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金在近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走勢,引起市場的關注。從5月以來,短債基金下跌0.064%,中長期純債基金下跌0.351%,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也分別下跌0.748%和0.614%,和今年1-4月份尤其是春節之後的走勢而產生的慣性思維是有一個衝擊的,下跌的幅度也是超出了市場的預期,那引發這輪下跌的原因是什麼呢?
經濟金融數據均超預期
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9%上月為下降1.1%;1-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9%。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8個百分點。環比來看,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9%。基建方面,主要和一季度的開工停滯、專項債發行多有較強的關係,4月基建投資的同比累計降幅如期改善。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7.5%,降幅比上月收窄8.3個百分點。
上述的金融和經濟數據確實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預期值,主要還是因為國內疫情主要影響的是一季度的生產和活動,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和復工復產的穩步恢復,生產和活動是顯著好轉的,4月份數據的回暖也是體現出了之前積壓的生產和消費需求的集中釋放,但可持續性仍然有待觀察。因為海外疫情從二季度以後蔓延,目前仍然在演繹由歐美發達國家向其它發展中國家蔓延的過程中,所以一方面制約了國內的生產和出口,另一方面對經濟的影響有滯後性目前還沒有完全體現。
另外考慮到「保就業」維度,可以了解到4月和3月相比,就業情況依舊很差,進一步從結構上來看: 16-25周歲的人群就業情況比3月更差; 4月平均勞動時間比3月更少,這與宏觀數據的表現有所矛盾,在宏觀數據改善的情況下勞動時間卻減少了,其中肯定夾雜著一些結構上的擾動因素。單從就業的訴求出發,二季度內甚至往三季度看,整個政策重心、節奏和力度不可能改變。從貨幣政策的角度考慮應該是寬鬆細水長流的表現。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
從四月份以來的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來看,OMO操作是至今「缺席」,在心裡上已經對於央行的態度和政策導向產生一定預期上的微妙變化,而五月中旬的MLF投放更是投放量縮減利率持平,讓原本就脆弱的市場雪上加霜。由於前幾個月央行已經在市場上投入了大量的流動性,所以邊際上一旦有所變化市場的情緒反應會更加超預期。
但是我們認為央行的操作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寬裕的前提下適度調整節奏也是合理的,一方面考慮到全球經濟環境的複雜需要非常謹慎地把握金融調控的節奏和力度,更有創造性地實施好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更加精準有效地落實好非常時期的宏觀經濟管理各項措施;另一方面關注兩會的最新貨幣政策的表述:「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我們認為貨幣政策力度要比市場預期更大,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社融增速也是明顯高於去年。
債券天量供給端
4月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1.7萬億元(預期值1.3萬億元),新增社融3.09萬億元(預期值2.65萬億元),M2同比增長11.1%(預期值10.3%),超出市場預期。
在4月20日財政部明確提出「近期擬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所以對於5月份專項債的發行量預計是有顯著的高增長。供給放量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從而影響債券收益率的上行,這也是壓制債券市場的因素。但這一因素最快在月底也會消除,影響在下個月會預計會邊際減弱。
債券到期收益率情況
從30年期限來看,至今超長端已經完全回吐2月3日以來漲幅;10年期限從4月末趨勢性調整,回撤幅度約30%;五月以後中短端利率也有一定回調。
而關於債券後市,市場也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在各大券商最新出爐的研報當中,「債券牛市是否終結」的話題也成為最大的分歧所在。
債券基金的表現
中長期債券基金類型中合併份額並剔除定開的基金後,一共有739隻基金,大部分成立時間都比較短。所以我們這裡觀察債券市場兩輪牛熊轉換周期。
13年6月以後市場大幅回調,主要是管控非標下的流動性主動收緊,錢荒凸顯。在13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資金面始終處於緊張狀態。而在6月17日,儘管資金緊張但央行繼續發行3個月央票,引發市場恐慌情緒,錢荒壓力下長端利率大幅回調。
16年10月下旬以後的債市大幅調整源自央行縮短放長式的收緊。在16年下半年隨著供給側改革、棚改和PPP等政策推進,經濟逐步回升。而流動性的轉向標誌是為了推進金融去槓桿,央行8月24日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縮短放長。長端利率的大幅調整在10月下旬以後,本輪流動性的拐點領先於長端利率的拐點。
根據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走勢,劃分利率上行的波段,選出利率上行幅度較明顯的8段區間,其中13年下半年和16年底到17年中是債券熊市持續時間較長,期間債券指數負收益顯著,其餘是利率的短期反彈導致債券收益率下行。
綜合考慮經歷上述債市回撤的次數和勝率,以及每次區間回撤的排名百分比情況,將兩個維度的數據標準化後綜合打分,從控制風險的角度選出得分靠前的20隻債券基金(如下表所示)。本質上上述這兩個維度可以視為兩個篩選因子,下表的基金只能說明在歷史上債券市場出現回撤的時候,這些基金控制回撤的能力較好以及勝率較高,但不代表這些基金一定能獲取較高的收益。所以後續可以加入更多維度的因子包括基金的收益表現、基金規模等等,綜合優選基金產品。
本文系好買商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於「好買商學院」。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欲知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好買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