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羅非魚排
總是給大家講各種深海的魚類美食,想到深海魚類大家會不會自覺腦補深海獵人的料理(*^__^*)。 沒錯!今天我還要給大家洗腦,我要給你們講講淡水養殖的羅非,這個沒有肌間刺吃起來省力的傢伙。你們會問我,這和我們深海料理有什麼關係?答案是,因為給你們洗腦!我當然不會狹隘到只給大家安利深海料理,只要是美味,只要是魚或海,當然會分享給大家!
「鯛魚」魚片
高中時常聽老師說,他讀書那會兒,學校附近超市裡總有一種冰凍「鯛魚」片出售,也常常拿它清蒸、煎烤或做水煮魚。在海水魚和淡水魚極度匱乏的國度,這種實惠量又足的鯛魚一直是他的心靈慰藉。直到有一天,我也仔細地瞄了眼包裝袋,原來至愛的「鯛魚」竟然是一種淡水魚,對,它就是我們熟悉的羅非魚。
「羅非魚」原本指的是莫三比克口孵非鯽,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口孵非鯽屬的一種魚類。由於該魚種及其親緣種個體具有諸多優點,並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人工養殖,早已成為了世界水產業重點選育的魚種。
莫三比克口孵非鯽
所以現在「羅非魚」一詞已經成了慈鯛科非鯽屬和口孵非鯽屬多種魚類及其雜交後代的泛稱。其它被叫做羅非魚的品種還有尼羅口孵非鯽、賀諾魯口孵非鯽、吉利非鯽等。常見的紅羅非魚一般是指尼羅羅非魚和莫三比克羅非魚雜交的突變種。
尼羅口孵非鯽
莫三比克口孵非鯽為代表的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因為長得像我們熟悉的鯽魚,所以傳入我國的時候得了個非洲鯽魚的別稱。其實,它屬於慈鯛科而非鯉科,所以分類學上和鯽魚相去甚遠。莫三比克口孵非鯽主要分布於贊比西河下遊水域,通常生活在泥底質的溫暖淡水水域,也能生活在河流出海口、甚至近岸沿海的鹹水水域。不挑食,植物碎屑、蠕蟲、甲殼類都是它們的食物。
紅羅非魚
除了非洲鯽魚,羅非魚還有很多別名,譬如福壽魚、吳郭魚、越南魚等等,香港人管它叫金山鯽,臺灣人叫它臺灣鯛。拋開別名不說,「羅非魚」這個名字本身就有些讓人困惑,它是從何而來呢?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羅非魚經越南傳入我國廣西。1981年《廣西淡水魚類志》中已將此魚稱為羅非魚了。
羅非魚在越南語中寫作Cá rô phi,Cá 是魚的意思,rô phi即「鱸非」,所以音譯的「羅非」兩字也就是「非洲鱸」的意思。Cá rô phi連起來就是「非洲鱸魚」,指代非洲產的鱸形目羅非魚非常合適。
羅非魚
另外,羅非魚引入臺灣的時間比大陸要早,1946年由吳振輝和郭啟彰兩位先生從新加坡引進,又俗稱南洋鯽、黑鯽仔,後人為了紀念他們,特別以兩位先生的姓氏將這種魚命名為「吳郭魚」。
羅非魚所在的慈鯛科又稱麗魚科或麗鯛科,顧名思義這個科的魚類大多都很美麗,並且形態極其多樣化,已知的慈鯛科有200多個屬超過2000種魚類,甚至是最大的脊椎動物科之一。
形形色色的慈鯛魚家族成員
豔如海水魚一般的淡水魚種
喜歡水族的朋友對慈鯛一定不陌生,「三湖慈鯛」之名實在是如雷貫耳。所謂「三湖」,指的是東非的坦幹伊克湖、維多利亞湖和馬拉威湖。在這三個僧多粥少的封閉湖泊裡,迫於生存壓力和競爭,三湖魚在漫長的進化中演變出了千姿百態的種類和讓人匪夷所思的奇特習性。三個湖泊中都有數百種慈鯛,並且幾乎都是這三個湖泊的特有種。這些慈鯛體色大多十分鮮豔,因此也號稱"淡水中的海水魚"。
馬拉威湖慈鯛
羅非魚的肉味鮮美,肉質細嫩,無論是紅燒還是清烹,味道俱佳。尼羅羅非魚經測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質20.5克,脂肪6.93克,熱量148千卡,鈣70毫克,鈉50毫克,磷37毫克,鐵1毫克,維生素B1 0.1毫克,維生素B2 0.12毫克。羅非魚已成為世界性的主要養殖魚類。
羅非魚的肉味鮮美,肉質細嫩,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和豐富的蛋白質,在日本,稱這種魚為「不需要蛋白質的蛋白源」。
羅非魚一般人群都可食用。老少皆宜,每次100克左右。羅非魚味道鮮美,肉質細嫩,骨刺少,沒有肌間小刺,無論是紅燒還是清蒸,味道俱佳。此外,也可做全魚、魚片、魚丸,可蒸、煮、炸、烤、做湯或微波烹飪。
慈鯛科的魚類大多性格暴躁,喜歡打鬥,領地性也很強,這大概也源自於生存壓力。但是,它們對幼仔的保護卻無微不至,極其的慈愛,甚至有一部分魚會把魚卵含在口中孵化,比如今天介紹的口孵非鯽屬的成員。
某種口孵魚
雄親魚負責挖洞築巢,經過一番求偶後,雌親魚產卵於巢中,並由雌魚吸起魚卵含於口中,利用口腔內不停的吸水活動給魚卵供氧使其在口中孵化,雄魚負責保護巢穴。魚仔孵化後,雌魚離開巢穴並哺育魚苗直到具有較好的遊泳能力為止。初具遊泳能力的幼魚在起初的一段時間裡,仍會遊進雌魚口中尋求庇護。也有一些種類口孵的工作由雙親共同承擔。因為口孵特點,古埃及人經常發現活的小魚從大魚嘴裡遊出,因此羅非魚在古埃及的文化裡有起死回生的象徵意義。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 羅非魚形玻璃器皿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羅非魚之所以會成為廣受歡迎的水產養殖品種,主要是由於它對生活環境的要求非常非常的低。不僅能生活在不同鹽分的水域,而且對溶氧較少的水體也具有極強的適應性。羅非魚在上百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人工養殖,是全球分布最廣的水產養殖品種,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的主要來源之一。
東南亞風味羅非魚
正因如此,羅非魚也成為了世界著名的入侵物種,養殖逃逸和人為放生的羅非魚到了野外水體,憑藉其強大的生命力、繁殖力和毫不講究的生活習性,對原生魚類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好在羅非魚並不耐寒,在北方很多地區無法越冬,否者這種打不死的小強恐怕早就稱霸在各大水系。
羅非魚雖然俗名裡有「鯽」字,但與鯉形目的鯽魚有著本質的區別。鯉形目的魚類魚肉裡布滿了「Y」形肌間刺,並且魚肉通常帶有土腥味,可喜可賀的是,羅非魚沒有這種結構。對,沒有肌間刺!沒有肌間刺!沒有肌間刺!!!而且由於產量較高,羅非魚價格遠低於同樣沒有肌間刺的鱸魚、鱒魚等,簡直是懶得挑刺兒的人的福音。
羅非魚排
羅非魚產肉率也很高,魚肉白皙中微微泛著粉色,算不上鮮美但味道尚可,因此深受不會挑刺兒的廣大西方國家消費者的歡迎,於是羅非魚被加工成各種魚柳、魚排或魚片,歐洲的超市裡也隨處可以看到羅非魚的身影。或煎或炸或烤,簡單的撒一些香料,就是一道不錯的晚餐主菜。
歐洲超市隨處可見的羅非魚排
炸羅非魚排
羅非魚遇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料理後更是激發出無比的活力,紅燒羅非、清蒸羅非、水煮羅非.沒有它不能做的。不過,也正因為魚肉與鯛魚有幾分相似,有些平價日料店甚至會拿羅非魚冒充鯛魚。說起冰凍魚柳,最常聽說的比如龍利魚柳,不過它和羅非魚並不沾邊,它是另外兩種魚的糾葛,下次小編會一一介紹。
剁椒羅非魚
傣味香茅草烤羅非魚
深海獵人料理與壽司上市,感受味蕾與深海的碰觸,來自舌尖上的誘惑,讓您體驗來自深海的饋贈。下面有一大波深海料理美食圖向您襲來,請注意口水!
深海獵人刺身料理
深海獵人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