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2 07:47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張夢月 霍翟羿
這段時間,杭州街頭多了不少精心設計的「口袋公園」,讓居民讚不絕口。
生活品質的改變,有時候就來源一個小小的細節。
今年82歲的李惠芳之所以知道「G20」,就來自於家門口新添的一個「口袋公園」,這是她如今每天必定報到的地方。
李惠芳住在杭州市下城區環城西路一帶,40多年前,她就退休來杭了。兒女各自成家後,她就一個人住在環城西路的老房子裡。
十多年前,她患上了骨質疏鬆症。
慢慢地,右腿伸不直了,再後來,腰也直不起來了。如今,她的腰背佝僂到70°,右腿一瘸一拐,健康老人上下二樓只消兩三分鐘,而她一步一挪,至少要花費五分鐘。
腿腳不便,大大縮小了李惠芳的活動範圍。「我最遠只能走到鳳起路的超市,但中間要停下來休息兩次,太累了。」就連短短幾百米的買早餐路程,也讓她十分犯愁:「環城西路上休息的石凳很少,就算有,也很髒,坐不下去。」至於西湖邊,近在咫尺,卻不敢奢望。
改變,來自於今年6月完成的環城西路整治工程。
李惠芳家所在的居民樓外,立起了一個濃縮版的美麗小公園:仿木紋格柵吊頂街廊,底下一排長凳,背後錯落著假山、花壇。抬頭,是安吉拉月季、五針松、金鑲玉竹等植物,通透清爽。最貼心的是,石凳告別了以往粗糙的表面,採用了光面材質,只要一擦就乾乾淨淨。
公園建成的第一天,李惠芳就喜歡上了。
坐在「口袋公園」清涼的石凳上,面朝車水馬龍的環城西路,陽光映照下的她一臉滿足:「現在我買早飯也不怕了,走累了,就來這裡歇歇,看看外面的風景,心情也會好起來。」
種點花草,添點凳子,看起來不是啥大動作,但對於住在這幢樓的老居民來說,生活的節奏卻悄然改變。
一個、兩個、三個……像李惠芳一樣腿腳不便的來坐坐,幫子女帶孩子的來坐坐,一個人悶在家裡無聊的老人也下樓了……偶爾還有路過的行人,也會在這裡駐足歇歇。結果,原本彼此不熟悉的人,也能聊得熱火朝天。
最開心的莫過於環城西路38號經營臨安特產店的陳曉月,這家兼賣香菸、礦泉水的小店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都是沾了『口袋公園』的光啊!」
因為後續工程的需要,環城西路整治工程常務副總指揮程曉東偶爾還會來環城西路走一圈。看到公園裡三三兩兩有人坐著乘涼,他滿心歡喜。
其實這條路上的「口袋公園」設計之初,並沒有凳子,是環城西路64-66號的一位大伯,觸動了程曉東。
「有段時間,他總是坐在沿路的石凳子上,我們施工的時候經常看到他。那裡很吃灰,卻是周圍唯一的一個凳子。」看著那孤零零的身影,程曉東心頭一酸:「也許讓他們能下樓坐坐,聊聊天,就能為他們打開世界的另一扇窗。」於是,後來的環城西路上,只要在做綠化的地方,都安裝了休閒座椅。
現在,沿著環城西路走,一路能看到七八個「口袋公園」,除了街廊式「口袋公園」,還有竹韻藝牆、藝景櫥窗,移步換景,「見縫插綠」。
這樣的匠心絕非個例:中國絲綢城入口的口袋公園景觀,以絲綢文化為主題;密度橋路湖墅南路路口,用石子路模擬運河形象,還將環形座椅設計成船舵形狀……一個個別具特色。
1470095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