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漢正街:「天下第一街」 時尚再出發

2020-12-21 大楚網

原標題:漢正街:「天下第一街」時尚再出發

大江東去,漢水湯湯。在漢水入江口的集家嘴一帶,孕育出極富傳奇色彩的「天下第一街」——漢正街。

早在500多年前,這條街就「十裡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襄助漢口躋身全國四大名鎮。

40年前,漢正街的103名社會無業人員,拿到工商部門頒發的「攤位證」,由此打開了全國商貿流通領域第一個市場化的缺口,漢正街的海量小商品,猶如無數條鯰魚,激活了個私經濟的一池春水,推動了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歷史進程。

滄桑40載,沐浴改革春風的漢正街人,以敢為天下先的氣概,創造了無數個「第一」。如今,這塊1.67平方公裡的熱土上,雲集商戶1.8萬餘戶,各類批發市場54個,年交易額近千億元。「有故事」的漢正街,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

「盲俠」鄭舉選:漢正街首個百萬富翁

5月21日下午,漢陽墨水湖畔,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戴著一副墨鏡,笑眯眯地迎候記者。

他叫鄭舉選。上世紀80年代,但凡在漢正街做生意的人,幾乎無人不曉「盲俠」鄭舉選,他是漢正街個體戶中最早的萬元戶、百萬元戶。

19歲起,鄭舉選就在漢正街多福巷擺攤賣點針頭線腦,「文革」中還偷偷組織了一支盲人小商販隊。「投機倒把!」在那個「大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他兩度坐牢,受盡折磨,後一次出來時已是1979年6月。「當時我鐵了心,這輩子再也不經商了!」鄭舉選說。絕望之時,不少盲人朋友上門看望,說政策變了,擺攤「不犯法」。

懷著幾分忐忑,鄭舉選上街擺了一張竹床,賣起了扣子。1979年11月,他成為漢正街第一批申領小百貨個體工商戶攤位證的103人之一。靠著誠信為本、仗義疏財,他的生意紅火起來,短短幾年就積累了百萬家產。

有人看不順眼了。「這不是讓私營經濟吃掉公有經濟嗎?」「漢正街還是社會主義嗎?」「還有人總結出『三個70%』,即漢正街個體工商戶中,70%是勞改釋放犯、70%是無業游民、70%賣的是假冒偽劣產品,聳人聽聞。」時任漢正街管委會首任主任的郭兆慶坦承,當時壓力不小。

直到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值得重視》,稱讚漢正街搞活了市場,方便了人民生活,擴大了勞動就業,起到了國營和集體商業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一個市場發一篇社論,這在人民日報的歷史上絕無僅有。其背後,不僅蘊藏著決策層對個體私營經濟存在價值的再認識,更折射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光芒。

爭論聲戛然而止。大大小小的商販潮湧漢正街,「扣子大王」鄭舉選、「玩具大王」楊佔芬、「氣球大王」龔乃生……一時間,各種「大王」聲名鵲起。聯合國官員、歐美記者,頻頻造訪漢正街。

繼漢正街之後,義烏小商品城、瀋陽五愛、石家莊南三條等小商品市場,如雨後春筍,風起雲湧。

眼界和格局:高學歷創業者讓漢正街更「潮」

潮起潮落,大浪淘沙。

當年在漢正街叱吒風雲的許多「創一代」,而今難覓蹤影,更多的「創二代」「創三代」加入創業大軍,其中不乏本科、碩士甚至博士學歷者。

「沒有漢正街,我的人生一定會改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擁有計算機碩士學位的王康,是漢正街首個碩士創業者。深耕漢正街22年,其翠園禮業已是時尚工藝品行業龍頭。

5月26日,漢口沿河大道,翠園禮業公司數千平方米的展廳內,3萬多種禮品琳琅滿目,「銷售大多走電商渠道」,老闆王康說,公司已將大數據應用於客戶服務中,希望做成「服務全國的禮品平臺」。

畢業於華中師大數學系的王仁昌,創業頗有傳奇色彩。1985年,武漢針棉織品批發公司準備將積壓的價值370萬元的襪子、內衣等5折出售。王仁昌與商家合作「吃」下這批貨,短短20天淨賺60萬元,成為漢正街少數幾個腰纏百萬的巨商之一。他以此為背景創作的小說《風流巨賈》,被改編成8集連續劇《漢正街》在央視播出。還有上海交大博士後顧王明,上世紀末在漢正街打拼出知名的禮品批發城「東方藝品」。

新時期,不少海歸也逐浪而來。2015年,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楊小龍和從印度學成歸來的姐姐楊帆,在漢正街創辦龍帆布業,主攻「一帶一路」出口。同年,從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畢業的王彬鴻也殺進漢正街,搞起商業地產開發,「我很看好漢正街,會在這裡『生根』。」

「這些高學歷的人才,具有更快的應變能力和創新精神。」著名作家、《天下第一街》作者劉富道感慨。

在王康眼裡,漢正街「創一代」大多迫於生計,他們勤勞、能吃苦,敢闖敢拼,當機遇來臨時「醒得最早」,先富了起來。隨著競爭加劇,要做大做強,得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極強的應變能力,要靠精細化管理,在這方面「創二代」更有優勢。

他認為,只有智商高、學歷高的商人越來越多,漢正街人的眼界、格局才能不斷提升。

直面「沒落論」,讓「時尚漢正」閃亮世界

「對外開放看深圳,對內搞活看漢正街。」植根於改革紅利,漢正街創造了一個現象級的奇蹟,被譽為中國市場經濟的「試驗田」和改革開放的「風向標」。「沒有漢正街的體制機制創新,就沒有今天中國商業的繁榮。」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朱延福教授說,漢正街模式對改革開放的貢獻不亞於「小崗模式」。

他分析,1992年以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公有制佔絕對主導。而在1979年,漢正街就實行了以民營經濟為主的所有制結構,打破了國有和集體企業對商業的壟斷;漢正街商戶在全國最先開展長途販運經營,後來發展到「買全國賣全國」,不僅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搞活流通的巨大價值,超越了當時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還突破了商品市場的區域封鎖,推動了國內統一開放市場體系的建立;漢正街喚醒了人們的商品意識,允許商品價格隨行就市、自由浮動,在中國率先實行工業品價格的市場調節,實際上承認了價值規律的作用。

然而,一步領先並不意味著步步領先。1982年興辦的義烏小商品城,交易額連續十多年居全國榜首,數十萬種商品暢銷全球近200個國家。「小商品城」股票還於2002年上市。

再看漢正街,長期的野蠻生長後,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發展放緩,交易額一度從全國前三降到第七,還滋生了「水貨」泛濫、物流不暢、消防隱患多等問題。如今,漢正街電商指數只有38%,而義烏市場電商指數高達90%。

漢正街就此沒落了嗎?「不能這麼說!」漢正街管委會負責人說,漢正街正由傳統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向中央服務區轉型。近7年關閉了43個消防隱患突出的市場,數千家加工廠、上萬家商戶遷往周邊縣市30多個工業園,疏解了非核心功能,形成「設計研發在內,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在外」的運營新模式,「前店後廠」演繹升級版。

龍騰、莫匠、舞者……漫步氣派的漢正街第一大道,男裝品牌鱗次櫛比,僅龍騰服飾商城就聚集服裝商戶1300多家。龍騰置業董事長李天俊說,該商城時尚男裝年銷售逾400億元,與杭派、粵派三分天下;九層高的漢正街品牌服飾批發廣場,歐韓風情、時尚爆款讓人目不暇接,全省70%的服裝都從這裡批發出去。

搭上中歐班列,擁抱「一帶一路」,攜手阿里、京東推廣電商平臺,推動商業業態變革,漢正街在奮起直追。

按照「漢口之根、武漢之心、世界之窗」的總體定位,漢正街正在打造以時尚創意、現代金融、文化旅遊休閒等為一體的世界級濱水中央服務區,唱響「時尚漢正」品牌。近幾年,隨著復星、綠地、香港恒隆等大鱷扎堆落戶,武漢國際時尚中心、漢正街金融島、綠地長江中心、恒隆廣場等一批投資過百億的現代商貿、金融項目,將徹底重構大武漢的商業版圖。「將來的漢正街中央服務區之於武漢,好比曼哈頓之於紐約、中環之於香港、陸家嘴之於上海。」漢正街黨工委書記胡亞非展望。

長期跟蹤研究漢正街的武漢大學教授伍新木說,與時俱進才能勇立潮頭,漢正街體現出的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仍需繼續發揚光大。今後漢正街應在發展模式、業態、功能、軟硬環境、電商培育、拓展海外市場方面不斷創新,不斷演進。

相關焦點

  • 武漢漢正街:演繹「天下第一街」的浴火重生
    江漢匯流,三鎮鼎立,是大武漢的城市格局之魂。而被譽為「天下第一街」的漢正街,是古漢口鎮的發祥地,因南臨漢水、東接長江、得水獨厚而商貿發達。縱觀漢正街自明成化年間以來五百年的滄桑變遷,堪稱是武漢商業發展歷史的縮影。
  • 漢正街沒落了嗎?武漢這條500年老街,曾被譽為「天下第一街」
    這條歷史悠久的老街過去掌握著武漢早期商業的命脈。改革開放初期,被譽為全國小品市場第一大道,享有「天下第一街」的美譽。去大河東吧,韓水湯。在漢江進入河口的集水區一帶,韓定街的繁華早在500多年前就已經「十裡帆隨著市立,萬盞燈火夜宵熠熠」,襄陽幫助韓愈踏上了全國四大大明邑。
  • 武漢地鐵6號線漢正街站 再現天下第一街(圖)
    >  全國首個實景地鐵站驚豔武漢地鐵6號線漢正街站門樓林立,老字號商賈雲集,打貨人川流不息,「天下第一街」漢正街拆遷以後,它當年的風採還深深地印在武漢人心裡。當6號線穿過漢正街,這些昨日舊景也一起被搬進了地鐵站,猶如在地下建了一座漢正街實景博物館。昨天,武漢晚報記者受邀來到這座6號線最別致的地鐵站探訪。「地下城」重現漢正街實景頭頂天空瓦藍,絮狀白雲好像在隨風遊走,雲層間隙仿佛微微透著光;站廳中庭聳立著兩層樓高的騎樓,簡直就是當年漢正街「同款」。
  • 漢正街復興方案來了,「天下第一街」周邊樓盤坐享利好
    9月27日,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漢正街復興總體設計方案》,主要包含以下4個維度:1、強化設計驅動,打造「創意設計·漢正街」;2、加快商貿流通模式創新,打造「E·漢正街」;3、瞄準消費升級新興領域,打造「優品生活·漢正街」;4、改革創新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漢正街」。
  • 武漢的漢正街,還是天下第一街嗎
    《清明上河圖》,一幅描繪北宋時期汴河邊萬頭攢動趕大集的景象,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殊不知,今日漢正街景象天天如此。漢正街,武漢驕傲的名片,長江上的閃耀明珠。在更久遠的年月中,這三個字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誌,時稱「對外開放看深圳,對內搞活看漢正街」。
  • 武漢漢正街:轉型升級強勢回歸
    (新中國70年)武漢漢正街:轉型升級強勢回歸中新社武漢8月7日電 題:武漢漢正街:轉型升級強勢回歸作者 張芹 李放軍 詹鷗整飭一新的武漢漢正街7日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歷經多輪轉型升級的漢正街,初現復興端倪。
  • 武漢漢正街將打造中國版「東大門」
    窄窄的巷道縱橫交錯,道路兩旁擺滿各色商品、嘈雜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扁擔」肩挑背扛,來往商販絡繹不絕……提起漢正街,不少人還留存著這樣的記憶。如今,她迎來華麗轉身。昨日,漢正街步行街第一期開街,漢正街40周年時尚盛典暨2019中國漢正街服裝服飾博覽會也拉開帷幕。
  • 漢正街歸來:服裝產業規模逾千億 時尚創意站上中高端
    編者按  500年漢正街,幾度興盛。  改革開放之初,曾有「天下第一街」「改革風向標」美譽。但因種種原因,漢正街漸失輝煌,全國排名退後,輻射範圍萎縮,影響力下降。  歷經多輪轉型升級,漢正街已現復興態勢。服裝產業規模逾千億元,與杭派服裝、粵派服裝三足鼎立。
  • 武漢將添兩個新地標 500年漢正街正待浴火重生
    位於武漢礄口區的漢正街是漢口最繁華的地帶之一,過去把握著武漢早期商業的命脈,自古就有著「天下第一街」之美譽。1月7日,在武漢兩會現場漢正街有好消息了。7日,武漢市人大代表、漢正街管委會工委書記胡亞非做客長江日報兩會直播間,為武漢人帶來了關於漢正街的好消息。在很多老武漢人眼裡,漢正街還是那個搞批發的小商品市場。
  • 武漢漢正街與韓國東大門共籤《漢江宣言》
    漢正街處於長江、漢江交匯處,有「天下第一街」美譽。韓國漢江,穿越首爾,匯入黃海。自上世紀60年代起,首爾漢江圈就是城市的中心。購物勝地東大門坐落於此,集聚約30個商場、3萬多個商店以及5萬多個製作廠商,是亞洲最大規模的批發市場和時裝行業集群之一。
  • 漢正街籤約韓國東大門 武漢服裝產業跨國交流合作了
    人民網武漢8月8日電 8月7日,武漢市漢正街步行街第一期開街,漢正街40周年時尚盛典暨2019 中國·漢正街服裝服飾博覽會也在漢正廣場開幕。漢正街與韓國東大門籤訂了《漢江合作宣言》,礄口區人民政府與武漢紡織大學籤訂了漢正商學院合作協議。漢正街服裝將向品牌化、高端化轉型發展。
  • 漢正街和東大門合作已開啟 武漢人將告別代購在家門口也能買到潮貨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郝菁 視頻 劉揚舟 何琛 黎安琪 通訊員 詹鷗)百年漢正街,時尚新境界。8月7日,漢正街40周年時尚盛典暨2019 中國·漢正街服裝服飾博覽會在漢正廣場開幕。開幕式上,話劇《天下第一街》展開了百年漢正街的歷史畫卷,回眸過往,1979年漢正街小商品市場開放拉開了中國流通領域改革的大幕,贏得了"天下第一街"和"流通體制改革的的風向標"的美譽。
  • 關注|漢正街強勢升級聚焦原創,從「千店一面」到品牌化發展
    整飭一新的武漢漢正街8月7日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歷經多輪轉型升級的漢正街,初現復興端倪。「天下第一街」說的就是漢正街▲話劇《天下第一街》2019年8月7日,漢正街40周年晚會隆重舉行。在歡慶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歷史中,漢正街如何贏得天下第一街的美譽?又如何一度衰落?
  • 武漢漢正街淘飾品小攻略
    江城淘飾品的地方挺多,路邊的飾品商店、夜市的小攤子、民眾樂園一樓的小店……不過有一個地方是一定要向大家熱力推薦的——漢正街。你可別小瞧漢正街,它可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小商品零售市場。武漢市面上你能見到的所有小飾品,基本上都出自於這裡。  怎麼樣?準備好了麼?今天,小編就帶你逛逛漢正街,淘淘甜美漂亮的小飾品吧!Let’s go!
  • 2019中國·漢正街國際時尚產業峰會在漢舉行 武漢牽手首爾助推漢正...
    長江商報訊(記者江楚雅)8月25日,2019中國·漢正街時尚產業峰會在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舉行。武漢市、首爾市政府官員、中韓國家服裝設計師協會主要領導、中韓頂級服裝設計師、知名企業家及專家學者共聚武漢,為漢正街及武漢時尚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峰會上還舉行了保壽礄揭幕儀式。
  • 「武漢之心」來了!一文看懂漢正街世界級規劃
    每天,他都要到乘公交到光谷,再乘坐擁擠的地鐵2號線到江漢路換乘6號線。「聽說要修建新的過江地鐵線路,經過六渡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回復網民留言:依據新一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軌道交通13號線起於臨空經濟區,經天河機場、漢口、武昌、南湖至東湖高新區,與6號線於六渡橋換乘,最終線路站點設置需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確定。
  • 從漢正街走到光谷 ——「大武漢」復興記
    2015年9月23日,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多福路上,來自湖北省內各地的許多老闆娘,忙完白天的生意後,各自扎堆跳起了廣場舞。除了上海,武漢是另一個在地名前坦然加一個「大」字的城市。整個近代史,武漢處於中國政治、經濟的核心,「大武漢」之名被廣泛接受。1949年之後,武漢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工業重鎮,直到1986年,其工農業總產值還高於廣州。但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沿海城市迎頭趕上,武漢一度失去了方向。2003年,時任武漢市市長李憲生在全國兩會期間,對著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連問了三個「武漢在哪裡」。
  • 中華老字號|漢正街的老街老巷,現在都是什麼樣子?
    現在的全新街,依然是漢口「嫂子」最愛逛的地方如今,全新街是一條狹長的服裝批發集散地。細長的老街道裡,擠著一家家的小門店,以毛衣、毛織品批發為主。「不少人都走出去了,但對我來說,漢正街就是我的根。再小,也是我的家。」
  • 從漢正街到恒隆廣場、K11,武漢還是那個「大縣城」嗎?
    從永旺到凱德,從武漢天地到楚河漢街,從新世界集團到萬達集團,商業地產在武漢的布局其實很早、發展迅速。光是2014年和2015年間,武漢購物中心新增供應量已經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購物中心數量也達到45個,其商圈版圖已從武勝路、江漢路、中南路等擴張至沌口、東西湖、古田等區域。
  • 百年漢正街在新一輪競爭中起跑
    改革開放後,漢正街在全國率先恢復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憑藉兩江交匯、九省通衢獨特的地理優勢,發揮著引南接北、承東啟西的流通功能,廣納四方商賈、吞吐九州貨物,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譽為「天下第一街」。  歷史上的漢正街  明朝成化年間(公元1465年),漢水改道後,長江漢江交匯處,尤其是沿漢江一帶地域逐漸成為漢口商業的中心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