()
2002年開始,大樹和古宅開始遷徙,先救到上海,那時還沒有想到要做安縵酒店;
2009年,Adrian Zecha 通過北京楠書房了解到這個項目,覺得安縵在中國就應該是這個模樣。建議以度假酒店的形式呈現,安縵酒店於是加入;2011年,Kerry Hill 加入設計。施工一直持續到2017年年底;世間的美好,往往是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打磨,『美成在久』。安縵就是這樣以驚人的、迷人的方式呈現最地道的文化,讓一個個『酒店控』成為『安漫痴』。
Part.7
新建築。
Kerry Hill 的『對稱』世界。
古今建築之間的對話。
養雲安縵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前面說的古宅,另外一部分是新建的客房、餐廳和 SPA 區域。中軸線就在大堂。
![]()
從這裡開始,Kerry Hill 從古宅中汲取來的靈感,最終實現了古今建築之間對話的構想。大堂是酒店建築群裡地理的中心,楠書房是酒店精神的中心,兩者都運用了大量金絲楠木,彼此呼應。
![]()
大堂屏風的靈感取自榫卯結構,這裡是 Kerry Hill 設計的新空間。就是大家口口相傳的鎮店之寶--金絲楠木屏風。
▼白天
![]()
白天的陽光,晚上的射燈,桌椅上和地上的光影如夢如幻。
![]()
![]()
養雲安縵絕大部分木材用到了這三種:家具用的金絲楠木、老建築的松木和新建築是橡木;石材都是河北黑色花崗巖;相同的產地,但是有不同的質地和手感,應用在不同的場景。黑色粗糙的用於建築外牆,淺色細膩的用於建築內牆。兩者遠看是一體,細看有分別。
![]()
![]()
大堂顯然更加考慮到通風設計,突出了作為樞紐空間的氣息流動,不再刻意強調楠木的香氣,這是Kerry Hill 取捨的智慧。同樣的,餐廳、SPA 和健身區都貫穿著 K 系極簡思路。
![]()
![]()
![]()
這種結構營造出『空靈』的感覺。在養雲安縵的走廊裡掉不了東西,你來聽聽房卡丟下來都這麼響。
![]()
K系設計的另一個特點是室內光源大量使用頭頂自然光。在最初版本的古宅設計中,Kerry Hill 也是這麼構思,但最終還是修改了設計方案。酒店的最終呈現,終究還是業主、酒管方和設計師團隊的多方磨合。而在新建築區域,我能感受到 Kerry Hill設計時的自由狀態,從室內泳池到更衣室的內部採光,都是他最愛、也最拿手的採光方案。
![]()
![]()
安縵的線條是簡約的,燈光也少,更加映襯出線條美。而這種簡約,和上面說的石材一樣,細看也有『心思』。在客房走廊的射燈,光圈大小不同依次排列,宛如一串不規則的鵝卵石。
![]()
Kerry Hill 的安縵酒店愛對稱。戶外和室內兩個泳池一前一後。
一個綠意盎然;
![]()
一個宛若禪境。
![]()
養雲安縵的客房雖然不像我們普通的家居設計(也只有極少數的有品位的超級富豪才有底氣說:這是自己家裡的感覺),但是營造出一種人人都愛的『歸屬感』,開闊和軒敞。
![]()
養雲安縵的基礎房從『套房』起步。其實這算是聯排別墅,牆很高。
一重庭院有冬天燒火的火爐,二重庭院是戶外浴缸,臥室和仰望式的室內浴缸加起來構成四個空間。
![]()
![]()
![]()
![]()
夏天衝涼泡澡很舒服吧。
![]()
兩個戶外庭院向上看,就是 Kerry Hill從古宅借鑑過來的『天井』設計。
![]()
室內的光影變幻。
![]()
安縵的簡約是有厚度的。看著簡單,實則考究,譬如,放衣物的抽屜多了一層木擋板,空調出風口有木隔板,洗漱用品的器皿的銅邊,亮澤發光的黑花崗巖浴缸,還有盥洗臺完美的弧度。
![]()
![]()
養雲安縵的高級是把錢花在客人的心尖上。值得賞玩,愛不釋手。像這個房卡卡套,顏色低調,質感高級。
我這篇重點講了養雲安縵古宅的來龍去脈,新建築部分簡單帶過,下一篇重點來八Kerry Hill 在新建築裡如何把過去帶向未來。但是有這麼多人,包括了植物專家、舟橋專家、古建築專家、園林工人、虔誠送別大樹的村民,以及梁柱牢固無法拆除圍著屋子轉的工程技術人員,還有安縵酒店的管理團隊,前後20年,窮盡人力物力財力,在上海講述了一個『古宅、古井和大樹』的童話。這個童話有點『不計成本』,但是為了一件美好的事物而做到極致,我從驚喜、驚嘆到敬佩,再到受到啟發。這就是HA住一家好酒店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