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鹹陽市生態網絡規劃》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獲得市政府正式批覆。
規劃將構建全域「兩帶兩區、一脈多片多廊」的生態安全格局,其中:
「兩帶」為渭河生態帶、九嵕山—嵯峨山生態修復帶 「兩區」為北部山塬溝壑生態保育區、南部渭河平原生態調節區 「一脈」為涇河生態主脈 「多片」為石門山、翠屏山、北仲山、爺臺山等生態良好的市域多片生態源地 「多廊」為渭河、涇河的多條支流構成的生態廊道
《鹹陽市生態網絡規劃》審議通過,標誌著鹹陽市在規劃引領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邁出新步伐。
依據規劃,我市將有序推進全市生態保護及生態修復工作,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治理、綜合治理,促進全市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到2035年逐步形成高質量綠色生態基底,進一步鞏固提升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部分文件如下:
規劃範圍及期限
1、規劃範圍
本次編制範圍分為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其中:
市域範圍為鹹陽市行政管轄範圍,包括十三個縣市區,總面積約10196平方公裡; 中心城區範圍包括「主城區、渭河南區、文體功能區」三個組成部分,面積約170平方公裡。
2、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9-2035年,其中:
規劃基年為:2019年;
近期為:2020-2025年;
遠期為:2026-2035年。
市區生態網絡規劃
本次生態網絡優化形成「一帶三軸,五楔多點」的鹹陽市市區生態網絡結構,打造「一水串城,三骨成脊,五楔縈城,多園映鹹陽」的綠色山水格局。
「一帶」:指沿渭河水域及其周邊溼地形成的動態生態通道。(圖示藍色部分)
「三軸」:指依託一道原、二道原形成的貫穿兩條東西方向的生態廊道,其佔據城市生態的核心位置;南北向軸線指依託鹹平路西側100米、東側35米綠化帶構成的生態通廊,作為連接主城區與文體功能區,物質與能量流動、鳥類遷徙、人類活動的主要軸線。(圖示淺綠色軸線)
「五楔」:即五處大型綠楔。分別指位於主城區北部的北阪綠林楔形綠地,主城區南部沿渭河、高新郊野公園和兩寺渡公園構成的城市綠楔,西部鹹興大道與隴海鐵路相交處的楔形綠地,古渡公園東側沿鄭西高鐵引入城市的楔形綠地,龔家灣公園東側沿線隴海鐵路貨運專線引入城市的楔形綠地,分別從五個不同方向將城郊生態資源連通並導入城市。(圖示深綠色箭頭)
「多點」:指市區範圍內具有較強生態功能的結構性斑塊,包括分布在中心城區內部的11處市級公園,分別為渭濱公園、兩寺渡公園、北阪綠林、絲路公園、雙照湖公園、紡織公園、高新郊野公園、漢風公園、玉泉公園、中華綠林、龔家灣公園。
生態網絡分區
1、永久性城市綠帶
永久性城市綠帶指城市生態網絡內,與城市開發邊界相疊合,具有防止城市蔓延擴展等作用且需實施永久性保護的環狀連續的生態化區域,可視為城市開發邊界的固化與可視化。
將鹹陽中心城區北部,二道原生態綠化景觀帶外圍寬度≥200m 的生態空間劃定為生態控制型綠帶。包括:
隴海鐵路、鹹平路兩側的防護綠地、主城區北部的千畝綠林楔形綠地、主城區南部沿渭河、高新郊野公園和兩寺渡公園構成的城市綠楔、西部鹹興大道與隴海鐵路相交處的楔形綠、古渡公園東側沿鄭西高鐵引入城市的楔形綠地、鹹平路綠化帶、漢陵路綠化帶、漢武大道綠化帶、一道塬防護綠帶等。永久性城市綠地面積為3647.65公頃。
2、核心保護區
核心保護區指對生態網絡功能與結構均具有核心意義,需要實施最嚴格管控的生態化區域。結合生態源地選擇的綠地,將鹹陽市生態紅線區域和面積較大的公園納入生態核心保護區。包括:
渭河、魏柳溼地、兩寺渡公園,渭濱溼地公園、渭濱公園,古渡公園、雙照湖公園、高新郊野公園,絲路公園,玉泉公園,漢風公園、紡織公園、龔家灣公園、中華綠林、星火公園、彩虹公園、珠泉公園、寶泉公園、遊樂公園、星光公園、南寨公園、北寺公園、胭脂公園、鹹興公園、茂林站公園、渭陽公園、彩虹公園、鹹平公園、情侶公園、文興公園、文鹹公園、魏陵公園、經電北路公園、陳家臺公園、望賢公園、延陵公園、秦皇遊園、金旭小遊園、化纖路綠地、朝陽小遊園、李斯路遊園、西魏苑、鹹陽橋北綠地、五四綠地、經八路綠地、光明路綠地、新坊二路綠地、立信街綠地、新興路綠地、東風路綠地、滌綸綠地、文淵西路綠地、會展路綠地、寨中路綠地、經十路綠地、華電綠地、留印路遊園、西侯路遊園、緯二路遊園、星光大道遊園、紡織三路遊園、高科八路遊園等。核心保護區面2083.84公頃。
3、邊緣交融區
邊緣交融區指位於規劃建設用地與永久性城市綠帶外圍的對整體生態格局與城市空間發展起滲透、融合作用的生態化區域。包括:
中心城區西南側西寶高速與西寶高鐵圍合部分區域,312國道、漢陵路與西鹹北環線圍合部分區域。邊緣交融區的面積為1241.71公頃。
4、外圍緩衝區
外圍緩衝區指位於核心保護區與邊緣交融區之外的,對城市建設發展具有緩衝作用的生態化區域。將市區較高生態敏感性劃定的區域界定為外圍緩衝區。其功能主要為緩衝城市建設發展。包括:
西鹹北環線、漢陵路與西漢帝陵文化區範圍線圍合區域;福銀高速兩側各200米綠化範圍;中心城區西南側西寶高速與西寶高鐵圍合部分區域外圍緩衝區面積為6807.61公頃。
近期行動計劃
1、北部生態保育區
北部生態保育區主要包括長武縣、彬州市、旬邑縣、永壽縣、淳化縣,生態環境較好,涉及多種類型生態源地、生態廊道。
2、中部生態優化區
中部生態優化區主要包括乾縣、禮泉縣、涇陽縣、三原縣,主要土地利用類型主要為耕地,生態源地主要為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大遺址等,廊道涉及河流廊道、灌溉乾渠廊道、林地廊道等類型。
3、南部生態協調區
南部生態協調區主要包括武功縣、興平市、渭城區、秦都區,主要用地類型為建設區、耕地等,生態源地主要為溼地公園、城市公園、大遺址等,生態廊道涉及河流廊道、乾渠廊道、林地廊道等多種類型。
市區近期行動計劃
1、渭惠渠景觀帶修復
渭惠渠景觀帶修復項目,東起鹹平路,西至西鹹北環線,全長10.06千米,規劃要求對渭惠渠河道進行修復清理,恢復其水體功能,結合城市道路綠化,形成城區內部的一條生態景觀廊道。
2、成國渠兩側綠帶建設
規劃範圍主要依據鹹陽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中心城區範圍進行劃定。西起西鹹北環線,東至迎賓大道,總長度約為18.5公裡,規劃主要對成國渠南側控制100到200米不等的生態廊道,總面積約為45平方公裡。
3、渭濱溼地公園
渭濱溼地公園位於高科三路以西,濱河大道以南,紡織一路以東,堤頂路以北,規劃面積147.8公頃,建設市區內生態、景觀融合的生境源地。
4、高新郊野公園
高新郊野公園位於高科一路東側,西寶高速老線位南側,渭河河堤路西側,堤頂路以北,規劃面積138.50公頃,與鹹陽湖沿河景觀形成市區最重要的生境源地。
5、鹹銅鐵路兩側防護綠帶
鹹銅鐵路鹹陽城區段東起東風路、西至上林路,全長7.3千米,規劃南北兩側控制50米防護林帶,防護綠地面積75.66公頃。
6、北阪綠林
北阪綠林位於西蘭路至鹹宋路段的三角地,東臨鹹宋路、南接汽車北站、西臨西蘭路、北靠高幹渠,佔地4921.2畝,結合北阪綠林現有的林帶植被條件,規劃為生態休閒遊憩場所,營造自然生態景觀。
(鹹陽市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