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古橋、古城牆汛期損毀,被洪水侵襲後古建築如何「續命」

2020-12-21 澎湃新聞

多地古橋、古城牆汛期損毀,被洪水侵襲後古建築如何「續命」

科技日報8月31日消息,今夏洪水肆虐,讓今年成為近年來汛期文物受損最為嚴重的一年。類似湖南張家界市約300年歷史的馬頭溪風雨橋、安徽旌德縣400多年歷史的樂成橋、江西婺源縣800多年歷史的彩虹橋,均受到了洪水侵擾,古橋毀損的消息層出不窮,令人揪心,最近又傳來了重慶63座古建遭遇水災的消息。

江西婺源800多年歷史的彩虹橋被洪水衝毀。  

我國文物建築多為木構架結構,主要建築材料為木材、磚瓦等,尤其是一些革命舊址,多為祠堂、民居建築,建築等級不高,容易在自然地質災害中受損。遭遇洪水侵襲,如何保護和修復這些「傳家寶」?

文物類型不同,侵害不同

「水災對古建築的破壞很嚴重。今年我國部分地區的古橋、古城牆、古民居因為遭受暴雨的衝擊,受到了嚴重破壞,甚至倒塌、傾覆,造成了巨大的文化遺產價值損失。」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表示。

「我們的文物類型包括木構、遺址、石窟寺、壁畫及可移動的造像等。」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講師齊瑩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受洪水侵襲,不同文物容易受到不同類型的傷害:溼度變化會導致材料本身受損,除石材以外,木材、壁畫彩繪、油漆等都會受影響;力學衝擊會造成外觀損害,這一點和文物所在位置關係比較大,之前幾座受洪峰衝擊的橋梁都屬於這類;浮力會對構造體系原有受力結構造成損害,古橋就是因此坍塌的;材料變形會破壞結構關係,水裡的微生物也會對材料造成長遠破壞。「木構受損首當其衝,它的乾燥率跟強度相關,受潮之後強度降低,柱腳和整體梁柱的強度會隨之降低。」齊瑩說。

儘量使用原始構件、傳統工藝

「古建築在遭受水災之後,需要進行及時維修加固。」周乾說,無論是磚石承重類古建築還是木材承重類古建築,其維修前均應做好科學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建築破壞原因、加固(修復)方案論證、加固後的建築防洪能力等。

周乾表示,對於古建築的維修加固,建議重點考慮以下三個因素:基於不同的破壞原因,採取適當的加固方案;在開展古建築維修加固時,儘量保證使用的建築構件屬於原建築本體,以體現文物本身的原真性;古建築維修加固時,採用的工藝應是傳統工藝為主,以體現古建築營建技藝的原真性。齊瑩即表示,像被洪水衝毀的彩虹橋屬於衝倒坍塌,就需要依託原有的測繪信息,儘可能收集原材料,進行復建。

具體到水損文物的修復,齊瑩表示,其修復和病損直接有關,病損要看是「外傷」還是「內傷」,「前者是材料本身的破損,後者是材料組合關係也就是結構和構造型的破損。」她進一步解釋,「受『內傷』首先要通風除溼,恢復古建築原有的穩定環境。修復人員要對材料進行強度檢測,然後根據強度破壞採取相應措施。總的來說木質只要沒有長期泡著,問題不會太大,石材也還好。而如果出現木質結構的脫榫、歪閃、傾覆等『外傷』,則需要打牮撥正,甚至落架大修。」

「避免水毀的核心是前期規劃選址、布局設計,等建築本體受損再討論防水已經晚了。」齊瑩強調,「我們很多傳統建築在選址上就注意到防水,如有些地下陵寢設有防水隔離層,但如果遇上今年這種水情也很難支撐。」

防洪需全面規劃、做好預警

「今年汛期,我國多地古建築因洪水而遭受破壞,敲響了文物保護的警鐘,也給古建築的防洪保護提出了新的課題。」周乾表示。

在他看來,要想免於水毀,首先是做好古建築的防洪保護的全面規劃。切實考慮到房屋類、城牆類、橋體類等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古建築可能遭受的水災破壞形式,從排水系統的完善、建築本身的加固等方面做好預防性保護。

「其次要做好古建築的防洪預警。」周乾說,要開展科學分析,論證雨季到來時可能最大的降雨量,分析雨水對古建築可能造成的破壞形式,預先做好不同類型古建築的科學防洪手段。另外,古建築排水系統的定期維護保養也很必要,做到防患於未然,「對古建築的屋頂排水、地面排水、地下(暗溝、涵洞)排水要在汛期到來之前做好疏通,清理好各個雨水口,修復好受損的排水設施,確保排水系統的正常工作。」周乾說。

(原題為《被洪水「泡腳」後 古建築如何「續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古建築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被洪水衝毀的鎮海橋 如何不讓一塊古橋石去「流浪」?
    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指出,今年汛期,受損文物範圍廣、數量多、損失大,是近年來汛期文物受損最為嚴重的一年。受損文物中,古代橋梁被衝毀、古城牆坍塌和文物建築房屋垮塌較為嚴重。7月6日,位於安徽旌德縣的樂成橋在洪水中倒塌。樂成橋又稱「三溪大橋」,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初被洪水衝毀。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眾人集資重建,全長156米。
  • 贏了時光卻敗給了洪水?3天3座珍貴古橋受損,有的是「中國廊橋史上...
    7月12日,國家防總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南方防汛形勢十分嚴峻,多地汛期文物安全也受到重大威脅。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截至7日16時,南方11省份已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其中不乏國家級、省級文保單位,有的被毀古橋已有長達800年歷史。當前,有哪些古橋等文物遭遇重大險情?能否修復?
  • 洪水肆虐之下,我們的古建築該怎麼辦?
    2020年6月,中國南方的天空像是出現了漏洞,持續多日的降雨讓南方各地區水位上漲,多地出現了洪澇災害。長江中下及洞庭湖、鄱陽湖、長江幹流九江江段及太湖等平均水位超過警戒水位。而同樣是在安徽省,7月7日,位於黃山市屯溪區的鎮海古橋,又名屯溪老大橋也被山洪衝毀,這座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的古橋,曾經被洪水幾次衝毀又重建,是黃山市中心城區最古老的明代石橋,也是安徽省現存的長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之一,為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這場可怕的洪水所帶來的的損失不僅讓安徽省一個地方遭受到損失。
  • 安徽兩天兩座古橋被洪水衝毀 鬱達夫曾嘆「幾夜屯溪橋下夢」
    7月6日晚上到7月7日上午,持續暴雨引發洪水,歷經歲月滄桑的鎮海橋,最終沒能抵禦住洪水的侵襲。7日上午,這座黃山人口中的屯溪老大橋,轟然倒塌。「老大橋衝倒了,沒有了,完蛋了,老大橋沒有了。」徽州文化學者張俊傑介紹,鎮海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400年間,橋屢毀屢建,保存至今。
  • 兩天兩座古橋被衝毀:古橋保護 「加固減負」是關鍵
    【兩天兩座古橋被衝毀】7月7日,各地的目光聚焦安徽黃山歙縣。受到連日暴雨影響,歙縣高考數學語文兩個科目延期;而在黃山市屯溪區,一座古橋被洪水瞬間衝垮的視頻,也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而就在7月6日,地處安徽旌德縣的明代古橋樂成橋也被洪水衝壞,橋面損壞嚴重。原本11孔的古橋,截至6日下午,只剩4孔的橋體,洪水依然洶湧,後期還有進一步毀壞的可能。 短短兩日,兩座見證古徽州歷史人文的古橋被洪水衝毀,躲過400年風風雨雨,卻沒躲過這場暴雨,讓人扼腕。
  • 3座知名古橋,南宋彩虹橋剛被洪水衝斷,另一座距今2000年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古建築,青石磚瓦,木製房梁,防火防盜,古樸靜謐。對於很多人來說古建築不僅是記憶,也是傳承,它見證了好幾代人的滄桑歲月,也看透了這世間無盡的人情冷暖。
  • 安徽黃山將打撈被洪水衝垮的古橋原料 提醒市民:為安全切勿自行...
    持續強降雨不僅是造成了兩座古橋被摧毀,安徽省文旅廳文物保護處一級調研員黃會介紹,黃山、宣城等地多處國保單位和省保單位同樣面臨嚴峻的考驗。黃會說,「黃山市徽州區淺口民宅,績溪縣龍川胡氏宗祠裡面都進水了,到腳踝以上。另外還有一處國保是休寧縣登封橋,一個橋墩被水衝裂了,不是太嚴重。現在這些相關單位正在積極的排水,在搶險當中。」
  • 800歲彩虹橋、500歲鎮海橋、400歲樂成橋……多地文物古橋被衝毀...
    今年6月以來,我國江南、華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在這場洪澇災害中,多處文物古蹟接連受災,同樣讓人扼腕。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7日下午4時,南方11省份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
  • 兩天兩座古橋被衝毀:古橋保護宜早不宜遲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受到連日暴雨影響,歙縣高考數學語文兩個科目延期;而在黃山市屯溪區,一座古橋被洪水瞬間衝垮的視頻,也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據悉,這座橋為明代鎮海橋(屯溪老大橋),始建於明嘉靖15年(1536年),2019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黃山市中心城區最古老的明代石橋。而就在7月6日,地處安徽旌德縣的明代古橋樂成橋也被洪水衝壞,橋面損壞嚴重。
  • 800歲彩虹橋、500歲鎮海橋……文物古橋被衝毀,90多歲老奶奶落淚
    今年6月以來,我國江南、華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在這場洪澇災害中,多處文物古蹟接連受災,同樣讓人扼腕。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7日下午4時,南方11省份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
  • 廊坊十大網紅打卡地——文安古城牆等您來~
    各縣(市區)推選出本轄區具有代表性、人氣旺盛的特色點位或消費新場景進行評選,日前,廊坊十大網紅打卡地活動順利落幕。十大網紅打卡地之一打卡地名稱:文安古城牆地點:文安縣崇文街文安古城牆,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中國北方現存比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
  • 484年古橋被衝垮,市民流淚送別:「陪伴自己童年的第一個玩伴消失了」 | 冰點視頻
    而在這片古徽州所在地,古橋眾多,他們只能急忙趕赴其他矗立於鄉間村道旁的古橋,為分水尖清除上流漂來的樹枝、雜物,以防又一座古橋崩塌在洪水中。三直到老大橋倒塌的第六天,很多人騎著電瓶車、開著汽車路過黎陽橋時,頭還會很自然地就向南扭去,透過欄杆縫隙尋找那座已毀的古橋。「有些外地人說,哎呀,不就是一個石頭嗎,倒掉就倒掉了。」
  • 古橋消亡:如何留住「人間彩虹」?
    「歷史『活化石』的喪失令人痛心」 ——古橋「十不存一」,祖宗留下的遺產,一場暴雨、一次狂風之後,數百年乃至上千年古橋頃刻蕩然無存     9月15日,溫州泰順薛宅橋遭洪水衝垮。(新華社發)9月15日,颱風「莫蘭蒂」帶來狂風暴雨,溫州泰順3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廊橋——薛宅橋、文興橋與文重橋被洪水衝走,福建閩侯縣境內4座文保單位古廊橋被洪水衝毀,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泉州永春東關橋也被大水衝毀。 廊橋又稱風雨橋,是在橋面上建有廊屋能遮風擋雨的橋梁。近年來,颱風引發洪水衝毀古橋的例子並不少見。
  • 河北正定千年古城牆損毀嚴重 如修復需花10億元
    核心提示  正定是全市惟一一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城牆一直是正定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正定古城越千年而不毀,但城牆卻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大規模損毀後,一直得不到有力的修復。  正定古城牆之殤  殘存的古城牆一直是正定城的庇護者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大規模損毀,城磚被人們拉回家砌牆  修復古城牆城需資金10億,修不修?
  • 為何古代護城河發洪水,衝不垮城牆?
    要知道,多數護城河和城牆之間距離近,因此,古代護城河漲水衝垮城牆的事情曾經發生過許多次。例如,公元907年,歙州(古地名,後改為徽州)天降大雨,洪水直接衝垮了不少城牆,後來在重建的時候,下大雨漲水,剛修的城牆也被衝垮了。四川富順以前的城牆也因為受江水衝擊直接倒了。
  • 英國多地遭惡劣天氣侵襲 形成壯觀冰瀑景象(圖)
    中新網1月27日電據外媒26日報導,英國多地最近遭遇惡劣天氣影響,狂風暴雨導致交通受阻,許多汽車被困路上。冬日嚴寒還使得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一座水壩形成冰瀑。  上一周英國遭遇不同種類的惡劣天氣侵襲,包括暴雨、雷電、冰雹以及暴風雪,一股龍捲風還導致英國多人受傷入院治療。
  • 婺源彩虹橋部分損毀,景區回應:橋墩在,橋就在
    婺源彩虹橋部分損毀,景區回應:橋墩在,橋就在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 2020-07-09 10:49 來源:
  • 西安明秦王府一處城牆坍塌引發社會關注 守護古城牆
    一米多寬的城牆包磚徑直倒了下來,附近車輛被砸中,磚塊伴著大量塵土湧向馬路……多位網友拍攝的西安城牆倒塌的視頻迅速在網上熱傳,引發公眾關注。古城牆,一頭連接著過去,一頭連接著現在和未來。時光在夯土、磚石上流轉,歷史在這裡凝結、沉澱。如何修繕保護好古城牆,如何平衡城市發展建設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