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瀋陽桃仙國際機場迎來了年內第2000萬名旅客,標誌著機場在通航的第30個年頭正式跨入「2000萬級機場俱樂部」,躋身國內大型繁忙機場行列。
1989年通航以來,桃仙機場歷經了從「政企分開」到「屬地管理」的行業體制改革,完成了從T1到T3航站樓的華麗轉身,實現了由通航之初年運輸旅客55萬人次、到2011年躋身千萬人次機場行列、再到2019年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的精彩跨越。
機場旅客吞吐量全國排名提升
貨郵吞吐量穩居東北首位
近年來,瀋陽將提升機場高峰小時容量作為航空主業高質量發展的前置戰略,2016年和2018年,機場高峰小時容量分別實現了24至26、26至28架次/小時的2次常態化提升,機場日均起降航班由2015年的270架次增長至2019年的近400架次,為主業發展創造了增長空間。同時,充分發揮基地航空在「運力積累」戰略中的核心作用,推出一系列優惠營銷政策,強化主動營銷策略,與南航、東航、國航全面開展差異化戰略合作,鞏固深航、春秋航深耕瀋陽市場,成功引進首都航、瑞麗航在沈落戶,設立基地。機場過夜運力由2015年底的43架次躍增至2019年的65架次,增幅達51%,在沈運營公司也快速成長為46家。
以構築「國內成網、區內成扇、國際成片」的樞紐網絡帶動「運量破繭」。加密國內航點,發展通航點位91個,運營國內航線179條,實現了除東北以外國內省市自治區的通航全覆蓋;打造了「經沈飛」品牌,旺季運營南方經沈至東北腹地和內蒙古地區航線10條。搶佔國際市場先機,服務遼瀋融入國家戰略,旺季運營了「一帶一路」「中日韓經濟合作」「中俄蒙經濟走廊」相關航線19條,構築以洛杉磯、法蘭克福、溫哥華三大優質航線為骨架的洲際航線網絡,成為東北重要的國際中轉樞紐。2019年,桃仙機場赴韓航點數躋身全國第一梯隊,赴韓旅客量排名全國第6;日本航線增勢喜人,預計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7%以上;啟用航油保稅庫,提升國際航線市場競爭力,全年機場國際旅客吞吐量預計達185萬人次,將創歷史新高。
在貨運發展方面,引導順豐在沈建立東北地區快件分揀中心,成功運營東北地區首家臨空公用型保稅庫,推動落實瀋陽市支持航空貨運發展及物流產業降費政策,有效吸引「陸轉空」及異地貨源,助力瀋陽航空運輸市場實現品質化發展。
經過四年持續快速發展,2019年桃仙機場預計實現旅客吞吐量2050萬人次、航班起降14.39萬架次、貨郵吞吐量19萬噸,較「十二五」末期分別增長62%、45%和34%。機場旅客吞吐量全國排名實現提升,貨郵吞吐量穩居東北首位。
安全保障能力在37個千萬級機場中排名第10位
在民航局2019年三季度大型民用運輸機場運行安全保障能力綜合評價中,桃仙機場在37個千萬級機場中排名第10位。
東北地區第一家「72小時過境免籤」機場,全國首例全息服務影像大使啟用,無紙化通關流程、自助值機託運系統、民航電子臨時乘機證明、中轉旅客跨航司行李直掛服務試點等一站式服務體驗,優化了出行流程、縮減了排隊時間,在旅客中贏得了口碑。「2019年二季度獲得ACI全球同量級機場旅客滿意度第4名」,展示著桃仙機場的優質形象。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桃仙機場進離場航線分離和PBN飛行程序運行工作圓滿完成,機場地面管制工作由以往的「管制+引導」模式,轉入可視化指揮模式,正式成為了東北地區第一家具備自主地面管制能力的千萬級機場。截至2019年11月底,桃仙機場放行正常率為82.88%,同比提升了8.79%。
來源: 瀋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