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紫帽鎮紫帽山普照寺
泉州紫帽山普照寺住持振宇師父
三年半之後開缸,福厚老和尚體態依然,眉毛、鬍鬚隱隱可見。
可能很多人在一些武俠小說或者古裝電視劇裡看到過,僧人圓寂之後如果火化,會出現舍利子,那就說明這位僧人修為很深。其實在佛教文化當中,除了舍利子,還有另外一種彰顯逝去僧人修為和德行的方式,就是坐缸。10日上午,在泉州晉江紫帽山上的普照寺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就是福厚老和尚的開缸儀式。
10日上午,泉州晉江紫帽山上的普照寺比平常更加祥和,成百上千名信眾聚集在這裡,誦念佛號,讓寺廟充滿安寧之感。10日這裡正在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就是福厚老和尚的開缸儀式。在閩南,有許多佛教的信眾,這個儀式,也是表達了信眾對有德高僧的尊敬之情。
所謂「開缸」,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人圓寂後舉行的一種儀式,包括坐缸、封缸、開缸三個主要環節。在普照寺中圓寂並坐缸的這位老和尚法號福厚,1919年生於晉江青陽,13歲時由泉州崇福寺的妙月和尚剃度出家,從此開始了長達81年的修行。
在文革期間,那時候因為政治的原因,很多出家人都回家了,在崇福寺裡面,他是唯一沒有回去的。在我們這些晚輩見到的老和尚,他就是自己默默修行,平常都不講話的這麼一個老和尚。
福厚老和尚是泉州崇福寺的首座,也擔任過紫帽山普照寺的監院。他修行虔誠,日常緘默無言,心中默持佛號,後輩稱之為「密行尊者」。2012年,福厚老和尚以94歲高齡圓寂,出於尊敬,普照寺決定以「坐缸」之禮來收斂他的遺體,福厚老和尚以盤腿坐姿被封入缸中。
我們就會按照佛教的傳統做法,給他裝金,成為肉身菩薩像,把他供奉起來,也是作為後人見賢思齊,學習的榜樣,作為修行方面的學習榜樣。因為他肯定要修行,才能達到肉身不壞。
在佛教文化當中,只有獲得廣泛肯定和讚揚的僧人,才有資格在圓寂之後被鍍以金身,成為肉身菩薩受人膜拜。普照寺此舉,也顯示了福厚老和尚在後輩僧人和信眾心裡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