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米洗菜,刷碗涮鍋,廚房裡除了離不開柴米油鹽,還離不開自來水,水龍頭一扭一開,源源不斷的自來水便會滿足我們每個家庭的需求。
不得不承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早已經離不開自來水了,但關於它的發展歷史,卻並非每個人都那麼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聊自來水的故事。
從無到有,中國近代史中的自來水
伴隨鴉片戰爭的爆發,晚晴的國門被打開,雖然這個過程對於中國人來說,既恥辱也痛苦,但在西方列強大肆掠奪的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近代化的火種,其中就包括自來水。
1863年,在強佔中國香港21年後,英國人在香港修建了中國第一個城市自來水系統。當然,幹活出苦力的自然是中國人,服務對象則是駐紮在中國香港的英國人。
在1879年,洋務派代表人李鴻章在旅順軍港修建了自來水系統,可以滿足兩萬人每天的用水需求,自此中國各大城市都陸陸續續開始修建自己的城市自來水系統。
不過對於當時清政府的首都北京,自來水出現的要遠遠晚於其他開放城市。在當時的老北京,除了紫禁城內部的用水是通過水車從玉泉山運水以外,老百姓的主要生活用水依靠的是井水。
但北京城由於年代久遠,很大一部分井水水質都變得很差,於是便有商人將為數不少的甜水井控制起來,壟斷了北京城的供水買賣,在街頭巷尾甚至出現了一個新的行當:井窩子。因為經營這個行當的人主要是山東人,所以在民間一度流傳一句順口溜,叫做:
山東人若無生意,除是京師井盡幹。
1908年,清政府任用曾是李鴻章幕僚的周學熙,全權負責北京自來水系統的修建,經過實地考察,他決定在孫河水與東直門建設水廠,鋪設供水管道。
用水難是困擾老北京人幾百年的問題,聽說要修建自來水,老百姓紛紛給與了極大的支持,整個工程僅用22個月便完成了(1910年)。
北京自來水的修建恰好觸動了壟斷井窩子商人的利益,於是他們便私底下散布謠言,說是從水龍頭冒出來的水之所以會有氣泡,是因為都是肥皂水,「喝了會死人」甚至「斷子絕孫」。受到謠言影響,老北京人一度不敢喝自來水。
後來還是周學熙在報紙上科普自來水的消毒原理,才消除了老北京人的恐懼心理,而壟斷生意井窩子自此成為了歷史。
1929年,在民國政府的主持下,首都水廠投入使用,這是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且處於當時世界領先水平的水廠,不但水質良好,消毒工藝堪也非常先進安全。這座具有歷史意義的水廠,在2018年入選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成為中國近代史重要的見證。
從免費到收費,新中國建立後的自來水
新中國建立以後,自來水體系僅在一些大城市才有,至於廣大鄉村,依舊靠扁擔挑水吃。當時國家實行的是計劃體制經濟,個人並不需要單獨繳納費用,於是便有人戲稱自來水為「白來水」,浪費的現象較為普遍。
實際上,自來水不可能是免費的,只不過費用是通過計劃經濟體制內部劃轉完成了。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伴隨計劃體制經濟被市場經濟取代,自來水「免費」的時代徹底結束,家家戶戶都開始安裝水錶。雖然收費了,但這卻不完全是壞事,因為也正是這一階段,自來水才真正普及到了城鎮鄉村。
1991年,國家將城市供水服務的定價原則規定為【成本】+【費用】+【稅金】+【利潤】,等於正式允許自來水企業盈利。
此時的自來水企業全部都是國有企業,因為水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國家自然不會允許企業為了盈利過度上漲水價,於是在1994年,國務院頒布了《城市供水條例》,指出自來水價格應當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制定。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中國經濟風起雲湧的時代,當時的通脹水平令很多經歷過的人印象深刻,銀行的利率水平一度達到年化收益10%以上,物價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告別80年代百元滿足一切消費的年代,進入錢「有些毛」的新時代。
所以在這一階段,水價也無可避免的告別每單位(一立方米)一毛錢,逐步上漲為一塊錢以上。習慣了便宜水價的老百姓一下子開始精打細算起來,但水價的上漲才剛剛開始。
從官辦到上市公司,自來水的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回顧過去20年中國的飛速發展,與一個歷史事件息息相關,那就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關稅方面的優惠,讓中國製造如魚得水,開啟了騰飛模式。
但在當初漫長的入世談判中,中國是做出了種種妥協和承諾的,其中就包括開放中國公共事業(包括城市水業)。其中尤其以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為主的國際金融機構,成為中國城市自來水企業私有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對於這些國際金融機構,它們往往打著重視水資源商業價值的口號,利用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等藉口,大力推廣公私合作關係的運行模式(PPP)。於是乎過去幾十年由各地方政府主導的公益性自來水模式,被商業化盈利性資本取代。
水不再是政府提供的福利,而是以營利的服務業形式出現。
中國擁有十四億人口,這意味著時時刻刻都有巨量的水資源需求,有商業調查資料稱,中國未來水務市場的規模在一萬億元以上,資本天然具有逐利的特性,他們看中的正是這塊剛需市場。
但自來水除了是商品,還是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一味的追求商業化,勢必會影響社會底層百姓的生活。
例如在2005年,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收購昆明自來水公司49%的股權後次年,昆明市便上調城市居民用水的水價,到2009年昆明的居民生活用水價格從2005年的1.8元飈升到09年的4.24元,漲幅約135%,或許沒有比這更穩賺不賠的買賣了。
當然,對此很多專家學者指出,發達國家居民自來水費用開支佔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約在3%-5%之間,而中國目前人均還不到2%(明顯偏低),因此水價上漲對居民的生活影響不大,可以承受。
但這些所謂的專家卻忽略了中國自身醫療教育等基礎社會保障不健全的現狀,以及過去十幾年瘋漲的房價。
對於大多數城市底層居民,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醫療、教育、住房等支付巨額的費用,還要面對一路上漲的水價,稻草或許就是這樣一根根累積起來的。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當原本不爭的水,在商業資本的驅動下,成為了賺錢的工具,如果我們不警醒,任由資本逐利,是不是下一個就該是空氣了,這不僅僅是個笑話。
2020.5.30(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