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文/魏天諶
「K型復甦」——不均衡的復甦幾乎體現在了今天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房地產市場也不例外。近期,美國房市迅速回暖之際,卻有數百萬人或將很快面臨無法支付貸款或租金、被迫失去住所的境地。
根據美國普查局11月9日完成的一項調查系顯示,約有580萬美國人表示,他們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很有可能面臨被驅逐或房產被拍賣的處境。美國目前約有1780萬人無力支付房租或貸款,處境將進一步惡化的這部分人佔到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比重。
對於利用政府貸款買房的人群來說,他們還有大約4個月的緩衝時間,來解決當下的財務難題。基於3月美國聯邦頒布的新冠財政刺激法案,貸款者如果在償還貸款遇到問題,可以延期還款最多一年時間。所以,如果聯邦政府沒有延長這一寬限期的話,這部分貸款者的最終還款期限會在明年3月左右。
利用商業銀行貸款買房的人群則要視銀行的具體規則而定。新冠危機期間,大部分銀行提供了3個月的貸款緩還期。但是,延期還款不代表可以不還,最終貸款者還是需要償還貸款以及這段時間欠下的利息。目前,危機自3月暴發以來已經過去了近9個月時間,部分銀行已經開始催債、逐步啟動清債法律程序。如果這部分人群持續無力償債,房屋也將面臨被拍賣的風險。
對於租房者來說,情況就更為緊迫。許多州和地方政府的暫停驅逐令將在明年1月前到期。此前,美國普查局的調查顯示,現在約有四分之一的有孩租房家庭存在拖欠租金的情況。聯邦政府預計,暫停驅逐令到期之時,美國可能會有3000-4000萬人收到驅逐令。
在阿肯薩斯州、佛羅裡達州和內華達州,這一問題最為嚴重。調查顯示,有約75萬個家庭都表示了在明年1月可能會失去住所。在大都市區中,紐約、休斯頓和洛杉磯的住戶也面臨著相同的遭遇。
與此同時,美國整體房市卻異常火爆。10月,美國新屋銷售額創下了14年以來的新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1.5%。這一上漲趨勢已經延續了數月。
樓市的火爆主要歸功於美聯儲3月以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人們可以以極低的利率貸款買房,推動樓市上漲。
原本人們預期的是,由於新冠病毒背景下的社交隔離要求,許多人離開城市,來到郊區生活工作,從而推動了郊區樓市增長。令人驚訝的是,近期市區樓市也出現了迅速回暖跡象。
最新數據顯示,近來的房市包括紐約在內的大都市區在也完成了強勁反彈。在短暫的下滑後,美國2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水平突然攀升,增長已經恢復到了2018年的前階段高點。
如上圖所示,9月Case-Shiller 20城房價指數實現了驚人的6.6%的年化增長,遠超此前5.3%的預期,且為30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不僅僅是洛杉磯、西雅圖等市區的平均房價實現了超過9.5%以上的年化增長,就連紐約都增長了2.8%。也就是說,每一個美國的主要城市的房價增長率都超過了4.3%,是美聯儲2%平均通脹目標的兩倍以上。
美聯儲長期聲稱其雙重使命之一是維持物價穩定。目前看來,美國經濟幾乎只在房地產上翻倍實現了其通脹目標,其他領域尚未面臨通脹問題。極低的利率和空前的量化寬鬆使資金大幅流入風險資產市場——股市、債市以及房市。雖然市區內房屋剛性需求相比於疫情之前下滑不少,紐約市內租金斷崖式的下跌即說明了部分問題。然而,來自美聯儲「源源不斷」的錢必須有個去處。
後果是顯而易見的。擁有大筆風險資產的富人群體搭上了「順風車」,財富與日俱增。中低收入群體卻深陷困境,難以支付租金或房貸,面臨失去住所的風險,房價的飆升將使原本財務困難的人群更加難以負擔買房,基本生存狀況難以保證,貧富分化日益加劇。美聯儲曾反覆表態,對美國的貧富分化問題表示憂慮,但在具體措施實行時,又表示貨幣政策在緩解貧富差距方面作用有限,需要財政政策發揮主導作用。
日前,美聯儲已經多次確認下一次加息至少在2023、24年之後,耶倫即將出臺財政部部長的消息更為市場鞏固了信心——「大水漫灌」的貨幣政策仍會持續,為房市提供持續上漲的動力。但是,如果美國經濟面未出現改善痕跡,流動性所提供的巨大驅動並不可持續,屆時整個經濟體,尤其是普通民眾,仍要為泡沫破碎的代價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