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省府路,半部貴陽史——貴陽厚重的歷史,積澱於省府路這塊土地

2020-12-11 多彩貴州網

  這裡承載著貴陽的國史、城史、文史、家史、商業史、革命史六段彌足珍貴的歷史

  國史:南明往事:迎駕安龍,築殿貴陽。皇殿舊址之上,寫盡元明清風雲史章。

  明永曆元年(1647年)張獻忠部將孫可望率大西軍攻佔貴陽,將明末流亡皇帝朱由榔「迎駕」貴州安龍。明朝永曆五年(1652年),南明政權立安隆為國都,永曆帝朱由榔,改安隆所為安龍府,作為行在四年。

  孫可望挾天子以令諸侯,意圖稱帝,便在貴陽建造宮殿。其中,擬選址在貴陽城東門今省府路東頭的忠烈街、文筆街、電臺街一帶建造宮殿。故這一帶的老地名曾叫皇宮卡,又叫皇殿上,省府路還曾叫連升臺。

  ②城史:龍脈所在:上溯從明、清署衙,至民國省府,擇址龍脈,創城於此。有文官須下轎,武官須下馬之說。

  據考,唐以前貴陽情況模糊。武德四年(621年)設下等州矩州,地當在今貴陽,轄境相當今貴陽市及清鎮、龍裡、修文等市縣部分地區。那時大概有一土城。北宋末改「矩」為「鬼」。元設八番順元宣撫司。元末升貴州等處長官司為貴州宣慰司。明初以貴州宣慰司隸屬四川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貴州都指揮使司,改土垣為石牆,闢五門。永樂十一年(1413年),始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治貴州城。明隆慶三年(1569年),改設在貴州城的程番府為貴陽府。貴陽城得名在1569年,621年的矩州如有土城或土寨子的牆垣,則是可考知的最早的貴陽城。

  貴陽龍脈所在,疊影時代風華。大東門之內,為歷代府衙機關重地所在。明成化十年(1473年)貴州巡撫宋欽在此建巡撫都察院署,清代在此增設「撫臺」「撫軍」「撫院」衙門,民國歷屆省政府都設於此。明代、清代、民國、共和國歷代貴州行政中心,明:巡撫都察院署,清代:貴州巡撫署衙,民國:貴州省政府;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貴州省人民政府和貴陽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都設在省府路,1953年省政府遷往八角巖。

  為與歷史重修舊好,政府正著力打造省府路特色文化街區。

  根據貴州省建築設計院的初步設計,該項目擬規劃面積11.9公頃,分為兩期實施。一期主要為省府路沿線立面整治和周邊院落改造工作。二期範圍為文筆街、電臺街等區域,包含文昌閣、華家閣樓、省工委舊址等8 處歷史文物。

  ③文史:源起陽明書院,傳續百年名校。

  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省府路都是學府代名詞。

  我國文化哲學思想史上最為著名歷史人物王陽明曾生活在貴州貴陽,與省府路有重要淵源,位於該地的貴山書院原名陽明書院,明嘉靖十四(1535),貴州巡撫王杏為紀念王陽明在貴陽講學,撥資金修建了陽明書院;清康熙十二年(1673)巡撫曹申吉捐資重建,置書數千卷貯院中;清雍正十三年,貴州巡撫元展成奉命在陽明書院原址重修書院,將陽明書院改名貴山書院。

  貴山書院是清朝貴州書院之首,全省規模最大、師資最為雄厚,續存了166年,影響深遠。貴山書院培養了不少貴州文化名人和文化先賢,如「黔滇第一狀元」趙以炯、貴陽文化遺產—「是春谷」巨型摩崖石刻《洗心亭集》詩文的製作者謝庭董等。清末民初,在貴山書院遺址先後設立過貴州大學堂、貴州高等學堂、簡易師範學堂、礦業學堂等,可以說是貴陽學界的發祥之地。

  從陽明書院,到貴山書院,再到貴州大學堂,到如今百年省府路小學、貴陽十九中、貴陽二中等名校匯聚,文脈始終傳承,這裡文風鼎盛自古至今。

  ④家史:貴陽望族祖庭,深宅大院的世家風範

  省府路及周邊地塊,明清時期就叫大壩子。南明孫可望想稱帝曾打算在此建皇宮,所以,從前電臺街曾經叫皇殿、忠烈街叫皇殿上、文筆街叫皇宮卡。有"華家的銀子,高家的穀子,唐家的頂子"之稱的貴陽三大旺族華家、高家、唐家的公館——唐家花園、高家花園和華家閣樓,都選擇建在大壩子這裡。

  世傳「高家的穀子,唐家的頂子,華家的銀子」,形象地表述了近代社會貴陽三家名門望族的具體特徵。

  高家田產多,在烏當、定番(今惠水縣)等地擁有大片田地,穀子滿倉;唐家世代為官,朝服頂戴,珠子耀眼;華家工商巨擘,民族大資本家,銀子頗豐。

  高家花園

  「廣州公」高廷瑤家宅。明末清初,高廷瑤在42歲時,協助朝廷平息定番(今黔南州惠水縣)、廣順(今黔南州長順縣廣順鎮)苗民起事,戰功卓越,獲封六品頂戴,出任安徽省廬州通判。後逐漸官至廣州知府,後人稱之為「廣州公」。從此開啟了高家的富貴之門。後逐漸在貴陽北衙、惠水、廣順大量購買土地,用於出租,僅北衙十三寨就可收租二、三十萬斤。又在貴陽城中的文筆街一帶購買土地用於建房。高家花園為高家六代相襲家宅,原建大院為四進四院,房屋套套相通、院院相連,共有大小廳堂近百間。還有觀音堂、穀倉、

  池塘水榭和大花園。

  唐家公館

  據傳,唐爾鏞(?——1912)字慰慈貴州貴陽府人士,乃貴陽「唐、高、華」三大家族的唐家家主,貴州清末憲政黨派「憲政預備會」的代表人物。其曾祖父唐樹義乃貴州遵義人,道光五年開始為官,死時為湖北按察使(二品銜),生前在貴陽堰塘坎買地建成佔地「五十餘畝、以塘布景、樓閣精巧的」——貴陽第一園林「待歸草堂」,民間稱為「唐家花園」。其祖父唐炯、父唐我圻均做過二品官,可以說是世宦家族。

  唐爾鏞中進士入翰林較早,不知什麼原因返鄉,熱心開辦黔省新學,1901年慈禧太后推行新政「史稱清末新政」,新政內容除編練新軍外另一重要政務就是辦新式學堂。光緒三十年(1905年)在貴州巡撫林紹年的支持下,又有戊戌變法中因主持變法而被革職的前禮部尚書李端棻的幫助,唐爾鏞在貴陽創辦師範講習所任堂長(即校長),為貴州培養了大批合格的教師。隨後又開辦了官立憲群政法學堂等高等學府,唐爾鏞也出任貴州教育總會會長。

  宣統元年(1909年)唐爾鏞的父親唐我圻槍殺了唐爾鏞的從弟唐飛,理由是亂倫,唐爾鏞奔走於各大衙門希望化解此事,不料被另一憲政黨派「自治學社」知曉並在報上給予披露,拉開了貴州兩大憲政黨派的鬥爭大幕,唐爾鏞自知在貴州呆不下去,於是於1910年赴京參加全國憲政派請求朝廷早開內閣的第三次請願活動,並在北京代表貴州參加了全國憲政聯合會。辛亥革命後,出任北洋政府教育司司長、南滇中道尹等職,民國初年(1912年)病死於北京。

  唐氏的祖籍原是四川涪州,先祖為逃避張獻忠之亂而遷往貴州遵義定居,據《遵義府志》及《續遵義府志》記載,自清康熙年間至光緒年間,唐氏一門有功名者二十餘人。其中唐樹義、唐炯父子官至巡撫。唐炯辭官返回貴陽堰塘坎,光緒帝還賞其「太子少保」,榮極之致。唐炯還出資並主持修完了扶風山的陽明祠。其父唐樹義24歲中舉後歷任湖北監利知縣、甘肅鞏昌知府、陝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南按察使等高官。

  華家閣樓(大覺精舍)

  貴州鄉賢、實業家華之鴻修建。華之鴻一生,居官、興學、辦實業。護國反袁時,他帶頭捐資助餉;他出資興學、辦報,開了貴州近代民族工業的先河。其創辦的文通書局為當時全國七大書局之一。其創建仁懷茅臺鎮的「成義燒房」即國酒茅臺的正宗前身,1915年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獎,成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他「平素自奉極薄而性好施與」,為各地水旱火災捐資數十萬兩;至於鄉黨親友之貧困更樂於捐輸,足見其仁愛之心。

  他於1920年出資修建的佛樓,四年後落成。危樓聳立、美輪美奐,甚至比城牆還高出一截,堪為摘星。昔年貴陽的建築大多低矮,華家閣樓拔地而起,頓時在貴陽掀起一陣旋風。從此,華家閣樓也就成了貴陽一景。

  虎峰別墅

  黔系軍閥、國民政府時期最後一位貴州主席王家烈的故居虎峰別墅,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原本是貴州軍閥王家烈的私宅,故又被稱為「王家烈公館」。虎峰別墅沒有華麗的裝飾雕刻,而是以整體造型取勝,並且受到了些許歐洲羅馬式建築風格的影響,是中西合璧建築一景。為貴陽「民國四大建築」之一。

  1949年,王家烈留居貴陽,1955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政協副主席,於1957年被劃為「右派」,在此期間,「不顧重病和被錯劃為右派的政治壓力,對『大躍進』造成的『遵義事件』進行了中肯的批評,並提醒當局說:「農村太整得惱火了」……同時,他還努力工作,以親身經歷和所知貴州史事,撰寫成大量寶貴史料文章,供給歷史學界研究。」

  貴州鄉賢劉春霖家祠

  劉春霖歷任雲南知府,滇、桂、湘三省布政使及廣南、昭通、東川等地方官。清政府派劉春霖處理中越邊界劃線事務後,糾正了法國人的錯謬,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劉氏支祠建於民國6年(1917年),佔地85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享堂、戲樓、東西廂樓廊和大門組成。享堂、戲樓、東西廂樓廊均為穿鬥式木構架,裝修講究,門窗、隔扇、群板、額枋、雀替等多為雕花木構件;祠門有三個入口,中為大門,兩邊為側門,外觀上融入了西方建築的風格。1987年該處公布為貴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⑤商史:貴州金融一條街;中華路,噴水池,大十字;近千年貴陽商脈極致凝練,三大商圈繁華蔓延。

  曾經的省府路是金融一條街,1941年改稱為光明路。中央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聚興城市銀行的貴陽支行和聚康銀行貴陽總行美豐銀行貴陽分行以及湖南省銀行、和成銀行的貴陽辦事處等皆集聚於此。至今,各大銀行均與省府路在咫尺之間。

  中華路:與城同源,近千年繁華不息。在元代貴陽還僅僅是一座區區土城的時候,中華路就已經存在,至今歷史近千年。整條路貫穿南門和北門的路,是歷代貴陽最醒目最重要的幹道,古時叫「大街」。

  大街分為兩段,十字街口(今大十字)以南接南門段稱「南街」,以北接北門段稱「北街」。南街和北街也就是中華南路和中華中路的前身。

  明天啟年間,貴陽城垣往北擴建至六廣門。從北門連接六廣門的路分為上下兩段:上段因與明初時南京、湖廣進貴州的屯軍解甲歸農後,聚於此地以銷售糧油而聞名,故稱「南京街」,下段則以廣東販子在此經營綢緞而聞名,故稱「廣東街」。兩條街各具特色,也與大街一樣繁華熱鬧。這兩條街就是今天的中華北路了。

  省府路,貴州第一路,開出貴陽第一車。周西成:字繼斌,生於晚清光緒年間,是桐梓新橋黑神廟人,早年入伍,經關係提攜與自身才能得到逐步高升,獨佔黔北。1926年被委任為貴州省長,此時正是北伐軍節節勝利之際,周西成通電擁蔣,被授予貴州省主席一職,所部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周西成任軍長,桐梓系正式登頂貴州。

  周西成主政貴州時期,從廣州進口轎車把車拆成零件裝箱,跋山涉水,用人力抬進貴陽最先修築的就是從省政府到他官邸「世傑花園」的路。當時,大街是貴陽的主幹道,又是省主席出行的必經之地。從省府路經大街的北街、到廣東街拐普定街(今黔靈西路)抵威清門馬路修成了。省府路和大街成為貴州省第一條能通汽車的城市「馬路」。為此,1928年(中華民國17年)貴州省政府專門鑄發紀念銀幣。

  1947年,省長楊森決定在貴陽城內修西洋式"高級馬路"――即路面用塊石鑲砌而成的道路。70年前,省府路可是和中華路相媲美的「高級公路」。我們現在能見到的「高級馬路」正是有意保留在省府路上「貴府」前的那段石板街。

  由於有了汽車行駛路,所以省政府於1930年將貴陽部分老街正式更名。其中大街的北街從大十字到省府路口段更名為「中華路」,貴陽中華路名便由此起。

  貴州第一條水泥路。1954年6月28日,中華路改造工程動工,將路面闊寬至25米,其中車行道寬17米。在建設社會主義高潮的熱情中,中華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歷時78天就勝利完工了。貴陽中華路成為貴州省第一條水泥路,是當時等級最高、質量最好、路面最寬的城市道路。

  革命史:電臺街往事、紅色年代革命風雲。愛國志士的抗日宣傳要地。波瀾壯闊革命史,千秋偉業自此興。1939年國民黨時期的電臺設立於此華家私人祠堂大覺精舍,俗稱華家閣樓,「電臺街」名字源於此。

  電臺播音一直維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1945年前,開有短波對東南亞地區,用國語、粵語、客家等語播音,也有外語廣播用英語、馬來語等,那時播音員較多。

  抗日戰爭期間,前方戰事、大後方情況等種種消息,便是從這裡播出,不少愛國志士也曾在華家閣樓裡通過電臺宣傳抗日。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當天,解放軍馬上接管了國民黨電臺。國民黨貴州廣播電臺停播。17日,新黔日報社(貴州日報前身)通訊部副部長王堪兼軍事代表接管貴州廣播電臺,開始開動機器轉播新華廣播電臺(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前身)節目。

相關焦點

  • 貴州貴陽:「一條省府路,半部貴陽史」
    貴州貴陽:「一條省府路,半部貴陽史」文丨佚名這裡承載著貴陽的國史、城史、文史、家史、商業史、革命史六段彌足珍貴的歷史國史:南明往事:迎駕安龍,築殿貴陽。皇殿舊址之上,寫盡元明清風雲史章。明永曆元年(1647年)張獻忠部將孫可望率大西軍攻佔貴陽,將明末流亡皇帝朱由榔「迎駕」貴州安龍。
  • 小巷遊|一條省府路 半部貴陽史 閱不完的貴陽煙火
    今天將為大家推薦新一期小巷遊,跟著我們一起走進省府路,看看這條不算長的老街舊時光。如果要評選貴陽最特別的一條路,省府路的石板街一定榜上有名。走在這裡,就像遇見了一個老朋友,一切都是那麼悠然自得。這條路位於貴陽市中心,與文明路、忠烈街和中華中路相交,富水路從中穿過。
  • 貴陽省府路見證歷史更迭,只剩雨打風吹後的石板街,已無時光韻味
    爺爺輩的老貴陽人都應該知道,在1953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從省府路北遷至八鴿巖路。而在此之前,省府路一直是貴陽的行政中心,所以也有了「一條省府街,半部貴陽史」的說法。可謂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貴陽曾經撫衙大街,其往日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自然不用多說,如今幾乎只是一條光滑的石板街難免顯得有些蕭條。承載貴陽舊時光的故事,必然是見過歷史的波瀾,咱們這次就來聊聊貴陽的省府街。對於貴陽的歷史,在唐宋時期略微模糊,應該只不過是尋常的營寨,到了元朝之後,在眾土司家族環視的貴陽設立了八番順元宣撫司,貴陽城才初有雛形。
  • 貴陽半部史之稱的省府路,只剩雨打風吹後的石板街,已無時光韻味
    爺爺輩的老貴陽人都應該知道,在1953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從省府路北遷至八鴿巖路。而在此之前,省府路一直是貴陽的行政中心,所以也有了「一條省府街,半部貴陽史」的說法。可謂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貴陽曾經撫衙大街,其往日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自然不用多說,如今幾乎只是一條光滑的石板街難免顯得有些蕭條。
  • 貴陽創建「國字號」步行街契機!蝶變城心省府路,讓未來不負歷史
    一條省府路,半部貴陽史任何一座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澱的城市,世居於此的人們,都有根脈濃烈的老城情結。蘊藏於歷史文化名街,那些非凡人物、傳奇故事,由此與我們相連。省府路,老貴陽的人文地標,坐落於雲巖中心區,東西向連通中華路與蔡家街。
  • 雄踞省府路的「貴府」,何以成為貴陽城市中心的中心?
    具有百年歷史的省府路,見證了貴陽歷史的更迭,蘊含著貴陽的歷史,不僅是一條凝聚著許多貴陽人心中特殊情結的路,同時也是眾多貴陽人一致認可的城市中心。省府路路面以上萬塊青石鋪砌而成,暗暗的墨青色,凝聚著時光流逝的痕跡,經過歲月的洗禮和風雨的磨蝕,顯得光滑青亮,周邊古街古巷薈聚了大覺精舍(華家閣樓)、高家花園、文昌閣、虎峰別墅等貴陽諸多著名的文物古建築,極具傳統文化色彩,不僅是一條兼具現代中式和新古典建築風格的特色文化街區,還深藏著一段豐厚的歷史記憶。省府路不僅吸引著貴陽本地人,也成為了其他各地遊客慕名而來的必遊街道。
  • 貴陽遠豐貴府營銷中心遷新址 省府路家族正宅年內交付入住
    城市與貴府共築新夢與貴陽共同經歷興衰變遷的省府路,毗鄰文昌閣、電臺街、文筆街、彎弓街,以及中共貴州省工委舊址、八路軍駐貴陽辦事處舊址、高家大院、華家閣樓等歷史文脈保護單位。以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為基調,省府路將在政府推力下,完成以商承文,以文促旅,以旅興商良性互動的升級打造;並將以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的全新形象,傳承弘揚貴陽數百年優秀傳統文化,助升城市形象與地位,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作為省府路上的明星項目,貴陽遠豐貴府佔據省府路獨一無二的文脈資源,可為下一代成功、成才提供優質教育。
  • 貴陽:省府路石板街舊貌換新顏
    貴陽:省府路石板街舊貌換新顏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12月13日,記者在省府路改造現場看到
  • 手繪貴陽 · 邂逅城市不一樣的風景 ▏省府路
    【省府路】說起省府路,很多老貴陽對它都有著特殊的情結,在這條用石板鋪設的道路上,不僅有歷史感,還吸引了無數外地遊客。1941年,改為光明路,到1949年正式命名為省府路。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貴州省人民政府和貴陽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都設在省府路。1953年省政府搬遷,仍稱為省府路。
  • 走進貴陽文廟巷與省府路 看歲月蹉跎的模樣
    文廟巷是一條明代就存在的古巷。巷子不長,大約只有兩三百米。聞名築城的薛家井,也在巷內。 省府路 省府路是一條由石板鋪成的街道,這條路被貴陽人親切地稱為:石板街。
  • 貴陽市省府路將變文化街區
    記者從雲巖區了解到,今年,貴陽市相關部門將和雲巖區一起擬將省府路片區打造成為特色文化街區。但對貴陽市來說,缺少了一條極具特色的文化街區。」滕曉君說,省府路不僅位於貴陽市的中心,其周邊的古街古巷也有著不少貴陽市的文物古建築群,具備良好的打造條件,還可以更好的進行文化傳承。  如今貴陽城區所有的道路基本都已經進行了「白改黑」,而位於貴陽城中心區域由石板鋪成的省府路對很多「老貴陽」而言有著特殊的情結和說不完的歷史。  將省府路打造成特色文化街區周邊的居民怎麼看?
  • 厲害了,省府路小學!
    、教師代表們走進貴陽市省府路小學,見證該校基於「志道文化體系」課程構建的豐碩成果。本次課程成果展示分為三個篇章:「尋道篇——建校,尋教育救國之道」「悟道篇——興校,悟學校發展之道」「志道篇——志校,志優質學校之道」,呈現了省府路小學挖掘本校歷史構建學校文化課程的過程。
  • 貴陽省府路特色文化街區設計方案基本完成
    近日,貴陽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王保建督辦的「關於將省府路打造成特色文化街區的建議」重點提案取得了良好進展。  2016年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王長飛提交了《關於將省府路打造成特色文化街區的建議》(市政協提案第118號),引起強烈共鳴。
  • 省府路將成貴陽「寬窄巷子」 貴州這些特色街道,逛起好安逸
    而在今年,貴陽市相關部門將和雲巖區一起,擬將省府路片區打造成特色文化街區。目前,相關規劃和設計方案已基本敲定,並將按步驟分期實施。  其實除了省府路,貴州還有很多充滿歷史味道的古街,今天就跟著微報哥一起去這些街頭走走。
  • 省府路小學、貴陽一中附屬中學或將雙雙落址?
    數博大道、馬王路、金陽大道/同城路延伸段、2號路火熱施工中;2019年11月12日,馬王廟地鐵站主體結構已通過驗收,未來將暢享地鐵2號線(在建)、4號線(規劃)、S3號線出行引擎;2019年12月11日,數博萬達正式籤約,構築繁華中芯引擎……
  • 對省府路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市政協開展專題調研
    6月25日,市政協副主席杜正軍帶隊,先後前往省府路石板街、省工委舊址、華家閣樓、八路軍貴陽辦事處舊址、文昌閣等地,進行「省府路歷史文化街區建設」調研活動。杜正軍在調研中詳細了解了「省府路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進展情況。
  • 遠豐貴府攜時光博物館亮相盛世貴陽
    中國網地產貴陽訊/7月28日,一場關於訴說貴陽歷史的時光博物館開放儀式,在省府路石板街盛大舉行,引發全城關注。同時亮相的,還有歷經數月精雕細琢的遠豐貴府營銷中心。儀式隆重而簡潔,彰顯其真正貴族式的低調內斂品質。當天,貴陽市民及層峰人士循光而聚,共同見證了貴陽省府路家族正宅的華美啟幕。
  • 遠豐·貴府即將全面封頂 省府路繁華終將大成
    中國網地產貴陽訊/1月22日,遠豐·貴府邀請了貴陽眾多知名媒體前往項目進行實地探訪,並表示遠豐·貴府項目即將迎來全面封頂。當天,經過項目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項目信息之後,媒體眾人隨之來到遠豐·貴府項目的最頂端,一同目睹這座位於省府路上的貴府是怎樣賦予貴陽城市中心繁華的。
  • 遊貴陽省府路,走過石板街,參觀革命紀念舊址
    貴州的旅遊資源很豐富,作為省會的貴陽除了吃,也有很多值得去觀賞的本土風情。瀏覽的方式很直接,走街串巷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尤其是走走停停,時間上完全由自己掌控。從富水北路左拐,就到了省府路上。省府路上的石板街,儘管文保級別不高,不過很有特色。路面上都是尺寸很均勻的石板鋪墊而成。和其它很多城市道路一樣,都帶著明顯的坡度。
  • 小巷遊④|鬧市裡最特別的石板老街,穿越百年時光,還有閱不完的貴陽...
    一條省府路,半部貴陽史印記老城的前世今生Nov .9thA LONG HISTORY省 府 路>省府路的石板老街 走的是記憶視頻:夏俊傑500多年的石板老街 如果要評選貴陽最特別的一條路,省府路的石板街一定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