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周海波)9月15日,由日照市農業農村局、東港區委宣傳部、大眾報業集團《經濟導報》主辦,黨報頭條、求是-圓點直播、山東財經網聯合承辦的媒體聯動聚焦「日照綠茶」品牌採風活動走進「中國江北綠茶之鄉」——後村鎮、中國北茶小鎮。來自全省各地市記者齊聚美麗的海濱城市——日照,開啟探尋「日照綠茶」產業崛起之路。
近年來,日照市高度重視茶產業培育發展工作,圍繞綠茶這一特色優勢產業,精心謀劃,科學定位,將其納入生態立市、旅遊富市等戰略部署,著力打造綠色產業、生態產業、富民產業。目前,茶葉生產涉及38個鄉鎮,760個村,茶葉從業人員30餘萬人,茶園總面積達到27.8萬畝,年產幹毛茶1.55萬噸,總產值30餘億元。
走進「中國江北綠茶之鄉」
記者探尋第一站,來到了東港區後村鎮有20年種植歷史的茶園,幾位老茶農正在田間勞作。層層梯田、萬畝茶園沐浴在秋雨後的氤氳中,格外得美;綠芽飽滿而充滿生機,採茶姑娘用輕快的手指,把嫩綠的「小精靈」採下裝進籃子裡;聞著空氣中滿滿的茶香味道沁人心脾,仿佛到了人間仙境。
後村鎮作為最早引進日照綠茶的鄉鎮之一,因其地理位置優勢和適宜的氣候條件,已成為山東省有機綠茶生產的示範基地,它被稱為「中國江北綠茶之鄉」。據後村鎮黨委書記陳彬介紹,目前,全鎮共有茶園近4萬畝,茶葉加工企業百餘家,年產幹茶3400噸,產值6.8億元,是東港區茶產業發展的主陣地。
後村鎮的山東盛世共青茶業有限公司是集茶業種植、生產加工、對外貿易、科技開發、旅遊觀光為一體的龍頭骨幹企業,創始人周加民告訴記者,公司現有加工車間3600平米,現代化制茶設備60餘臺(套),年加工能力20萬公斤,優質茶園基地1050畝,有機茶基地150畝。公司的「共青 」牌商標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山東名牌」,產品先後獲得「山東十大名茶」「中華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等。
在加工車間,炒茶師傅現場為記者展示了炒茶「絕技」。據其介紹,炒茶包括原料驗收、攤晾、殺青、揉捻、殺二青、烘乾造型、貯存、內包、外包、入庫十個工序。需要在實踐中慢慢總結經驗,通過看、聞、試等方法,把握好炒鍋溫度的高低、炒制時間的長短,炒出的茶葉才能芽葉完整,形、香、色、味俱佳。
中國北茶小鎮日照茶葉「新引擎」
第二站,記者們來到了中國北茶小鎮,其總佔地約600畝+10平方公裡,其中600畝建設《北茶之窗》,10平方公裡打造《北茶之源》,搭建中國北茶智慧茶產業鏈平臺,搭建7大板塊藍圖,真正意義上實現服務茶農、茶商、茶企,實現茶業資源共建、共享、共贏。目前,北茶小鎮共引進茶企業300家,被評為2019年日照市重點百強項目。
據北茶小鎮梁經理介紹,北茶小鎮以「提升日照茶業品質和品牌,助力鄉村振興」為使命,整合日照茶業為目標,為茶農們搭建銷售茶業的渠道,讓更多的人嘗到正宗的「日照綠茶」。記者們參觀了北茶小鎮售樓處、茶文化長廊、觀看了茶藝表演、聞茶味、品茶香,被北茶小鎮「一城、一茶、一小鎮」的規模和遠景深深陶醉。
日照市茶葉協會會長王子春告訴記者,近年來,日照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統一招標採購茶園綠色防控物品,全市茶園實現綠色防控全覆蓋,使得日照綠茶的質量安全水平大大提高,同時,茶葉產業鏈加速上下延伸,已串起完整的生態鏈條;產業化水平也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科技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市有茶葉加工企業800多家,茶葉專業合作社700多個。在茶葉主產區,茶產業已成為當地政府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目前,日照已形成巨峰鎮、後村鎮、南湖鎮、夏莊鎮、潮河鎮等一批茶葉特色鎮,巨峰鎮、夏莊鎮和潮河鎮成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後村鎮成為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淞晨茶文化產業園成為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巨峰鎮百裡綠茶長廊成為山東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巨峰鎮也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選為國家級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