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句古話:「大丈夫頂天立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我們國家對於名字,這件事情來說是非常謹慎的。一般情況下,除特殊原因,一個人的名字將伴隨這個人一生。比人名更重要的國名就更是如此了,就拿我們國家來說,中國這個名字,便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
在世界範圍內一般不發生新建、分立、合併等特殊情況,改國家名稱的情況非常少,但是修改國家全稱的會有一些,國家全稱的改變只能反應其國體政體的改變,其國家名稱並沒有實質改變。像加拿大由自治改為聯邦,但仍然叫加拿大。看看下面這幾個國家都是因為什麼改國名的。
一、遊客太多吃不消改名的國家
荷蘭
明年開始,荷蘭正式改名了!荷蘭政府28日正式宣布,從2020年起,該國對外宣傳一律改用正式國名「尼德蘭」,以重塑更積極的國際形象。
遊客太多造成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過度旅遊。觀光客一窩蜂湧入擁有鬱金香花田、風車村、國際法庭等景點的這兩個省。使擁有85萬人口的阿姆斯特丹,去年卻接待遊客近1900萬,導致阿姆斯特丹異常擁擠,並衍生出各種問題。換句話說,改名目的就是因為「荷蘭」的旅遊發展得太好了。
二、最失敗的改名國家
伊朗
在古代,著名的波斯帝國是威震世界的。他們是古代最強大的帝國之一,疆域橫跨亞歐非三大陸,波斯帝國數百年間一直強大,其影響力跨越了數千年的歷史。但在1935年,巴列維王朝的開國國君放棄了波斯這個名字,改成了伊朗。雖然伊朗這個名字也很古老,但是螢蟲之光豈能同日月爭輝,這個名字不足以同波斯二字相提並論。改名之後,伊朗的國際形象似乎是一落千丈,再也難以撐起往日的輝煌,堪稱是改名最失敗的國家。
三、連做夢都著急改名的國家
白俄羅斯
蘇聯解體之後,白俄羅斯分裂出去了。老大哥卻想著要兄弟一心,明裡暗裡的與白俄羅斯加強關係,增進感情,還想著要將院牆拆掉。可白俄羅斯覺得單身這些年習慣了。但在國家實力上,又比不過老大哥,所以十分擔憂,害怕失去了自己。烏克蘭事件後,就像是驚弓之鳥一樣,覺得下一個指不定就是自己了,於是非要給自己改國名。將俄字去掉,改成白羅斯,大概就是想要告訴俄羅斯,兄弟歸兄弟,但是是兩個不同的個體,更加不能欺負對方。於是,白羅斯就誕生了。
四、不想改被鄰居強迫改名的國家
馬其頓
馬其頓對自己國家的名字十分滿意,因為古代有一個馬其頓帝國,就算如今的馬其頓是一個彈丸小國,曾經的輝煌也可以讓他顯擺一下。但這樣的國名鄰居希臘不滿意,因為希臘在古代,也是屬於馬其頓帝國。為免誤會,馬其頓這個名字必須改。馬其頓在那兒硬扛了十多年。希臘軟硬兼施,還將馬其頓給封死了。最後沒辦法的馬其頓只好妥協,被迫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這回希臘心裡才舒服了。
五、用國內人口最多族姓改名的國家
泰國
暹羅[xiān luó],是中文語境下對泰國的稱呼,意思是皮膚較黑的部族。1949年5月11日泰國把「暹羅」改為「泰」。那麼,為啥改為泰國呢?其實主要和泰國內的泰族有關係。根據資料記載,泰國的泰族和中國的傣族實際上是一個民族,在泰國的30多個民族中,泰族人最多,約佔整個國民人口的40%。所以,改名後,人們就選擇了用泰國作為國名。
六、非常有改名意向的國家
菲律賓
據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消息,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希望能更改國名,將「菲律賓」更改為「馬哈利卡」,即「貴族」或「自由人」。杜特爾特表示,我們無可奈何地被稱為菲律賓,「菲律賓」這個名字極具殖民主義色彩。菲律賓改名醞釀已久,理由是原國名為西班牙探險者以當時王儲名字Philip命名的,「殖民色彩嚴重」。
七、內心不強大的國家竟然改首都名
韓國的首都是首爾。不過在2005年之前,它的名字叫漢城。據說,歷史上朝鮮太祖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了漢陽,並正式將漢陽命名為漢城。粗略算一算,漢城的叫法也延續了六百多年。對於為何將漢城改名首爾,他們覺得一直被稱為漢城,很沒面子。很容易被誤解是中國的一個城市,在當時也很瞧不起中國,所以急著「去中國化」。現在首爾街頭,人們已經看不到多少漢字。但歷史和文化,仍然與漢字文化圈有著割不斷的淵源。名字,往往是一段濃縮的歷史。韓國人的困惑和決心,改變的究竟是什麼呢?
類似改名的國家還有很多,比如 : 加納原名黃金海岸 ; 貝寧原名達荷美 ; 辛巴威原名羅德西亞 ; 布吉納法索原名上沃爾特 ; 象牙海岸原名象牙海岸 ; 波札那原名貝專納 ; 史瓦帝尼原名巴蘇陀蘭 ; 馬拉威原名尼亞薩蘭 ; 獅子山原名塞拉勒窩內 ; 馬達加斯加原名馬爾加什 ; 斯裡蘭卡原名錫蘭等就不一一述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