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軍傷亡2.1萬,與25萬美軍血戰9天,拯救了幾十萬志願軍

2020-12-21 騰訊網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共和國立國之戰。在這場極不對稱的戰爭中,擁有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工業、軍事、科技實力的美國,與百年積貧積弱,剛剛脫離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泥淖的共和國狹路相逢。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四萬志願軍戰士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軍兄弟並肩作戰。

從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到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的前三次戰役中,志願軍取得全勝的驕人戰績。然而這一戰績也是建立在美軍過於盲目自信的基礎之上的。李奇微接替菸斗將軍後,立刻調整戰略。《決戰朝鮮》中說,李奇微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讓美軍將吉普車的遮擋帆布全部取掉,他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志願軍可以受罪,你們也必須可以,否則還不如撤回美國。

第三次戰役是李奇微一手策劃的三十六計,誘敵深入。志願軍八天推進四百公裡,橫掃漢城和水原市一線,幾乎上演了一九五零年七月北朝鮮軍將美軍逼到釜山的東方敦刻爾克。但李奇微不是麥克阿瑟,菸斗將軍傲慢,李奇微卻精明。他看穿了志願軍後勤薄弱,準備引君入甕後,來個四面楚歌。一月下旬,李奇微將美軍主力共二十五萬大軍,全部壓在漢江一線,試圖通過地毯式平推,將志願軍推回三八線以北。

針對李奇微的部署,彭德懷生平第一次感到害怕。《彭德懷傳》中寫道,無論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彭德懷指揮大小戰役無數,從來沒有懼怕過,這一次,他發自內心懼怕。幾十萬志願軍堆在漢城一帶,美軍只要來個二次仁川登陸,後方立即無計可施,所有戰士馬上成為甕中之鱉。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彭德懷決定信任原國民黨軍官曾澤生,讓他親率志願軍第五十軍,早漢城以東無論如何抵擋住二十五萬美軍的衝擊,為志願軍之後的行動贏得時間。

曾澤生,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軍長,《朝鮮備忘錄》中說他是國軍中少有的真正轉向共產主義的戰士。一九四八年戰場上起義後,開始追隨解放軍戰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時,從東北進入朝鮮作戰。曾經帶著五十軍和第三十八軍首次進入漢城。彭德懷用人不疑,他之所以起用曾澤生,一是看好他的能力,臺兒莊戰役時被各方公認的鐵將軍,如今面對美軍的鋼鐵洪流,必然不會讓自己失望。二是看好他的身份:這次戰鬥,正是這位曾經國軍統帥證明自己的機會。一月二十八日,曾澤生領命後,帶著五十軍數萬弟兄,出發了。但他們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接下來的九天將會永遠改變他們的命運。

志願軍第五十軍,政治委員徐文烈。下轄三個師,分別為一四八師、一四九師和一五零師。進入朝鮮後,五十軍參加了所有戰役,從平壤以北,一直打到漢城以南,是整個韓戰期間志願軍推進最遠的一支部隊,一九五一年一月初,這支部隊幾乎推進到了朝鮮海峽。三次戰役下來,五十軍損失很大。一月二十一日前,三個師分別平均減員都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當時志願軍編制中,一個師約有一萬人左右,因此,三個師減員總數大約一萬人。

曾澤生將軍

除了減員,武器裝備和彈藥也所剩無幾。《當代中國史研究》中曾經統計過當時五十軍的軍備情況,步槍合計約一萬五千支,各種類型機關槍總數不超過六百挺,手榴彈、迫擊炮,炸藥極其短缺,以連為建制看,許多連隊手榴彈總數連戰士總數都不及。糧食問題更加突出。早在第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就因為後勤問題損失慘重,總共傷亡四萬戰士,即便如此,當時的運輸線也只有不到兩百公裡。如今,志願軍已經到達三七線,後方運輸線長達四五百公裡,缺乏車輛和空軍的志願軍,幾乎不可能在美軍強大空軍的嚴防死守下,靠著馬力和人力,將一袋袋炒麵送抵前線。

反觀美軍,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人數方面,聯合國軍集結了第一軍,第八集團軍,第十軍,南朝鮮第一軍,和英國軍隊,總共七個美軍師、八個南朝鮮師和兩個英國旅,二十五萬人左右,遠遠超過一個孤零零的志願軍第五十軍。裝備方面,從火炮口徑和數量看,停靠在朝鮮海峽的美國海軍火炮、朝鮮本土作戰的各種大口徑美軍陸軍火炮、美國空軍火炮、坦克火炮、陸軍輕型火炮、迫擊炮、手榴彈和火箭筒,應有盡有。同時,各種步槍,半自動步槍,輕機槍,重機槍以及配套彈藥,簡直供過於求。口糧方面,熟悉各國軍糧的讀者應該知道,美軍當時一日三餐,從米飯、麵包和牛肉,到沙拉、布丁巧克力,再到香菸、啤酒口香糖,幾乎快把本土飲食搬到東亞來了。

即便雙方實力如此懸殊,曾澤生和五十軍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戰場。一月二十九日,戰鬥在修理山正式開打。這一次,李奇微再也沒有犯下麥克阿瑟之前的任何錯誤,他專門組建了一支戰場督戰隊,這支隊伍不用作戰,只需要監督戰場指揮官有沒有貫徹李奇微的主要作戰方針:獵犬打法。所謂獵犬打法,就是美軍不會直接撲向志願軍,而是以坦克和裝甲車等裝甲部隊開路,步兵緊隨其後,穩步前進。一旦與志願軍交火,迅速報告位置並且後撤,剩下的事,就留給後方火炮處理。在這樣反覆拉鋸中,逐漸摸清楚志願軍部署,然後大規模進攻。

不得不說,李奇微的獵犬打法一開始非常奏效。二十九日上午九點,曾澤生命令五十軍死死守住修理山山頭,不許退後一步。美軍第二十五師衝過來後,志願軍的火力如山呼海嘯般咆哮,但美軍並沒有如之前那般向山上發起衝鋒,而是立即後撤。一開始,曾澤生無法理解,但不久後鋪天蓋地的火炮聲,讓他立即反應過來,美軍改變戰術了。在第一次美軍火炮轟擊中,數萬發炮彈從空中傾瀉,美國陸軍、海軍、空軍,幾乎調用了所有能夠調用的火力,熟悉這段歷史的讀者們應該知道,美軍使用火炮過飽和攻擊到了何種地步,他們常常僅僅為了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山頭,就要傾瀉幾千枚火炮。因此,與聯合國軍接戰後,志願軍傷亡非常慘重。

面對這種出乎意料的局面,曾澤生的作用立即凸顯。他冷靜分析了局面,認為如果志願軍再一動不動死守陣地,最終只會淹沒在聯合國軍的火炮海洋裡。因此,他立即發動泥鰍戰術。他利用志願軍機動性強,工兵水平高超等特點,命令五十軍各部隊一旦與美軍交戰後,立即轉移陣地,同時就地開挖防禦工事,為後來轉移陣地的部隊打好鋪墊。就這樣,從二十九日到三十一日的戰鬥中,五十軍幾乎在修理山所有主要山頭都挖了防禦工事和避彈坑。志願軍這種迅速機動的同時還能確保高效精準地挖掘防禦工事的本領,主要是在抗日戰爭中練就的。

二月一日,美軍發現這種戰術已經達到了目的,同時他們覺得這種戰術已經無法傷及志願軍根本,李奇微放棄了獵犬打法,開始轉入大規模進攻。五十軍的苦日子真正來了。美軍大舉進攻之前,都會進行長時間高密度的火炮轟炸,目的是為了對志願軍陣地防禦設施進行儘可能的破壞,方便之後陸軍部隊衝鋒。二月一日正午,經過一上午轟炸後,美軍開始大規模出動,他們沿著漢江一線,朝五十軍衝去。

美軍與志願軍交戰後,雙方立即陷入無比慘烈的戰鬥。志願軍不僅要躲避美軍火炮和空襲,還要和美軍步兵交戰,難度極大。美軍火炮轟擊時,美軍步兵會立即停下,同時配合火炮射擊志願軍戰士。這時候,志願軍往往會轉移陣地。此時,美軍立即停止轟炸,步兵向山頂衝鋒,志願軍又要回防。在這種美軍以逸待勞,志願軍疲於奔命的戰鬥中,原本就體力不支的志願軍戰士,又消耗了大量體力。美軍各個身強體壯,吃得又飽,志願軍的劣勢越發明顯了。

但在開戰前,曾澤生就向五十軍下達了一條死命令:不許退後一步,哪怕全軍陣亡!這條命令,每位志願軍戰士都刻在心裡。大家心知肚明,這口氣必須持續著,不能斷。誰斷了,就有可能全局崩盤。就這樣,從二月一日到二月六日,志願軍以不可思議的頑強毅力,硬是和二十五萬美軍血戰九天九夜,沒有退後一步,沒有丟掉修理山山頭。許多參加過這次戰鬥的美軍士兵後來都說,他們永遠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志願軍卻總是能夠在地獄般的火炮和數倍於自己力量的軍隊面前堅持下去,永不言棄。

二月六日,美軍遲遲無法突破陣地,又擔心右翼被志願軍迂迴包抄,最終戰略性撤退。曾澤生和他的五十軍,總共傷亡2.1萬人,用生命譜寫了朝鮮戰場上又一次壯麗的篇章,拯救了身後幾十萬志願軍戰士。

相關焦點

  • 志願軍血戰長津湖,王牌27軍是用什麼武器重創美軍的?
    1950年的寒冬,志願軍9兵團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極端環境下向美軍陸戰1師、步兵第7師等部發起了進攻,此即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線作戰,我軍當時稱為鹹南戰役,現在網上則常稱之為長津湖之戰。 在這場血戰中,志願軍不僅要對抗嚴寒,還要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做殊死搏戰。
  • 血戰長津湖,鋼鐵人讓鋼鐵武裝散架!這面美軍軍旗成了軍博藏品
    1950年冬,中美兩支王牌部隊為扭轉朝鮮戰局在此展開「強強對決」,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在這場「鋼鐵人」與「鋼鐵武裝」的較量中,志願軍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陸戰1師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還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
  • 50軍「血嶺」修理山浴血,起義軍長說「我們在兄弟部隊前抬頭了」
    據有關數據,整個抗美援朝期間,我志願軍共參戰27個軍,一些部隊是二次入朝,數量高達240萬。志願軍傷亡近41萬,有50萬是非戰鬥減員,有14萬長眠在異國土地上,其中包括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付出了近100萬的傷亡代價,其中罪魁禍首美軍傷亡17萬。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丨血戰上甘嶺
    而這裡,是志願軍中部戰線的戰略要點。  1952年10月14日,以美國為首的所謂的聯合國軍集中火力,發動了以上甘嶺為主要目標的「金化攻勢」,又叫「攤牌行動」。美軍將領範弗裡特,就是那個突破火力極限的「範弗裡特彈藥量」的發明者,放言最多6天、傷亡200人,就可以完成任務。
  • 美軍傷亡多少,有志願軍的多嗎
    抗美援朝最出名的戰役則是上甘嶺戰役,這次戰役是中美兩軍意志的較量,最終志願軍勝利,美軍不得不承認失敗的結果。   那,在上甘嶺上,雙方一共投入多少兵力,志願軍傷亡多少人,美軍傷亡多少人,美軍傷亡有志願軍多嗎?
  • 志願軍破解美軍二次登陸,萬裡堡壘加50萬大軍,粉碎克拉克計劃
    眾所周知,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軍第7軍,出其不意地從登陸條件最不好的仁川上岸,迅速楔入仁川、漢城一線,切斷了朝鮮人民軍的後路,將朝鮮人民軍擊潰。既然有這麼好的戰法,美軍為什麼不用到志願軍身上呢?一方面,有志願軍兇悍的五次攻勢製造的威懾效果,美軍怕被志願軍幾次衝鋒直接趕下海去。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名為冰雕連,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其實並不是一個連,而是三個,這三個連分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117團6連,第20軍60師180團2連,第27軍80師242團5連。 冰雕連發生在第2次戰役東線戰場之上,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志願軍第9兵團為了狙擊和消滅美軍東線部隊,在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內,沒有冬裝的志願軍將士在冰天雪地與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展開了浴血奮戰,冰雕連正是這一龐大戰役的一角。
  • 範弗裡特瘋狂輸出,1小時傾洩四千噸炮彈,我63軍傷亡2萬餘人
    西線19兵團第63軍,在軍長傅崇碧的率領下迅速突破臨津江防線,將美3師與英25旅分割開來,然而很快志願軍整體後勤保證問題就暴露出來,美軍對志願軍的後勤運輸路線和基地進行了密集轟炸。在第一第二階段作戰順利完成後,志願軍前鋒部隊呈現出強弩之末之勢。此時聯合國軍在李奇微的指揮下堅守漢城,並開始了全線反攻。李奇微針對志願軍的特點,制定出防守反擊的策略。
  • 志願軍第27軍,血戰「北極熊團」,創唯一全殲美軍整團記錄
    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志願軍憑藉超乎常人的戰鬥意識,給予了裝備精良的美軍多次沉重打擊,讓其徹底意識到中國志願軍不好惹。入朝3年,中國志願軍中不僅有聞名遐邇的「萬歲軍」第38軍,也有一支在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戰鬥中,創下唯一一個全殲美軍師團的王牌勁旅,志願軍第9兵團第27軍。
  • 血戰長津湖,重挫美軍王牌師
    11月1日當天,行進途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番號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志願軍第一次戰役結束後,西線美第8集團軍被迫後撤,但東線的美第10軍仍繼續向北推進。為改變東線戰場態勢,10月31日,毛澤東電示華東軍區:9兵團全部著於11月1日開始,先開一個軍,其餘兩個軍接著開動,不要間斷。
  • 為什麼志願軍會傷亡1萬多人?
    其中,上甘嶺戰役作為韓戰中的一次著名戰役,最終以中國志願軍大獲全勝為結局,給予了聯合國軍一次有力打擊。但雖說結果是中國方獲勝了,可實際上志願軍的傷亡人數也非常觸目驚心,高達1.15萬人左右,而聯合國軍更甚,自認傷亡人數就有1.9萬人。如此驚人的數字背後,這場戰役到底有多麼激烈呢?
  • 抗美援朝最慘烈一戰,志願軍傷亡超過上甘嶺戰役,是美軍的二倍
    其中長津湖戰役,是志願軍在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打得極為慘烈艱苦的一次戰役,傷亡人數甚至超過了我們家喻戶曉的、極其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傷亡1.15萬人),達到了驚人的1.4萬餘人。
  • 上甘嶺戰役,美軍打了近200萬發炮彈,志願軍為何還能堅守?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於上甘嶺村附近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進行的山地堅守防禦作戰。此次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經歷了爭奪表面陣地、退守坑道和決定性反擊三個階段,至11月25日結束,殘酷激烈的戰鬥整整持續了43天。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謠言主要集中在志願軍的傷亡數字上,有8千、1萬、2萬等說法。最離譜的是一直流傳了十幾年,近來又突然非常火爆的「砥平裡戰鬥,志願軍5萬參戰部隊,陣亡3萬餘人,拋下1萬多具屍體」。不少網站還用《人海打不過火海——半島不可迴避的一場失利》,《這場被隱瞞近40年最慘烈的韓戰,終於可以說了》等標題反覆炒作,其中部分文章的閱讀量已經達到幾十萬,造成了惡劣影響。
  • 挽救美軍顏面的戰役——志願軍血戰砥平裡
    然而馬修·李奇微卻看出中國軍隊禮拜攻勢、月圓攻勢補給缺乏上的弱點,計劃實施磁性戰術以對抗志願軍,甚至準備進行反攻,於是便有了朝戰中意義深遠的一戰—砥平裡戰役!1951年1月25日,聯合國軍實施霹靂行動,部隊再次向北推進,志願軍也隨之調整,雙方開始第四次戰役。志願軍的部署戰略是在西線阻擊,東線誘敵深入而後4個軍合擊,旨在分割攻擊聯合國軍,希望對其造成重大損失。
  • 抗美援朝志願軍為何能與美軍打成平手
    第二次戰役的新興裡戰鬥,美第31團戰鬥隊被志願軍圍困了4天,炮彈耗盡,在突圍過程中被殲滅。從第三次戰役開始,聯合國軍對志願軍的作戰方式已有防備,其防線日益嚴密,滲透戰術的效果越來越有限,甚至面臨被殲滅的危險,如美軍記載:有約120名中共部隊在大白天走入第九步兵團G連據守的隘路中……經過數分鐘的步槍交火後,他們或是被殺或是被俘。
  • 上甘嶺戰役,讓美軍至今沒想明白,為何6萬美軍打不過中國志願軍
    9月27日,美軍下達了越過三八線的指令。,上甘嶺戰役,1952年志願軍已逐步掌握了地面戰鬥的主動權,為了扭轉這種趨勢的發展,美軍迫不及待的想來一場小規模的突防進攻,試圖打擊志願軍的防守戰線。
  • 77天血戰,溪山血戰越軍傷亡1.5萬人,迫使美軍放棄基地
    眾所周知,作為二戰後美國傷亡最大的戰爭,長達十餘年的越南戰爭給美越雙方都造成了慘痛的損失。在付出巨大的傷亡之後,美國最終還是灰溜溜地撤出了越南。而要說起越南戰爭期間美越雙方損失最為慘重的戰役,就不得不提美越之間的溪山血戰了,在長達77天的溪山血戰當中,北越傷亡人數1.5萬人,而美軍最終也放棄了這個基地。當時的溪山基地由於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同時也是緊鄰越南最大的後勤中轉基地,美軍在西山基地也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剛開始北越軍隊實際上更多的是進行小規模的騷擾,然而在隨後該基地卻越來越成為對軍隊的眼中釘肉中刺。
  • 衝繩島戰役美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傷亡慘烈?鮮為人知的四點原因
    1945年5月9日,鑑於美軍地面部隊一個多月裡推進緩慢,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親自飛往衝繩戰場督戰,他毫不客氣地對第10集團軍(由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各一個軍混編而成)司令巴克納中將說:「如果這條戰線五天內不能突破,我們將調別的部隊突破它」!言外之意,不行你們就下去,讓有能力的部隊上來。
  • 63軍血戰打光家底,傅崇碧心疼得直跺腳,彭德懷:打光我給你補
    要確保漣川和鐵原兩地的安全,掩護兄弟部隊移動,第65軍務要完成阻截任務,在這裡堅持15-20天。在這一點上,65軍在糧食用完之際堅持了4天,但此時美軍、南朝鮮軍的空軍、坦克、炮兵支援人員不斷,面對比我方多好幾倍的敵人,65軍拼命抵抗,但仍發生了重大部隊傷亡,許多陣地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