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魔獸》上映還有不到10天,狂熱的粉絲們已經要和媒體影評人們打起來了!
北美看過片的媒體齊齊給出均值只有37的評分,積極評價一個都沒有!
魔獸粉絲們肯定是不服的!
海外粉絲們已經直白地說「這是部驚人的電影,別管那些影評人」!
國內粉絲也已提槍上陣,躍躍欲試了(結果……)
電影未上映,粉絲先和媒體撕
從5月25日開始,《魔獸》在中國大陸的預售票房已經高達1641.2萬元人民幣,在未來的9天裡,它的預售票房很可能超過去年《速激7》5500萬元的預售票房紀錄!
海外一些小國家已經先上映,已經有「時差黨」們看過了這部電影。
截至目前,在北美主流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已經有11家主流媒體給影片打了分,只有37分的平均分,積極的評價一條都沒有!
目前只有《好萊塢報導者》和英國權威雜誌《完全電影》給了影片60分的及格分,但評論也並不是很正面:
「鄧肯?瓊斯用電影還原《魔獸世界》遊戲世界值得讚賞:他承擔了戰爭場面的刺激、遊戲術語和故事的高幻想度,但放到電影裡無法令人信服。」
「《魔獸》完全讓觀眾置身遊戲之中,但它的元素太混雜,在『大雜燴』上達到了新的高度。」
雖然爛番茄網上的影片新鮮番茄也只有20%,評分4.2,但是95%的想看指數,已經足夠代表所有影迷們的期望值!
MetaCritic和爛番茄上的主流媒體們,向來對商業片都比較刻薄,相比之下,IMDB上的觀眾評價會更親民,更加值得借鑑。
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一萬多名觀眾給影片打了8.1的高分,雖然不可能有那麼多人看過,這裡面大部分都是遊戲粉絲的評分,但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少數的媒體評分是無法代替觀眾的。
主流媒體的毒舌影評人們遭到了世界各地魔獸粉的抗議!
其中丹麥玩家Emildr罵得最兇:
「別相信那些影評人們拙劣的評價,他們就是傻x,這部電影值得你為它走進影院。特效做得太棒了!唯一讓我覺得不過癮的就是節奏有點快,原因很簡單,把《魔獸世界》的故事壓縮到一部2小時的電影裡,換誰拍都一樣。如果導演剪輯版能再多個30分鐘,這看起來就會像是部漫威電影!」
瑞典觀眾Schytheron看完之後直接撕了影評人們:
「這絕對是這個夏天最重磅的炸彈,只有玩過《魔獸世界》的人才能體會,評論家們壓根就不知道他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該聊點什麼,所以只能亂評一通!」
Nate Nimbus是一位有著十多年《魔獸世界》情結的化石級玩家,說他看完《魔獸》之後臉頰疼,大概是全程張著嘴巴,目瞪口呆地看完電影的吧…
別看俄羅斯是個戰鬥民族,Undulationer玩家趕著去看完了電影首映禮,觀影的時候看哭了兩次!!電影片頭字幕亮起戰鼓響起時,他就瘋狂地淚流滿面。
電影的頭20分鐘節奏超快,雖然作為一個12年遊戲年齡的WC3玩家,了解過一些前情故事,但依然覺得自己在導演鄧肯?瓊斯面前依然是個小白。
狼來了!這次狼真的來了!
跳票了十年的《魔獸》,就像喊著「狼來了」的孩子一樣任性,但是這次,它是真的要來了!
早在2006年的暴雪嘉年華上(一個類似於迪斯尼D23和SDCC聖地牙哥漫展一樣的存在),《魔獸世界》就被證實要拍大電影。
(《魔獸》原定導演山姆?雷米、編劇羅伯特?羅達特)
然而,這個項目幾乎每兩年就推遲一次檔期,在這中間,導演編劇都換了一圈人。在2009年的時候,《魔獸》選定的導演是拍過《蜘蛛俠》的山姆?雷米,編劇則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編劇羅伯特?羅達特。
到2012年的時候,原定的導演和編劇都對這個「爛尾樓」項目失去了信心,於是才換成現在的鄧肯?瓊斯導演。
11
(鄧肯?瓊斯和已故的父親大衛?鮑伊,在他的長片處女作《月球》首映禮上)
主流媒體們對商業大片們向來不待見,但這對導演《魔獸》對於鄧肯?瓊斯來說,這是在挑戰不同的電影類型。
拍這部電影的初衷,也許跟導演父親的最後一張專輯一樣,都是獻給粉絲們的禮物。
(電影角色設計手稿)
這其實是很大的一盤棋,因為在06年的魔獸世界玩家,等到今年電影上映時,不僅會帶上當年一起打副本的兄弟,恐怕還得捎上自己的伴侶和孩子一起來看這部電影了…
《魔獸》電影海外上映 已奪下多國票房冠軍
責任編輯:小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