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為進攻四川的五號作戰為何取消?15個師團進攻,15個師團牽制及...

2020-12-19 騰訊網

該計劃於1942年制定,原計劃1943年春實施,為實施該計劃,根據日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田中新一的計算:中國關內戰場的中國派遣軍需要增加36萬兵力才可進攻及維持佔領區,其中可從關東軍抽調21萬、國內守備部隊抽調3萬、太平洋戰場抽調6萬,另需徵新兵23萬。

★作戰企圖:以中國派遣軍主力從西安、一部從武漢地區,分兩路發起進攻,擊潰中央軍主力,進入四川,攻佔成都、重慶。

★使用部隊:【1942年日軍在中國關內戰場共有37個師團】

1、進攻部隊:第五方面軍(第1、7、28軍):共10個師團又2個旅團

第11軍:共5個師團

第3飛行師團。

第1軍沿渭河以南、第7軍沿渭河以北,向西安發動進攻,得手後除守備部隊向四川北部廣元地區進攻。第28軍由河南的開封攻向老河口,然後沿漢水向西至安康地區,至四川東北部達縣一帶。第11軍從湖北宜昌,沿長江兩岸向西推進,佔領四川省東部的萬縣地區。該4個軍到達各自目標地區時在川北、川東北、川東,形成對成都、重慶正面的戰役進攻態勢後,即在上述地區進行約一個月的休息、整頓,作以後之作戰準備。

2、牽制及警戒部隊:共15個師團又1個旅團

華北方面軍(第12、18軍、駐蒙軍)、華中方面軍(第9、13軍)、華南方面軍(第23軍)及中國派遣軍直屬部隊。

★在確保現佔據地區的同時,對所要方向之敵,進行牽制,以利於進攻部隊向四川的進攻。

華北方面軍(第12、18軍、駐蒙軍)共5個師團又1個旅團。向鄭州方向進攻,以牽制敵軍,利於對四川的進攻。

華中方面軍(第9、13軍)共9個師團。第9軍向老河口方向出擊,以利於向四川進攻的部隊作戰。第13軍執行現任務。

華南方面軍(第23軍)共1個師團。執行現任務。

★國軍對策:令在西安的胡宗南第8戰區,增強黃河的河防及陝南的防禦;令在湖北老河口的李宗仁第5戰區,增強武當山以東地區的守備,控制進入川、陝的要道;令在湖北恩施陳誠的第6戰區,增強長江及其南北兩岸要地的防衛,以扼守川東的門戶。

★★【日軍五號作戰計劃取消】:

當日軍計劃於1943年春季對我國大後方四川等地大規模進攻時,在太平洋戰場上,出現了對日軍極為不利的新局面。

5月7日日本海軍第4艦隊遭到美軍尼米茲上將指揮的太平洋艦隊反擊,在美軍共計93架轟炸機的攻擊下,祥鳳號航母沉沒。

6月中途島戰役,日本聯合艦隊4艘航母被擊沉。日本陸軍第17軍(第2、38師團)在瓜達康納爾島有約4萬日軍(投入5萬,海軍接回1萬餘人),因作戰與飢餓,幾乎全軍覆滅。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三本五十六

日軍大本營根據太平洋上的戰局,認為索羅門群島戰事如真正失利,將波及到在我國東北的對蘇戰備,東北及我國關內戰場,是可以調出一定數量部隊至太平洋地區,因此,對這兩個戰場的部隊,目前必須保持穩定,暫不能作其他使用。12月10日,敵參謀總長杉山元為此上奏了裕仁天皇並得到批准,當日,日軍大本營即向中國派遣軍下達了中止「五號作戰」的指示。

12月18日日軍第11軍司令官冢田攻中將乘運輸機由南京飛回漢口途中經過太湖縣境內時,被第48軍138師412團3營防空部隊發現並擊落。飛機擊落後,當地駐軍在墜機現場發現了冢田攻及其他八名軍官的屍體,繳獲了一份「日軍中支那作戰計劃」(即「五號作戰計劃」),一份「中支那派遣軍各部隊主官姓名和部隊駐地表」。第11軍司令官由橫山勇接任(後擊破薛嶽天爐戰法)

橫山勇

★日軍第五號作戰計劃由來:

1941年,日本大本營開始醞釀在中國正面戰場上實施大規模進攻戰役,以武力摧垮國民政府或者迫使其投降。

日軍華北方面軍提出西安作戰,於1942年6月或9月,「攻擊西安附近,以消滅胡宗南第八戰區軍隊,接著,毀滅延安的中共軍根據地」。攻佔西安,可以切斷國民黨政權的西北交通線,給國民黨政權以沉重打擊。

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則提出「長沙常德作戰」的構想,認為欲打擊重慶國民政府,不如向長沙、常德發起進攻,奪取這一穀倉地帶,擊潰國民黨第六、第九戰區軍隊。

「西安作戰」和「長沙常德作戰」的構想上報到大本營後,杉山元和其手下的參謀人員進行了反覆論證和研究,認為要想早日結束中日戰爭,單獨進行「西安作戰」或「長沙、常德作戰」都不可能達到目的,必須發動一場以攻佔重慶、成都為目標的大規模的戰役,「西安作戰」和「長沙、常德作戰」可以作為這一戰役的一部分。

日本大本營上層認為:如果能攻佔國民政府陪都重慶與大後方四川,勢必影響印度和整個西亞,並促進打通印度洋,與德、意軍協作,有轉變全盤戰局的可能。因此,覆滅重慶國民政府是促進徹底徵服亞洲的惟一辦法。

7月9日,大本營終於下定決心於1943年春實施該計劃。

侵華日軍

但要發動這一作戰方案,除了要向中國關內大量增兵外,還需要投入數量龐大的物資,主要有船舶10萬噸、鋼鐵5萬噸、汽油5萬噸。日本海軍反對投入物資龐大、關東軍反對要關東軍抽兵南下。

★8月26日,杉山元參謀總長召開了中國派遣軍總部參謀會議,派遣軍方面對「五號作戰」提出了非難。他們的主要意見是:

1、質問大本營「五號作戰」的目的是為了殲滅敵軍,還是為了佔領重慶;

2、如果是為了殲滅敵軍,則派遣軍的野戰主力第十一軍就不必進入四川,深入到地形極為險惡複雜的重慶,在武漢附近尋求戰機就行了,因蔣介石的主力大部集中在長江中遊兩岸地區

3、武漢地區的第十一軍以8個師團、1個混成旅團,同長江北面的第五戰區、西面第六戰區、南面第九戰區,共約100個師的中國軍隊主力相對峙,完全處於被包圍狀態。

杉山元和東條英機陸相都認為:要實現大東亞戰爭的最後勝利,只有首先打敗中國,從長江中下遊的水網地域抽出身來,否則,太平洋上的勝利等於零。

9月3日,日軍參謀總長杉山元把「五號作戰」方案上奏天皇。天皇對這一方案表示出極大的興趣。9月4日,杉山元正式向中國派遣軍司令部下達了「五號作戰」計劃,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接到命令後,開始從各方面為發動「五號作戰」做準備。

由於太平洋戰場接連失利,11月7日,陸軍部秘密與中國派遣軍司令官聯繫,決定中止「五號作戰」。

侵華日軍

為實施該計劃需要15個師團又2個旅團進攻,15個師團又1個旅團負責牽制當面之敵及維持前沿佔領區(1942年日軍在中國關內戰場有37個師團),且另需抽調及徵新兵36萬補充至中國派遣軍。其規模之大將超過前面任何一場會戰(之前規模最大的會戰為1938年武漢會戰參戰9個師團又2個旅團等30萬兵力,另5個師團在後方警戒及補充前線兵員)

其直接參戰師團高達15個,雖然此時師團兵力及戰鬥力不如武漢會戰時期(武漢會戰9個參戰師團中有5個常設師團,即後面稱的甲級師團),其戰鬥力依舊不低。武漢會戰國軍117個師等共110萬兵力面對日軍9個師團等依舊戰敗,傷亡高達40餘萬。而該計劃高達15個師團進攻,另多個師團牽制。即使大後方四川及周邊地勢複雜,日軍部隊需要在平原、高山等複雜地形進行作戰且補給困難(參戰兵力太多,彈藥及後勤補給需求大,且進入四川天險過多,道路複雜),還要渡過黃河、渭水、漢水、長江、嘉凌江、涪江、黔江等較寬的河流,國民政府能否守住也是個未知數。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天皇批准進攻四川:日軍為何一直無法攻入四川?
    在1938年夏天武漢會戰以後,一直到1945年,日軍都沒有對四川,對成都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是什麼力量阻擋了日軍,讓他們沒有辦法,攻入四川呢?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通常在後方留一個旅團休整,然後用師團直屬炮兵配合一個聯隊進攻,另一個聯隊防守炮兵陣地。國軍以營為最小的防禦單位,在面對日軍一個加強聯隊進攻時,基本扛不住。周圍的其它部隊又不敢把部隊分開。日軍空中有偵察機,國軍又害怕日軍另一個聯隊進攻,不敢進行增援,即便有增援的營,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二戰日軍最強大的軍隊,多達數十個師團,為何在戰爭後期消失無蹤
    要說二戰日軍最強大的軍隊,就是他的甲種師團了,這些甲種師團是他的主力軍,無論是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還是後期的長沙會戰,這些師團都是日本賴以進攻的利器,但是為何這些師團到了戰爭後期就消失無蹤了呢?這些師團又是如何組成的呢?小編就來帶你了解一下。
  • 南陽會戰愛國將軍購棺明志,1個師硬扛日寇半個師團
    日軍「門號作戰」1944年,日軍發動了「一號作戰」,打通了京漢線、粵漢線和湘桂線,佔領了衡陽、零陵、寶慶、桂林、柳州、丹竹、南寧7個空軍基地和36個機場。但日軍的行動並沒傷到中國戰區空軍根基,從西南機場起飛的盟軍飛機仍然可以對其產生嚴重威脅。
  • 日軍甲種師團有多強大?一個師團近三萬人,相當於三個德械師
    師團,是日軍特有的固定軍事編制,是最基本的常設戰鬥單位。二戰前後日本一共組建了173個師團:其中戰前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156個師團。而這戰前的17個師團是日本陸軍的17個「常設」師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甲種師團。其屬於日本陸軍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之強悍,在亞洲範圍內,堪稱無敵。
  • 日軍師團番號變化史:不是所有叫師團的都是王牌精銳
    1到第6,一共6個師團,而到了盧溝橋事變前,日軍已經將常設師團增加到了17個,分別是第1-12(含近衛)、14、16、l9、20師團,一共17個師團,除了靠近山地的北海道第7、金澤第9、善通寺第11師團為用於山地作戰的馱馬師團(全師團2.8萬人)之外,剩下14個師團皆為用於野戰的挽馬師團(全師團2.2萬人),挽馬和馱馬師團的差別,主要在於的炮兵和輕重兵上,馱馬師團馬匹為馱馬,專門馱載和分解過的野戰炮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薛嶽部發起總攻的第二天,日軍情報參謀便代替師團長松浦村六郎向岡村寧次發送求援電報,岡村寧次大為震驚,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此之前岡村寧次一直沒有直接對萬家嶺戰役進行幹預,是因為在他看來日軍第一零六師團雖然被圍困但是自保應當無虞。
  • 進攻南京日軍部隊起底:京都師團欺軟怕硬,熊本男兒招核屬性拉滿
    時至今日這個傷疤至今還在我們的傷口上隱隱作痛,而且更為可恨的是,日軍或者有些「精日」分子居然漠視這些的歷史事實,不斷的在為這些劊子手洗白,說什麼日本士兵作戰太緊張、他們只是聽從長官命令之類的話述,從而忘記他們本身就殘忍的面目。
  • 你知道日寇17個精銳師團二戰中都是什麼結果嗎
    但是美軍實行「蛙跳」戰術,一直沒有進攻印尼,近衛師團只有駐守Sumatra島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第一師團。平洋戰爭後期,戰局急轉直下。日軍第一師團受命被調入萊特島。1944年11月1日,第一師團奇蹟般的在萊特島西岸的奧爾默克地區登陸,準備北上以卡裡格拉為據點進攻塔克羅班地區。但是在東岸登陸的美軍已經完全佔領了塔克羅班地區。
  • 揭秘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師團編制,中國步兵師與日本師團差距幾何
    一般齊裝滿員的日軍常備主力陸軍師團兵力往往可達24000—28000人,擁有戰馬7630匹、步騎槍14900枝、擲彈筒144個、輕機槍288挺、重機槍54挺、山炮16門、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是具有多兵種配合的有強大戰鬥力的作戰單位。這類師團又區分為挽馬制(原野作戰型)與馱馬制(山地作戰型)兩類。挽馬制師團約25000人,每旅團約7800人。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國軍司令指揮失誤,日軍師團為何反被全殲?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日軍兵分三路襲擊武漢,薛嶽奉命率領第一兵團在九江南側阻擊日軍,薛嶽下令部隊進駐廬山,依託山區地利阻擊岡村寧次的日本第十一軍。雙方在廬山地區激戰月餘,岡村寧次始終無法突破廬山防線,進攻武漢的時間也從八月底推遲到了九月初,但是始終無法達成目標。
  • 被錯認為《八佰》勇士對手:抗戰打滿全場,日軍頭號王牌第三師團
    但這個細節在的歷史中是錯誤的,真正進攻倉庫的是日軍土師第十陸戰隊,而非之前很多人傳聞的日軍名古屋第三師團。不過第三師團之所以躺槍進攻四行倉庫部隊,可見這支部隊在抗戰之中的名聲有多大。畢竟在影視劇中通過強大的敵人,才能襯託我們抵抗有多悲壯。
  • 二戰中,日軍的大阪師團真的是那樣不堪一擊嗎?
    我們常說二戰時期的日軍是受到武士道精神和天皇的影響,在這些士兵參戰之前,日本軍方對他們進行了深入骨髓的洗腦,讓他們變成了一個武士道和天皇的狂熱信徒,為了「大日本帝國」,他們不惜在戰場上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在侵華戰爭中展現出了它的巨大威力,一個個日軍就像亡命徒一般拼死進攻,再加上武器裝備比較先進,所以在侵華戰爭爆發的前幾年,日軍大多都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 鬼子十大王牌師團的最終宿命!
    【日寇的師團】抗戰初期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抗戰後期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已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 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
  • 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六個日軍師團,最後下場如何?
    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家的無數革命先輩們用生命和熱血與入侵者們抗爭,最終才取得了勝利,不過那個時候日軍已經在中國犯下了無數的暴行,其中最為殘忍的莫過於南京大屠殺了,整整三十萬軍民在那個時候被殺害了,整個南京都被鮮血染紅。不過天道有輪迴,當時參與南京大屠殺的六個師團最終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 一個日軍師團有多強?抗衡國軍四個軍八個師沒問題,蘭封會戰就是例子
    二戰日軍的第六師團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師團,兵源都是來自於日本的九州,大都是由一群面目猙獰、兇神惡煞的熊本縣人編制而成,早年曾參加了長城抗戰。 武漢會戰間,第六師團加入到了岡村寧次的第十一軍作戰序列,也是比較能突出第六師團戰鬥力的一戰。
  • 二戰時的日本第四師團,真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個商販師團嗎
    現在網上常常傳說二戰時期日軍的第四師團兵員都來自大阪,而大阪在日本以商業聞名。所以第四師團沾染上了商販習氣,作戰貪生怕死,打仗根本不行。網上還給第四師團取了一個外號,叫「商販師團」。不過實際上第四師團在日軍中也是真正的主力部隊,一點都不好對付。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其最早誕生於明治時期,當時日軍實行陸軍改革,設立六大鎮臺在全國範圍內自主募兵,並建立了六個師團。大版第四師團便是以大版鎮臺為基礎所建立,乃是日本陸軍最早的六個師團之一。而後,大阪師團又是日軍17個常設師團之一,也就是咱們所俗稱的日本陸軍甲種師團。
  • 上高會戰日軍有多慘?打了7天不知被圍,1個師團差點全軍覆沒
    國人將之稱為上高會戰,而這一戰也是抗戰以來我正面戰場上少有的勝仗,被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01 大賀茂的機會1941年,南昌的日軍處於焦躁之中,此時佔領南昌日軍只有33師團、34師團(均為乙種師團),而贛東、贛西和贛北均有中國軍隊,尤其是有第9戰區薛嶽、羅卓英所部這樣的強勁對手。南昌日軍總是感覺如芒在背,非常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