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路將成貴陽「寬窄巷子」 貴州這些特色街道,逛起好安逸

2020-12-11 多彩貴州網

  說起省府路,很多老貴陽對它都有著特殊的情結。在這條用石板鋪設的道路上,不僅有歷史感,還吸引了無數外地遊客。

  就像成都有寬窄巷子,重慶有磁器口,每座城市都有著各自的代表性街道。而在今年,貴陽市相關部門將和雲巖區一起,擬將省府路片區打造成特色文化街區。目前,相關規劃和設計方案已基本敲定,並將按步驟分期實施。

  其實除了省府路,貴州還有很多充滿歷史味道的古街,今天就跟著微報哥一起去這些街頭走走。

  -貴陽省府路

  歷史:明成化十年(1473年)貴州巡撫宋欽在此建巡撫都察院署,清代時稱為「大撫坊街」。1941年,改為光明路,到1949年正式命名為省府路。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貴州省人民政府和貴陽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都設在省府路。1953年省政府搬遷,仍稱為省府路。

  特色:位於貴陽市的中心,由石板鋪成,周邊古街古巷有著不少貴陽市的文物古建築群,極具傳統文化色彩,深藏著一段豐厚的歷史記憶。幾家知名飲食店都開在這裡,給這條路聚焦了大量的人氣。今年省府路將被打造成街景立面、設施等採用現代中式和新古典建築風格的特色文化街區。

  -都勻石板街

  歷史: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北側坡上原為古城城門,石板街路段是明清時期貴州通往廣西方向的必經驛道。

  公元1638年,徐霞客到都勻遊覽,即由此路段入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石板街經維修改建。房屋隨著街道蜿蜒上升,成為別具特色的古建築群。

  特色:全長312米,路面以上萬塊青石鋪砌而成,街兩頭各配一對石獅,南面街口建有古式門樓,兩旁房屋皆以明清古典風格的青瓦、紅牆、雕花門窗建造。

  整條街道古樸典雅,石板街上常舉行布依族婚禮,蘆笙銅鼓表演及對歌等民族民俗活動,吸引國內外遊客觀光遊覽。

  -黎平翹街

  歷史:又稱東門街,尚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建築群,是黎平縣長徵歷史文化街。1934年12月18日,中央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途中,曾在翹街上的一處商鋪裡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都出席了會議,現在,「黎平會議會址紀念館」已成為「紅色旅遊」的勝地。

  特色:東起城垣東門,南至二郎坡荷花塘,翹街順坡勢而建,全長近1km,兩頭高,中間低,形狀如翹起的木扁擔,因此稱為「翹街」。街道上鋪的大青條石和鵝卵石,已被歲月磨礪得光潔滑潤,顯得厚重而有滄桑感。

  -凱裡下司鎮老街

  歷史:明清時代,鎮上商賈雲集,馬幫成群結隊,商號、貨棧、會館、餐館遍布街巷,徹夜營業,被譽為「小上海」。每年農曆七月中旬,這人們沿襲傳統舉行龍舟大賽,鬥牛大賽,車流人流,摩肩接踵,熱鬧非凡。鎮上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修建的條石鋪砌成扇形的石級大碼頭和小碼頭還保存完整。

  特色:街道隨著地勢高低起伏,兩旁飽受歲月風蝕的木房顏色黧黑,廊簷低垂,紙質紅燈籠在參差古舊的屋簷上,與篆書刻寫著「豆鼓、陳醋、豆腐店」等字樣的木符一起,在風中輕輕搖動。腳下摩挲著斑駁的古道長石,閉上眼似乎就能見到一騎紅塵馬鈴響,勾欄酒肆槳聲喧譁的小上海。

  -銅仁中山路

  歷史:位於銅仁中心地帶的中南門古城,是銅仁市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風貌的原生歷史街區,這裡的建築也是貴州乃至西南地區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明清建築群。古城區內的民居大多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多數是明清時期留下的,各族民居建築、宗教建築、商業建築格式在這裡巧妙結合。

  特色:古建築以南北走向的中山路為縱軸線,分列於路的兩側,再以東西向的無數條巷道連成一體,望樓、宗祠、民居、店鋪、巷道、城牆、碼頭漸次排開,建築數量多,種類齊全。保存完好的封火牆上嵌有以示各家界址的姓氏牆磚,直觀反映了城市發展的歷史軌跡。

  -鎮遠四方井巷

  歷史:四方井巷位於鎮遠石屏山下,形成於明代,因巷中有一口方形古井而得名。井掘於明代,是清乾隆時期記載的古名井之一,泉水從未斷竭,豐水時則井滿外溢。

  特色:巷子路面及踏跺全部用青石板鋪砌,巷子兩端是一座座古老的民宅。來來往往的人們,在四方井巷留下了匆匆的身影,與雕塑動靜成趣。

  -安順儒林路

  歷史:儒林路是安順保存最完整的一條老街,兩旁民居林立,街巷交錯。儒林路修建於明代,當時叫大箭道,清初時為提督綠營兵演武之地,後漸為郡人擇居建房之用,遂成街道。目前,儒林老街北接安順一中,南臨小十字,全長約500米。

  特色:兩旁房屋均是木瓦結構的清末民初江南風格建築,趙薇執導的電影《致青春》選擇了儒林路老街作為拍攝背景,吸引了廣大遊客。這裡聚集了安順的地道美食,奪奪粉、衝衝糕、腸旺面、油炸粑等。(記者申凌 來源:貴州都市報)

相關焦點

  • 貴陽市省府路將變文化街區
    目前,相關的規劃和設計方案已經基本敲定,並將按步驟分期實施特色文化街區打造工作,近期還將對省府路及周邊街道啟動綜合整治。  王長飛作為貴陽市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在2016年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提交了《關於將省府路打造成特色文化街區的建議》,引起委員們的強烈共鳴。在今年的貴陽市「兩會」上,針對省府路特色文化街區,政協委員滕曉君又再次提出《關於將省府路打造成特色文化街區的建議》。
  • 貴州貴陽:「一條省府路,半部貴陽史」
    貴州貴陽:「一條省府路,半部貴陽史」文丨佚名這裡承載著貴陽的國史、城史、文史、家史、商業史、革命史六段彌足珍貴的歷史國史:南明往事:迎駕安龍,築殿貴陽。皇殿舊址之上,寫盡元明清風雲史章。明永曆元年(1647年)張獻忠部將孫可望率大西軍攻佔貴陽,將明末流亡皇帝朱由榔「迎駕」貴州安龍。
  • 貴陽省府路見證歷史更迭,只剩雨打風吹後的石板街,已無時光韻味
    爺爺輩的老貴陽人都應該知道,在1953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從省府路北遷至八鴿巖路。而在此之前,省府路一直是貴陽的行政中心,所以也有了「一條省府街,半部貴陽史」的說法。朱元璋滅元之後,在貴陽設立了都指揮使司,以大十字為中心設立了五個城門。朱載垕執政期間,將程番府北遷至貴陽,改名「貴陽府」,「貴陽」由此得名後沿用至今。省府路成為貴州的行政中心,還有從明朝成化年間說起。當時的貴州巡撫宋欽在此建造了巡撫督察院署,便開啟了省府路繁榮輝煌,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的「貴陽第一街」生涯。
  • 貴陽半部史之稱的省府路,只剩雨打風吹後的石板街,已無時光韻味
    爺爺輩的老貴陽人都應該知道,在1953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從省府路北遷至八鴿巖路。而在此之前,省府路一直是貴陽的行政中心,所以也有了「一條省府街,半部貴陽史」的說法。可謂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貴陽曾經撫衙大街,其往日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自然不用多說,如今幾乎只是一條光滑的石板街難免顯得有些蕭條。
  • 走進貴陽文廟巷與省府路 看歲月蹉跎的模樣
    巷子不長,大約只有兩三百米。聞名築城的薛家井,也在巷內。巷子裡幾乎都是老貴陽商戶,裡面賣得最多的便是燙菜~如果不是「誤入」此巷,我絕不知道這裡,也絕不會發現,這裡竟有這麼多燙菜商戶。
  • 一條省府路,半部貴陽史——貴陽厚重的歷史,積澱於省府路這塊土地
    明永曆元年(1647年)張獻忠部將孫可望率大西軍攻佔貴陽,將明末流亡皇帝朱由榔「迎駕」貴州安龍。明朝永曆五年(1652年),南明政權立安隆為國都,永曆帝朱由榔,改安隆所為安龍府,作為行在四年。  孫可望挾天子以令諸侯,意圖稱帝,便在貴陽建造宮殿。其中,擬選址在貴陽城東門今省府路東頭的忠烈街、文筆街、電臺街一帶建造宮殿。
  • 小巷遊|一條省府路 半部貴陽史 閱不完的貴陽煙火
    這些隱藏在鬧市深處的小巷,在時代的浪潮中,默默地記錄著貴州變化的點點滴滴,一磚一瓦都是時光的痕跡。最近,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為大家帶來了小巷遊的系列報導,以圖文打卡攻略、視頻vlog等形式,探訪貴州旮旯裡的背街小巷,挖掘隱藏的奇遇、背後的故事、特色的美食和小眾打卡玩法,帶大家一起體驗最接地氣的貴州生活。
  • 雄踞省府路的「貴府」,何以成為貴陽城市中心的中心?
    (省府路實景圖)據了解,省府路所在的雲巖區地處貴陽中心城區東北部,是貴州省會貴陽市的兩個中心城區之一。省府路以北,是貴陽市市中心的噴水池,以南是貴陽市中心大、小十字。省府路路面以上萬塊青石鋪砌而成,暗暗的墨青色,凝聚著時光流逝的痕跡,經過歲月的洗禮和風雨的磨蝕,顯得光滑青亮,周邊古街古巷薈聚了大覺精舍(華家閣樓)、高家花園、文昌閣、虎峰別墅等貴陽諸多著名的文物古建築,極具傳統文化色彩,不僅是一條兼具現代中式和新古典建築風格的特色文化街區,還深藏著一段豐厚的歷史記憶。省府路不僅吸引著貴陽本地人,也成為了其他各地遊客慕名而來的必遊街道。
  • 手繪貴陽 · 邂逅城市不一樣的風景 ▏省府路
    】說起省府路,很多老貴陽對它都有著特殊的情結,在這條用石板鋪設的道路上,不僅有歷史感,還吸引了無數外地遊客。明成化十年(1473年)貴州巡撫宋欽在此建巡撫都察院署,清代時稱為「大撫坊街」。1941年,改為光明路,到1949年正式命名為省府路。
  • 貴陽創建「國字號」步行街契機!蝶變城心省府路,讓未來不負歷史
    歲月留存的青石板街道,鋪寫著貴州的古往今來。近日,貴陽提出創建全國示範步行街。而在候選的名單中,「省府路」三個字赫然在目。位於省府路30號的房地產項目「遠豐·貴府」正以其得天獨厚的地段、文化、商業、配套優勢,以及精雕細琢的大師級品質打造,再次吸引貴陽市房地產界及眾多購房者的關注。
  • 貴陽遠豐貴府營銷中心遷新址 省府路家族正宅年內交付入住
    以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為基調,省府路將在政府推力下,完成以商承文,以文促旅,以旅興商良性互動的升級打造;並將以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的全新形象,傳承弘揚貴陽數百年優秀傳統文化,助升城市形象與地位,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作為省府路上的明星項目,貴陽遠豐貴府佔據省府路獨一無二的文脈資源,可為下一代成功、成才提供優質教育。
  • 貴陽省府路特色文化街區設計方案基本完成
    近日,貴陽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王保建督辦的「關於將省府路打造成特色文化街區的建議」重點提案取得了良好進展。  2016年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王長飛提交了《關於將省府路打造成特色文化街區的建議》(市政協提案第118號),引起強烈共鳴。
  • 走街串巷丨記錄成都寬窄巷子裡的美食 逛一天胖三圈!
    (寬窄巷子在後面,想看往下翻)人民公園要說哪裡最能體現成都人生活的安逸,十個成都人九個都會告訴你 「去趟人民公園你就曉得了」。成都人民公園在1911年時就已經修建,對於成都人來講這裡就是從小到大的活動中心,佔地112639平方米,是繁華市區中心規模最大的開放式的風景園林歷史公園。
  • 旅行日記——寬窄巷子
    到四川一定要到成都,到成都就一要到寬窄巷子。寬窄巷子是成都最具四川文化底蘊的老街區,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老式街道及它們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寬巷子與窄巷子是成都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往昔的縮影,一個記憶深處的符號。
  • 記憶中的寬窄巷子
    成都寬窄巷子成都寬窄巷子,北起支磯石街,南至金河街,東抵長順街,西含同仁路這裡由當地古建築改造而成,是老成都的生活縮影,環境整潔宜人,曲折蜿蜒的小路兩邊布滿特色商店和成都小吃,喝茶、掏耳朵、川劇變臉等活動應有盡有,能夠很好地體驗巴蜀的人文特色和民俗文化。 「寬」「窄」巷子的由來寬窄巷子最早以前不叫巷子,而是叫胡同。
  • 遊貴陽省府路,走過石板街,參觀革命紀念舊址
    貴州的旅遊資源很豐富,作為省會的貴陽除了吃,也有很多值得去觀賞的本土風情。瀏覽的方式很直接,走街串巷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尤其是走走停停,時間上完全由自己掌控。從富水北路左拐,就到了省府路上。省府路上的石板街,儘管文保級別不高,不過很有特色。路面上都是尺寸很均勻的石板鋪墊而成。和其它很多城市道路一樣,都帶著明顯的坡度。
  • 吃貨必備——寬窄巷子美食攻略
    寬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這個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組成的步行街,實是清朝古街道。巷子內小吃、特色餐館和咖啡館等比比皆是,在這裡可以體驗成都安逸的慢生活及其獨特的文化。寬窄巷子必嘗美食之一——三大炮三大炮,成都著名小吃,由糯米製成,是一種類似驢打滾的小甜食。
  • 二十八小時,走馬觀花逛成都,文殊院、寬窄巷子、人民公園
    離開人民公園,轉個彎就到了傳說中的寬窄巷子。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這裡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現在的寬窄巷子有點類似北京的南鑼鼓巷,已經完全商業開發了,不過個人感覺這裡的風格要比南鑼鼓巷好很多。
  • 科普寬窄巷子
    ,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這裡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2003年,寬窄巷子街區正式出現在世人的詞典中。寬窄巷子面積為479畝,核心保護區108畝。寬窄巷子北起支磯石街,南至金河街,東抵長順街,西含同仁路。
  • 省府路小學、貴陽一中附屬中學或將雙雙落址?
    數博大道、馬王路、金陽大道/同城路延伸段、2號路火熱施工中;2019年11月12日,馬王廟地鐵站主體結構已通過驗收,未來將暢享地鐵2號線(在建)、4號線(規劃)、S3號線出行引擎;2019年12月11日,數博萬達正式籤約,構築繁華中芯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