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電力供應偏緊引發關注,還上了熱搜,畢竟在夏天用電高峰時"限電"不是新鮮事,但在冷冬時節出現,近年還是頭一遭。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力生產國,佔據全球超1 /4的電力產量,電力發展成就矚目,有何還會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呢?
"限電"與澳煤進口有關?我國作出回應
根據中國官方的數據,火電是我國主要電力來源,2019年約佔近七成比重。對於多地電力供應偏緊的情況,有人會聯想到是否與近期減少澳煤進口的趨勢有關?
事實上,這並非出現電力缺口的原因,因為我國進口澳煤數量不多。有業內數據顯示,通常進口澳煤約佔我國進口的20%~30%,而進口澳煤僅佔我國消費量的6%~7%。另外,我國進口澳煤中很大一部分是焦煤,主要用途是冶煉鋼鐵。
針對一些地方電力供應偏緊問題,我國有關部門也及時作出了回應。據報導,12月1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我國表示影響的因素主要有3個。首先,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用電增長。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的工業生產規模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尤其在浙江省,1至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多。
其次,近日較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提高了一些地區的用電負荷。湖南、江西等地取暖主要以電力為主,12月份襲來的強冷空氣使湖南、江西氣溫異常偏低,加劇了當地取暖用電消耗。
第三,發力機組負荷引發故障、以及外受電能力有限,增大電力供應保障難度。由於長期高負荷運行,湖南岳陽電廠、寶慶電廠機組最近出現故障停運,102萬千瓦電力供應受到影響。
不過,浙江省限電的原因並非電力供應跟不上。據了解,浙江當前電力供應能夠保障全省電力需求,部分地方為了促進節能減排,才採取了限制電力消費的措施。
中國生產全球超1/4電力,還向越南等3國出口電力!
從全國來看,我國根本不存在缺電情況。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是世界上電力生產最多、而且增幅最大的國家,2018年中國發電量達到7111.8TWh,同比增長7.7%,佔世界總量高達26.7%。
不僅如此,我國電力行業還具備出口能力。據媒體報導,早在2016年,我國電網企業就啟動跨境電力連接計劃,計劃通過遠程、超高壓電力輸送線將剩餘電力出口到國外,最遠可到德國。綜合媒體報導,目前我國已與緬甸、越南、寮國3國實現電網互聯互通,累計向它們輸送電力超過362億千瓦時。
儘管我國電力供應能力巨大,但各地在電力供應的能力方面存在具體差異,並非每個地方都能夠自我滿足。最顯而易見的是北方和西部地區佔據全國電力供應的"大頭",而我國電力消費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這使得西部每年需要向東部傳輸大量電力。
比如,這次湖南省的電力短缺情況非常有代表性。據悉,近幾年,湖南用電負荷、用電量持續增長,但當地電源裝機容量並未大幅增長。在今年用電需求急劇上升的情況下,湖南又處於枯水期、再加上華中和西北地區送電存在不確定性,湖南用電缺口瞬間變大,因而不得不啟動有序用電措施。
針對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短缺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要發展薄弱地區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採用抽水蓄能電站、天然氣分布式發電以及多聯供等綜合能源利用方式,並通過價格工具實現電力供應"削峰填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