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愛交智商稅?|小仙燉|泡泡瑪特|喜茶|劉若英

2020-12-21 騰訊網

最近,辛巴直播賣燕窩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職業打假人王海不但指出辛巴直播帶貨的茗摯品牌燕窩是糖水,也牽扯出另一大網紅品牌小仙燉涉嫌虛假宣傳問題。王海認為,小仙燉本質是含有燕窩成分的八寶粥,花兩千元購買1500克的小仙燉鮮燉燕窩,吃到的唾液酸才相當於一個雞蛋。

實際上,小仙燉一直在質疑中前行。暫且不論燕窩真正的營養價值、小仙燉是否真的存在質量問題。如今,小仙燉已經成為燕窩行業的領頭羊,而這家公司成立才6年時間。

除了小仙燉,喜茶、泡泡瑪特、王飽飽、三頓半這些品牌也在三五年時間內迅速崛起。

它們做對了什麼?不過是討好年輕人,但是深究下去,卻發現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1

小仙燉:高檔補品走下神壇

你永遠不知道年輕人的養生方式有多野!比如,熬夜吃燕窩。

相關報告顯示,燕窩2019年整體市場規模達到了300億元左右,在滋補品中的佔比最高達到25%左右,成為近兩年在滋補品中銷售增速最快的品類。其中90後、00後佔比接近40%,已經成為絕對的消費主力軍。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小仙燉以超過4.56億元的銷售額,創下燕窩行業最新售賣紀錄。

為什麼90後對保健品騙局嗤之以鼻,自己卻心甘情願一年花費幾千甚至幾萬元去買效果未知的燕窩呢?

與其說,小仙燉是乘著燕窩風口飛起來的,不如說是抓住了傳統營銷變革的紅利。

根據淘榜單了解到,目前小仙燉的消費者,以生活在北京、廣東、江浙滬一二線城市、25-36歲的女性為主,客單價高達2000元,復購率在50%以上。

小仙燉針對這群人做了全場景的營銷轟炸。

線上充分應用社交媒體,通過各大自帶流量的KOL在小紅書等平臺種草,薇婭、張大奕等明星主播帶貨、線上店鋪每天進行將近16個小時的直播。請大牌明星章子怡做代言人,眾多明星幫忙宣傳,並拉來陳數、章子怡、周鴻禕、俞敏洪等明星大佬投資人;線下與分眾合作包下電梯間,卡位品牌心智。

這樣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小仙燉不只打開了知名度,還進一步提升信譽度,完成了從網紅品牌向明星品牌的跨越。

像燕窩這種特殊的品類,讓用戶跨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難以跨進奢侈品店,因為冷漠的服務態度以及天價的數字就將人阻擋在外。

燕窩在傳統認知中是只有「大戶人家」才吃得起的昂貴滋補品,而小仙燉讓年輕女孩在社交平臺上曬出幾十個燕窩空瓶,把燕窩當成一件普通消費品推給眾多女性用戶,並為用戶消費掃清一切障礙。

小仙燉首先讓用戶形成吃燕窩=滋補的認知,讓很多明星、KOL分享吃燕窩保養秘訣,教育用戶;強調「溯源」,配料簡單,讓用戶對品質放心;強調鮮燉新鮮,以15天短保質期獲取用戶信賴;不用自己泡發、燉煮,即食飲用,讓用戶省心;以100多元一小瓶的「低價」,讓用戶快速做出決策,跨出購買第一步;而燕窩需要長期見證效果,推出周、季、年套餐,保證用戶的高復購率。

從某種方面來說,小仙燉推動年輕人完成了保健品的消費升級。

2

泡泡瑪特:小眾商品大眾賣

看多了明星公司迅速走向衰落的故事,這家玩具公司的經歷則勵志多了。

2019年因連續三年虧損從新三板退市,兩年時間鹹魚翻身,今年即將在香港上市,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這家公司就是泡泡瑪特。據招股書披露,泡泡瑪特業績增長迅猛:營收大致每年翻三倍左右,3年時間淨利潤增長超過了280倍。

提起泡泡瑪特,很多人可能還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一提盲盒,你肯定恍然大悟。正是泡泡瑪特締造了「盲盒經濟」。

泡泡瑪特現有320萬名註冊會員,一半以上至少會再抽一次,復購率達到58%。去年銷售兩千多萬個盲盒。

嚴格來說,泡泡瑪特賣的是潮流玩具,不僅是一種玩具,而是帶有藝術屬性的玩具,即Artist Toys。潮流玩具與流水線的普通玩具差別在於,都是由設計師創造,多以外觀設計和藝術風格取勝。這點非常重要,有設計感的原創潮玩,是支撐起盲盒玩法的基礎。

泡泡瑪特的主要IP是Molly,在與泡泡瑪特合作之前,Molly已經運營了10年,一年只做1-2個系列,且每款只做150個,價格通常在幾千塊錢。這期間,Molly積累了小數量的死忠粉。

泡泡瑪特幫助Molly「出圈」,與設計師籤約,孵化IP,解決產品的商業化設計、供應鏈、產品打磨、銷售渠道等一系列複雜繁瑣的問題。實現量產的同時,價格也降到了幾十元。

將藝術品變成人人唾手可得的玩具之後,泡泡瑪特更進一步,利用盲盒玩法,人為製造了稀缺性。

泡泡瑪特通常每個系列會包含12個不同造型的娃娃,有固定款、隱藏款以及特別款。怎麼樣才能得到隱藏款和特別款呢?除了爆棚的好運,就只能靠多買多抽了。如果不差錢,可以去二手交易平臺以高於原價數十倍去買。比如某款隱藏款盲盒,就從59元的發售價被炒到了2350元,上漲39倍。

盲盒玩法的不確定性,雖然增加用戶支出,卻也讓他們樂在其中。無論是抽中隱藏款的開心、沒抽中的失望、集滿全套的滿足、分享到社交平臺的炫耀,盲盒調動起用戶豐富情感的同時,也讓他們自發地在積極互動中完成產品的推廣。

為了進一步提升粉絲的黏性,泡泡瑪特推出了定位於潮流玩具分享的葩趣App,鼓勵粉絲積極進行分享、交流,還會在線下組織設計師與粉絲見面會,進一步拉近粉絲與設計師以及IP之間的距離。

今年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為1.42億,成為大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超過了樂高、萬代等國際品牌。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認為盲盒玩法是在用一種娛樂化的方式去做零售。但泡泡瑪特迅速壯大不只是因為盲盒這個載體,核心要素還是IP本身。「我們的用戶多數都是成年人,真正吸引他們的不只是拆盲盒所帶來的驚喜感,更重要的還是盒子裡面的東西。」

3

喜茶:不僅是一杯奶茶

前兩年的北京三裡屯,有一家奶茶店經常排著看不見頭尾的長隊。「代買」黃牛靠提前下單月入萬元。

這家店就是喜茶。一度,排隊成了喜茶的標籤。

一面是奶茶行業已經飽和,《辭職開奶茶店的人,99%都後悔哭了》文章刷屏;另一面是喜茶單店平均每天能賣出去1500杯,單店每年盈利在百萬上下。

為什麼喜茶能夠在一片紅海之中殺出一條血路?

喜茶很少做廣告,並沒有「杯子可繞地球兩圈」那樣人盡皆知的宣傳;喜茶價格不便宜,已經步入了30元大關,向星巴克靠攏;喜茶很難買,經常要排隊。

但一提起奶茶,現在的年輕人第一反應就是喜茶。

這得益於無數「消費者」曬出的照片,這裡面即使不乏營銷的操作,但是我們發現,大家確實越來越喜歡拿著奶茶拍照了。

喜茶不是通過明星代言去推廣產品,而是讓更多普通消費者去影響和引導其他消費者。喜茶採用溫和的營銷方式,內容和形式都是親民的風格,但是會持續地投入,讓喜茶一直保持熱度。

但能夠支撐用戶願意消費、願意分享,還在於喜茶有過硬的顏值和產品。在喜茶之前,市面上的奶茶在口味、外觀等方面往往大同小異。

而喜茶的logo極具辨識度,店鋪裝修講究,產品、杯子顏值高,這讓原本普通的奶茶立刻變得「高大上」;喜茶主打健康新鮮,在原料上下功夫,茶底用茶葉現煮、每茶袋只使用一次、新鮮水果、鮮奶和奶油現打的奶蓋;花心思為產品起名字,比如綠茶叫綠妍、烏龍茶叫金鳳;喜茶的產品可以定製,除了可以選擇甜度的基本操作,奶蓋、吸管、茶底都可為用戶提供選擇。

這樣通過外觀、口感、名字,喜茶從多維度在用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也給用戶提供更多的討論話題。

可以說,喜茶不僅是一杯奶茶,還是年輕人的一張社交名片。

4

年輕人只選最懂他們的品牌

現在,年輕的國產品牌躥紅速度越來越快。

據天貓數據顯示,11月1日當天,1800多個新品牌成交額超越去年雙11全天,94個新品牌增長超過1000%,357個新品牌成為行業top1。這些產品分布在美妝個護、飲品咖啡、代餐速食、家用3C等不同領域。

這些品牌崛起有個大背景,那就是90、95後、00後逐漸成消費主力,原本的亞文化逐漸走向臺前,傳統媒介渠道向以抖音、小紅書、微信、微博的社交營銷渠道變革。

針對這些變化,新品牌選擇了與成熟品牌的差異化賽道,瞄準某一細分垂直市場,在細節上花功夫,去解決消費者微小的痛點,產品更具顏值、可拍性、可分享性。滿足年輕一代的消費升級。讓名貴滋補品變成易得的飲料、藝術品變成手中玩具、設計匠心放到一杯奶茶裡……

新消費品牌都具備強場景化和個性化特徵,注重社交營銷渠道的傳播,從而能夠讓口碑迅速發酵。

增長迅猛的拉麵說聯合創始人九一提到在開發冬陰功口味的產品時,團隊的產品經理和採購之間發生分歧。產品經理希望每碗拉麵中的三顆泡椒應該是「兩綠一紅」,但採購認為購買兩種泡椒會增加供應鏈管理的難度和成本。

產品經理一方堅持的理由在於三個字:出圖率。拍照好看就會引發二次、三次傳播。這在傳統意義上主打實用性的老品牌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會在那一顆紅泡椒上下功夫,眾多新消費品牌從產品研發環節就開始考慮「種草」問題。

當然,這些網紅品牌也面臨著質疑,甚至被稱為「智商稅」。

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的消費者,不認同這些品牌,用腳投票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是一名從業者,應該放下根深蒂固的原有觀念,去真正思考,當下的年輕人到底要什麼,那些品牌也要思考這群年輕人以後要什麼。

相關焦點

  • 這屆年輕人,愛交智商稅?
    如今,小仙燉已經成為燕窩行業的領頭羊,而這家公司成立才6年時間。 除了小仙燉,喜茶、泡泡瑪特、王飽飽、三頓半這些品牌也在三五年時間內迅速崛起。 它們做對了什麼?不過是討好年輕人,但是深究下去,卻發現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 泡泡瑪特大火的背後,「盲盒」經濟,是年輕人交的「智商稅」?
    這段時間,最流行的「梗」莫過於「打工人」,短短三個字,道出了無數社畜的心酸與無奈。而這段時間在網絡上最火的素人莫過於是藏族小哥丁真,其純淨的眼神,未經世俗汙染的思想,讓很多見慣了帥哥的年輕人眼前一亮,這個小夥子的帥可以用「獨樹一幟」來形容。而要說這段時間一直大火的商業產品,泡泡瑪特的「盲盒」絕對榜上有名。
  • 泡泡瑪特港交所上市,幾十盲盒開出皮套?這些智商稅你玩過嗎?
    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超過1000億港元,提起泡泡瑪特很多人都會一臉懵,但是公司旗下的盲盒你一定看見過,一些公眾場合都會有這種盲盒機器,這也讓很多人不解,盲盒經濟究竟是什麼?
  • 泡泡瑪特:做年輕人的茅臺,割中年人的韭菜
    泡泡瑪特做到了。其在11日上市首日開盤即達1000億港幣,據上一輪25億美金融資僅一年就估值漲5倍。不過,其在今日盤內一度走低,大跌12%。截至今日港股收盤,股價74.5港元,市值1029.59億港元,再次回到了千億市值。市場對泡泡瑪特的態度冰火兩重天,有些人說盲盒的魔力無法抵抗,有些人說這是智商稅。一邊被封神,一邊被質疑。
  • 泡泡瑪特6個月狂賣8億,讓成年人「上癮」的玩具,巧妙之處在這
    然而最近這兩年一個「小盒子」突然火了,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應該已經猜到了,這一大火的行業就是盲盒。在盲盒這一領域,「領頭羊」自然非泡泡瑪特莫屬了。一個小盒子,均價在39至99元不等,每一個系列裡都會放著12種不同款式的玩偶,幸運的話還有可能抽中隱藏的款式。
  • 小仙燉產品質量頻遭質疑 林小仙賣的是滋補佳品還是智商稅?
    近日,職業打假人王海將小仙燉推上輿論旋渦,正如小仙燉鮮燉燕窩創始人林小仙所說,我們成為影響了半個娛樂圈的一碗燕窩。據消費日報報導,河北霸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科張科長負責人此前透露,小鮮燉採用的原料燕窩是燕條、燕角和燕盞三項按比例混合添加的方法。這和小仙燉聲稱的使用「精選可溯源燕窩,去除燕角、燕囊絲,只選用燕窩精華的盞身部分」的說辭同樣有出入。此外,小仙燉燕窩的衛生情況問題也曾被媒體曝光。
  • 泡泡瑪特:做年輕人的茅臺,割中年人的韭菜
    泡泡瑪特做到了。其在11日上市首日開盤即達1000億港幣,據上一輪25億美金融資僅一年就估值漲5倍。不過,其在今日盤內一度走低,大跌12%。截至今日港股收盤,股價74.5港元,市值1029.59億港元,再次回到了千億市值。市場對泡泡瑪特的態度冰火兩重天,有些人說盲盒的魔力無法抵抗,有些人說這是智商稅。
  • 泡泡瑪特,年輕人的博彩遊戲
    兩年後的今天,泡泡瑪特即將赴港上市,售價每股38.5港元,全球發售合計超50億港元的股票,已經公開獲得356倍的超額認購,前景無限。據說暗盤已經漲了1倍了。不少外界聲音表示不理解,尤其是成年人覺得盲盒經濟完全是智商稅,玩具成本低,定價全靠吹,有網友評論「搞不懂是怎麼火的,並且隱隱覺得過不了多久就會涼涼」。
  • 奇幻的泡泡瑪特!虧損7年 如今市值千億!最懂年輕人的85後身價暴漲...
    直到今天,很多人還看不懂這個市值千億的公司賣的是什麼東西,有人認為是估值泡沫,戲稱「泡沫瑪特」。擁抱年輕人 打開財富密碼在成立前五年,泡泡瑪特只是眾多雜貨店中的一家,並沒有脫穎而出,直到2015年才找對了方向。
  • 小仙燉鮮燉燕窩創始人林小仙 再次入選吳曉波新匠人100榜單
    大會發布《2019-2020新匠人100榜單》,鮮燉燕窩領導品牌小仙燉創始人林小仙,憑藉對中式滋補方式的創新,用鮮燉燕窩重塑傳統滋補行業,開創燕窩滋補3.0時代而再次入選,一同獲獎還有泡泡瑪特的王寧、喜茶的聶雲宸、鍾薛高的林盛、大白兔的吳堅等新國貨代表品牌掌門人。
  • 泡泡瑪特即將上市,文創「出圈」,IP先行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最早是一家潮玩集合店。經過一番調查,泡泡瑪特找到了Molly。在之後的幾年間,泡泡瑪特開始專做盲盒,靠Molly扭虧為盈的泡泡瑪特如今旗下除了28位合作藝術家,產出原創IP盲盒,還與迪士尼、環球影城、芝麻街等外部IP合作開發盲盒產品。在2019年雙十一,泡泡瑪特就以8212萬元的當日銷售額躍居天貓玩具大類第一名。
  • 誰將泡泡瑪特推上千億市值神壇 是年輕人還是資本?
    這是一場屬於年輕人的狂歡。一個嘟著嘴巴,有著湖藍色大眼睛,名叫Molly的可愛小女孩,她手裡拿著調色盤,正在描繪自己的世界。2006年,當香港設計師王信明創作出Molly這一潮流玩具時,也許沒能想到,她未來可能成就一家上市企業。四年前,泡泡瑪特籤下了Molly這一潮玩IP,並引入內地銷售,引爆了潮玩的狂歡,支撐起一家企業的營收。
  • 喜茶、江小白、泡泡瑪特投資人: 如何「狙擊」消費新物種?
    喜茶、江小白、泡泡瑪特投資人: 如何「狙擊」消費新物種?、江小白、喜茶、愛庫存、智蜂巢、生鮮傳奇。 圖片來源:攝圖網兩年6個項目,包括泡泡瑪特、江小白、喜茶、愛庫存、智蜂巢、生鮮傳奇。今年五月的投資者年會上,初創基金品牌黑蟻資本向LP們交出了他們一期基金的成績單。
  • 誰將泡泡瑪特推上千億市值神壇?
    同時,儘管泡泡瑪特在市場份額上並沒有超過競爭對手太多,但在媒體的曝光卻很多,在寫盲盒或者潮玩的稿子裡,泡泡瑪特幾乎都會被提到,這也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不過,爭議聲也在逐漸變大。盲盒一度被稱作「智商稅」,專門收割年輕人。翻開招股書,在高速的增長之外,泡泡瑪特也面臨著不少風險。
  • 「西街觀察」泡泡瑪特是「泡泡」嗎
    近日,泡泡瑪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上漲79.22%,市值逼近千億港元。上市之前,泡泡瑪特創造了驚人營收和淨利增幅。更可觀的是,營收大幅增長且毛利率提高的情況下,泡泡瑪特的銷售成本還能從2017年的32%降低到2019年的21.5%。一邊被質疑,一邊被封神。
  • 靠資本和年輕人加持 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金融投資網記者 蘇啟桃 實習生 劉敏以驚喜營銷為手段的泡泡瑪特,再次殺進資本市場,也給市場帶來了不少「驚」和「喜」。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彼時市值為20億元。泡泡瑪特市場表現「驚」與「喜」交織,在玩家和投資人的「吹捧下」,其「泡泡」還能吹多久?
  • 泡泡瑪特 資本狂歡or割年輕人韭菜
    以驚喜營銷為手段的泡泡瑪特,再次殺進資本市場,也給市場帶來了不少「驚」和「喜」。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彼時市值為20億元。今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當日收盤價為69港元,市值達953億港元,可謂一「喜」。
  • 泡泡瑪特6個月狂賣8億,讓成年人「上癮」的玩具,巧妙之處在這
    然而最近這兩年一個「小盒子」突然火了,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應該已經猜到了,這一大火的行業就是盲盒。在盲盒這一領域,「領頭羊」自然非泡泡瑪特莫屬了。一個小盒子,均價在39至99元不等,每一個系列裡都會放著12種不同款式的玩偶,幸運的話還有可能抽中隱藏的款式。
  • 小仙燉產品質量頻遭質疑 林小仙賣的是滋補佳品還是智商稅?
    近日,職業打假人王海將小仙燉推上輿論旋渦,正如小仙燉鮮燉燕窩創始人林小仙所說,我們成為影響了半個娛樂圈的一碗燕窩。小仙燉在眾多明星及投資人的光環加持之下,愈發閃耀,但隨之而來的是用戶對產品的質疑、虛假宣傳問題……小仙燉固形物含量屢遭質疑 含量或不達標從小仙燉燕窩的產品信息來看,其中顯示「固形物含量不低於90%」,那固形物含量到底是什麼呢?
  • 成為打假人眼中的「智商稅」,燕窩拿什麼取悅年輕人?
    實際上,燕窩的所謂滋補作用本就是不存在的,就算買到的是真燕窩,那也是智商稅。」作為快手頭部帶貨主播,辛巴的徒弟「時大漂亮」選擇賣燕窩,並不是沒有合理性,新銳品牌「小仙燉」快速實現直播間銷量破億的案例羨煞無數從業者,今年雙十一,淘寶主播雪梨一場15分鐘的直播銷售額便達到2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