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高雅的會館內,簡約素寂的茶席間,疏落的枝條配著兩枝紅梅,如意般金色佛手柑酣然側臥,汝窯花器中的小插靜默不語,古樸的煮茶碗渾厚持重。
安靜祥和的氛圍中,禪修茶道的展演隨之開始。從洗杯燙盞,到投茶洗茶,從靜心泡茶,到隨緣分茶,每一個動作與音樂相應,每一個姿態專注而淡定,將禪修茶道莊重典雅的氣質、清明自然的神態全然地展現出來。茶席間的茶友們聚精會神地體驗著「茶中的藝術,藝術中的禪修」,一同走進禪與茶的精神世界。「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排在二十四節氣第二十個的小雪節氣,在中國古代非常受重視,茶會特別邀請太平印月的館長郭老師以及嘉賓道長,為大家分享小雪節氣的文化內涵以及養生的方法。
老師用簡捷易懂的方式,說明了小雪節氣的重點「助陽增能量,進補莫慌張,小雪先疏通,保衛肝腎是真功」。同時細解了通過經絡穴位、飲食心情以及紅外撫陽墊調理的節氣養生法,大家隨著老師的分享,一起互動起來。
伴隨著宋人《瀟灑水雲》的古琴曲,茶會進入「歲寒知雅意,圍爐煎香茗」的環節。
「閒貪茗碗成清癖,老覺梅花是故人」,這是一款帶著思鄉之情的「九曲紅梅茶」。因其源於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福建人在北遷落戶浙江靈山,思念家鄉而得名。又因其色紅、香清如紅梅,涵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異的品質特性,而聞名。席間茶友們品飲著幽香特別的九曲紅茶,感受著此刻心的聲音,更在茶帶來的生命啟迪中深深地感悟。
此刻主持人上場,引導著大家進入「南宋風情之方寸中的畫卷」,被稱為「中國茶文化五感六覺藝術表現的茶果子」閃亮登場。
源自唐,盛於宋,與茶道文化相配,最早用於皇宮盛宴的茶點類別很多,最讓人喜愛的當屬蘇軾描繪的「編灌以豆豬,瑾塗以塗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的茶果子,它就是形雅韻足,玲瓏溫潤,細膩綿蜜。
現場手工製作了應季應景的「紅梅物語和銀杏紛紛」茶果子,同時大家一起品嘗事先製作好的「龍井祥雲糕」。
人間有味是清歡,領略過千滋百味,酸甜苦辣才覺清歡最佳。對於真正的茶人來講,關於茶的一切都分外講究。茶要好茶,器要雅器,就連小小的茶點也雅致美味。
「今天感受了一份豐富的茶文化盛宴,特別是這款「九曲紅梅茶」印象深刻,品飲的不僅是這茶的香與味」,更是茶帶給我們的啟發與力量,更品味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五感六覺感受到禪靜的狀態與內心豐盈歡喜。這是我參加過的茶會中很有深度和觸動的一次。」
「在這次茶會之前,我不知道還有茶果子這個事物,更不清楚其中的文化與內涵,今天學會了製作茶果子,在製作的過程中專心致致,內心喜悅的體驗真好,回家後我也要給家人製作分享這一份的快樂與幸福。」
「小雪節氣茶會很有意義,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科學的文化,更是藝術的文化,今天我看到了其中的藝術性和參與性,有靜有動,有思有樂,生動有趣,意義深遠,作為禪修者,作為茶人,我感受到心境的自然放鬆與愉悅,更體會到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感。我們也要加入到學習、參與、傳播的隊伍中來。」
三杯清茶敬貴人,香燈手印供天地,雙掌合十恭尊長,萬事如意祝大眾。茶會在一首《舉杯對月》手印舞中,感動結束。
小雪茶會將茶、食、香、花互相成全又自成一方天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紅梅竹爐,且話方長。透過自然草木,悟徹人間滋味。
茶會是心與茶契,人與物合。微笑向暖,安之若素。可心竅黃塵塞五車,也可偷得浮生半日閒。健康飲茶就如「茶」一樣,是人在草木中詩意的生活方式。「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禪修茶道二十四節氣茶會,期待下一個大雪節氣再相會!
撰稿:祥豔
攝影:聖海 吉健
禪修茶道網站網址 Wbsite of Chan Tea:
http://www.chanxiuchad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