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節日非常之多,光是印度官方認可的節日就已經多達120多個,單數宗教的節日就已經佔了一大部分,不同的宗教也會有各自不同的節日,而且他們還有著不同的神話由來,人們會以傳統又特別的方式來慶祝。
印度的節日多充滿宗教色彩,所以人們均以印歷來計算日子,它和公曆有所區別,所以也無法計算它的公曆日期。
其實,遠在海外的印度人也同樣分不清楚哪一天過什麼節日,全靠在印度的家人打電話才可得知。
而排燈節、色彩節以及十勝節則是印度人們最為看重的三大節日!
色彩節(Holi)是印度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它代表著色彩單調的冬天已經結束,隨之而來是春暖花開的春天。當地人會播放印度傳統音樂,忘情歌舞,男女老少全都走上街頭,將彩色粉末點抹在對方額頭以示祝福。大部分人則是直接抓起粉末互相噴灑「攻擊」 ,所到之處皆是不可思議的繽紛世界,連空氣裡都懸浮著彩色粉末。
色彩節來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傳說,從前有一位國王暴虐無道,狂妄自大,連天神也不放在眼裡,他不準人們再提天神的名字,舉國上下只能崇拜他一個人,否則嚴加懲處。王子是天神的信徒。他公開反對父親,暴君因而對王子懷恨在心,千方百計要陷害他。
電影《巴霍巴利王》部分題材就是取材於《摩訶婆羅多》
暴君命人一而再三地殺害王子,可未能得逞。暴君的妹妹名叫Holi,曾得神靈保佑不怕火燒,暴君讓Holi抱住王子跳進熊熊烈火中,企圖燒死王子。Holi葬身火海,王子卻毫髮未損。當王子走出火堆時,人們向王子灑七色彩粉表達對善良的讚頌,燃燒烈火表達對邪惡的憎恨。
排燈節(Diwali)印度的家家戶戶都會點亮蠟燭或油燈,因為它們象徵著光明、繁榮和幸福 。這個節日沒有正式的典禮,它與其他國家的聖誕節和新年相似。節日期間人們穿新衣、戴珠寶,拜訪家庭成員與公司同事,致贈甜食、乾果、禮物。為了表示對神祇們的尊敬,他們還會把房間打掃得乾淨並進行粉刷。
傳說羅摩神背井離鄉14年,此間他擊敗了魔王拉瓦那,最終返回到印度最古老的城市阿約提亞。為了慶祝國王的回歸,阿約提亞城的人點亮了數以千計的泥土燈。這個城市為國王的歸來舉行了盛大而歡樂的慶祝活動,象徵著國王的光芒。排燈節的名字也突顯了人們的歡樂。
十勝節(Dussehra)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重大節日。根據印度曆法,十勝節是從頞溼縛庫閣月的第一天開始,一連慶祝10天。為了慶祝印度教教徒心目中的英雄羅摩與十首魔王羅波那大戰10日,並最後大獲全勝,所以稱為「十勝節」。這個節日來源於史詩《羅摩衍那》,已經具有幾千年的傳統歷史。
十勝節期間,印度各地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到處都熱鬧非凡。節日的前9天,各地搭臺演戲,從羅摩降生開始,一直演到羅摩最後徹底戰勝羅波那。這種活動被稱之為「羅摩裡拉」,雖然人們對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但每年依然有絡繹不絕的人前往觀看。
到第10天晚上,慶祝活動進入最高潮,人稱「十勝第十日」。好多地方都會選一個大大的空地,上演十勝節的壓軸戲。前往觀看的人有幾十萬之多,比肩接踵的人群間,賣氣球的、賣雪糕的還有賣各種零食和玩具的小販隨處可見。
佩鐲節在每年8月間月亮最圓的那天舉行。節日中印度婦女不分宗教和種族,把絲線織成的繩子和花朵,系在自己兄弟的手腕上,表示請求他們的幫助、 保護和友情。
傳說在古代,許多神被魔鬼從天上扯了下來,他們用一根繩子作信號,互相傳迅,暗示大家聯合起來同魔鬼戰鬥,結果趕走了魔鬼。400多年前穆斯林教的胡馬雲國王接到了細繩,不問宗教的區別出兵援救了拉賈斯坦一個信仰印度教的女王。從此這個節日成為各教派和種族共同慶祝的節日。
佩鐲節也叫「拉克夏·本坦」節,另一個傳說是在古代,因陀羅神在決戰之前,他的妻子在他手腕上系了一個綢帶做的護符,叫「拉克夏」。因陀羅神戴著它最後大獲全勝。所以,每逢過節,姐妹要給兄弟戴上「拉克夏」,以求天神保佑他們一生平安。
豐收節人們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煮甜牛奶米粥。早上,家家戶戶在門前支起火爐,將陶罐中的牛奶煮沸,當牛奶沸騰並溢出罐子的時候,大人孩子們一起高呼「'Pongal-o-Pongal」,並將新年的第一季稻米和糖撒入罐中。 「Pongal」原意是指「沸騰溢出」,人們通過這一儀式祈禱新的一年作物豐收、生活美滿。
許多南印度人家還會在這一天把芭蕉葉盛著的甜米粥放在戶外讓鳥兒食用,來表達對神的膜拜。現在人們家中遇到喜事或交好運的時候也會這樣做,以感謝神靈的賜福。
印度的節日多不勝數,一一細數的話估計三天三夜也無法盡數介紹。
這個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他們的智慧與崛起令世人驚嘆不已,更令我們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著探索未知的好奇。
更多有趣的瑜伽乾貨內容和專業課程,請關注公眾號艾揚格瑜伽學院 (ID:BKSIyengar)
如有疑問,請及時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