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名寺古剎內容-佛教在線

2021-01-08 佛教在線

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當今住持 法務法事 交通通訊

[歷史沿革]

鎮江金山江天禪寺,位於江蘇省鎮江市,簡稱金山寺或江天寺,始建於東晉明帝時。初名澤心寺,唐朝時改為金山寺,北宋宋真宗將其改為龍遊禪寺。1687年康熙皇帝到金山寺遊玩,看到金山四面環水、頂天立江,於是就把金山寺改名為江天禪寺。1948年發生火災,大雄寶殿和藏經樓毀於一炬。1949年後,政府幾次撥款修整寺院,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寺院進行了全面修繕。1985年動工重建大雄寶殿,1990年建成並舉行了大殿落成及佛像開光儀式。金山江天禪寺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金山江天禪寺不僅是佛教活動場所,還是鎮江市著名的旅遊勝地。金山是水陸法會的起源地,江天禪寺自開放以後非常重視僧才的培養工作,創辦有金山佛學院,重在培養學僧字正腔圓的唱練,熟練掌握水陸儀軌。

[寺院勝景]

金山江天禪寺打破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路的布局,大門西開,正對江流,布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金山之巔矗立著慈壽塔、江天一覽亭、留玉閣;大、小觀音閣圍繞山頂;七峰亭、妙高臺、楞閣臺等環繞山腰;法海洞、仙人洞、白龍洞等鑲嵌山壁;大雄寶殿舊址、天王殿、藏經樓、念佛堂、方丈堂依傍山頂:各種建築以曲廊、回簷和石級相連,形成樓上有塔、樓外有閣、閣中有亭的「寺裹山」的奇特格局,集中體現了唐、宋、元、明、清各朝建築的藝術精華,被稱之為「絕勝的金山」。 江天禪寺的建築開創了一種盛極一時的建築流派,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承德避暑山莊的「天宇鹹暢」,以及揚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借鑑了江天禪寺「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築藝術。

金山江天禪寺自東晉至今,歷經滄桑,屢有興廢,曾用名江心寺、澤心寺、龍遊寺等。1948年發生火災,大雄寶殿和藏經樓毀於一炬。1949年後,政府幾次撥款修整寺廟,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金山江天禪寺重新交給佛教團體管理,對寺廟進行了全面的修繕。在慈舟方丈帶領下,1985年動工重建大雄寶殿,1990年建成並舉行了大殿落成及佛像開光儀式。新建的大雄寶殿既保持了佛教寺廟的建築特色,又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歇山重簷,飛椽鬥拱,雕梁畫棟,堅固莊嚴。紅色廊柱,黃色琉璃瓦,內外是精美的彩繪。把殿堂內外裝飾得金碧輝煌。內供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尊大佛,儀態安詳,端坐在正中的蓮花座上。兩邊是十八羅漢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大佛背後是巨大的海島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薩、護法諸天隱現其間。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島觀音獨佔鰲頭,兩側侍立善財、龍女,法像莊嚴。大殿正中懸掛著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金字匾領。

寺內還有天王殿、伽藍殿、祖師殿、華藏樓、枕江樓、觀瀾堂、永安堂、海嶽樓等主要殿堂,還有大徹堂、三禁堂、玉鑑堂等。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山之巔的慈壽塔。

慈壽塔最早建於南朝齊梁時代,原為兩座寶塔,南北相對而立,後倒坍。宋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年)建成一座八角七層塔。明朗隆慶三年(1569年),明了法師重建,清同治、光緒年間加以修葺。現存的塔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磚身木簷,仿樓閣式,七級八面,每級四面開門;在樓梯盤旋而上,每層有走廊和欄杆可憑欄遠眺,面面景色如畫。東面焦出如碧玉浮江,南面長山蔥蔥鬱鬱,西面的金山魚池波光粼粼。北面的瓜洲古渡在煙波中若隱若現。

金山還有法海洞、白龍洞、朝陽洞和仙人洞「四大名洞」。其中法海洞最為有名,洞中供奉著法海和尚的石像。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遠相裴休之子。他初來金山時,寺廟傾毀,雜草叢生,半山崖有一條白蟒蛇經常出來傷人,百姓不敢上山燒香。法海勇敢地與白蟒鬥法,將白蟒趕入江裡。他燃指一節,立志修復古剎。在僧徒和周圍群眾的支持下,法海修廟蓋屋重續香火,被稱為「開山裴祖」。法海圓寂後,弟子們在他坐的石洞裡雕了這尊法海石像供奉他。

民間有法海和尚自恃神通廣大,幹涉青年婚姻的傳說,《白蛇傳》使法海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它的傳奇色彩反而掩蓋了作為金山江天禪寺祖師、一代名僧的本來面目。

[當今住持]

心澄法師,1963年生,江蘇東臺人。1983年出家。中國佛學院研究生畢業。歷任金山江天禪寺監院、金山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鎮江市佛教協會會長、焦山定慧寺方丈、金山江天禪寺住持。著有《佛教藝術初探》、《佛教倫理道德與社會公德初探》等。

[交通通訊]

地址:江蘇省鎮江市金山路62號

郵編:212002

電話:+86-511-5511580 

網址:www.jsfjw.com/jtcs/index.asp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定慧寺-名寺古剎內容-佛教在線
    焦山定慧寺座範在焦山南麓,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全寺建築高低錯落,院落間相互通幽,皆掩映在古木蒼翠的綠叢中,被譽為「焦山山裹寺」。定慧寺原名普濟南;是江南著名的佛教古剎和弘法道場。寺院創建於東漢興平年間(194-195年),是中國最早的一批佛教寺院之一,至今將近有1800年的歷史。唐朝時,玄奘法師的弟子法寶在寺內創建大雄寶殿。
  • 洪佛寺-名寺古剎內容-佛教在線
    2019年洪佛寺聚寶蓮池騎龍觀音一、簡介:歷史上夏邑縣曾有一個國家級的名寺,曾一度與白馬寺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會在洪佛寺召開,參會法師與學者集體唱三寶歌朱元璋更名為洪佛寺後,三年時間裡,馬皇后親臨寺院焚香祈願國泰民安,建造了財功德佛殿,鑿造了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00米的聚寶蓮池,成為了漢傳佛教唯一的財功德佛的寺院
  • 峨眉山-名寺古剎內容-佛教在線
    東晉、南北朝時期,一些高僧到峨眉山結茅修住,講經布道,對佛教在峨眉山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唐代,有的帝王支持佛教,許多鎮蜀官吏也信佛,在朝廷和官府的影響下,四川民間崇信佛教較為普遍,促進了佛教在峨眉山的發展。
  • 平興寺 - 平興寺-名寺古剎內容-佛教在線
    1999年4月,首次舉行傳授三壇大戒法會,創閩東佛教傳三壇大戒之始。2002年春,平興寺再次傳授三壇大戒。平興寺弘揚戒律精神於現代,為新世紀中國佛教在授戒方法上寫下新的篇章。1994年始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近年來,致力於弘揚律學,推動規範傳戒,培育正法之才。
  • 墨子長期居住的地方,佛教盛行的人文風景自然區:河南鶴壁金山寺
    l 墨子長期居住的地方,佛教盛行的人文風景自然區:河南鶴壁金山寺引言河南鶴壁最有名的便是金山寺,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龐村鎮的金山寺擁有很多的佛教教徒金山寺作為佛教的搖床,是國內著名的歷史文化人文風景旅遊區,因為其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緣故吸引了很多的天外來客,就連歷史上著名的墨家創始人墨子也在這個地方長期居住,因此也有人金山寺所在的金山稱之為「墨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座佛教文化的搖床吧!
  • 金山寺
    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當今住持 法務法事 交通通訊[歷史沿革]鎮江金山江天禪寺,位於江蘇省鎮江市,簡稱金山寺或江天寺,始建於東晉明帝時。初名澤心寺,唐朝時改為金山寺,北宋宋真宗將其改為龍遊禪寺。1687年康熙皇帝到金山寺遊玩,看到金山四面環水、頂天立江,於是就把金山寺改名為江天禪寺。1948年發生火災,大雄寶殿和藏經樓毀於一炬。1949年後,政府幾次撥款修整寺院,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寺院進行了全面修繕。1985年動工重建大雄寶殿,1990年建成並舉行了大殿落成及佛像開光儀式。金山江天禪寺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 基隆暖暖區金山寺召開信眾大會 淨良長老接管金山寺
    會議現場 合影留念 佛教在線臺灣訊 臺灣基隆市暖暖區金山寺管理人兼住持寬衡法師因身體欠安,無法管理寺務,故於2010年8月11日上午10時,在臺灣基隆市佛教會會議室召開信眾大會會議基隆市領導及基隆市佛教會理事長廣樂法師,理事心常法師、心智法師、真印法師、見定法師及常務監事陳玉鳳居士列席指導。會議開始原住持寬衡法師即提出請辭金山寺管理人兼住持之職,並當場推舉該寺信眾代表、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接任金山寺管理人兼住持之職。
  • 漢傳佛教:虛雲和太虛皆是大德高僧,二人的傳奇故事成為一段佳話
    當時在大會上,太虛與金山寺的仁山法師集結了300名僧眾,並奪取了金山寺的主持大權,史稱「大鬧金山寺」。當年,年青的太虛和仁山法師不僅查沒了金山寺的所有財產,還進一步教制改革。兩人拿出一大筆資金用來創辦一所佛教大學,太虛的一系列舉措,徹底激怒了保守派,因為金山寺像「子孫廟」制度一樣,寺內財產均屬住持及其弟子私人所有,所以他們反映激烈。
  • 常州天寧寺,一座千年古剎,佛教音樂梵唄的發源地之一
    常州天寧寺始建於唐貞觀,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它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常州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剎。常州天寧寺位於常州市內紅梅公園南面,並且在198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與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寧波天童寺並稱為中國禪宗四大叢林。是常州的主要旅遊景點,香火旺盛,每天遊客都絡繹不絕。千年古剎天寧禪寺於近年復建唐宋風格的佛塔。佛塔取名「天寧寶塔」,以祝頌天下安寧。寶塔建築總面積為27000平方米,共13層,呈八角形布局,總高達153.79米,為迄今中華佛塔之最。
  • 千年古剎重建奠基 雁蕩山旅遊添新顏
    1月13日,雁蕩山十八古剎之淨名寺重建奠基典禮在雁蕩山淨名谷蓼花嶂下淨名寺原址上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普濟寺方丈道慈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寧波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雪竇寺方丈怡藏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靈隱寺方丈光泉大和尚,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台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國清寺方丈允觀大和尚,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寧波市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七塔禪寺方丈可祥大和尚,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寧波市佛教協會會長
  • 伊川金山寺
    金山山勢頗類海島,古代有「海島金山」之稱。金山寺創建於東漢,更具體時間不詳。《後漢書.馬融傳》記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校書郎中馬融獻《廣成頌》於鄧太后。云:「大漢之初基也,揆厥靈囿,營於南郊……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這裡所說的「金山」就是今伊川金山,說明金山寺至少創建於漢安帝前。由此證明金山寺是伊川第一古剎,即使在洛陽甚至河南也是創建最早的古剎之一,是古伊川最有名的寺院。
  • 「多少樓臺煙雨中」,古城鎮江隱藏著哪些古剎名寺?
    見慣了城市的高樓大廈聽厭了車水馬龍的喧囂熙來攘往的人群行色匆匆「生活在別處」現代繁忙的生活中人們太需要一場短暫逃離到曲徑幽深處走一走聽古剎梵鍾養心性,忘紛爭,一身輕鬆。這裡金碧輝煌、底蘊深厚,是中國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杏黃院牆,青灰殿脊,大門西凱的江天禪寺正對長江,殿堂樓閣散布其上,蔚為雄偉壯觀。歷代政治家、文學家、畫家、詩者暢遊此處,有感而發,留下千古絕唱。如今,江天禪寺仍舊安靜地佇立在金山之上,在晝夜交替中,經歷著春夏秋冬雲捲雲舒。二、定慧寺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
  • 金山聽禪之慈舟中興金山寺
    從中我們看到,在慈舟法師回到金山寺的最初八年裡,金山寺的硬體軟體都在迅速恢復,基礎建設規模已能比肩歷史上的全盛時期。在恢復重建1948年焚毀建築的基礎上,金山寺已經按禪宗寺院傳統規範,配齊了全部建築,修建了大雄寶殿、玉鑑堂、楞伽臺、玉佛殿、雄跨堂、妙高臺、留玉閣、藏經樓、禪堂、方丈室、寶塔、觀音閣、齋堂、悟心堂、延壽堂、志公殿、祖堂、客堂。
  • 法海和金山寺的又有哪些淵源?
    後來法海把許仙帶到金山寺,白素貞就前來尋找許仙,最終白素貞和法海之間進行了打鬥,之後就有了水漫金山寺的故事。那歷史上真的有法海禪師嗎?法海禪師又和金山寺有什麼淵源呢?法海禪師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金山寺是建於東晉時期,在南朝時期被稱為金山寺,金山寺在佛門寺廟中很有地位,在清朝的時候金山寺和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為四大名寺。而金山寺則是法海禪師的苦修之地。
  • 中國的名寺(上)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東郊,被譽「中國第一古剎」,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建的第一座寺院。 白馬寺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關。我國各地如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馬寺。
  • 1906年江蘇鎮江寺廟老照片,金山寺、甘露寺全景與定慧寺大雄寶殿
    甘露寺塔不僅反映了中國古代冶鐵鑄造技術水平和佛教藝術,也反應傳承著中華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文物及佛教研究價值。圖為甘露寺的鐵塔。定慧寺位於江蘇鎮江市焦山南麓。焦山又名「樵山」、「獅子山」、「雙峰山」、「乳玉山」,位於鎮江東面的長江之中,素有「中流砥柱」之稱。因東漢末年隱士焦光避居此地,故名「焦山」。定慧寺,始建於東漢興平年間,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 紀錄片《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將在央視播出
    佛教在線訊 高清紀錄片《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即將在央視4套播出。本片以寺院的幾度興衰、法師的跌宕命運和法脈的波折傳承為線索,第一階段製作完成的46集(每集30分鐘)是從百餘個選題中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22座寺院和3位法師為主題,涉及漢傳佛教四大名山、八宗祖庭、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 佛教中「回向」的意義-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把自己所積的功德,為了別人的幸福,轉向給別人,叫做「回向」,這也可說是博愛精神之大乘佛教式的發展。功績或善根,本來是作為善行之果報而自動蓄積的,故其果報,本來是一定會帶給善行者本人的。除了當事人本身做不善而其功績抵消之外,其行為的效力是不會消失的。現在,對於如此的功績,菩薩也說:「為了別人,要把這個功績轉給別人。」「為了一切有情,願我不會發生沒有用處之善根!」
  • 洪熙官與金山寺的前世今生
    金山寺位於廣州西北郊約20公裡外的裏水鎮瑤頭村外面、官窯水道江心的小金山島上(又名靈洲島),有座小金山寺
  • 向去古剎問禪茶 心靜自然涼
    向去古剎問禪茶,心靜自然涼(圖片來源:資料圖)炎炎夏日,拋卻城市中的熙熙攘攘,去尋訪那些隱匿於名山密林之中的古剎名寺,靜享片刻自由安寧,無疑是消暑的好辦法。「心靜自然涼」本就出自佛家的典故,所以,在酷熱難耐無所遁形的時候,何不溯源禪林古剎,於浮世外覓求身體的靜養與心靈的安詳。俗子觀光,信徒誦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靜下心來,品禪茶,論世道。禪與茶,從來都有解不開的淵源。就連茶聖陸羽都是由佛門撫養成人。由於茶可清熱、靜心、解乏、提神,自古佛家就有「僧尼坐禪,唯許飲茶」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