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圖 片 馬 上 擁 有
本文來源:紅網
文:範命輝
編輯:微報老王
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船拐子肉是船家盛宴上的當家花旦。就是船老大生活在船上吃的回鍋肉,但做法比我們慣吃的回鍋肉複雜些。
最好取帶皮豬後腿的二刀肉,肥四瘦六寬三指下刀,放鮮姜先煮六成熟,後切厚片再滑油,爆至捲曲成燈窩狀,下冬筍、蒜苗、豆豉、醬油、幹辣椒煸炒即成。那厚皮肥瘦的鮮滋、濃油赤醬的誘惑、豆豉蒜香的刺激、鮮黃冬筍的脆嫩、青綠蒜苗的香脆,讓風吹勞作的船老大迅速得到溫暖的滿足。
千百年來,昭山是從湘江往返洞庭湖的船老大們其中的一個歇腳地。船行至此,依山拋錨休整,或靠岸取菜,或煮食充飢,或閉目一宿。當年的船老大一日三餐生活在船上,魚是常有的,船拐子肉是他們餐桌上難得的美味。
2010年3月全國人大會期間,恰逢「三八」婦女節。這天晚上,湖南團為其中的女代表、女委員姐妹們舉辦自助式的慶祝晚宴,湘籍中央首長還會來。晚宴主廚總設計師自然是同團的男同胞全國人大代表、湘菜大師許菊雲。
「搞一些什麼菜?」許大師接到任務後就開始琢磨。他想到報到的時候嶽陽的楊莉代表帶來60位上岸定居漁民寫的對黨和政府的感謝信,決定替漁民們上個特色菜:燒船拐子肉。
很快,許大師給採購員開了一個原料採購單:帶皮寧鄉土花豬肉、冬莧菜、湘潭矮腳白、攸縣泉水香乾、冬筍、雪裡蕻、牛腩、長沙米粉各20斤、土母雞4隻、白蘿蔔10斤、大鱅魚10條、蒜苗5斤……菜單一出,巧手一弄,牛腩燉蘿蔔、小炒香乾、豆豉煮冬莧菜、雪裡蕻炒冬筍、剁椒魚腦髓、雞汁菜膽、燒船拐子肉、長沙米粉依次香鮮出爐。
楊代表捎信,許代表獻菜。這船拐子肉一上來,大家都一品為快。從洞庭湖到北京,委員代表們都深知許大師託上的也是熱騰騰的民心。
船菜是湘菜流派中洞庭湖流派的重要部分,飄香在資江、沅江、湘江、澧水遊走的船上。船菜最大特點是「時鮮」,有「對鍋下」的說法,食材就買就下鍋。其次是小鍋菜,對味,精緻。葉聖陶就喜歡船菜,他在《三種船》裡寫道:「船家做的菜是菜館比不上的,特稱船菜。船家訓練有素,出手總不脫船菜的風格。小鑊小鍋,做一樣是一樣,湯水不混合,材料不馬虎,自然每樣有它的真味,叫人吃完了還覺得垂涎欲滴。」
這「船拐子肉」,就是「對鍋下」的真味,俗成的搭配,煮、爆、煸、炒兼施,簡約卻精緻,味和的船家特色。只可惜現在要找家店子吃一次還真難,因為如今店子多去追求創新菜了。
作者簡介:
範命輝,中國湘菜文化首席專家,三十年的三湘尋味,已出版湘菜叢書10本,其中,著有《湘菜六味》《神策湖南名小吃》《尋味三湘》散文集三本,所著60萬字的《湘菜譜》收藏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型文化工程《湖湘文庫》。主編大型湘菜技術叢書《經典湘菜》6套。創辦《長沙美食報》。在長沙晚報開設專欄「範哥點菜」,暢談湘菜文化。
—The End—
大家都在讀↓
精選閱讀
他是不知疲倦的80後餐飲人 丨 師父傳他辣椒炒肉秘訣
一碗破記錄的粉哪裡好 丨 湘南菜落地長沙餐飲
上海湘菜界的「散打冠軍」 丨 人均75元的湘菜館長這樣
轉載丨投稿丨報導丨推廣
聯繫湘菜人微小妹:xiangcairen
點開閱讀原文看看電子版的《湘菜》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