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市生態網絡規劃正式批覆!近期將建6個綠帶、公園!

2020-12-25 大秦西鹹

近日,《鹹陽市生態網絡規劃》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獲得市政府正式批覆。

規劃將構建全域「兩帶兩區、一脈多片多廊」的生態安全格局,其中:

「兩帶」為渭河生態帶、九嵕山—嵯峨山生態修復帶 「兩區」為北部山塬溝壑生態保育區、南部渭河平原生態調節區 「一脈」為涇河生態主脈 「多片」為石門山、翠屏山、北仲山、爺臺山等生態良好的市域多片生態源地 「多廊」為渭河、涇河的多條支流構成的生態廊道

《鹹陽市生態網絡規劃》審議通過,標誌著鹹陽市在規劃引領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邁出新步伐。

依據規劃,我市將有序推進全市生態保護及生態修復工作,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治理、綜合治理,促進全市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到2035年逐步形成高質量綠色生態基底,進一步鞏固提升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部分文件如下:

規劃範圍及期限

1、規劃範圍

本次編制範圍分為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其中:

市域範圍為鹹陽市行政管轄範圍,包括十三個縣市區,總面積約10196平方公裡; 中心城區範圍包括「主城區、渭河南區、文體功能區」三個組成部分,面積約170平方公裡。

2、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9-2035年,其中:

規劃基年為:2019年;

近期為:2020-2025年;

遠期為:2026-2035年。

市區生態網絡規劃

本次生態網絡優化形成「一帶三軸,五楔多點」的鹹陽市市區生態網絡結構,打造「一水串城,三骨成脊,五楔縈城,多園映鹹陽」的綠色山水格局。

「一帶」:指沿渭河水域及其周邊溼地形成的動態生態通道。(圖示藍色部分)

「三軸」:指依託一道原、二道原形成的貫穿兩條東西方向的生態廊道,其佔據城市生態的核心位置;南北向軸線指依託鹹平路西側100米、東側35米綠化帶構成的生態通廊,作為連接主城區與文體功能區,物質與能量流動、鳥類遷徙、人類活動的主要軸線。(圖示淺綠色軸線)

「五楔」:即五處大型綠楔。分別指位於主城區北部的北阪綠林楔形綠地,主城區南部沿渭河、高新郊野公園和兩寺渡公園構成的城市綠楔,西部鹹興大道與隴海鐵路相交處的楔形綠地,古渡公園東側沿鄭西高鐵引入城市的楔形綠地,龔家灣公園東側沿線隴海鐵路貨運專線引入城市的楔形綠地,分別從五個不同方向將城郊生態資源連通並導入城市。(圖示深綠色箭頭)

「多點」:指市區範圍內具有較強生態功能的結構性斑塊,包括分布在中心城區內部的11處市級公園,分別為渭濱公園、兩寺渡公園、北阪綠林、絲路公園、雙照湖公園、紡織公園、高新郊野公園、漢風公園、玉泉公園、中華綠林、龔家灣公園。

生態網絡分區

1、永久性城市綠帶

永久性城市綠帶指城市生態網絡內,與城市開發邊界相疊合,具有防止城市蔓延擴展等作用且需實施永久性保護的環狀連續的生態化區域,可視為城市開發邊界的固化與可視化。

將鹹陽中心城區北部,二道原生態綠化景觀帶外圍寬度≥200m 的生態空間劃定為生態控制型綠帶。包括:

隴海鐵路、鹹平路兩側的防護綠地、主城區北部的千畝綠林楔形綠地、主城區南部沿渭河、高新郊野公園和兩寺渡公園構成的城市綠楔、西部鹹興大道與隴海鐵路相交處的楔形綠、古渡公園東側沿鄭西高鐵引入城市的楔形綠地、鹹平路綠化帶、漢陵路綠化帶、漢武大道綠化帶、一道塬防護綠帶等。永久性城市綠地面積為3647.65公頃。

2、核心保護區

核心保護區指對生態網絡功能與結構均具有核心意義,需要實施最嚴格管控的生態化區域。結合生態源地選擇的綠地,將鹹陽市生態紅線區域和面積較大的公園納入生態核心保護區。包括:

渭河、魏柳溼地、兩寺渡公園,渭濱溼地公園、渭濱公園,古渡公園、雙照湖公園、高新郊野公園,絲路公園,玉泉公園,漢風公園、紡織公園、龔家灣公園、中華綠林、星火公園、彩虹公園、珠泉公園、寶泉公園、遊樂公園、星光公園、南寨公園、北寺公園、胭脂公園、鹹興公園、茂林站公園、渭陽公園、彩虹公園、鹹平公園、情侶公園、文興公園、文鹹公園、魏陵公園、經電北路公園、陳家臺公園、望賢公園、延陵公園、秦皇遊園、金旭小遊園、化纖路綠地、朝陽小遊園、李斯路遊園、西魏苑、鹹陽橋北綠地、五四綠地、經八路綠地、光明路綠地、新坊二路綠地、立信街綠地、新興路綠地、東風路綠地、滌綸綠地、文淵西路綠地、會展路綠地、寨中路綠地、經十路綠地、華電綠地、留印路遊園、西侯路遊園、緯二路遊園、星光大道遊園、紡織三路遊園、高科八路遊園等。核心保護區面2083.84公頃。

3、邊緣交融區

邊緣交融區指位於規劃建設用地與永久性城市綠帶外圍的對整體生態格局與城市空間發展起滲透、融合作用的生態化區域。包括:

中心城區西南側西寶高速與西寶高鐵圍合部分區域,312國道、漢陵路與西鹹北環線圍合部分區域。邊緣交融區的面積為1241.71公頃。

4、外圍緩衝區

外圍緩衝區指位於核心保護區與邊緣交融區之外的,對城市建設發展具有緩衝作用的生態化區域。將市區較高生態敏感性劃定的區域界定為外圍緩衝區。其功能主要為緩衝城市建設發展。包括:

西鹹北環線、漢陵路與西漢帝陵文化區範圍線圍合區域;福銀高速兩側各200米綠化範圍;中心城區西南側西寶高速與西寶高鐵圍合部分區域外圍緩衝區面積為6807.61公頃。

近期行動計劃

1、北部生態保育區

北部生態保育區主要包括長武縣、彬州市、旬邑縣、永壽縣、淳化縣,生態環境較好,涉及多種類型生態源地、生態廊道。

2、中部生態優化區

中部生態優化區主要包括乾縣、禮泉縣、涇陽縣、三原縣,主要土地利用類型主要為耕地,生態源地主要為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大遺址等,廊道涉及河流廊道、灌溉乾渠廊道、林地廊道等類型。

3、南部生態協調區

南部生態協調區主要包括武功縣、興平市、渭城區、秦都區,主要用地類型為建設區、耕地等,生態源地主要為溼地公園、城市公園、大遺址等,生態廊道涉及河流廊道、乾渠廊道、林地廊道等多種類型。

市區近期行動計劃

1、渭惠渠景觀帶修復

渭惠渠景觀帶修復項目,東起鹹平路,西至西鹹北環線全長10.06千米,規劃要求對渭惠渠河道進行修復清理,恢復其水體功能,結合城市道路綠化,形成城區內部的一條生態景觀廊道。

2、成國渠兩側綠帶建設

規劃範圍主要依據鹹陽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中心城區範圍進行劃定。西起西鹹北環線,東至迎賓大道,總長度約為18.5公裡,規劃主要對成國渠南側控制100到200米不等的生態廊道,總面積約為45平方公裡。

3、渭濱溼地公園

渭濱溼地公園位於高科三路以西,濱河大道以南,紡織一路以東,堤頂路以北,規劃面積147.8公頃,建設市區內生態、景觀融合的生境源地。

4、高新郊野公園

高新郊野公園位於高科一路東側,西寶高速老線位南側,渭河河堤路西側,堤頂路以北,規劃面積138.50公頃,與鹹陽湖沿河景觀形成市區最重要的生境源地。

5、鹹銅鐵路兩側防護綠帶

鹹銅鐵路鹹陽城區段東起東風路、西至上林路,全長7.3千米,規劃南北兩側控制50米防護林帶,防護綠地面積75.66公頃。

6、北阪綠林

北阪綠林位於西蘭路至鹹宋路段的三角地,東臨鹹宋路、南接汽車北站、西臨西蘭路、北靠高幹渠,佔地4921.2畝,結合北阪綠林現有的林帶植被條件,規劃為生態休閒遊憩場所,營造自然生態景觀。

(鹹陽市自然資源局)

相關焦點

  • 合肥將建6個10平方公裡以上森林公園
    能讓市民感覺到「美」的不止於此,投資555萬元使8條小街巷變臉,明年五一就可以在巢湖岸邊的溼地垂釣……  記者在合肥市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上獲悉,這些都將陸續出現在合肥市民的生活中。  10平方公裡以上的森林公園合肥有6個  森林走進合肥,市民能在哪裡找到綠色呢?
  • 南京河西北部地鐵規劃正式獲批 未來將有5條線
    記者從南京市規劃局了解到,由市規劃局會同鼓樓區政府、建鄴區政府共同編制的河西新城區北部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近期經南京市政府批覆通過。未來,河西北部將建成以居住功能為主體,以現代服務業功能為核心,以文化休閒旅遊功能為特色的河西濱江地區。據了解,歷經近30年的建設發展,河西新城區北部地區作為疏散主城區老城人口的主要地域,是以居住為主要功能的建成區,人口密度、開發強度和空間形態等形態功能都類似於南京老城區。今年5月,南京市規劃局公示了「河西新城區北部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近期正式批覆。
  • 生態規劃看過來 至2035年上海將建成30處郊野公園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生態之城」怎麼建,上海已出臺專項規劃。昨天,《上海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2018-2035)》草案在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網站、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公示,至2035年上海將建設2000公裡以上骨幹綠道,建成30處以上郊野公園。
  • 麗澤金融商務區將建五大城市公園群
    來源標題:麗澤金融商務區將建五大城市公園群 麗澤金融商務區被納入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定位為金融科技創新示範區主陣地之一,而這個首都西南部發展的新地標,將建設成國內首個園林式金融商務區。
  • 九裡河將打造全市最長生態廊道 18公裡濱河綠帶串起5座主題公園
    昨從住建部門獲悉,位於我市錫東片區的九裡河及沿岸將改造出新,以河道為「軸帶」,新建或提升河兩岸親水景觀,串起體育公園、濱水公園、城市客廳、溼地公園、中央公園5座不同功能的主題公園,並以九裡河為水上交通要道,形成陸水兩路通達城市公園的交通體系,打造目前全市最長的濱河綠色生態廊道。
  • 鹹陽市實驗學校操場及地下停車項目渭河生態保護評估會順利召開
    原標題:市實驗學校操場及地下停車場項目渭河生態保護諮詢評估會順利召開12月11日下午,由鹹陽市城投集團委託,省水利水電諮詢中心組織召開了市實驗學校操場及地下停車庫項目涉及渭河生態保護問題諮詢評估會議。會議由陝西省水利水電工程諮詢中心書記王立堅主持,按照會議安排,鹹陽市城投集團下屬市停車公司總經理李偉對項目概況、前期進度及建設必要性進行了簡要介紹,新時代(西安)建築設計院對項目設計方案進行了講解,市水利水電勘察設計院對項目的渭河生態保護區生態評價補償進行了重點匯報。
  • 打造濱水景觀 拱墅區首個「海綿綠帶」公園亮相
    拱康路北延伸段道側綠帶一角    杭州網訊  這幾天如果你往拱康路東側道路走過,會驚喜地發現路邊新添了一座「綠帶公園」,遊步道旁不但花紅柳綠十分養眼,更有一片親水帶。記者從市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建委)獲悉,這裡是新建的拱康路北延伸段道側綠帶工程,這片綠地系統其實是一個大大的「海綿體」,會呼吸、能蓄水,是對傳統排水系統「減負」和補充,來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工程已於5月初完工,並成功經受住此次雨水考驗,成為拱墅區首個「海綿城市」試點項目。
  • 【規劃】梅州,規劃打造粵東北公園城市典範!
    日前,《梅州市中心城區公園城市總體布局規劃(指引)(2020-2035)》正式出臺。郊野公園方面,將改造擴建現有郊野公園,挖掘城郊山體資源,構建群山繞城的格局。規劃郊野公園共6處,面積約2565公頃。其中現狀保留4處,包括歸讀公園、東山親水公園、濱江公園、梅江公園;規劃新建12處,包括程江濱水公園、黃塘河公園、東升濱水公園、周溪公園等。 同時,還將規劃其他專類公園4處,包括客家公園、植物園、小密植物園、兒童公園等。
  • 大東湖生態溼地公園規劃出爐 將建7大景區39個景點
    大武漢將建一座面積106.6平方公裡的超級「西溪溼地公園」。武漢大東湖生態溼地公園系統規劃已於2015年1月在市規劃局網站公示。
  • 武漢將建超級「西溪溼地」大東湖生態溼地公園規劃出爐
    溼地修復展示館    本報訊(記者明眺生 通訊員嚴晗 遊暢)大武漢將建一座面積106.6平方公裡的超級「西溪溼地公園」。昨天,武漢大東湖生態溼地公園系統規劃在市規劃局網站公示。  大東湖生態溼地公園位於東湖風景區東面,由嚴東湖、嚴西湖、竹子湖、清潭湖四座湖泊,以及九峰山森林公園構成主體景觀。規劃面積106.6平方公裡,比杭州西溪溼地公園大9倍。主體景觀之間,有12條水渠連通。其水體通過東湖與長江連通。  公園地處武漢基本生態控制線的生態底線區,在向市民開放的同時,必須對生態環境進行嚴格保護。
  • 廣州將再建6個溼地公園
    原標題:廣州將再建6個溼地公園 到「十三五」末期,廣州將再建成6個溼地公園,一共有25個建成的溼地公園供市民遊覽。 你是否厭倦了都市的鋼筋水泥,想換個地方放鬆自我?其實不必大費周章,廣州現成就有19個溼地公園等你來。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徐偉強告訴記者,廣州共有溼地7.9萬公頃,超過全市國土面積的10%。歷經過去幾年的建設,廣州已經新建成並開放的溼地公園有19個。
  • 漳州總體規劃正式獲得省政府批覆 突出漳廈同城
    東南網(微博)10月28日訊(海峽導報(微博)記者 盧婷雯)《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年)》(下稱《總體規劃》)正式獲得福建省政府的批覆,省政府表示原則上同意《總體規劃》,要求推進「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三城融合,逐步把漳州建設成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海峽產業合作先行區,同時獲得批覆的還有《漳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3-2030年)》(下稱《名城規劃》)。
  • 四川2個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獲國家批覆
    *荷花海國家森林公園(力邱河林業局供圖)根據《四川荷花海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2018-2027)》,規劃森林公園總面積16481公頃,核心景觀區面積2875.57公頃,生態保育區面積7938.28公頃,日遊客容量管控指標5900人,要求森林面積不低於8145公頃。
  • 青島三條新批覆地鐵詳細規劃:全長109公裡(圖)
    連同在建的3號線、2號線兩條線路,我市將形成約160公裡的地鐵骨幹網絡,基本覆蓋市內六區和主要對外交通樞紐。  屆時,軌道交通網絡將與青島站、青島北站兩個鐵路客運樞紐,青島長途汽車站等五個汽車客運樞紐及流亭國際機場銜接,初步形成軌道交通、常規公交互為補充,多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的城市綜合公共運輸體系。
  • 深惠、深大城軌正式獲批覆!將在2022年前啟動建設
    其中明確目標,近期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裡程達到4700公裡,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 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 3條城際與惠州有關 深惠城際從深圳前海至惠城南站,2022年前啟建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批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裡程約775公裡,形成主軸強化、區域覆蓋、樞紐銜接的城際鐵路網絡。
  • 規劃獲批!珠海將建13條城際鐵路+5個樞紐項目
    8月3日,國家發改委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741億元,資本金比例50%、計2371億元。規劃建設13條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裡程約775公裡,形成主軸強化、區域覆蓋、樞紐銜接的城際鐵路網絡。
  • 陝西鹹陽耗資6000萬建公園7年未開園
    央廣網北京3月3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日前,有媒體曝光,位於陝西鹹陽的灃河森林公園,建設了7年,到現在仍未正式開園。不少市民反應公園裡面景色美,空氣好,這麼多年不開放確實有點浪費。還有市民表示公園裡面景色美、空氣好,多年來不開放確實有點浪費,期盼管理部門早日開放公園。對此,灃河生態綠林籌建處辦公室主任池鑫表示,公園裡的二期工程還在進行中,一些座椅、垃圾桶,還有監控設施都沒有裝好。至於什麼時候開園,那也不是自己定的事。
  • 廈門新機場總體規劃正式獲民航局批覆
    一直備受關注的廈門新機場工程近日傳來最新進展,廈門新機場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規」)正式獲中國民用航空局批覆,對今後發展和各階段建設起到綱領性的指導作用。廈門新機場於今年五月獲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立項批覆,在集團主要領導的靠前指揮及機場建設公司各部門通力協作下,僅用了四個月就獲得總規批覆,刷新了國內新建機場報審最快速度。
  • 南寧吳圩國際機場近期規劃新增二跑道 未來將建T3航站樓
    【原標題】南寧吳圩國際機場總體規劃修編獲批 近期規劃新增二跑道 未來將建T3航站樓《總規修編》)日前獲得民航局正式批覆。《總規修編》制定了近期(10年)和遠期(30年)的規劃。南寧機場近期規劃新增二跑道、新建T3航站樓;遠期規劃新增三、四跑道,控制預留第五跑道位置,建設T4、T5航站樓,設置GTC2和GTC3與在建的GTC1結合成聯動系統。  近年來,南寧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民航運量增長迅猛,人民航空出行率高,航空貨物運輸活躍,始發終到的旅遊比例不斷增高。
  • 成都首個軌道交通綠帶線性公園亮相成華! | 成華融媒
    日前,成都市首個軌道交通綠帶線性公園——成華區龍潭新區鐵路生態公園基本打造完成。走,去那兒看看,「美顏」後的它給人的「第一印象」怎麼樣?通過對荒地的改造,如今它已經變成了成華區龍潭新區鐵路生態公園。公園位於北編組站及成花線鐵路保護帶兩側,帶狀長度約2.8km,總面積約3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14億元,是成都首個軌道交通綠帶線性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