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洞,原名叫「打雞洞」,因為當地苗族過節流行「鬥雞」,久而久之,這個洞就取名叫織金洞了。
織金洞是《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的中國第一洞,還有著「織金洞外無洞天」的美譽。
織金洞內的鐘乳石千變萬化,每一根石柱,每一塊石頭都有不同的形態,來到織金洞,就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充滿了未知和神秘。
織金洞也是少有的沒有打五顏六色燈光的溶洞。這讓溶洞內的景觀原生態的呈現在我們面前,近距離的觀賞。
每一塊鐘乳石都是經過幾百萬年形成的,每一塊都充滿了時間的氣息。織金洞深入底下幾十米,內部寬闊敞亮,最高處有150米,有50層樓房那麼高呢。
織金洞是在1980年被發現的,1988年就被評為國家級旅遊景區,而後的幾年先後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十大神奇洞穴俄榜首。
在織金洞內,鐘乳石的形態變幻莫測,前一步欣賞到的還是筍石成林,下一步就是倒掛在石壁上的石筍,再往裡面走一點,豁然開朗,如同來到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夢幻無比。
織金洞嚴格意義上有水洞和旱洞,不過水洞只有一點點,大部分都是旱洞。洞內缺少陽光照射,溫度常年保持在20幾度,即使外面溫度30度,裡面依然涼爽無比。
有人說,溶洞不都是一個樣子嗎?確實,規模如此大的織金洞難免會有些審美疲勞,從入口處到出口,需要3小時的時間,不走回頭路,這3個小時,滿目皆是鐘乳石。大概這一輩子的鐘乳石都看完了。
其實織金洞的大大小小的景觀不下100個,完全不必擔心審美疲勞了,走幾分鐘便會有一個神奇的景點等著你呢。
「霸王盔」,形狀像西楚霸王的頭盔,是織金洞的鎮洞之寶之一。極具觀賞價值呢。
下面是姊妹花,近看這兩根鐘乳石柱晶瑩剔透,閃著潔白的亮光,這是織金洞仍在生長的鐘乳石,是「活」的。
「婆媳和諧」,是一座媳婦兒給婆婆刷頭敲背的形態。 織金洞太大了,很多奇形怪狀,擬人的鐘乳石,來了絕不會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