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後代光井安子專程來哈替父還願祈願和平

2020-12-13 東北網

  「我父親當年被迫來到中國參加戰爭,這成為他一生的悔恨。為了幫他實現世界和平的遺願,我來到了中國哈爾濱。」第一次來到「731」陳列館參觀的光井安子說,日本軍人曾在「731」進行的慘無人道的殺戮,讓她感到痛徹心扉,「原諒」二字根本不足以表達她的贖罪之情,說著,光井安子眼裡噙了許久的淚水奪眶而出……

  祈願和平

  數千日本人摺疊萬隻千紙鶴

  想到要參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遺址群——「731」陳列館,日本廣島和平演奏會主席光井安子寢食難安。隨行的中國朋友告訴記者,昨天吃早餐時,光井安子就心情沉重,幾乎沒有吃任何東西,出門時本來已經選擇了一件深色衣服,可是臨行前她又回房間換了一件藍黑相間的及膝長裙,外面配了一件黑色外套,「她內心的壓力很大,我本以為她會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放棄此次行程,她是想以最重視、最虔誠的心來面對這裡的亡靈。」

  昨天,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參觀者絡繹不絕,在載滿殉難者名錄的玻璃牆前,光井安子將自己和廣島數千日本和平人士親手摺疊的萬餘只千紙鶴敬獻給了「731」陳列館,當摺疊得整整齊齊、被穿成一串串的五彩紙鶴掛滿了殉難者名錄墓碑後,光井安子神情凝重,雙手合十低首默哀。那一刻,仿佛時間都凝固了,「在抗戰勝利71周年這個特殊歷史時刻,千紙鶴表達了日本和平人士對中國亡靈的哀悼及對世界和平的祈願。」光井安子十分誠懇地說。

  父親遺願

   「一定要去中國替我贖罪」

  今年66歲的光井安子是日本大鍵琴演奏家,日本廣島和平演奏會倡導者,畢業於維也納國立藝術大學,能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和英語。光井安子告訴記者,她的父親是被逼迫參加二戰的日本軍人,當時如果不參加戰爭就要被殺頭。關於父親的戰爭經歷,家裡人都是閉口不談,所以她完全不了解。只記得父親臨終前告訴她:「日本軍當年在中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一定要去中國替我贖罪,希望世界早日和平……」

  終身未嫁

  用所有積蓄全球義演27年

  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光井安子終身未嫁,她用自己所有的積蓄,組織一群倡導和平的人士,一起為實現和平的目標而努力著。

  與光井安子同行的中國朋友告訴記者,27年來,光井安子一直致力於世界和平事業。她每年都會組織各國熱心和平事業的音樂家,參加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世界和平音樂會義演,他們的足跡踏遍東京、廣島、維也納、巴黎、紐約等地,將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募得的款項全部捐給了聯合國和平組織。光井安子對中國人民和中國的文化歷史一直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她曾多次資助有才華的中國學生到國外學習音樂,並幫助他們登上世界歌劇舞臺。

  光井安子曾先後兩次帶著廣島日本國民自發捐助的千紙鶴,到中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敬獻。此次到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這個揭示日本軍國主義罪行最集中、最殘忍的地方敬獻,也是廣島日本和平人士的集體願望,「希望世界不再有戰爭殺戮,永遠和平。」光井安子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燭光寄託哀思 「紫金」祈願和平 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舉行
    12月13日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代代表、援鄂醫護人員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靜默肅立、寄託哀思,緬懷遇難同胞。熒熒燭光,悼念83年前的遇難同胞今年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立35周年,昨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系列活動之一,燭光祭活動已連續舉辦了11年。在祭場正前方的牆壁上,是一個巨大的白色花圈浮雕,中間是黑色的「奠」字。
  • 「銘刻」真相 祈願和平——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35周年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升國旗、撞響和平大鐘儀式。圖為儀式現場。中新社記者泱波 攝2020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紀念日,也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館35周年紀念日。上午,該紀念館舉行升國旗、撞響和平大鐘儀式。
  • 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舉行:讓世界看到來自南京的和平之光
    12月13日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代代表、援鄂醫護人員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靜默肅立、寄託哀思,緬懷遇難同胞。 南報融媒體記者 餘夢嬌 攝 熒熒燭光,悼念83年前的遇難同胞 今年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立35周年,12月13日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系列活動之一,燭光祭活動自2009年起,已連續舉辦了11年。
  • 日本侵華罪行館開館 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列展
    據了解,「日本侵華罪行館」由日本著名建築大師磯崎新設計,按時間順序分為15個展覽單元,按類別分為「大屠殺」、「細菌實驗」、「三光罪行」、「化學戰」等12個展覽專題,展出6000餘件侵華日軍1931年到1945年侵略中國的罪行實物,反映中國軍民自「九·一八」到抗戰勝利共15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艱難,呼籲珍惜和平、勿忘歷史。
  • 21家「抗戰館」成立戰爭與和平記憶聯盟:勿忘國恥祈願和平
    新華社南京12月12日消息,記者12日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悉,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包括該館在內的國內21家抗戰類紀念館成立「戰爭與和平記憶聯盟」。
  • 國家公祭日|祈願和平、共築未來,加拿大華人華僑雲端集會悼念南京...
    沉痛的紀念、刻骨的哀思將太平洋兩岸的華人華僑和民眾的心連接在一起,銘記歷史、祈願和平!論壇組織者、加拿大和楓會會長餘承璋作了題為《把紫金草和平花的種子撒向各地》的演講。她說:「今年是第4個加拿大安大略省南京大屠殺遇難者12.13紀念日,牢記歷史是文化傳承的基礎,世界和平需要共同的努力,我們要帶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將和平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 日軍太原集中營倖存者後代刻碑紀念遇難者
    在太原城北新開南巷內,10多位來自北京、太原等地的日軍太原集中營倖存者後代表情肅穆,他們樹起一塊名為「浮殤地」石碑,以此紀念在抗戰中遇難的軍民戰俘。  這處委身於山西機器廠內的建築,名為「太原工程隊舊址」,系太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多年前,這裡是侵華日軍在華北建立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戰俘集中營之一。為掩人耳目,日軍對外稱其為「太原工程隊」。
  • 崑山華藏寺方丈捐贈日本老人受訓筆記 揭露侵華日軍罪行
    「受訓筆記」及大量當年的簡報資料,14日,由江蘇崑山華藏寺方丈秋風正式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翟笨笨 攝   中新網崑山12月14日電 (黃瑩)一本記錄70年前日本侵華戰爭訓練和戰爭動員的「受訓筆記」及大量當年的簡報資料,14日,由江蘇崑山華藏寺方丈秋風正式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秋風方丈介紹,2003年至2006年,華藏寺的一位俗家弟子在日本留學時,通過義工家政與日本老人櫻井弘成為忘年交。
  • 哈爾濱侵華日軍「731」遺址將建和平主題公園
    哈爾濱侵華日軍「731」遺址將建和平主題公園 2008年03月20日 11:0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這片建在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中間的棚戶區,曾被周邊百姓叫做「上海屯」。  據上海新村社區居民鄧先生講,這處棚戶區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居住的老戶主要是東輕、哈飛及鋁製品廠等大廠的職工。過去,特別是文革期間,這裡是有名的「三亂地帶」,一是防火亂,基本沒有防火設施,一旦著火,到處一團亂;二是治安亂,偷搶等事件經常發生;三是衛生亂,每逢雨季到處都是爛泥灘,臭水遍地,垃圾漫天。
  • 點點燭光祈和平 江東門紀念館舉行燭光祭
    12月13日晚,燭光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舉行。寒風中,小號手吹響《南京記憶》,如泣如訴。83名社會各界代表手持白燭,緬懷逝去同胞,祈願世界和平。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系列活動之一,燭光祭活動自2009年起,已連續舉辦了11年。
  • 為何它是和平的象徵?
    美麗的它,還有一個名字——紫金草,這小小的花朵,承載著慘痛的記憶和對和平的祈願。我叫「紫金草」南京人很熟悉二月蘭,早春時節,東郊的二月蘭成片盛開,紫色的花海吸引著很多人流連忘返。美麗的它,還有一個名字——紫金草,這小小的花朵,承載著慘痛的記憶和對和平的祈願。
  • 侵華日軍在山西的暴行
    原標題:侵華日軍在山西的暴行   太原會戰   1937年10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調第14集團軍(衛立煌部)至忻口與日軍會戰。
  • 祭同胞,寄和平!
    前輩的苦難讓我們更加深知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2019年4月5日清明節這天江蘇省南京市郵政分公司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紫金草和平郵局位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老館一層出口處紫金草和平郵局中有南京郵政特別設計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相關的郵品還布放有相關主題的歷史書籍讓觀眾走近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 侵華日軍是怎麼來的?
    前幾天寫「九一八」事變,很多讀者問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當時有兩萬多日軍駐紮在東北?其實大家還可以問另外一個問題,「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時候,進攻宛平城的日軍又是從哪裡來的?
  • 2000盞燭光寄託哀思祈願和平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13日晚,悠揚的小號《南京記憶》響徹祭場,一場為30萬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的燭光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祭場中央的青磚牆上,白色花圈環繞黑色「奠」字,兩側石子路上鋪滿了白燭。
  • 留住人類苦難記憶,傳播和平發展理念!
    「鐘聲代表緬懷、銘記、警示、祈願。這種重複的力量會產生更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張建軍介紹說。11月18日上午,來自南大附中高三年級的楊曦冉在「行前一課」活動中表示:「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外交官,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不僅需要我們南京人銘記,更需要讓世界各國的人們了解。我很願意成為一個和平使者,將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理念傳播出去,不辜負我們年輕一代的時代使命與責任擔當。」儀式化教育活動的開展,也吸引更多志願者加入。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匯聚傳向世界的「和平之聲」
    83年前,侵華日軍侵入南京,製造了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段歷史是南京城市永久的沉痛記憶,是每個南京人刻骨銘心的傷痕。  經歷過苦難的南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在推動和平理念傳播方面不遺餘力。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儀式,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2020年8月15日,江蘇南京,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升國旗儀式,撞響和平大鐘,紀念「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紀念日。8月15日,江蘇南京,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升國旗儀式,撞響和平大鐘,紀念「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紀念日。8月15日,江蘇南京,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升國旗儀式,撞響和平大鐘,紀念「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紀念日。
  • 為了和平,吾輩當自強!
    今天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上空的警報再次鳴響祭奠30萬死難同胞祭奠,不只是深沉的悲痛還有吾輩當自強的決心銘記,從不為宣揚復仇只為祈願和平永存站在歷史的天空下,我們祭奠在那頁最黑暗的歷史中罹難的30萬同胞,祈願和平。悠悠千古事,滔滔長江水。當年30萬同胞鮮血染紅的地方,現在或已鮮花綻放,抑或是高樓林立……和平盛世的繁榮告慰南京城下累累無聲的白骨,同時也警醒沐浴著朝陽、靜享藍天白雲的我們。
  • 用一首MV來祭奠1937 用一部微紀錄片來揭秘MV
    2019年,揚子晚報繼續打造系列微紀錄片《和平之光》,延續了公益性和影響力,在網上廣泛傳播。今年,揚子晚報微紀錄片的視線和MV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那些觸目驚心的歷史畫面、那些激動的訴說、那些痛苦到說不出話來的身影以及那些扛起和平使命的倖存者後代和年輕志願者的默默付出,都會令觀眾不只是沉浸在悲傷之中,「不放下記憶,非延續仇恨」,這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的觀點,也是所有人觀後的共鳴。 MV攜手紫微星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