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陸內地市場11年後才進軍北京的大潤發顯然是有備而來。昨日上午,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大潤發民族園大賣場在籌備半年後開始試營業。儘管大潤發北京首店的開業儀式竭力做到了簡化低調,但無論從賣場的購物環境、商品陳列、通道寬度,還是營銷策略,處處都顯露出這匹超市黑馬所蘊藏的實力。與此同時,大潤發還在進行望京等3家門店物業的洽談,而以大賣場著稱的大潤發正面切入北京市場將對現有的行業格局帶來新的變化。
正面交鋒引來家樂福「密探」
記者昨日在大潤發賣場看到,數千種特價促銷的商品前圍滿了消費者。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不少生鮮蔬菜的價格比菜市場還便宜,所以一大早就趕過來了。儘管賣場內顧客較多,但記者注意到,5米寬的主通道、接近3米的貨架間距(《超市購物環境標準》規定「大型超市通道寬度應在1.6米以上」)、65個收銀臺的規模,讓賣場內看起來並不擁擠,也未出現因顧客過多而產生的收銀臺排隊現象。
大潤發北京民族園店總經理劉正誠介紹說,大潤發北京首家大賣場佔地面積達2萬平方米,有3萬餘種超值商品,促銷活動從5月8日到18日,19日正式開業。目前大潤發北京門店的生鮮比例為30%左右,主食廚房全部為自營,80%的貨物從大潤發華北區濟南物流中心分發,自有品牌也是未來兩年重點發展業務。
記者留意到,大潤發首家賣場與家樂福健翔橋店僅相距一公裡左右,而在賣場內,幾名家樂福工作人員正在通過詢價方式了解這位新到的競爭對手。
行業黑馬有備而來
大潤發是臺灣潤泰集團旗下的大型連鎖超市,最初曾以倉儲店模式發展,但因不順利轉型大賣場模式。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大潤發以404億元的年銷售額和3.34億元的單店銷售超越一直佔據外資榜首位置的家樂福,被業界譽為超市「黑馬」,截至2009年,大潤發門店數達到121家。
1998年,大潤發內地首店落戶上海,而11年後才登陸北京。對於自己的姍姍來遲,大潤發華北區營運區總鍾慶隆告訴記者,只要有合適的物業,大潤發就會進入。而大潤發很早就希望能在北京開店,但北京租金成本太高。目前,大潤發正在進行望京等3家新門店的物業談判。
記者注意到,大潤發民族園店的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張大潤發北京市場圖,地圖上翔實標記著北京各社區的居民戶數,以及周邊競爭對手的地理位置。據介紹,這是大潤發半年市調的成果。同時,為了提供低價商品,大潤發還有一個查價小組,每天抽出千種顧客常購品項,對方圓5公裡內的競爭對手進行市場調查。一旦產品變價,計算機系統將自動更新產品毛利率,且毛利率與採購人員績效掛鈎。此外,因為大潤發是全員持股,所以佔超市很大比重的內盜損耗大為減少,這使大潤發損耗率在2%-3%,遠低於同業10%的水平,成本每年可節省上億元。
據鍾慶隆介紹,大潤發民族園大賣場與傳出合併「緋聞」的歐尚超市北京門店在採購方面會進行部分談判合作,這會使雙方的採購更有競爭力。不過,雙方在業績和進貨合同上都是獨立的。
短期難撼北京超市格局
「大潤發將傾全國精力打造北京民族園店,」 鍾慶隆表示,該店目標商圈輻射範圍達到15公裡,而這個範圍內基本囊括了沃爾瑪、家樂福、物美、美廉美等北京大型連鎖超市。
對此,家樂福北方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潤發的進駐將使北京零售市場競爭更加多元化,家樂福3公裡內出現競爭對手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但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特點,雙方目的都是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
而在物美集團公關總監富宇看來,新的競爭環境也會促使本地企業加緊自身商業建設,無論是哪個連鎖品牌,誰能真正把供應鏈做好,提升規模效應,更好地服務北京消費者,未來市場就會給誰機會。
另一位京城著名超市企業高管則表示,雖然大潤發在內地一些市場的發展勢如破竹,但是北京超市發展格局比較成熟,商業環境相對複雜,能否把握好北京商業的脈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大潤發的成敗。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分析,北京商業競爭較激烈,人均GDP過萬美元的消費市場,使得北京消費者對商品品質和購物模式的要求也較高,僅靠價格競爭難再奏效,連鎖企業比拼的是購物環境、服務水平等綜合能力。目前大潤發在北京市場發展的難度較大,特別是選址不易,幾家門店能否成功仍需觀察。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熊海鷗 暴帆/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