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出了一個字的上聯:墨!眾皇子都對不上,孫子的下聯太經典了

2020-12-14 師識史事

康熙是清朝比較有名的一位皇帝了,其實他不光光是因為自己的政績十分出名,他傳奇的一生更是成為他為後世人所知的原因,做皇帝的人要兼顧的事情有很多,很多皇帝只能管好一些事卻丟棄了其他的事情,康熙算是少數做得很好的皇帝了,但是像康熙這樣的皇帝也有自己的憂慮,那就是沒有選出最讓自己滿意和放心的皇子,為此他常常出一些題來考自己的皇子們。

康熙的經歷十分的特殊,他繼位的時候只有不到10歲,當時清朝還面臨著十分不安的危機,鰲拜正是康熙的一大禍患,所以康熙一直在忙著增加自己的勢力,等到時機成熟就開始剷除鰲拜這個隱患,首先康熙娶了赫舍裡,之後又有了鈕祜祿作為皇后,康熙在位的時間相比其他的皇帝要更長一些,他的皇子數量也更多一點,甚至多到他都沒功夫天天看這些皇子了。

但是,皇子這麼多,出眾的人也不在少數,怎麼才能選出合適的人呢?當時康熙身邊也有很多人來幹預他的判斷,康熙實際上還是想看一看這些皇子的真實水平的,畢竟國家最大的事就是選出一個合適的儲君,其實當時八阿哥、十四阿哥都是康熙比較看好的人,但是還要親自試一試,於是康熙就常常出一些題讓大家作答,看哪個皇子最讓他滿意。

康熙出的怪題是對對聯,怪就怪在上聯只有一個字,這個字就是墨字。這就怪了,只有一個字怎麼對呢?不過,這畢竟是皇帝出的題,自然思考的點要和其他的人不太相同,要不然怎麼就這麼容易選出皇子了呢?

當時,眾皇子都在想要答什麼,但是答什麼的都有,可是都沒讓康熙滿意,這些皇子十分沮喪,畢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題。當時奪嫡十分地激烈,皇子之間自然也不肯相讓,但是雍正有一點特別,他並不是所有皇子中能力最強的,他被康熙選中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兒子,乾隆。

其實康熙在位的時候就有很多的孫子了,這一點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康熙繼位的時候就很小,而有一次雍正帶著乾隆去看康熙的時候,卻意外地被康熙發現乾隆的聰慧之處。所以這以後雍正也拿乾隆作為自己爭權奪勢的一個重要武器,這次答題雍正也告訴了乾隆答什麼。

不過,雍正想出的答案也根本不對,乾隆還是硬著頭皮去找了康熙。乾隆知道自己的答案肯定不對,所以他就和康熙說實話這是別人教他的,於是康熙就說,那你覺得應該對什麼呢?沒想到,乾隆竟然對出來了,他對的字是「泉」字。

這個奇怪的問題這麼多大人都沒有答對,反而是讓一個十分幼小的孩子答對了,康熙看到乾隆對的字是泉以後,非常高興,其實看到答案就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對了,墨拆開來看,上面是黑,下面是土。而黑對白,土和水也相對,這樣就能對得上了,而且墨是黑的,泉水則是清澈的,乾隆小小的年紀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康熙看到他這麼的聰明,認定他以後也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人才。

事實上,當時康熙並不喜歡看自己的兒子們相互爭鬥,雖然有很多皇子都很優秀,但是康熙認為他們對於權力的欲望都太大了,這樣太不利於滿清一朝的穩定,而乾隆又年少聰慧,如果將來能讓他當上皇帝,那麼大清就可以有一個非常光明的未來,雍正也算是因為自己的兒子而撿了這個皇帝的位置,不過他雖然聰慧不如乾隆,當一個合格的皇帝還是可以的。

相關焦點

  • 康熙隨手寫的一個「墨」字,讓諸皇子感到不解,唯有乾隆對出下聯
    康熙本人可以說是非常開明的,而且他很重視漢族人才。治理國家講究雙贏,汲取漢族的文化而不是摒棄。所以以文治在清朝歷代皇帝中當屬一流。康熙喜歡漢族文化,他在一次練習書法的時候,寫下好幾個「墨」字,望著這個墨字,他突然計上心來。
  • 康熙出對聯「墨」字,下旨眾阿哥出下聯,乾隆說一字,後來成皇帝
    說到康熙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康熙8歲被自己的祖母孝莊太后擁立即位,由於年紀尚小一直到了14歲親政,在位時間61年零10月,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自己非常喜歡研究漢文化,除了國家大事,批閱奏摺之後,他只要有空餘的時間就會練習漢字。所以康熙懂得很多。
  • 最短對聯,上聯「墨」,下聯怕是一般人對不出
    對聯有長有短,講究字數相對,對聯在古代的時候較為受到人們的喜愛更多,我們平時所見的對聯都是一句話,是比較長一點兒的對聯,但是有一副經典的對聯,上聯只有一個字「墨『。此上聯一出,人們也是積極的嘗試對出下聯,一字聯,看似簡單,實則很難,有的人說對」書「,還有的人說對」筆「,人們想了很多的下聯,但是都不是很好,最後有人用」泉「來對」墨「十分的工巧,墨的上半部分是」黑「字,而泉的上半部分是」白「字,用顏色相對來說,各屬於顏色的一種,而且詞義相反,所以白對黑,我們再來看墨字的下半部分是土,而泉的下半部分是水,土和水都屬於五行之一,
  • 上聯:墨,下聯堪稱經典
    由此可見其「屬對」二字的內涵所在。對聯的獨立單位是「副」,不能用「首」或「條」等稱謂。不管對聯字數多少,必須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對仗合理,詞性相近。乍看起來,對聯這一文體在浩瀚如雲的傳統文學中,是再簡約不過的了,它短小,精練,易學易會,應用方便,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屢見不鮮的春聯、婚聯之類,似乎持一般水平文化的人都能嘗試。
  • 上聯:「鳥居籠中,望孔明,想張飛,無奈關羽」,下聯太經典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沉澱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文化,它們充實著人們的生活,帶去了歡聲笑語,一篇篇精彩絕倫的鴻篇巨著,一副副為之驚嘆的妙筆畫作,一對對妙趣橫生的千古絕對,均在談笑之間誕生,成就經典,而最貼近於民間的莫過於對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均要貼對聯,既是對當年年末的一種總結
  • 上聯:「閉門思過,何時出人頭地?」,下聯太經典了
    是的,毫不誇張的講,對聯可不光是我們過年時,表達祝福期望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是許多文人騷客展現自己才能的一個載體。故此,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經典對聯。在今天,筆者繼續為大家分享有趣且經典的上聯,大家請看,上聯:「閉門思過,何時出人頭地?」,是的,這副對聯對於大家來說,可能並不陌生,但是想要給出經典的下聯,還是很難的,原因就在於你不僅要照顧到句式、平仄問題,還要考慮到意境是不是到位。面對這樣有趣且經典的上聯,筆者自然是要試一下的。接下來請看筆者給出的下聯吧。
  • 史上最短對聯,只有一個「墨」字,下聯成為絕唱!
    現在雖然已經不寫對聯了,但是現在逢年過節,或者在著名景點都是可以看到對聯的存在。在我國古代對聯幾乎是每個讀書人都會寫的。就像現在的小學生背乘法口訣表一樣。既然說到了對聯那麼就問你最短的對聯是什麼?有很多人可能會想起「煙鎖池塘柳」,因為這個對聯只有五個字。這在對聯裡面算得上是比較短的了。因為十到十五個字以內的對聯都是中等聯,那麼低於十個字的肯定就是短聯了。
  • 上聯:「螢火蟲過橋洞,瞧孔明」,下聯太經典了
    對聯那真是我國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對對聯不僅可以消遣作樂,更重要的是可以考量學者的實力水平,所以呢,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經典對聯。在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帶來了一個上聯,大家請看,上聯:「螢火蟲過橋洞,瞧孔明」,這是一個十分經典的上聯,雖然說上聯就是一大白話,不過想要給出經典的下聯,還是很有難度的,因為你不僅要照顧到句式問題,還要考慮平仄、意境是否到位。
  • 經典對聯,上聯:「孔夫子,關夫子,一對夫子」,下聯太經典了
    經典對聯,上聯:「孔夫子,關夫子,一對夫子」,下聯太經典了文/江南煙雨夜行人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的基本規則簡單,限制少,成為了一個能夠讓各類人都登上的大舞臺。因此,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事、一物、一人,都有可能催生一副對聯。越是飽讀詩書的人,越是如此。歷史上流傳下聯的故事當中,少有讀書人在一起而不吟詩作對的。宋朝大才子蘇軾和朋友在一起時,往往都會對上幾句,娛樂消遣。比如他又一次和黃庭堅下棋,旁邊有棵松樹,掉了個松子在棋盤上。大才子興致立馬就來了,出上聯:「松下圍棋,松子忽隨棋子落。」
  • 遼國使者出一上聯:「三光日月星」,蘇軾的下聯絕了!
    遼國使者出一上聯:「三光日月星」,蘇軾的下聯絕了!文/江南煙雨夜行人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的基本規則簡單,限制少,成為了一個能夠讓各類人都登上的大舞臺。普通百姓,文人官員,皇帝王侯,只要擁有基本的對聯常識,沒有誰會受到限制。
  • 上聯「山山出竹竹成林」難倒眾人,紀曉嵐妙對下聯,成為經典佳對
    其實對聯文化的靈魂在於「意境」兩個字,一副對聯能否成為經典佳對,完全取決於能否言之有物,是否讓人能感悟到人生哲理或受到什麼啟發。歷代有很多對聯高手,比如宋代的蘇東坡、蘇小妹,明清時期的解縉、鄭板橋、紀曉嵐等等,有關他們的對聯趣事不勝枚舉,絕大多數都來源於民間,經過人們口口相傳,至今成為經典佳對。
  • 上聯:三光日月星,下聯簡直經典到爆
    上聯:三光日月星,下聯簡直經典到爆對聯又被人們稱之為對子,在我國已經有了十分悠久的歷史。而文人墨客們也最喜歡的就是對對子,因此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也造就了許許多多的千古絕對。這些千古絕對每一個都是十分的經典,比如「煙鎖池塘柳」,看似普普通通,但是裡面又將五行全部概括在內,可以說是一個是跟經典的上聯。
  • 用3字卻能組成13個字的上聯,更絕的是有人對出了下聯
    13個字的上聯,實際上只有3個字進行排列組合,但組合的很有意思,要對出下聯也絕非易事。這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位舉人要進京趕考。在趕考的路上,來到了一條小河邊,當他匆匆忙忙地踏上小河上獨木橋的時候,迎面走來了一位挑著兩籮筐竹筍的村姑。就在他倆即將迎面碰上的時候,村姑抬起頭,發現了面前的舉人。
  • 上聯: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東西南北,山河壯麗,網友的下聯精妙絕倫
    近日,有人出了一上聯:「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東西南北,山河壯麗」,3個「山河」,兩個「東西南北」,而卻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還是我國的四個省份,確實壯麗,「山河壯麗」也是一個成語
  • 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下聯真是太經典了!我們知道,古代沒有電視、ktv等,沒什麼娛樂活動,一般也就只能喝個小酒聽個說書,有錢的人還能在家聽個奏樂看個歌舞。但是理想是豐滿的,古代文人通常喜歡賞個菊花或梅花,在賞花時候吟吟詩,借花抒發抒發內心的情感,好花好酒沒有好詩怎麼行,於是就興起了做對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千古絕對!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 上聯「山石巖下古木枯」,紀曉嵐靈機一動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一副標準的對聯是由上聯和下聯組成,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一般是出題者吟出上聯,而應答著要對出合適的下聯,所以對聯在古代經常用作選拔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上聯多少字,下聯也要有相同的字數,而且平仄方面要押韻,上聯是平仄平,那麼下聯就要是仄平仄,這樣才算是嚴謹。
  • 上聯「孫權嫁妹,有備而來」,兩個經典下聯都很有水平,耐人尋味
    很多上聯,看起來很簡單,但對起來卻並不容易,隨便給大家舉個例子。這幾年很流行這樣一個上聯:「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三生有幸」,這個上聯中共出現了三種學生,再加上三生有幸這個成語,寫得頗有意思。下聯要對上,前3個詞也得有相同的字,最後也得是一個4字詞語(最好是成語)。
  • 上聯:「丫頭啃鴨頭,頭頭是道」,下聯太經典了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而對聯,其實也是我國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對聯不僅僅可消遣作樂,更重要是可以考量學者的實力水平,故此,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經典對聯。而在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十分有趣的上聯,大家請看,上聯:「丫頭啃鴨頭,頭頭是道」,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啊,是的,這個上聯猛的一看,覺得其很簡單,但是想要給出經典的下聯可並非易事,因為你不僅要照顧到句式、意境問題,還要考慮到平仄是否到位。面對這樣有趣且經典的上聯,筆者忍不住試對了一下,接下來,大家起來看一下吧。
  • 經典對聯!上聯:「阿兄門外邀雙月」,蘇東坡的下聯太精彩了!
    經典對聯!上聯:「阿兄門外邀雙月」,蘇東坡的下聯太精彩了!說完了南北朝歷史,看完了古今中外,今天筆者想給大家介紹介紹對聯裡的故事。 說到對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因為每一年過年,它都絕對不會遲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對聯已經變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年俗,但在古代,對聯的作用要更多,甚至可以作為一種文人墨客交流的方式。
  • 乾隆出一上聯:冰涼酒,一點兩點三點水!大臣給出下聯,流傳至今
    在清人筆記《冷廬雜識》中,就記載了乾隆皇帝燕見詞臣,以一副精絕上聯考驗臣屬,被乾隆朝名臣,時任翰林院編修彭元瑞給出絕唱下聯的軼事典故。這副對聯堪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的經典之作,至今廣為流傳。乾隆皇帝所出上聯為:冰冷酒,一點兩點三點水!這裡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在《康熙字典》中,「冰」字的舊體寫法為「氷」,在現今的日語中,「氷」字依然被管用作「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