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十大王牌師團的最終宿命!

2020-12-19 扯扯歷史

【日寇的師團】

抗戰初期

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

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

抗戰中期

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鬥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

(1)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鎦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8200人。

(2)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壓縮了騎兵聯隊,改為大隊(個別不設騎兵)。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4400人。

(3)丙種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鬥人員約15500人。

(4)丁種師團: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只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約11000人。由於機動靈活,主要用於掃蕩八路軍的華北根據地。

(5)獨立混成旅團:與師團一樣是獨立的戰略單位,一般有2-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的人數比丁種師團還少,大約有6000-8000人。承擔輔助的戰略任務。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

抗戰後期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已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 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

1、給丙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

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使其總人數達8000人以上。

3、編組了丁種師團,其編制大體與丙種師團同,但無特種兵。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一、5師團

日本組建最早的七個師團之一,兵員主要來自於廣島,二戰時被設立為十七個常設師團之一。

5師團參加過甲午戰爭,將清軍的淮軍部隊擊敗,並攻陷平壤。日俄戰爭,5師團血戰奉天,打出了「鋼軍」的名號。蘇聯成立後,5師團出兵西伯利亞,但被蘇軍擊潰。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日軍全面侵華,5師團由板垣徵四郎中將帶領進入華北。在南口與中國軍隊湯恩伯、傅作義和孫連仲部會戰十八天,將中國軍隊擊潰。隨後5師團參加了太原會戰,以兩個半旅團的兵力(大約2萬人),大戰中國第二戰區30多個師,並在忻口將中國軍隊擊敗,擊斃中國三個將級軍官,並讓中國損失了近10萬人。板垣此戰打出了第五師團的「赫赫威名」。

1938年,板垣5師團和磯谷10師團孤軍深入徐州地區,10師團在臺兒莊被李宗仁率重兵圍殲,遭到重創,而板垣的5師團被張自忠阻擊於臨沂,並付出了3000傷亡的代價。

1939年,5師團攻陷海南島,隨後由廣西欽州登陸,一路攻陷南寧、崑崙關。中國軍隊派遣唯一的機械化軍第五軍收復崑崙關,經過17天血戰,中國付出16500餘人傷亡,擊斃5師團21旅團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並消滅日軍4000人。5師團於桂南與中國9個軍周旋一年有餘,最後付出傷亡6000人的代價,被趕出廣西。

1940年後,5師團被改編為機械化師團。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五師團被配屬給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參加進攻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戰鬥。

馬來西亞、新加坡戰役之後,以第41步兵連隊為基幹組成了東支隊。這支部隊的預定任務是在菲律賓各島執行掃蕩,但是沒過多久就被編入第17軍(軍指揮官:百武晴吉中將)。之後被派遣去參加莫爾茲比港攻堅戰。而莫爾茲比港攻堅戰的慘敗,讓這支隊伍回到平壤參加補給新兵,被編入重建的第30師團。師團主力在第8方面軍今村均大將的指揮下,轉戰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在現在印尼的塞蘭島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師團長山田清一由於師團傷亡太大在投降時切腹自盡。該師團在印尼蘭塞島投降。

二、109師團

屬於乙種師團,參加過太原會戰的娘子關戰鬥,由阿南惟幾中將指揮。

然而109師團的光輝不在中國戰場,而是二戰後期的太平洋戰場,死守硫磺島。此役日軍將領為慄林忠道中將,日軍兵力為2.3萬人,美軍兵力不下10萬。

日軍卻死守了一個月,並殺傷大量美軍。

據美軍統計,此役日軍22305人陣亡,1083人投降,而美軍傷亡達28686人,是太平洋戰爭以來,美軍唯一一次損失比日軍多的戰役。

三、18師團

18師團參加了淞滬會戰,在杭州灣登陸,導致中國軍隊退出上海。然後,18師團參加了南京會戰,由於中國軍隊士氣低迷而且傷亡過半,很快就被日軍擊潰。隨後18師團參加南京大屠殺。

1938年,18師團參加進攻廣東的會戰,並佔領廣州。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8師團參加馬來半島會戰及新加坡會戰,並於1942年開始進攻緬甸。在緬甸擊潰英國軍隊和中國遠徵軍後,18師團留守緬北。

1943年,中國駐印軍及英軍和美軍部隊反攻緬北,經過一年多的戰鬥,18師團幾乎全軍覆沒。如果不是日軍28軍救援及時,也許連田中新一中將也會被擊斃。

四、6師團

日軍十七個常設師團之一。

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6師團都是先鋒,而且無堅不陷。

抗日戰爭中,6師團由柳川平助的第10軍節制,登陸杭州灣,並在之後參加了南京大屠殺。武漢會戰,6師團攻略長江北岸,擊潰中國兩個軍團十餘個師。

1939年,6師團參加長沙會戰,被薛嶽率重兵擊潰。1941年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先勝後敗,又被擊潰。從此以後6師團威風不再。

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年末第6師團被編入參加瓜島爭奪戰的第17軍(百武晴吉中將)。最初大本營有將第6師團派往瓜島的意向,但是最後仍然決定放棄瓜島。師團主力被派往索羅門群島以北的Bougainville島,而第13連隊被派往以新喬治到為中心的中部索羅門群島。隨著遭到美軍的頑強抵抗,損失相當大,之後第13連隊於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島。以第6師團為主力的第17軍堅守著Bougainville島,但是11月1日美軍在日軍防衛最薄弱的島的西海岸登陸成功,立刻建成了橋頭堡和機場。日軍幾次試圖將美軍趕回海中,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美軍在Bougainville島登陸之後所沒有採取積極的攻擊態勢,但是接美軍班的澳大利亞軍卻毫不手軟,頻頻向第6師團發起攻勢。第6師團節節敗退到布因地區。在撤退途中,日軍於1945年8月15日投降。

五、13師團

13師團主要是在中國戰場作戰,參加過淞滬會戰和南京大屠殺,後參加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徐州會戰,被阻擊於淮河,損失了部分人馬。武漢會戰,被宋希濂於富金山阻擊,舉足不前。武漢會戰結束後,受11軍節制。

1939年4月,參加隨棗會戰,被中國軍隊擊潰。第一次長沙會戰又被擊潰。棗宜會戰,為日軍攻陷宜昌,並擊斃名將張自忠。

第二次長沙會戰,13師團又被擊潰。常德會戰又被擊潰。但常衡會戰,13師團立功卓越,隨後的桂柳會戰,隨3師團一直攻到獨山,但被29軍及當地百姓擊潰。隨後中國軍隊節節反攻,13師團等部隊屢屢敗績。

1945年9月初,13師團在撤退途中投降。

六、3師團

3師團跟13師團一樣,主要在中國戰場作戰。

3師團在甲午戰爭時期擊敗清軍,後來又參加攻略西伯利亞的戰鬥,被蘇軍擊潰。

抗戰時期,3師團參加淞滬會戰及南京會戰,並參與南京大屠殺。

武漢會戰後,受11軍節制,參加了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常衡會戰、桂柳會戰、湘粵贛邊區會戰、豫西鄂北會戰,敗多勝少,尤其第三次長沙會戰,更是遭到重創。

1944年參加了湘桂作戰,損失8000餘人。長期的對中國軍作戰使第3師團損失慘重,老兵消耗殆盡。1945年岡村寧次視察第3師團時認為第3師團已不再有當年的王牌軍的風採了,全軍建制已感力不從心。

1945年8月,在江蘇鎮江投降。

七、10師團

日軍的甲種師團,也是十七個常設師團之一。

徐州會戰,10師團孤軍深入到臺兒莊,被李宗仁率重兵包圍,被殲滅了1.1萬人,幾乎損失了一半,在板垣的5師團援助下,才突圍成功。

武漢會戰,10師團由筱冢義男中將節制,在羅山地區擊潰胡宗南部,1939年被調回日本。

1944年2月師團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師團主力於7月前往南太平洋。

最初的預定是派往臺灣,但是最後還是被抽調去了菲律賓的呂宋島。第10師團在尚武集團(屬於第14方面軍,指揮官:山下奉文大將)的指揮下,於1945年1月開始與登陸上來的美軍展開了約半年的拼死相搏。

面對強大的美軍,第10師團發起一次次的肉搏戰,拼命的抵抗。在物資和火力佔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的攻勢下,第10師團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處於全面崩潰的狀態,於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9月2日,呂宋島整體投降。

八、56師團

參加過侵略緬甸的作戰,在中國遠徵軍援緬作戰時,神秘的繞到中國軍隊後方,導致中國軍隊倉促撤退,給中國軍隊重大打擊,並在野人山擊斃戴安瀾中將。隨後追擊中國軍隊至怒江沿岸。

1944年,中國遠徵軍收復滇西,56師團一部留守,被中國軍隊全殲。

九、9師團

一·二八抗戰時由吉住良永中將指揮,與中國19軍、5軍血戰兩個月。

淞滬會戰時期,參與羅店戰鬥,與18軍血戰羅店,損失慘重,陪襯18軍打出了威名。

南京會戰後參加了南京大屠殺。

1944年6月美軍在中太平洋的重鎮:塞班一舉登陸。

最初,第9師團是被準備作為抑制美軍在塞班登陸的阻擊部隊而在塞班布防的。7月7日隨著塞班守軍的全軍覆沒,第9師團被編入第32軍(擔任衝繩防衛,指揮官:牛島滿中將)。第9師團在衝繩南部構築了相當規模的阻擊美軍登陸的陣地(事後的事實也證明,讓美軍大嘗其苦頭)。

從日俄戰爭開始到二戰,第9師團都是在惡仗、硬仗中披荊斬棘的走過來,對此第32軍的首腦給予第9師團極大的希望。並且按照第9師團的戰術特點,量身訂製了以第9師團為中心在灘頭給美軍致命一擊的作戰計劃。但是為了填補部分部隊從臺灣調往菲律賓後,在臺灣產生的兵力空白,第9師團無奈於12月末奉命前往臺灣,儘管在第32軍首腦的強力反對之下。失去第9師團的第32軍放棄了積極的灘頭阻擊作戰,不得已採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戰的戰略。

1945年4月,美軍跳過臺灣直接攻擊衝繩,日本大本營的許多作戰參謀對於當時把第9師團調往臺灣的行為稱之為「參謀本部這輩子最白痴的行為」。

就這樣,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的第9師團沒有和美軍交過手,就在臺灣無奈的投降了。

十、20師團

20師團不算勁旅,但是卻是七七事變的發起者,佔領平津後,在南口打敗中國軍隊,隨後又幾乎勢如破竹的拿下河北,後來又參與太原會戰的娘子關戰鬥。

1942年年底,第20師團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前線。

1943年1月在維瓦克島登陸成功的師團主力主要把精力放在機場的建設和修築菲尼斯蒂爾山脈沿海地帶的道路上。4月前往麻丹修築道路。9月22日美澳聯軍在芬施哈芬登陸之後,立即與在那裡守備的第80連隊混戰成一團,儘管自然條件惡劣但師團主力還是拼命增援。然而終究不是美澳聯軍的對手,於1943年底撤退到西奧。

1944年1月2日,美澳聯軍在岡比登陸,此舉意圖切斷第20師團的退路。師團無奈退往麻丹。在熱帶叢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隊,但終於在2月底到達麻丹。然而到了麻丹之後等待第20師團卻的是一紙新的命令:前往愛達培。行軍比在熱帶叢林中更艱苦,大片的沼澤地吞噬了不計其數的官兵,師團長片桐茂也在維瓦克附近戰死。自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止,師團的各個部隊陸續到達維瓦克。但是由於美澳聯軍下手比日軍快了一步,率先在荷蘭蒂亞和愛達培登陸的原因,第20師團變得進退不得。

第18軍司令官安達二十三中將為了得到部隊的生存空間,下令與美澳聯軍決戰。7月開始第20師團在飢餓和疲勞的困擾下,展開了愛達培攻堅戰。但是因為死傷慘重,戰鬥減員嚴重,於8月3日終止了戰鬥。之後,師團在飢餓、瘧疾等流行病以及澳軍的圍攻下,實際上已經沒有作戰能力了。

1945年7月25日,安達中將下令「全員犧牲報國」,但之後不久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登陸時,第20師團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時只有785具連槍都舉不動瘦骨嶙峋的骷髏了。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本甲種師團的戰鬥力如何?比神劇裡厲害多了
    儘管在電視劇裡,日軍非常蠢笨,而中國抗日武裝則厲害的不得了,手撕鬼子、手榴彈打飛機、八百裡爆頭之類的橋段屢見不鮮。有人甚至開玩笑,說一個燕雙鷹就能幹掉一個師團的鬼子。但實際上,真實的日軍可比神劇裡厲害多了,尤其是日本甲級師團,比中國軍隊高了不止一個檔次。那麼二戰時日本甲種師團的戰鬥力如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 二戰日軍最強師團「宿命」滇緬,日少將為逃亡官兵免責,自殺謝罪
    二戰期間,日軍有一個傳統,就是喜歡給師團授予「X師團」的稱號,如第2師團稱為「勇」師團,這些稱號通常是對這支軍隊的戰績評價。石頭今天要說的這個師團,是堪稱日軍最強師團的56師團,被日本稱為「龍」師團。
  • 日軍師團番號變化史:不是所有叫師團的都是王牌精銳
    1到第6,一共6個師團,而到了盧溝橋事變前,日軍已經將常設師團增加到了17個,分別是第1-12(含近衛)、14、16、l9、20師團,一共17個師團,除了靠近山地的北海道第7、金澤第9、善通寺第11師團為用於山地作戰的馱馬師團(全師團2.8萬人)之外,剩下14個師團皆為用於野戰的挽馬師團(全師團2.2萬人),挽馬和馱馬師團的差別,主要在於的炮兵和輕重兵上,馱馬師團馬匹為馱馬,專門馱載和分解過的野戰炮
  • 被錯認為《八佰》勇士對手:抗戰打滿全場,日軍頭號王牌第三師團
    日軍老字輩王牌名古屋現在是日本三大商業圈之一(另外兩個是東京和大阪),在2017年的時候所屬的愛知縣(豐田總部)已經超越大阪成為僅次於東京的經濟強縣。按照日本二戰師團編成地越富裕戰鬥力越弱(參考東京第一和大阪第四師團)的屬性來看,名古屋師團戰鬥力應該挺弱才對。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日本師團罪行累累,不僅殺害殘疾人,還欺負弱小的姑娘
    有一個師團名叫第一一零師團,這個團是百團大戰中日本人的唯一一個甲種團,1938年6月的時候這支部隊被成立,七月的時候首次來到了中國,並且歸入華北方面軍管制。10月20日的時候,第一六三聯隊在鐵嶺周圍的地盤搜索,日本鬼子們抓走了一百多個人,並且把六十多個人都綁起來進行了審問,嚴刑拷打,有十個出頭的人被當下殺死了,有幾個人還被日本鬼子弄到了石縫裡。有個遊擊員被綁到了樹上,鬼子們拿其當活靶子使用。剩下的一些人又被帶回了鐵嶺據點,晚上就沒了性命。
  • 侵華戰爭時期,率領日本第六師團的谷壽夫,最終結局怎麼樣了?
    (谷壽夫)為了侵華而設1888年,熊本鎮臺改編為日本陸軍第六師團,首任師團長為山地元治中將,兵員一萬餘人。因為第六師團的編成地為熊本,因此也習慣性稱為熊本師團。包括第六師團在內的首批六個師團從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專門為對外擴張而設立的,而他們的侵略矛頭正是直指中國。
  • 二戰各國的王牌部隊大盤點:日軍最強師慘敗在中國軍隊手中
    曾經橫掃美英軍隊的日軍王牌部隊,是怎樣最終被中國軍隊消滅的呢? 美軍最強部隊:海軍陸戰隊第一師 這支蘇軍的王牌部隊,在蘇聯名將崔可夫的率領下,在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與德軍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血戰到底,打了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持續最久、鬥爭最慘烈的巷戰,最終扭轉了戰局,締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蘇聯最高統帥部授予其「近衛軍」稱號,將之改編為近衛軍第八集團軍。
  • 為什麼侵佔大半個中國的日本人,被稱作「鬼子」|國難日思考
    日本侵犯者從我國東部入侵,所以也把他們叫過「東瀛鬼子」。 不過,「東瀛鬼子」到「日本鬼子」之間隔了30年,為什麼不叫「東瀛鬼子」,改為「日本鬼子」了呢? 這裡,有段來自抗戰老兵的回憶。對「日本鬼子」的叫法,是從戰場上先傳播開的,因此其說法,具有很高可信度。
  • 國共兩黨抗日十大名將
    國民黨軍隊抗日十大名將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
  • 近衛師團被稱為日本的「御林軍」,卻馬失前蹄,被臺灣義軍擊垮
    在日本近代史上,有一支王牌軍隊叫做近衛師團,在日本近衛師團被稱為天皇的「御林軍」,近衛師團的成員都是從日本軍隊各部隊當中挑選出來的精英,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衛日本天皇和皇室的安全,可謂是日本軍隊當中的精銳。
  • 十大音響品牌和十大假洋鬼子
    十大音響品牌和十大假洋鬼子  博士:以生產多款小巧的直接/反射聲式揚聲器系統著稱。這種立星式揚聲器(3D方式)擺位容易。 十大假洋鬼子第十名:「法國」都彭-現在還有人對我說這個品牌是原產貨,可想而知騙人不淺。
  • 抗日神劇中隨便就被殲滅的日本師團真實戰力有多強?
    對於日軍戰鬥力有多強這個問題,基本上沒有任何描述,只有手撕鬼子、包子手雷、子彈無限打、日軍都非常笨這些劇情,挨打的總是日軍。那麼事實是如何呢?抗日戰爭中的日軍,戰力一定要比神劇裡的強悍的多,而中國軍隊則要落後得多,今天我們就以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火力配置來對比。
  • 日106師團遇到怪事,真乃天佑中華
    萬家嶺大捷是1938年武漢會戰中,在萬家嶺一帶中國軍隊圍殲日本軍隊第106師團大部的一場戰役。而「武漢會戰」儘管也最終失敗,但較之以前,也是我軍在正面戰場消滅日軍最多的一次。雙方投入兵力敵我雙方約為1比5.5,傷亡據統計接近1比2的比例。以前基本都是1比6了。可見,抗戰初期要打個勝仗也確實不容易。
  • 日本「御林軍」近衛師團為何被臺灣抗日義軍打的傷亡近半
    文/寂寞的紅酒近衛師團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一支王牌部隊,素有天皇「御林軍」之稱。近衛師團由各常備師團選拔精銳組成,負責保衛日本皇宮和皇室的安全,是日本軍隊中的「天之驕子」。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近衛師團成為日本本土唯一一支沒有被抽調的常備兵團。1895年,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澎湖給日本。日本對臺灣垂涎已久,所以匆匆調集部隊前往臺灣進行「武裝接收」。當時中日雖然停戰,但日本軍隊全都集中在遼東和山東一帶,本土能調動的主力部隊只有近衛師團。
  • DNF阿拉德宿命卡之戰活動攻略 宿命卡之戰怎麼玩
    導 讀 DNF阿拉德宿命卡之戰活動即將開啟,這是一個比較麻煩的新活動,下面為大家帶來活動攻略。
  • 二戰中日軍的「窩囊廢師團」,外號是「商販師團」
    大阪第四師團,因為組成的人員都是商販組成的,又被稱之為商販師團。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第四師團與其他不肯接受戰敗命運的日軍部隊不同,第四師團的投降與回國進行得異常快捷順利。
  • 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六個日軍師團,最後下場如何?
    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家的無數革命先輩們用生命和熱血與入侵者們抗爭,最終才取得了勝利,不過那個時候日軍已經在中國犯下了無數的暴行,其中最為殘忍的莫過於南京大屠殺了,整整三十萬軍民在那個時候被殺害了,整個南京都被鮮血染紅。不過天道有輪迴,當時參與南京大屠殺的六個師團最終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 常勝五師團?也就韓國人不要臉,敢這樣吹牛
    1949年5月擴編為5個師團又1個旅團,同年8月又進一步增強為8個師團。而這個第五師團不光是8個師團之一,更是最早的5個旅團之一,即1948年的國防警備隊第五旅團,1949年成為韓軍第五師團。當時該師團由第15聯隊、第20聯隊和第1獨立營組成,駐紮在光州附近,專門負責維持全羅北道、全羅南道及智異山周邊的治安,也就是對付遊擊隊。
  • 熊本師團,二戰中日本陸軍最能打的部隊,卻在太平洋全軍覆沒
    第六師團是日本陸軍精銳,其不僅僅是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更是日本明治時代初建新式陸軍時的六大師團之一,由日本六大鎮臺中的熊本鎮臺改編而來,所以也稱熊本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