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天皇批准進攻四川:日軍為何一直無法攻入四川?

2020-12-19 騰訊網

在1938年夏天武漢會戰以後,一直到1945年,日軍都沒有對四川,對成都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是什麼力量阻擋了日軍,讓他們沒有辦法,攻入四川呢?

在1942年,日本陸軍認為,應該集中野戰軍團主力,徹底摧毀我抗戰基地,以結束戰爭。比如日本陸軍參謀長杉山元,作戰部長田中新一,第11軍司令岡村寧次等的人。但是,他們對目標,是有分歧的。

部分人認為應該先集中主力進攻陝西的第8戰區,也有人認為應該直接對四川發動進攻。最後昭和天皇批准了四川作戰計劃,需要動員23萬新兵入伍,在1943年春季,對四川發動大規模進攻戰役。

日軍主力從武漢出發進入四川,側翼部隊向西安發動進攻,然後再南下四川。出動的部隊,包括,本土調來5個師團,華北日軍提供5個師團,第11軍提供5個師團,再出動1個飛行師團,組成16個師團的龐大軍力。

此外,華中日軍第9軍5個師團擔任預備隊,第13軍4個師團擔任後方守備任務。同時開始對,渭水、秦嶺、漢水、大巴山等地的渡河點、橋梁、道路、隘口的偵察,對渡過黃河、越過秦嶺、大巴山,通過寶雞至漢中的險道等進行測繪。

同時,所有參戰部隊,全部改為山炮師團,方便進行山地戰,所有師團都改編為馱馬師團。同時,對消滅陡峭山壁火力點和攀登訓練進行研究。要使用空降兵首先奪取,進入四川的關鍵山口。

由於無法攜帶重炮,因此,要求,加強空地協同,多出動航空兵參戰,充當空中炮兵作用。對各個部隊,多配發迫擊炮和高射炮,加強迫擊炮和高射炮,在山地,懸崖射擊和繩索吊運的訓練。

同時,對參戰部隊進行山地行軍訓練,比如,第1軍在山西進行了170公裡山地行軍訓練,還登上了3000米高的五臺山。

就在這個時候,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已經出現頹勢,首先是中途島海戰慘敗,第1航空艦隊全軍覆沒。其次是在瓜島戰役,日軍慘敗。在索羅門群島,布幹維爾群島的戰局也趨於激烈。

為此,日本認為必須要向太平洋增兵,不可能再次太平洋戰場調集部隊來參加四川戰役了。為此在1942年12月10日,日本下令取消四川作戰計劃。

實際上,當時,我方也對日本可能的行動,進行了很多準備工作。首先是,要求第5戰區和第8戰區加強警備。汽車是,在長江南北,多構築工事,要求第6戰區死守進入四川的通道。同時,也做好了去西康的準備,特意任命鄧錫侯負責西康建設。

相關焦點

  • 日軍為進攻四川的五號作戰為何取消?15個師團進攻,15個師團牽制及...
    第1軍沿渭河以南、第7軍沿渭河以北,向西安發動進攻,得手後除守備部隊向四川北部廣元地區進攻。第28軍由河南的開封攻向老河口,然後沿漢水向西至安康地區,至四川東北部達縣一帶。第11軍從湖北宜昌,沿長江兩岸向西推進,佔領四川省東部的萬縣地區。
  • 二戰犯下彌天大罪,日本天皇為何還能逃脫,不承擔二戰罪責?
    說起歷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戰役就屬二戰了,全世界不少國家都被牽扯其中,主動的被動的,結局都一樣,那就是損失慘重。但作為兇手之一,犯下彌天大罪的日本天皇,為何還能在二戰結束後逃脫罪名不承擔二戰罪責呢?首先從戰爭罪責上分析,日本雖然對外稱是君主立憲國家,但是按照如今的理論講,二戰時期的日本政府根本不是屬於君主立憲,天皇雖有決定首相總理去留的權力,但只是空殼元首,沒有單獨行使統治的權力,無法控制軍隊,但是的實權都是在內閣和國會手中,所以二戰的挑起也不是天皇一個人的意願。根據歷史記錄,下達開戰命令,天皇也是按程序辦事,說白了他就是個傀儡而已,如果單單懲戒天皇也有點說不過去。
  • 二戰日本天皇有實權嗎?二戰時期日本天皇是誰?
    身為日本發動戰爭時的國家元首,昭和天皇在戰後卻繼續統治日本達44年之久,更在死後倍享哀榮。昭和天皇到底是傀儡還是元兇?下面帶你看看二戰日本天皇有實權嗎?二戰時期日本天皇是誰?昭和天皇昭和天皇(裕仁) (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稱號迪宮。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日本天皇,執政長達63年。昭和天皇經歷了整個二戰。
  • 二戰中,日軍的大阪師團真的是那樣不堪一擊嗎?
    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日軍中,有一支非常搞笑的軍隊,很多人知道這支軍隊主要是因為他們怠戰。再加上前幾年,有一個旅日作家從日本帶回來了一些所謂的「歷史材料」,讓人們對這支師團做出的糗事更是深信不疑。但這些事情很快就遭到了人們的質疑,這支日本的甲種師團真的是這樣的窩囊廢嗎?
  • 日本全面侵華期間,日本為什麼沒有攻入陝西?他們根本攻不下來
    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年間,日軍的鐵蹄踏遍了中華大地多個地方。然而在戰爭中後期,日軍卻沒能攻入陝西,這是為何?陝西,位於我國內陸腹地,黃河中遊,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東鄰山西、河南,南與四川、重慶、湖北接壤,西接寧夏、甘肅,北接內蒙古。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沒有攻下陝西,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陝西有強大的抗日武裝力量。早在1927年時,我黨創建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陝北革命根據地,後建立陝甘寧邊區政府。在我黨的領導下,此地實施新民主主義綱領,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建設,陝西的抗日武裝因此增多。
  •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不敢進攻澳門?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侵略成性,相繼佔領了香港、廣州灣、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英法的殖民地,卻唯獨對於跟香港毗鄰的澳門島,絲毫不敢侵犯,原因是什麼?
  • 二戰後拒絕日本投降的國家,20萬日軍被機槍掃射,至今令日本忌憚
    導語:二戰後拒絕日本投降的國家,20萬日軍被機槍掃射,至今都令日本忌憚在二戰時期,各國都陷入了苦戰。日本在經過了明治維新以後,具有很強的侵略性。所以日本也侵略了不少的國家,比如說菲律賓、印度、越南等等,也包括我國在內,共計30多個國家。日本國土本身就小,資源也不夠豐富,再加上偷襲了珍珠港,所以逐漸變得疲憊。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最後還是成為了戰敗國,在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終於正式宣布投降,這對於世界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雖然日本已經表示自己要投降,但是有一些日本人還是不肯承認日本已經戰敗的事實。
  •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問天皇:你為何不剖腹自盡?天皇只說了4字
    例如德國以十分快的速度在歐洲戰場上掌控了許多徒弟,但因同盟國的不斷抗爭,導致德國最終不得已而投降,之後僅剩日本在二戰當中苟延殘喘。日軍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戰爭完結,最大的因素就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以及武士道精神,令數不勝數的日本人情緒十分高昂,甚至在戰敗早已註定的情況下,整個日本居然還做好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 二戰日本投降後,美軍司令問天皇為何不剖腹,天皇無恥回答讓人憤怒!
    而在當時對中國施加災難的則主要是日本人,他們侵入中國的領土,燒殺搶掠,無惡不為,使中國人民遭受巨大的痛苦。不過所幸的是在中國人民的奮起反擊下,終於戰勝了日本,使國家重獲獨立。 美軍統率麥克阿瑟空降日本本土,他在此主持了對日本二戰戰犯的審判工作,同時巡查了美軍對日本本土的統治及戰後工作。
  • 抗戰時期 日本擬侵略四川地圖驚現成都
    日軍侵川軍事地圖疑為盜作  日軍當年為何能繪製如此翔實的四川軍事地圖?姬勇給記者講了一段史實。日軍當年的侵華指揮官之一岡村寧次在其回憶錄中說,他少壯時曾給軍閥孫傳芳做軍事顧問,從孫傳芳處盜得華中地區五萬分之一比例的行政地圖若干,後悄悄乘小船回國交給日軍參謀部,並獲得巨額獎金。
  • 二戰期間,日本形成了天皇為核心的決策機構,對美國的戰爭是同意
    曾有一段時間,總參謀長缺席聯席會議,但部長們很快發現無法協調。重要決定經聯席會議討論後,在集體一致的原則下作出並產生文件。這份決定文件需要得到理事會的批准。參加御前會議的人其實和參加聯席會議的人是一樣的,但是有樞密院院長,皇帝必須出席。
  • 二戰後,日本天皇的權力被架空,那麼天皇現在的作用是什麼?
    而中國稱日本元首為天皇的時間,大概是在清朝的同治年間。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就是日本天皇制。從1185年鎌倉幕府建立到1867年大政奉還,天皇的權力被架空了整整682年。「明治維新」後,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天皇的野心也變得越來越大。到昭和天皇時期時,他指揮和策劃發動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是二戰的罪魁禍首之一,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且深重的災難。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歷史上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負面評價不少,比如什麼陸軍弱旅、「軟蛋」師團,甚至於窩囊、懦夫……這樣等等一些不好的外號。但這些更多的是相對於二戰日軍武士道狂熱體系下的一種「偏見」。正常來看,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絕對是一支強大的部隊。首先,日本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為古老的一支軍隊。
  • 日本天皇在二戰中,究竟是個啥地位,下屬公然抗命天皇怎麼說?
    二戰時期的日軍,整體實力是很強勢的,他們也受到軍國主義的洗腦,一個個變成了戰鬥機器,殺人不眨眼,尤其是他們的白刃戰,就連美國人,都不敢直接和他們硬碰硬,就是在這場戰爭中,日本的最高統治者,日本天皇,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 武漢會戰後,日本為何沒有進一步攻四川?是貧窮救了舊中國
    無法支撐的戰略供給 在佔領武漢後,日軍的戰線已經橫跨大半個中國,在戰略物資的供給上,日本只能依靠鐵路網進行大量的運輸。 而武漢以西的四川、貴州等地,多因山路崎嶇、地形複雜等原因,無法貫穿鐵路,而我軍也利用其敵人機械化部隊太過依賴鐵路的原因,多次對沿線鐵路進行破壞,迫使日軍多次行動受阻。
  • 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天皇回了4字
    熟悉日本或者看過抗日劇的讀者都知道,日本人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日軍都比較重視武士道精神,就是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如果自己作戰失敗被敵人俘虜,或者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軍隊損失的話,那麼有「尊嚴」的日本軍人便會剖腹自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日本天皇為何不遵守武士道精神呢,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
  • 建國後,重慶為何從四川劃出來,成為一個直轄市?
    自古以來,巴蜀不分家,重慶,向來是四川的東大門,是守護四川的門戶,然而建國後為何將重慶單獨設置為一個直轄市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一,重慶政治地位的提升。重慶,在三峽之西側,是四川的東大門,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以來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三國時劉備和諸葛亮進攻劉璋,東晉時期桓溫徵討成漢政權,都是是從江州(重慶)攻入四川的。南宋末年,蒙古進攻四川,釣魚城保衛戰中,重慶抗擊元朝36年,元朝蒙哥大汗更是實在南宋軍隊的攻擊下,因此重慶又被西方稱為「上帝折鞭處」。
  • 從昭和到令和:三位日本天皇對二戰的反思與態度
    日本作為戰爭的發動者,雖然對於某些戰爭罪行始終不予回應,但耐人尋味的一點是,二戰以來的三位日本天皇,都在私下或公開的場合談論到對戰爭的反思,而且從明仁天皇開始,「反省」和「反對」戰爭成了日本皇室明確表達的一種態度,這或許意味著,在日本皇室內部,早就形成了關於反戰 的共識。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何始終打不進陝西?
    縱觀日本侵華十四年,日軍在中國各地四處逞兇,卻始終沒有打進陝西,甚至連黃河都沒能渡過,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原因是日軍沒有進攻陝西的必要,其他原因則是進攻陝西實在太過困難。其他原因:由於各種因素影響,進攻陝西極為困難李宗仁在回憶錄中曾說,如果日軍選擇進攻山西,再由山西渡黃河佔領陝北,進而從陝北南下進攻關中、漢中,繼而進攻四川,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既然如此,日軍為何不選擇這條進攻路線呢?原因便在於這條路實在難走。
  • 二戰日軍老照片:希特勒青年團訪問東京、身穿鎧甲的日本武士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時期的日軍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從1931年日本侵佔東北,到1937年日本實施了全面侵華戰爭,照片中為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時穿過被日軍轟炸過後的廢墟。這張照片拍攝於1939年,改建後的「赤城號」和「加賀號」航空母艦,這兩艘日軍的主力航空母艦都在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中被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