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江蘇麵條攻略 誰還嘲笑南方不會吃麵?
自古以來,就有「南粉北面」的說法。拿生命在吃麵的北方人,對麵條有一種近似偏執的挑剔。江南人就不一樣了,他們自知在麵食本身沒有優勢,於是想方設法在澆頭上下功夫。
小煮麵
南京小煮麵
小煮麵是南京小吃之一,俗稱大碗皮肚面。特點是不放醬油,材料多,多種菜來做搭配,焦入自製辣椒油和油渣味美鮮香,一碗合格的小煮麵,皮肚面要脆,像吸滿湯汁,香腸肥瘦相間,豬肝新鮮可口。湯頭要用當地的板鴨熬製。小煮麵一般用南京人寬細適中的麵條,也許這種麵條正中了南京人的性格。他們總是不急不慢,不粗不細,遇上什麼事兒,一句「多大的事啊」就化解了。
楓鎮大肉麵
蘇州楓鎮大肉麵
蘇州的面式很多,燜肉麵最為家常,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上過《舌尖2》的楓鎮大肉麵。楓鎮大肉麵是一道美食,以五花肉、麵條為主材製作而成。楓鎮大肉麵是一道美食,以五花肉、麵條為主材製作而成。吃過你就會知道,世上鮮有一碗麵,會像它一樣嗲!
鎮江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
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中國十大名面之一,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蘇省鎮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傳統美食。成品的鍋蓋面具有軟硬恰當、柔韌性好等特點,是一道老少鹹宜的小吃。鍋蓋面用的麵條是「跳面」,這種麵條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裡耐嚼有勁,味道獨具。澆頭原料都為鎮江地產,長魚、腰花、餚肉、豬肝、乾絲、素菜等,燙在麵湯裡,香在碗裡。
素麵
無錫廣福寺素麵
素麵是中國傳統麵食之一,用小麥麵粉製成。與烏龍麵一樣,素麵在粗細規格上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其非常細,直徑通常小於1.3毫米。傳統的蘇式湯麵靠的就是葷油、葷澆,但也有的麵館獨闢蹊徑,素湯、素油、素澆,甚至麵館就在佛門淨地。香菇,筍,豆腐、麵筋、木耳、花菜等,沒想到素麵也可以鮮到飛起來。麵湯上面飄著一層清亮的素油,還撒著白芝麻,一碗下肚,滿口生香。
東臺魚湯麵
鹽城東臺魚湯麵
東臺魚湯麵是江蘇東臺市地方傳統麵食,屬於蘇菜,主要原料是麵條,湯白汁濃,滴點成珠,清爽可口。東臺魚湯麵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較好的養生作用,能夠潤脾健胃,補虛療腸。魚湯麵的精華在湯,好吃的原因在於用心。原料主要是鯽魚,鱔魚和麵粉。魚用姜蔥去腥,用豬油炸魚後再煮,使湯變得稠濃,再放些蝦籽,湯白汁濃,滴點成珠,鮮到眉毛掉下來!
揚州陽春麵
揚州小陽春
陽春麵,又稱光面或清湯麵,是指一種不加上任何菜餚配料而只有湯的麵條,陽春麵的名稱起源於農曆十月的別稱「小陽春」。據說因為揚州人吃這種面時通常會再加一個煎雞蛋,雞蛋代表太陽,面調料之一是小蔥,綠綠的小蔥代表春天,故名「陽春麵」。陽春麵的醬油都是特別熬製的,加點蝦子,味道更為鮮美。一碗揚州小陽春,香氣四溢,麵條筋道爽滑,香味隱藏在麵條與麵條的縫隙中。
乾拌麵
泰州乾拌麵
乾拌麵是一道菜品,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一些滷肉,製作簡單。老泰州有過早的習慣,早飯吃得異常豐盛。但大部分的泰州人的早晨,常常是從一碗香氣四溢的乾拌麵開始的。天邊的晨光微亮,佐料一字排開點好,麵條下水,沸騰後用觀音鬥撩起,瀝乾水份,傾到碗裡,撒一點兒芹菜或青蒜,食客們自行把面拌開,或者再添點兒胡椒粉、辣油之類的佐料,旁邊配一碗濃濃的魚湯。
常州銀絲面
常州銀絲面
常州銀絲面是江蘇常州著名的小吃,十大名點之一,為百年老店常州味香齋麵館於1912年所創製,已有百年的歷史。因麵條潔白如銀,纖細如絲,故而得名。一碗美味的銀絲面,要靠面+湯+澆頭三個部分組成。銀絲面延用老法軋面工藝,堅持比普通的麵條多軋兩道,面中加入蛋清,使其不失「柔滑軟爽」。
板面
徐州板面
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通常用麵粉加食鹽、水攪拌,和成麵團並揉搓,製成小面棒,塗上香油碼好。製作時,邊摔邊拉,板面由此而得名。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放上青菜,澆上湯料。白的麵條,綠的菜葉,紅的湯料,使人食慾大增。板面以上等麵粉做面胚,以羊肉、茴香、花椒等幾十種香料做湯料,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
南通跳面
南通跳面
南通跳面,又叫「曹頂面」、「切面」或「小刀面」,是江蘇省南通地區傳統名吃,由於加工工藝講究,外觀粗細均勻,條長爽滑,柔韌有筋,因而久煮不糊。食時,韌而不硬,耐嚼有味。倘若配以各種不同的澆頭。佐以醬油、豬油、味精等拌炒,味道特別可口,南通跳面,作為面點上品,載譽已久。
作者:木棉花68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