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唐朝秘書省的一名校書郎,或許你會好奇什麼是秘書省?校書郎又是什麼呢?難道古代還有「圖書館」嗎?這和唐代「圖書館」又有什麼關係呢?接下來就讓我帶著大家來好好了解一下吧!
一、什麼是秘書省?
要說我工作的部門秘書省,那來頭可就大了。我們秘書省是隸屬於國家的中央機構,專門負責管理國家所有藏書的。
而且我們秘書省可以說是由來已久,早在東漢年間就已經存在了,是由東漢桓帝設置的,只是當時還不叫秘書省,而叫作秘書監。
因為開始的時候,我們這個部門地位還沒有之後這麼高,所以還不能稱之為「省」,要知道「省」的本義為皇宮,後來才演變為官署,所以我們部門到了南北朝時期才得以升為「秘書省」。
二、為何稱為「秘書省」?
至於我們為何要叫作「秘書省」,而不叫「藏書閣」或者「藏書樓」之類的稱呼,這個可就要追溯到秦朝秦始皇的年代了。
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導致天下的藏書幾乎盡數毀於一旦,加上秦漢時期,還沒有發明印刷技術,只能靠手抄方式和簡帛載體來保存和傳播書籍,所以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書可是非常珍貴的物品。
而西漢時期之後,朝廷多次下詔在民間求書,藏書於宮內秘府,平常人難得一見。因此被人稱為「圖書秘記」,簡稱為「秘書」,所以「秘書」二字便由此而來了。
三、秘書省的具體職能是什麼?
我們秘書省稱得上是古代的「圖書館」了,但是我們平時的工作還是和你們現代的圖書館差別很大。
我們秘書省主要的工作還是兩個大板塊。
首先便是圖書的製作和發行。這個時候由於印刷技術沒有發明和普及,所以仍然是採用手抄書的方式來滿足我們藏書室的圖書增長和圖書的發行。
而且,我們部門的圖書發行是受限於皇權的,所以也是沒辦法向普通民眾開放。因此,我們的發行對象也是被控制的。很多時候都是作為一種賞賜,由皇帝賜給大臣。就在《唐六典》中就有記載:「(秘書省)凡四部之書,……以供進內及賜人。凡敕賜人書,秘書無本,皆別寫給之。」但是,也有的時候會賜予出使來我們大唐王朝的它國。大概在唐睿宗的時候,就有記載到,「垂拱二年二月十四日,新羅王金政明遣使請《禮記》一部,並雜文章,令有司寫《吉兇要禮》並《文館詞林》,採其詞涉規誡者,勒成五十卷,賜之。」,這裡的「有司」便是我們秘書省了。當然,我們有時也會出版官方圖書版物,通過國家行政體系和教育體系推廣至全國。這也算是我們部門少有的面向民眾的機會。
其次,我們部門不僅要製作發行這些圖書,還要管理出版圖書。
那怎樣管理呢?
我們秘書省主要是通過引導、查禁、審核三種方式來管理圖書的出版。
雖然,我們大唐文化政策兼容寬鬆,但是也是有禁止的書籍類型的,比如,妖書、兵書、天書等等都是不允許在市面上流通的,甚至是有法律明文規定的。在《唐律疏議》卷十八「賊盜」第八律規定:「諸造妖書及妖言者,絞。造,謂自造休咎及鬼神之言,妄說吉兇,涉於不順者。傳用以惑眾者,亦如之;傳,謂傳言。用,謂用書。其不滿眾者,流三千裡。言理無害者,杖一百。即私有妖書,雖不行用,徒二年;言理無害者,杖六十。」
所以,市面上的圖書流通和出版都是需要我們秘書省來管理的。
我們大唐的圖書流通、推廣和管理基本都是要依靠我們秘書省來實現的。
講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對於我工作的部門有了一個大概了解吧。
四、什麼是校書郎?
說了這麼久我的工作部門,現在就來給大家講講我的工作職位「校書郎」。
說來也甚為慚愧,我這個職位算我們部門末等職位,是個真正的九品芝麻小官。簡單的來說就是「國家圖書館的低級館員」,算我們大唐政府的基層人員。
我們平時的工作,說得高大尚一些就是「掌校讎典籍,訂正訛誤。」;說得通俗一些,其實就是編輯、校對圖書和參與史書的修撰。
當然,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外出從事圖書採訪工作,甚至還有很多名士作詩與我們。唐代文學家、文士蕭穎士就曾在《登臨河城賦並序》中寫道: 「天寶元年秋八月,奉使求遺書於人間。」
但是,我們還有一個你們肯定都很羨慕的,那就是我們的工作時間。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每天只工作半天。我們基本是日出時上班,到了午正,也就是正午十二點就會下班。
不過,我們大唐官員的考核可是相當難的。基本上最好的結果就中上,「未有得上下考者」。就比如,我們大唐非常有名的官員狄仁傑,在官員考核中也只是取得了中上成績。
當然,說道職位,你們想必也非常好奇我們的俸祿吧。但是,你們也別抱太大希望,畢竟我們只是九品芝麻小官,我們大唐的俸祿多少是根據官職品級來決定的,而且我們這個職位可真的是一個清水職位。大概在武德元年,我們的祿米大概在30旦到40旦;到了貞觀年間有所上升,我們九品芝麻小官祿米有52旦左右。
五、校書郎的社會地位
欸,但是,大家也別小看我們這九品芝麻小官,想要當上我們校書郎那可也不是這麼簡單的。
我們校書郎在唐代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說是備受推崇。
或許你會問一個小小的九品芝麻官為何如此受推崇?
首先,要擔任我們這個職位需要的文學、經學水平都比較高,所以一般都是由進仕、明經或制舉出身的。
其次,我們這個職位實際是為朝廷儲備人才的。眾所周知,我們大唐非常重視和推崇進仕及第,所以大部分擔任我們這個官職的人都是前途一片光明。
要知道我可是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同事,那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大概在元和元年的時候,白居易剛踏入自己的仕途時,就擔任了校書郎一職。
所以,校書郎在大唐的地位頗高。
自然,對於校書郎的任職條件那就水漲船高了。
六、那麼成為校書郎的任職條件是什麼呢?
首先,你必須是科第出身,也就是擁有功名。
在《唐會要》卷七十六就有記載,大概在元和八年( 813) 四月,吏部奏: 「應開元禮及學究一經登科人等,舊例據等第高下,量人才授官。.......起今以已後,等第稍高,文學兼優者,伏請量注校、正 ......」所以,如果你不是科第出身,那就連擔任我們這個官職的希望都沒有。
其次,要擔任我們這個官職,你還得是清資出身,不能是流外官。
什麼是清資?就是多由士族擔任的清貴官職。就連詩人白居易也是士族出身。比如,在《唐會要》卷七十五中有記載,神功元年( 697年) 詔: 「八寺丞,九寺主簿,……京兆、河南、太原判司,赤縣簿、尉,御史臺主簿,校書、正字,……其有從流外及視品官出身者,不得任前官。」
除了上面兩個條件外,你必須得是參加其他科目考試的舉者或者參加吏部集選試判「入等」者。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你必須是其他科目考試的舉人或者參與吏部集選試判考試的合格者。這一點從元和三年詔中「於平留選人中」和「不須限以登科及判入等第」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朝廷對於我們這個職位的要求頗高,這也算是我們校書郎社會地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七、秘書省的興衰以及弊端
其實,我們大唐的秘書省算是秘書省發展的鼎盛時期了,促成這樣的因素很多。
首先,我們大唐本來就是文化非常繁榮的朝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促進因素。
其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我們秘書省的政治色彩在漸漸淡去。從曹魏設置的秘書監以來,其實都帶有很重的政治色彩,據<<三國志.魏書>>記載,「禮國君即位為椑,……其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秘書、三府。」而到了我們大唐,隨著我們秘書省職能的逐漸明確,政治色彩也在漸漸淡去,我們也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單純的圖籍機構。這也算是所謂的回歸本真吧。
但是,我們秘書省也在漸漸由盛轉衰。
我們大唐晚期,印刷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普及,導致圖書數量迅速增多,在很多官府和地方都有了私置的藏書樓或者書院。
而且中央也開始設立其他的機構分擔職能,就好比我們的「兄弟部門」弘文館、崇文館、司經局和集賢殿書院等等。
所以,我們秘書省的地位其實隨著社會、政治、科技方面的進展與變化,地位也已經大不如前了。
當然,大家已經看到了我前面對於我們秘書省的介紹,其實隱患非常明顯,也非常之大。
首先,我們的圖書增長方式僅僅只靠手抄寫,這種過於低效。很明顯,這非常嚴重的限制了書籍的數量,導致圖書成為了一種稀缺品!而書是一個王朝培養人才、傳播知識以及掌控民心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如果任由我們秘書省這樣用手抄方式傳播書籍,對於我們大唐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我們秘書省的面向人群受到限制。由於皇權的幹擾,導致我們很大程度都是面向貴族階級,這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就是限制了我們大唐的人才來源。因為圖書對於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顯然,對於一個王朝的發展,人才儲備量是非常重要的。
顯而易見,現階段我們秘書省,就像是一個擁有了「圖書館學」的「假圖書館」,其實,更準確的描述來說就像是「皇家的私人藏書樓」。
所以,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以及政治的複雜變化,我們秘書省的衰敗其實已經成為必然。
八、總結
總而言之,不管是我國周朝最早出現的藏書性質的盟府,還是東漢年間的秘書監,抑或是我們秘書省,其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收集整理藏書以供利用。而其最本質的思想根源就是文以載道,我們表面是藏書,其實是藏道。藏的是我們先祖的智慧和經驗。而書的出現,是我們先祖為了警示提醒我們後人,才以紙作為載體,編輯整理成書,用以記錄流傳的。
顯然,我們秘書省其實是違背了這個初衷的。
由於皇權的限制,我們面向的不再是「定義廣泛」的後人,而是極少部分的貴族階級。而且,這不僅僅是違背初衷,更重要的是限制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限制了普通民眾的學習機會和思想進步!
所以,我們秘書省的衰敗其實早以成為歷史的必然!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圖書漸漸面向民眾,也算是我們秘書省藏書初衷的一種另類回歸和永存吧!
好了,不說了,今天對於的我們秘書省和校書郎的講解就到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