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三城融合;突出漳廈同城
東南網(微博)10月28日訊(海峽導報(微博)記者 盧婷雯)《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年)》(下稱《總體規劃》)正式獲得福建省政府的批覆,省政府表示原則上同意《總體規劃》,要求推進「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三城融合,逐步把漳州建設成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海峽產業合作先行區,同時獲得批覆的還有《漳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3-2030年)》(下稱《名城規劃》)。這是導報記者昨日從漳州市政府獲悉的。
據了解,自2010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同意漳州市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以來,由於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同步委託編制名城保護規劃,修編工作開展以來,《總體規劃》、《名城規劃》歷經綱要編制、規劃草案公示、人大常委會審議、專家評審、市委市政府審查等階段,於2013年12月上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覆實施。
此次,經省政府認真研究後,終於做出批覆。
批覆原則同意了《總體規劃》,要求以「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發展定位為引領,推進「水城、綠城、歷史文化名城」三城融合,逐步把漳州建設成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海峽產業合作先行區。
紫泥島規劃成「綠心」
促進城鄉統籌發展,要加快構建市域「兩區、兩群、兩帶」的城鎮體系布局,形成「市域中心、市域次中心、縣域中心、中心鎮、一般城鎮」五級城鎮體系。要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優化村鎮布局,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總體規劃》確定的2369平方公裡規劃區範圍內,要突出漳廈同城,協調發展;重點建設濱海城鎮發展帶,形成沿海發展的新格局;嚴格控制紫泥島開發建設,作為規劃區「綠心」進行保護。
合理控制城市規模
在城市規模上,省政府要求。到203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160萬人左右,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75平方公裡以內,形成「一主一副、一軸兩帶」的城市空間結構。要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加強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融合對接,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展現田園都市風光。
禁止在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
水上巴士為補充公交
在公共運輸方面,要求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加快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樞紐節點各類交通方式的無縫對接。注重漳廈銜接,預留城際軌道交通用地。完善城區交通網絡體系,構建以城際軌道(城市軌道)為骨幹、地面公交為主體、計程車和水上巴士為補充的公共運輸系統。
要加強郊野公園、公園綠地、城市綠道和片林等各類綠地建設,構建「園在城中、城在園中、城園一體、園城共融」的現代田園型都市,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船行、水韻、漫遊、城榮」的生態水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