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作為國產遊戲,將歷史與遊戲英雄結合起來顯得更有文化底蘊。
之前許多人diss王者榮耀的英雄篡改歷史,讓小孩子覺得歷史上的荊軻是女性人物等等,當然這些事實是客觀存在的,王者榮耀也對相關人物背景做了重新的規整,註明遊戲人物是架空的,切勿參照。荊軻改為阿軻,臺詞裡也多了一句:這不是你記憶裡的荊軻。
開始王者榮耀可能沒考慮太多文化影響,經過人民日報等第三方的批評指正後,王者榮耀的回應態度非常積極,本來可以完全按照國外名稱來起,像什麼麼路易斯、菲奧娜、菲麗西雅,可還是咬牙重新規劃王者榮耀世界觀,基於歷史,又脫於現實,各個朝代各種文化人物交織在一起。
大家所擔心的會教錯孩子,影響孩子的歷史認知。王者榮耀加入了「歷史上的他」,並推出一系列的:榮耀詩會、王者歷史課、長城公益等等活動。資訊時代,只要孩子喜歡這個英雄,想了解歷史背景很容易,同時王者榮耀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很嚴格,最近又出來刷臉才能登錄,家長也好監管。
作為一個玩家,王者榮耀近期推出的沈夢溪、元歌、裴擒虎、公孫離、明世隱,這些人物在歷史上的地位怎樣,命運又如何,是我在體驗過遊戲之後迫切想了解的。裴擒虎在歷史上原名韓擒豹,據傳在13歲時生擒猛虎,之後改名為韓擒虎。他一生屢獲軍功,是隋朝的一名大將。
元歌對應的歷史人物龐統,龐統是三國時期劉備軍中的謀士,龐德公稱諸葛亮與龐統為:臥龍、鳳雛。在公元214年戰死於雒城,年僅36歲。沈夢溪則出自歷史人物沈括,大名鼎鼎的活字印刷術發明者,寫過《夢溪筆談》一書,在數學、化學、地理等領域都有出色的研究。仕途上受到神宗跟王安石的器重,參與變法改革,後來因病去世。
公孫離取材於歷史上的公孫大娘,別看名字叫大娘,她可是唐朝開元盛世的第一舞人,杜甫的《觀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就寫道: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無一不在表達對公孫大娘的敬佩與感動。公孫離在遊戲裡擁有多段位移,玩起來也是翩翩起舞。
明世隱原型為明崇儼,唐朝唐高宗時期的一名術士,懂得古時候所稱的巫術,並憑此治好唐高宗腦袋疼的毛病,後來被盜賊殺害。術士與輔助奶爸的身份完美契合,在遊戲裡是一位提供加成的英雄。
還有像盾山對應安祿山,伽羅對應獨孤伽羅,百裡玄策對應王玄策,百裡守約對應裴守約...幾乎所有的英雄在歷史裡都能找到本尊。
最後關於遊戲會影響孩子的歷史認知,我覺得這不是遊戲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我前不久幫忙照看了幾天三年級的小表弟,他也玩王者榮耀,但不會去糾結人物是誰,只在乎遊戲好不好玩,因為他對歷史不敢興趣,都沒看過三國演義。
他玩遊戲的前提是完成手頭所有的功課作業,遊戲時長最多也就半小時,你可以在旁邊引導他,加深對歷史探究的興趣。比如玩李白,你可以看著百度在他耳邊說關於李白的歷史,這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別指望孩子玩幾局王者榮耀就認為李白是刺客不是詩人了,家長是孩子除課堂之外的第二個老師,你把教孩子的義務交給遊戲,本來就是不負責的行為。
最後的最後,小表弟問過我一個問題,東皇太一原型是誰?你們有誰跟我一樣潛意識覺得東皇太一是個日本文化角色?查閱後發現東皇太一是中國的遠古神祗,屈原寫過《九歌·東皇太一》來歌頌他。
所以說,別再給王者榮耀抹黑了,玩遊戲並不會影響到人對歷史的認知,反倒可能是課本知識局限了你的歷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