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紅少(作者原創授權)
名著《西遊記》裡,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取經運動,取回了多少經呢?其實不多,只有五千零四十八卷,合一藏之數。這比原先如來許下的「三藏共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相差很遠。
這些經書有什麼用途?第八回如來介紹過「《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論地;《經》一藏,度鬼」,「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第九十八回如來又介紹「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 。由此看來,好好念經確實可以成仙了道,經也有度鬼的功能。
唐僧成佛並不是讀經讀來的,他是走路走來的。他成佛之後成的是什麼道呢?第九十九回「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壽享長春,法身不朽」,這就是唐僧的成就。他有什麼法力呢?從始至終他除了會念個緊箍咒,其它什麼都不會。成佛之後常住靈山,再聽如來講法,可能才會增長自己的法力。
經是給誰的?唐僧取了這麼久的經,大概只在陳家莊讀一卷《寶常經》而已。所以經不是給唐僧的。是給李世民的嗎?李世民陽壽已定,也不會讀什麼經。經最後留在了雁塔寺,抄寫副本流傳天下,普通人讀了無用,只等有緣人來識破吧。
取經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當然,把經傳到東土是表面的意思;打通東西之路可能才是如來真正想要實現的。東西之路其實也沒有真正打通,像流沙河,鴻毛都漂不起的這種天險,也不是一般人能過得去的。取經真實的意義可能就是佛道兩派鬥法,如來清理西牛賀洲的道派勢力才是重點。
唐僧在取經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這個很明顯,誘餌的作用大一些。至於取多少經,取得的經會不會讀,這都與唐僧無關。
如來為什麼讓唐僧取經,換個人行不行?這是個關鍵問題,因為唐僧是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轉世,別人當然不行。這也是取經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如來要培植自己的嫡傳繼承人。找個理由,明貶暗升,把最親信的人派出國渡渡金,回來好明正言順的當接班人。
佛滅度之後,到另一世佛出世之前,會有很長的時間,這段時間裡世間沒有佛,所以佛就選了地藏王作為代理佛,在佛不在世的時候,教化眾生。代理佛是個非常重要的職務,顯然不能隨便找個人就完事了,一定是非常親信之人。
於是,地藏王化身成為金蟬子,作為如來的二徒弟,就成為了最可靠的人選了(《西遊記》原著有述,「那長安城裡,行商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看誇獎。玄奘直至寺裡,僧人下榻來迎。一見他披此袈裟,執此錫杖,都道是地藏王來了,各各歸依,侍於左右」)。那如來的大徒弟呢?二徒弟都如此重要,不用說,大徒弟有更重要的事做了,猜想應該跟隨如來一起滅度,去了其它世界幹大事去了。
最後還是有疑問,金蟬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答案是,金蟬子是不存在的。這裡引用網友的一段文字:
我好無聊,為什麼總是沒有吃的呢,溫泉這麼暖,那幾個仙女又來洗澡……唉啊,又掉下來了,還好掉在這件衣服上……等等,我還在你衣服上,不要穿啊……她在幹什麼,她在飛……可是她沒有翅膀呀,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她那麼漂亮……咦!這裡哪裡……桃子!我喜歡!
……
「原來是只桃葉蟬!」
誰呀,誰呀,誰在說話?
「我乃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
什麼,什麼,七仙女、蟠桃……我不知道!
「你吃了我的桃子!」
桃子……哦,對,我的!……等等,為什麼我能聽得懂你說話?
「造化!造化!吃了蟠桃,你就不再是一隻普通的蟲子,從今往後,你就是我的二弟子,我給你起個名字叫金蟬子!可好?」
這段莫名其妙的腦洞,如果用來解釋金蟬子為什麼叫金蟬倒是很合適。本來就是世間一隻普通的桃葉蟬,結果掉到七仙女的衣服上,跟著上了天,七仙女摘桃的時候,它爬到蟠桃上吃了個夠。然後呢,然後的事情很奇妙,正在啃一個桃的時候,這個桃被當成禮物送給了如來佛祖。如來發現了它,既然已經吃過仙桃了,你也長生了,正好我缺個可以點化的寄託,就把你送到人間十世輪迴吧。於是,後面的故事就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