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廣,工商管理碩士,中國註冊會計師,曾先後擔任蛇口中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項目經理,杭州中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財務顧問、項目經理,世紀證券研究所研究員,以及中銀國際證券風險管理部的高級經理。2005年1月加入景順長城基金公司,歷任研究員、股票投資部的副總監、總監,現任公司總經理助理。代表基金——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過去9年累計回報近500%,年化收益率超20%。
投資,終究是價值為王。餘廣用9年近500%的累計收益,逾20%的年化回報完美詮釋了這句話。
回首十年的職業基金經理生涯,餘廣坦言自己也曾有過年少輕狂的歲月,也曾迷惑於短期熱點的博弈,但隨著資歷的累積和經驗的豐富,他漸漸發現通過市場波動賺來的錢遲早還會以同樣的方式吐回去,而唯有賺取企業增長的錢,才能走得穩健走得長遠。
「按照比較笨的方法、比較慢的方法來選的一些股票,做的一些投資,長期來看賺的錢更多,所以慢慢就不太願意去做短期的博弈。」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再到景順長城的股票投資總監,一路走來,餘廣十餘年如一日恪守以基金面精選個股,他通過實踐發現,一家企業如果有很好的管理團隊,所處的行業也不錯,即使在發展中遇到一些挫折大都能夠克服,長期來看可以給投資者帶來相當豐厚的回報。
買入標準:綜合ROE、ROIC指標甄選成長確定個股
順豐控股、格力電器、立訊精密……細究餘廣的持倉可以發現,他投資的個股有著一些共性:高ROE(淨資產收益率)/ROIC(資本回報率),良好的現金流,毛利率、淨利率增速較高等。
「我會首先通過一些定量指標將符合我標準的,值得看的公司篩選出來,然後再對這些公司做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餘廣的投研邏輯有別於很多基金經理,這源於多年會計師工作經歷造就的獨特財務視角。通過對公司持續的數據跟蹤和分析,他對個股及行業確定性的把握也愈加精準。
「一個公司如果各項指標都很好,那麼我會很有興趣去了解它到底為什麼那麼好。」雖然在大眾眼中,餘廣被歸屬於價值投資派,但在他自己看來投資風格還是有點偏成長型。「你可以看到我買的股票,它的成長性和盈利增長都是相當不錯的,儘管裡面有不少偏傳統的消費類公司。」
Wind數據顯示,餘廣所管理的5隻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不乏貴州茅臺、五糧液、格力電器、海底撈、一心堂這樣的傳統行業個股。「未來較長久的時間裡,盈利增長能持續穩定在20%-30%,已經相當不錯了。」秉持這樣的選股原則,餘廣將目光聚焦在了行業龍頭公司身上。他認為整體來看,中國經濟的結構分化還是比較明顯的,這種分化不僅體現在不同行業之間,還體現在同一個行業的不同公司之間,行業龍頭公司則有望強者恆強,集中度、份額持續提升。
賣出信號:看錯、基本面惡化、漲多了
憑藉較低的換手率卻能收穫遠超同行的業績回報,這是餘廣一直為投資者稱道之處。
Wind數據顯示,餘廣的年度持倉換手率基本控制在200%以下,尤其是2018年、2019年,兩隻代表基金的換手率都在100%以下,遠遠低於同類平均。與此同時,餘廣所管理的基金產品卻隨著時間的流逝日益嶄露頭角,代表基金——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在9年多時間裡累計收益近500%,年化回報逾20%。
餘廣高超的選股功力和強大的內心,不僅體現在他的慧眼識珠,更體現在賣出信號出現時的果決。
「選股誰也不能保證每次都看準,一旦發現看錯就要及時賣掉同時吸取教訓並弄清原因,是判斷錯誤還是看的太過短期或者不可抗力,以免錯誤再犯;其次,如果公司基本面發生惡化,不管是外部環境,還是公司本身出現惡化趨勢,也要果斷賣掉;最後,如果漲的太多了,估值高到難以接受或者不知道該怎麼理解的時候,也應該賣掉。」不過,餘廣也指出,如果公司股價的波動只是由於一些短期因素,長期看它的業務基礎、領先優勢及經營能力等都沒有太大問題的話,則可以另當別論。
後市展望:大消費、新能源有亮點
今年的市場表現應該說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餘廣也坦言,年初的時候沒想到今年能漲那麼多。
不過對於選股型基金經理來說,市場漲跌並不是那麼重要,從公司基本面出發挖掘個股才是重中之重。
在餘廣看來,一個選股型的基金經理持有的股票數量既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如果持有五六十隻以上,那說明對每家公司的研究不夠深、信心不夠足,所以才買那麼一點點;如果買的太少,個股集中度太高,風險又得不到分散。」
展望後市,餘廣認為未來5-10年內包括大消費和新能源汽車在內的部分行業仍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至於市場整體表現,他覺得目前不太容易判斷,「預期上還是謹慎些比較好」。
記者 趙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