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巴彥紅色文化 傳播民族英雄抗聯精神——巴彥縣張甲洲故裡鎮...

2020-12-21 黑龍江頻道

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牢記抗聯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文化產業發展項目課題組、哈爾濱市教育局精準扶貧工作隊、中共巴彥縣鎮東鄉委員會、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中國抗聯研究中心哈爾濱研究基地、東北抗聯精神哈爾濱(學院)教育培訓中心共同主辦,大地鴻酒業、哈爾濱同路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利用好紅色資源,發展巴彥紅色文化產業」研討會,2019年4月7日在巴彥縣鎮東鄉政府會議室召開,各主辦、協辦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巴彥是一個有文化、有故事、有歷史、出文人、出將軍的地方,在這片沃土上,曾經誕生了一代女傑——大金國的昭肅皇后;坐落著標誌新石器時代文化繁榮昌盛的王脖子山古文化遺址;聳立著寫滿傳奇故事的驛馬山、駱駝峰等抗聯遺址,是一代英豪張甲洲打響中國共產黨武裝抗日第一槍的地方。趙尚志、於天放等抗日名將、傳奇英傑從這裡走向抗日的戰場,這裡是20位共和國將軍的故裡,更是當今進行「牢記抗聯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歷史文化研究和培訓研學的教育基地。會議由巴彥縣鎮東鄉唐玉平書記主持並介紹了鎮東鄉自然情況和出生在張家油坊屯的抗日民族英雄張甲洲勵學從戎抗戰的經歷和精神;哈爾濱市教育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張慶山同志,介紹了哈爾濱市教育局在黑山鎮民樂村精準扶貧工作和在巴彥縣推進紅色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情況;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牢記抗聯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文化產業發展項目課題組組長、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中國抗聯研究中心哈爾濱研究基地主任孫國輝,介紹了傳承抗聯文化、進行弘揚抗聯精神主題文創研學教育的作法和經驗;哈爾濱市教育局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董勤忠,結合民樂村的脫貧攻堅任務和張家油坊屯的紅色文化資源,闡述了紅色文化與經濟發展的聯繫。參會人員圍繞著如何利用好巴彥的紅色抗聯資源,結合張甲洲的事跡深度挖掘抗聯精神,進行有效融合,推進巴彥革命老區英雄故裡的文化教育和經濟發展。       

張甲洲,1907年5月21日生於巴彥縣鎮東鄉張家油坊屯。1923年,他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考入齊齊哈爾市立第一中學;1928年,以當年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1930年,又以當年第一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政治系,均擔任學生會主席。後曾任中共北平市委宣傳部長,北平市委代理書記。張甲洲青年時期就積極領導學生開展愛國運動,1931年「9·18」事變後,他領導北平20多所學校學生進行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後於1932年5月。在張家油坊組織起義,建立了受我黨獨立領導的東北第一支人民武裝——巴彥抗日遊擊隊,打響了我黨武裝抗日的第一槍,中共滿洲省委任命張甲洲為總指揮,趙尚志為政委,解放了巴彥縣城,組織了多次抗日戰鬥。1937年8月,張甲洲在赴任抗聯第11軍副軍長途中壯烈犧牲,年僅30歲。1953年1月,周恩來總理來到東北烈士紀念館瞻仰了這位少年將軍的遺物,滿懷深情地說:「張甲洲同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馮仲雲在《東北抗日聯軍14年苦鬥簡史》中稱:張甲洲,是富有魅力和演說天才的知識分子領袖!

巴彥縣鎮東鄉向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牢記抗聯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文化產業發展項目課題組贈送了由中共巴彥縣委宣傳部編輯製作的《張甲洲》光碟視頻資料和《美麗巴彥》圖書。

座談會後,與會人員赴巴彥縣鎮東鄉張甲洲出生地張家油坊屯張家原址踏查,聽當地鄉親介紹了張甲洲的少年生活、求學過程和抗日經歷,並參觀了當年的巴彥抗聯第一口井。

活動當天,大地鴻酒業董事長於忠光、同路人文化傳媒董事長顧尚輝等企業代表還在民樂村會議室召開村辦企業合作論證會,探索脫貧攻堅的新途徑,並且參觀考察了村辦企業。

在清明節期間,主辦單位進行了校企政文化產業發展和經濟項目合作,進行相關的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根系老區,發展紅色文化產業,讓紅色研學旅遊伴隨老區成長、從而助力老區的快速發展,為老區的紅色文化建設增添更大的力量。

據悉,下一步將要大力協助地方在紅色文化傳承方面補齊短板,協助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巴彥縣弘揚抗聯精神發展規劃的實施方案,探索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黑龍江紅色抗聯文化傳承」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徑,掌握老區建設發展的真實情況,總結老區建設的典型經驗,發現老區發展的瓶頸問題,助力形成支持老區紅色抗聯文化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制度和機制。

此次活動,是對張甲洲革命先烈犧牲奉獻精神的崇敬與緬懷,是對老區豐功偉績的讚揚與肯定,是對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巴彥縣還將與哈爾濱老區建設促進會等部門和單位一起,牢牢堅守紅色陣地、強化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以「老區人民永遠跟黨走」為主題,按照省委的要求,進行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教育培訓基地的規劃和建設,突出老區人民的「光榮與夢想」,大力營造宣傳老區、服務老區、建設老區的濃厚輿論氛圍,為老區紅色文化產業和發展,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強大力量。

相關焦點

  • 弘揚抗聯精神 追憶抗聯先驅 《長安書院》濃情獻映系列節目《先驅...
    弘揚抗聯精神 追憶抗聯先驅 《長安書院》濃情獻映系列節目《先驅——東北抗聯領導者紀實》 2020-10-12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鳳凰行天下之巴彥縣
    鳳凰行天下之巴彥縣巴彥縣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市轄區的一個縣,在哈爾濱市東北角,舊名滿語「巴彥蘇蘇」,意為「富饒之鄉」。巴彥縣歷史悠久,早在一萬年前,此地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清光緒三十(1904年)十二月設呼蘭廳為府,移治呼蘭城,改呼蘭廳為巴彥州。
  • 愛國主義教育要系統挖掘東北抗聯精神
    近年來我省代表委員在省兩會上針對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以及東北抗聯精神的挖掘,提出了包括《傳承抗聯精神發展紅色旅遊》《中國靖宇東北抗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東北抗聯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實施東北抗聯遺址遺蹟保護開發利用工程》《傳承抗聯精神發展紅色旅遊》《整合我省紅色教育資源,打造全國示範性紅色教育基地》《建設東北抗聯紅色革命基地》《助力長白山躋身全國紅色名山之列
  • 紅色熱土的「抗聯情」
    近年來,輝南縣提出以大旅遊產業作為引領產業轉型的支撐,結合「楊靖宇幹部學院」建設,進一步對東北抗聯歷史紅色文化深度挖掘,實施「旅遊+」戰略,發展紅色旅遊、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出一條具有輝南特色,即紅色旅遊路線串聯綠色生態景區——「紅線穿綠帶」的旅遊線路。
  • 黑龍江哈爾濱巴彥縣一個鎮,歷史比縣城悠久,擁有驛馬山景區
    說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內的大鎮(不含縣城),興隆鎮可謂名聲在外,其城鎮規模和縣城相差不大。除了興隆鎮,巴彥縣還有一些規模較大的鎮,如今天要說的西集鎮。西集鎮位於巴彥縣城西部約20公裡處,和呼蘭區接壤。
  • 尋跡吉林輝南「紅色脈絡」:紅色熱土的「抗聯情」
    近年來,輝南縣提出以大旅遊產業作為引領產業轉型的支撐,結合「楊靖宇幹部學院」建設,進一步對東北抗聯歷史紅色文化深度挖掘,實施「旅遊+」戰略,發展紅色旅遊、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出一條具有輝南特色,即紅色旅遊路線串聯綠色生態景區——「紅線穿綠帶」的旅遊線路。
  • 白山黑水尋「紅」記|弘揚東北抗聯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現場直播訪談、採訪抗聯後人、探尋遺址遺蹟……「白山黑水尋『紅』記——東北三省網絡媒體大型主題聯合採訪團日前在白山黑水間,踏尋東北抗聯的戰鬥足跡,在緬懷先烈的同時,進一步挖掘紅色資源,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白山黑水尋『紅』記採訪團在白山市江源區烈士陵園採訪。白山黑水尋「紅」記採訪團踏查五大連池朝陽山抗聯遺址群。
  • 【聚焦】新華社|尋跡輝南「紅色脈絡」—— 紅色熱土的「抗聯情」
    輝南,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東北抗聯的崢嶸歲月在這裡鐫刻,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在這裡傳承。紅色脈絡就此紮根、延展。近年來,輝南縣提出以大旅遊產業作為引領產業轉型的支撐,結合「楊靖宇幹部學院」建設,進一步對東北抗聯歷史紅色文化深度挖掘,實施「旅遊+」戰略,發展紅色旅遊、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出一條具有輝南特色,即紅色旅遊路線串聯綠色生態景區——「紅線穿綠帶」的旅遊線路。
  • 巴彥縣依託「玉米、大豆、豬肉」國家地理標識農產品資源優勢 做強...
    巴彥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遊北岸,松嫩平原腹地,處於「哈綏一小時經濟圈」,幅員3137.7平方公裡,耕地面積344.5萬畝。全縣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0鎮8鄉、116個行政村、1329個自然屯,總人口7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萬。巴彥縣自古便有「黑山雲海」、「驛馬仙奕」、「雷劈古洞」、「駝峰夕照」等令人嚮往的天然景觀。驛馬山國家森林公園、富江島林草豐富、野趣天成。
  • 追尋抗聯足跡 傳承紅色精神——五大連池市積極推進朝陽山抗聯教育...
    東北網11月26日訊 走進五大連池市朝陽山抗聯教育基地,那已經爛掉了槍託的步槍,齊膝高的氈疙瘩靴,還能滑動槍栓的駁殼槍,以及鏽跡斑斑的日本軍刀……一件件舊物都展現了東北抗聯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場景。五大連池市朝陽山抗聯教育基地距離五大連池市60公裡。
  • 傳承紅色精神,弘揚歷史文化丨戚繼光紀念館
    6月13日,在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裡蓬萊,戚繼光紀念館正式開館。作為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蓬萊教學區的核心教學點,戚繼光紀念館展現了民族英雄戚繼光保國衛民的戎馬一生,是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弘揚精武文化的重要平臺。
  • 深挖紅色基因 整合培訓資源 探索「鐵嶺教育模式」紅色文化助推我市全域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影響著一座城市的整體實力,是城市的「軟名片」,而紅色文化的歷史鋪墊,更是這座城市最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劉少奇與遼北第一黨支部、中國第一個布爾什維克任輔臣、楊靖宇抗聯一軍三師、抗日英雄白子峰、民族英雄高崇民、在鐵嶺生活170天的雷鋒、載人航天總設計師王永志,這些熠熠生輝的英雄模範人物,成就出具有鐵嶺內涵的「國際主義精神」「周恩來精神」「東北抗聯精神」「雷鋒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
  • 夏明翰故裡紅色文化研學基地動工
    本網訊(記者阮仲謀、付江山,通訊員鄭家裕)11月20日,紀念夏明翰誕生120周年暨夏明翰故裡紅色文化研學基地開工儀式在秭歸縣歸州鎮舉行。夏明翰故裡紅色文化研學基地是以打造紅色旅遊景點為定位,以鄉愁尋根、紅色緬懷為主題的省內紅色研學基地,將設置鳳舞歸夢、歸州尋夢、涅槃追夢、峽江說夢四大板塊。項目總投資5118.29萬元,將分兩期建設,工期兩年,一期工程預計明年11月完工。當天下午,秭歸縣舉行「弘揚夏明翰精神 踐行『後來人』擔當」紀念夏明翰誕生120周年座談會。
  • 哈爾濱市巴彥縣:聚焦「三大產業」打造「兩園」發展新格局
    在巴彥縣興隆鎮經開區內,工地上機車轟鳴、塔吊林立,工人正在緊張地施工,呈現出一片繁忙的可喜景象。多年來,巴彥縣以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及地理條件,不斷補全拉長產業鏈,叫響了農業強縣品牌。  10月12日,由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組織的系列新聞發布會和實地採訪活動首站走進巴彥縣。
  • 黑龍江巴彥縣消防救援大隊精心打造模擬作戰研討室和走廊文化
    按照消防救援總隊、支隊領導要求,為加強隊伍文化建設,提高指戰員思想覺悟,陶冶指戰員情操,強化指揮員指揮決策能力,拓寬指戰員視野,提升指戰員作戰能力和協同配合能力。近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消防救援支隊巴彥縣大隊充分利用營區內的現有資源,積極徵求指戰員的意見和建議,圍繞轄區內可能發生的火災類型,按照巴彥縣唯一大型綜合體華泰購物廣場和巴彥縣國能熱電廠,對照原始圖紙,按照相應比例製作建築物模型和指戰員模型及車輛模型,建立模擬作戰研討室,並重新打造大隊走廊文化。
  • 黑龍江巴彥縣做強「三大重點產業」 叫響縣域經濟「金名片」
    經濟視野網10月12日(朱國棟)黑龍江省巴彥縣,古稱巴彥蘇蘇,滿語意為「富貴的村莊」。巴彥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遊北岸,松嫩平原腹地,處於「哈綏一小時經濟圈」,幅員3137.7平方公裡,耕地面積344.5萬畝。全縣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0鎮8鄉、116個行政村、1329個自然屯,總人口7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萬。
  • 藉助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加強中原文化對外傳播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的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已經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根親文化盛事」,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增進群體認同感的重要工具。因而,藉助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加強中原文化的對外傳播意義重大。  完善中原文化對外傳播主體體系  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鼓勵文化企業大力參與。
  • 紅色文化之旅火了常德
    作為我市黨性教育培訓基地的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在遠離市城區6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大巴車難以進村通行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仍有2萬人次前往學習培訓、參觀旅遊…… 紅色旅遊不只是一般意義上遊山玩水、休閒娛樂,更是一種心靈之旅、思想之旅、精神之旅。常德紅色旅遊持續升溫的背後,既有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的獨特吸引力,也有近年來我市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規範整理與深入挖掘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 吉林敦化,紅色的寒蔥嶺藏著紅色記憶,紅色旅遊探訪抗聯密營遺址
    寒蔥嶺不僅有醉美的秋色,還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寒蔥嶺抗聯遺址就在這紅色與金色的密林裡。東北抗聯曾在這裡展開了一場著名的「寒蔥嶺伏擊戰」。專家們對「密營」遺存的塹壕、交通壕、地窨子、菜窖、崗哨、木刻楞等戰鬥生活設施進行細緻考察和論證,西溝密營是典型的抗聯密營,功能和設施比較齊全,包括生活區、戰鬥區,還有菜窖、食堂、木刻楞房子的南北炕等,符合東北抗聯第一路軍一些老戰士的回憶和東北抗聯密營重層建設的特點,這一發現對研究東北抗聯史和進行紅色革命傳統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