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巨頭佔全球95%晶片市場份額 「中國芯」如何崛起

2020-12-21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提出問題】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局長吳振國16日在北京表示,對三星、海力士、鎂光三家公司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的反壟斷調查已取得重要進展。

  據人民網11月22日報導,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市場排名前三的廠家三星、海力士和鎂光,2017年第三季度合起來市場佔有率加起有95%,壟斷成為內存價格上漲最根本的原因。DRAM價格長期上漲使中國半導體、電子設備廠商受到的影響不斷擴大,直接影響到了整個行業國家反壟斷部門的介入,相關產品至少短期內上漲價格被抑制應該不難,難的是長期的效果。

  那麼,中國企業如何扭轉現狀?

  【分析問題】

  -反壟斷調查導火索提供者為美國

  美國商務部就把中國一些企業列入不能從美國企業採購部件、軟體和技術產品的「實體名單」。據人民網11月5日報導,在美國商務部採取上述行動之前,去年12月美國最大的存儲晶片製造商鎂光科技公司在加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中國企業竊取了該公司的技術。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財經評論員劉豔對此表示,對三星、鎂光、海力士三家公司首次壟斷性的調查的直接導火索是美國,此次反壟斷調查實際上是美國制裁中國晶片的一種反擊行為。

  -存儲晶片已佔半導體行業半壁江山中國自給率為零

  三星、海力士、鎂光是DRAM行業巨頭。DRAM又稱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一般用於我們電腦的內存條,除了新機器,基本上每一次電腦硬體的升級,都會涉及到將內存進行升級,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聯想、惠普等眾多電腦品牌的生產和組裝均在中國進行,因此中國成為消耗存儲器大國。據報導,三星、鎂光和海力士三家主導儲存晶片市場,佔據90%以上的份額,其中三星一家就佔有全球四成以上的市場。此外,三家的市場盈利率在今年已經達到了50%~70%。

  劉豔強調,自2010年以後存儲性的晶片就已經佔到了半導體行業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自喻,而中國在存儲性晶片的生產以及研發過程當中,基本上自給率為零。

  【解決問題】

  -政府應助力民族企業奪得市場先機

  劉豔認為,儲存晶片相當於電子元件的糧倉,中國若要在包括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內的所有智慧化的領域有所突破,就必須夯實晶片這一基礎性的領域。

  劉豔還表示,中國企業相對來講研發能力比較薄弱,不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依賴於國家的政策,想扭轉所謂頹勢,國家應幫助民族企業在世界競爭格局中奪得先機。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ljh

相關焦點

  • 華為被打壓,美國也「芯」焦?三大晶片巨頭明確表態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美國在對華為進行晶片斷供的同時,不僅讓大家認識到自己在晶片核心技術上的缺陷,而且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美國的「芯」焦 一旦晶片市場萎縮,那麼大量半導體企業的日子都將不好過,甚至出現資金鍊斷裂的情況,再加上半導體產業鏈的全球轉移,讓其對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把控力也變得大不如從前;為此,川普也開始想辦法強行推動半導體產業的再一次轉移
  • 誰也無法阻止「中國芯」崛起 中國三大通信巨頭均獲「芯突破」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採取了多次行動,但中國晶片產業發展並未就此止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近日在2018華為全聯接大會(Huawei Connect 2018)的開幕演講中發布了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慧(AI)的昇騰(Ascend)系列IP和晶片,包括Ascend 910和Ascend 310兩款。
  • 又一晶片巨頭取得重大突破!7nm級晶片成功流片:IP純國產化
    【10月27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全球主要晶片代工市場份額一直都被臺積電、三星所瓜分,其中臺積電作為全球實力最強晶片代工巨頭,更是佔據著全球超過50%+以上晶片代工市場份額,而三星的晶片代工市場份額也佔到了接近25%左右,其實臺積電、三星之所以能夠如此強大,也是因為臺積電、三星是全球唯二可以量產
  • 「韓國芯」從零到崛起,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網絡配圖以三星電子為代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崛起讓業界關注。前不久公布的企業財報顯示,2017年三星電子已佔據世界半導體晶片市場14.6%的份額,一舉奪下英特爾把持25年的市場「老大」地位,而40多年前韓國的晶片產業還幾乎是空白。
  • 晶片戰爭:中芯國際救不了華為,但這場仗不得不打
    中芯國際的崛起速度,讓建廠狂魔的稱號再一次得到驗證。 從2000年8月24日,中芯國際在浦東張江正式打下第一根樁,僅過了一年零一個月,到2001年9月25日,就開始投片試產。到了2003年,中芯國際已經衝到了全球第四大代工廠的位置。 隨之而來的,則是巨頭們見縫插針的圍堵。
  • ...科技創始人:如何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晶片,用芯馳定義未來...
    張強:如今,國內半導體企業開始崛起,中國晶片行業迎來發展的黃金節點。隨著智能駕駛的快速落地,還將極大地促進各個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並給汽車晶片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智能駕駛落地層面,不論是什麼算法或軟體,最後都需要真正可以實現量產的晶片去支撐,因此對於晶片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
  • 比晶片更「迫切」!美國壟斷95%市場,中國花20年時間嶄露頭角!
    美國是世界上科技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掌握了科技霸權,然而隨著中美科技摩擦日趨激烈,近年來美國升級晶片出口管制,卡我們的脖子,一時間「缺芯少魂」引發廣泛關注。所謂的「芯」指的就是晶片,而「魂」則指的是作業系統。
  • 晶片巨頭業績大爆棚,中芯國際透露大消息,機構緊急上調...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二季度業績大幅飆升,還公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超額募集資金將用於12英寸晶片SN1等項目。首期投資76億美元,註冊資本50億美元,中芯國際佔比51%並負責合資企業營運管理。光大證券昨日發布研報表示,中芯國際新一輪擴產周期啟動,公司背靠中國龐大市場,伴隨下遊國產 IC 設計客戶快速成長、疊加晶圓代工環節國產化率提升趨勢已不可逆,潛在收入空間顯著高於海外同業,未來收入端有望實現快速增長,縮小和臺積電的規模差距,實現自身市場位勢提升。
  • 國產晶片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大疆在無人機市場地位還無人能撼動
    打開APP 國產晶片壟斷美國75%市場份額,大疆在無人機市場地位還無人能撼動 無人機之家 發表於 2021-01-12 11:49:46
  • 國產芯正式崛起!全球十大晶片公司排名榜:國產麒麟飆升至第五
    偌大一個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終於有了強大的「中國芯」近日,全球知名的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發布了2018年全球前10大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Fabless)排名,根據排名榜單顯示,在去年(2018年)全球IC設計產值同比增長8%,達到了驚人的1094億美元,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創下新高
  • 世界排名前五,國內第一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下周登陸A股!
    A股終於要迎來真正晶片巨頭了!世界排名前五,國內第一的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確定下周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27.46元/股,網下申購高達164.78倍 ,7月7日網上申購。若最終中芯國際募得525.03億元,不僅將成為科創板截至目前的單筆最大募資金額,在整個A股的IPO歷史上也有望直接進入前五,超過中國建築、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等一眾大佬。中芯國際為晶圓製造企業,具有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前期投入巨大的特點,公司重資產屬性明顯,因此選擇PB(市淨率)方法可以更好反映中芯國際的估值水平。
  • 美國施壓華為,或刺激中國晶片崛起
    美國此前已全面實施對華為的晶片斷供,據報導華為的目標是在2022年底前為5G設備生產20納米中國晶片,以便在制裁之下保持基礎設施的供應能力。對於中國智能快科技業而言,美國的宣戰會帶來什麼?海思可通過專注於替其他中國公司設計晶片而盈利,為華為帶來新的收入。而假如華為被迫關掉海思,被遣散的工程師將被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其他中國科技巨頭收入麾下或創辦新的設計公司,觸發全新的競爭和進化。美國對華為的宣戰可能會刺激中國晶片科技提升。華為已經命懸一線。
  • 傳美國又向中國晶片動手,對中芯、華虹等啟動「無限追溯」!最新...
    據了解,美國是公認的世界第一大半導體產業強國,就半導體企業銷售額來說,美國獨佔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10大晶片企業中,美國企業佔6家,其餘4家企業都來自亞洲,包括三星電子、臺積電、海力士和海思。正是由於有強大的實力做後盾,美國才能輕易地對其它國家實施制裁,並且將美國的法律延伸到世界各國。因此美國可以要求其它國家向華為出口晶片時,必需獲得美國的出口許可證。
  • 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大曝光:中國佔全球75%份額
    當然還有一個數據絕對非常值得讓我們國人興奮,那麼就是我國的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佔到了全球75%,而三大運營商的表現絕對是一絕騎塵,合計份額達到75%,其中中國移動就佔到了54%
  • 盤點中國核心晶片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2019年進口晶片3055億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佔全球市場份額比例33%,但國產替代率僅15%,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與半導體其他領域不同,國內封測行業已經躋身全球第一梯隊,並且已經進入深度的國產替代過程中,市場份額持續上升中。根據Yole的統計數據,2018年封測市場全球前五名企業分別為中國臺灣日月光(19%,不含矽品精密)、美國安靠(15.6%)、中國長電科技(13%)、中國臺灣矽品精密(10%)、中國臺灣力成科技(8%)。
  • 傳美國又向中國晶片動手 對中芯、華虹等啟動「無限追溯」!最新...
    據了解,美國是公認的世界第一大半導體產業強國,就半導體企業銷售額來說,美國獨佔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10大晶片企業中,美國企業佔6家,其餘4家企業都來自亞洲,包括三星電子、臺積電、海力士和海思。正是由於有強大的實力做後盾,美國才能輕易地對其它國家實施制裁,並且將美國的法律延伸到世界各國。
  • 荷蘭光刻機阿斯麥的崛起之路,核心技術起源於美國,三大巨頭支持
    名不見經傳的荷蘭,如何在世界科技之林佔據重要地位?阿斯麥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這是一家以生產光刻機為主的科技產業。它可以說摘取了半導體產業最亮的一顆明珠,成為全球高端光刻機的唯一製造商。在EUV光刻機市場中,阿斯麥爾市場佔有率達到了100%。而現在,美國正通過限制阿斯麥來阻止他國科技產業的發展。
  • 獨家|以色列晶片巨頭或落地中國,晶片國產化趨勢千軍難擋
    國內晶片自主可控的趨勢是千軍難擋,不但吸引各路資金、各類型技術、海內外各方優秀人才投入晶片國產化政策,更有外商不惜衝破中美經貿摩擦的不確定性,卡位國內「芯」力量崛起的巨大商機。日前,一家名列全球前十大的晶圓代工廠與國內眾多城市接觸,包括寧波、合肥、南京等,有意在中國設立全新 12 寸產線,其中,傳出與合肥的接觸最為頻繁。
  • 「中國芯」正式結束中國的無芯歷史
    此後,以「代工」起步的臺積電,不但成為了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廠商,同時也是全球尖端製造工藝的絕對王者,超越了Intel、三星這些晶片巨頭。 1998年,我國華晶晶片生產線開始承接上華公司來料加工業務,國內自主的Foundry時代正式開啟。 90年代,隨著晶片代工產業的高速發展,大批具有創新理念的晶片設計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萌生。
  • 國內初創企業布局汽車晶片挑戰幾何?
    不僅是國際巨頭,國內也湧現了汽車電子的新興力量。「中國汽車的產銷量現在佔全球的三分之一,是第一大國,但是中國的汽車晶片幾乎全部來自於國外,只有小於3%的晶片是自主研發,還大多集中在電源管理和導航等外圍晶片,所以中國急需有自主研發、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核心晶片,保障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