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石峁遺址入選《考古》期刊評選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2020-12-25 北晚新視覺網

群眾新聞網12月19日消息,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評選了過去十年間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國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十大考古發現分別如下。

1、文迪亞洞穴,克羅埃西亞,2010

尼安德特人(智人近親)大約在3萬年前滅絕。然而,有些人擁有從這些遠親傳承下來的遺傳標記。這是由馬克斯·普朗克研究員首次成功地對尼安德特人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大約4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在靈長類譜系上與智人的祖先分離,並散布到歐洲和西亞的部分地區。自從現代人類遷徙出非洲後,研究人員認為大約在6萬年前,他們在中東相遇並與尼安德特人雜交。因此,非非裔血統的現代人後裔與尼安德特人共享大約2%的DNA。科學家們仍在研究這些基因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尼安德特人為當今的人類貢獻了DNA,」帕博說,「並且在今日產生生理影響,例如在免疫防禦,疼痛敏感性,流產風險以及受新冠疫情嚴重後果的易感性方面。」

2、新石器時期的石峁城,陝西,中國,2011

陝西北部毛烏素沙漠邊緣可見的古代石牆最初被認為曾經是長城的一部分。但是,當考古學家對它們進行深入調查時,他們意識到那裡埋藏著更古老,更複雜的東西。他們發現了失落的石峁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在過去的十年中,包括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孫周勇在內的發掘者揭露了一座擁有巨大防禦工事和複雜基礎設施的石城,數以千計的豪華文物,以及一座230英尺高的階梯式金字塔,這是石峁統治者和領導家族的住所。該遺址的年代和地理位置都令人驚訝,因為人們認為,中華文明是在石峁建立大約500年後首先在中原發展起來的。「這個發現真的令我和其他考古學家感到迷惑,」孫周勇說,「石峁揭示了中國城市化的獨特軌跡。這個曾經強大的王國在古代文字記載中是完全未知的。」

3、萬查基託—拉瑪斯,秘魯,2012

十年前,考古學家被召集起來研究在現代特魯希略城外散布的人類和駱駝科動物骨骼的散布情況。他們很快就發現這些500年前的遺存屬於大規模祭祀的受害者,這是美洲已知的最大規模的祭祀活動。總共從萬查基託—拉瑪斯(Huanchaquito–Las Llamas)的奇穆(Chimu)遺址中發現了200隻羊駝和140個男孩和女孩的骨骼。孩子的肋骨和胸骨上的劃痕表明在儀式中他們的心臟被移除,然後每位受害者才被精心準備下葬。「儘管舉行了血腥的儀式,但我對人體上精細的死後處理過程感到震驚,」佛羅裡達大學考古學家加布裡埃爾·普列託(Gabriel Prieto)說,「他們沒有僅僅丟棄他們。」起初,普列託和他杜蘭大學的同事約翰·維拉諾(John Verano)以及法國CNRS的尼古拉斯·戈普費特(Nicolas Goepfert)認為,祭祀事件是對可怕氣候變化的異常反應。但是,近年來,該地區發現了更多的跨越數百年的祭祀地點,這使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些儀式是奇穆信仰中的核心組成部分。

4、理察三世的墳墓,萊斯特,英格蘭,2012

1485年,英格蘭最受詆毀的君主理察三世(Richard III)在博斯沃思戰役(Bosworth Battle)中被殺之後,他被匆匆葬在萊斯特的格雷夫裡亞爾教堂(Greyfriars church)。50年後,當亨利八世(Henry VIII)拆毀教堂後,最後一位金雀花王朝國王的墳墓也就失蹤了。大約500年後,人們在一個停車場下方幾英尺處發現了它。「對我們來說,太不容易了。」萊斯特大學考古服務處的理察·巴克利(Richard Buckley)說,「有多大的機率這座墳墓居然能夠在一座工業大城的中心存留這麼多年?」

之後,放射性碳測年和骨科分析都證實了遺骨就是理察的。骨骼上顯示出嚴重的傷痕,包括頭部的重傷,這與理察在戰場上受傷的報告相吻合。由青少年脊柱側彎引起的嚴重彎曲的脊柱,可能導致了敵人對理察身體畸形的誇張描述。隨後的DNA檢測甚至確定了至少一位在世的親屬,是他姐姐安妮的後裔。

5、皇家海軍「埃裡伯斯」號和「恐怖」號的殘骸,北極圈,加拿大,2014

約翰·富蘭克林船長於1845年5月帶領133名人員和兩艘船——皇家海軍「埃裡伯斯」號和「恐怖」號——從英格蘭啟航尋找「西北航道」。當年八月,兩艘捕鯨船的船員看到了探險隊,他們是最後一批看到富蘭克林和他的船員還活著的歐洲人,這引發了近170年的海上神秘事件。派往加拿大北部的搜查隊偶爾會遇到不祥的線索:探險隊遺留下來的物品,因紐特人目擊者的可怕證詞,甚至是1847年國王威廉姆島上一名船員留下的便條,聲稱兩艘船被困在冰層中。2014年,加拿大當局宣布研究人員終於在威爾蒙特和克蘭普頓灣(Wilmot and Crampton Bay)的底部確認了「埃裡伯斯」號的位置。兩年後,「恐怖」號在約45英裡外被發現。這兩艘沉船的殘骸保存完好,近年來,水下考古學家已經探索了船艙並取回了數百件文物,這有助於專家們拼湊出富蘭克林命運之旅的最後時光。要了解有關富蘭克林的探險和「埃裡伯斯」號的更多信息,請訪問「富蘭克林的最後一次航行」。

6、納萊迪人,新星洞,南非,2015

當數十種奇怪的早期人類骨骼遺存在南非的新星(Rising Star Cave)洞穴系統被發現時,它們對人類起源的故事發起了挑戰。這些化石使學者們感到困惑,因為它們的解剖特性結合了現代人類和類猿的特徵。他們的肩膀和彎曲的手指適合爬樹,但纖細修長的雙腿和雙腳形狀則顯示了這些古人類用雙腳走路。它們的頭骨與現代人相似,但腦容量卻小於現代人的一半。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古人類學家李·伯格(Lee Berger)和他的同事們認為,這些骨骼代表了一種從前未知的人種,現在被稱作納萊迪人。近期對骨頭的測年顯示,納萊迪人生活在約230,000到330,000年前,比最初的估計晚一百五十萬年。這意味著這個人種不僅僅是現代人的遠親,更是同時代生活的鄰居。「這太了不起了,」伯格說,「此前我們一直認為現代人在當時的非洲是孤獨的,直到納萊迪人的發現。」

7、雷射掃描,吳哥,柬埔寨,2015

高棉帝國的首都吳哥周圍的村落被茂密的叢林所覆蓋,這阻礙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的考古調查。不過,雷射掃描技術終於可以完成研究者無法做到的事情,透過濃密的植被去仔細調查,發現未知的城市聚落和數百個隱藏的考古遺蹟。「如果一千年前你去那裡,會發現森林是不存在的,」法國亞洲研究學院的達米安·埃文斯(Damian Evans)說,「你會看到一個巨大的、熙熙攘攘的大都市,木質的房子和田野一望無際。」2015年拍攝的3D影像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考古掃描項目的成果。埃文斯的團隊在高棉帝國中心地帶調查了737平方英裡的區域,這座帝國繁榮於9世紀到15世紀之間。照片捕捉到了由道路、運河和水壩組成的複雜系統,證明了這一文明的規模、複雜性和改造柬埔寨挑戰性地貌的非凡能力。

8、 獅鷲戰士之墓,皮洛斯,希臘,2015

在過去的50年中,希臘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是辛辛那提大學的考古學家傑克·戴維斯(Jack Davis)和莎朗·斯託克(Sharon Stocker)在皮勒斯完成的。「獅鷲戰士」之墓保存著一位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死去的權貴遺體,隨葬了1500件貴重物品,包括銀杯、青銅武器、象牙梳和金戒指。戴維斯和斯託克說:「我們越是研究這些陪葬品,就越驚訝於這些獨特的文物是多麼稀有和具有異國情調。」最精美的文物也是最小的一件之一——一枚1.4英寸長並刻有三位戰士的杏仁狀的瑪瑙印章。戴維斯和斯託克認為這件極品珍寶是在克裡特島製造的。「我們對皮洛斯和克裡特島米諾斯人之間密切聯繫的理解又加深了,」他們說,「當我們更仔細地研究某些文物,尤其是印章時,我們意識到它們很可能是由米諾斯工匠製作的,並顯示出典型的米諾斯圖像學特徵。不過,墓中的其他文物外貌特徵卻非常具有(希臘)大陸特色。」

9、木乃伊作坊,薩加拉,埃及,2018

木乃伊製作是古埃及人最著名的宗教活動之一,然而除了一些文字描述和墓葬壁畫,人們對木乃伊製作過程的地點知之甚少。這一切改變於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系列特別的房間,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中期的賽特-波斯時期(Saite-Persian period)。 「整個建築群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提供木乃伊製作服務,埋葬隔間和設備的殯儀館,」圖賓根大學的拉麥丹·海珊(Ramadan Hussein)說。該設施包括一個防腐師使用的、位於49英尺深豎井底部的地下室。在那裡,他們把屍體放在石床上,排空體液,並準備下葬。海珊團隊還發現了一些陶瓷容器,上面標有用品名稱及在木乃伊製作過程中它們的使用方法。就在離防腐室不遠的地方,研究小組找到了一個100英尺深的豎井,裡面有六個不同的墓穴,存放著59具木乃伊。

10、雷吉奧五號區域的發掘,龐貝,義大利,2018

儘管自18世紀中葉以來,對龐貝城的發掘工作幾乎一直在進行,仍有約三分之一的城市被埋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噴發形成的20英尺厚的火山灰下。考古學家並不經常能有在未發掘區域工作的機會。然而,當被稱作「雷吉奧五號」區域範圍內的大片火山灰層開始坍塌時,政府別無選擇,只能移走超過四分之一英畝的材料,使這個羅馬城市長期被掩埋的部分重見天日。街道、房屋和作坊在近2000年後首次暴露於陽光下。濃墨重彩的壁畫仍然明亮鮮豔,仿佛剛畫好的一樣。考古學家們還找到了一些不幸未能逃過那次致命火山爆發的人類屍體,包括11個蜷縮在一間新近發現房內的人群。

來源:群眾新聞網

流程編輯:u016

相關焦點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過去10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最近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其2021年1月到2月期刊中,評選了過去10年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神木石峁遺址榜上有名。這是這份榜單中,中國唯一入選的考古發現。 ◎ 作者l上郡編輯 l拓跋睿 《考古》雜誌是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雙月刊,它每年會評選出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這個評選在全球極具影響力。
  • 祝賀陝西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為什麼它是石破天驚的?
    這幾天,被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刷屏了。所謂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是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出來的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國有且僅有一項入選,就是位於陝北的石峁遺址。
  • 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12月19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圖為陝西石峁遺址皇城臺東護牆北段上部牆體(2017年9月13日攝)。
  • 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圖為陝西石峁遺址皇城臺東護牆北段上部牆體(2017年9月13日攝)。)→希臘皮洛斯獅鷲戰士之墓(2015)→埃及薩加拉木乃伊作坊(2018)→義大利龐貝雷吉奧五號區域的發掘(2018)2011年,省考古研究院等相關單位對石峁遺址開展了系統考古調查和發掘,最終確認石峁遺址是一座面積約400萬平方米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的城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組成,是目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大的史前城址。
  • 世界著名期刊選出過去10年十大考古發現 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
    12月19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該十大考古發現分別為克羅埃西亞文迪亞洞穴(2010)、中國陝西新石器時期的石峁城(2011)、秘魯萬查基託—拉瑪斯奇穆遺址(2012)、英格蘭萊斯特理察三世的墳墓(2012)、加拿大北極圈皇家海軍「埃裡伯斯」號和「恐怖」號的殘骸(2014)、南非新星洞穴納萊迪人(2015)、柬埔寨雷射掃描高棉帝國首都吳哥(2015)、希臘皮洛斯獅鷲戰士之墓(2015)、埃及薩加拉木乃伊作坊
  •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項目榮登榜單
    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項目榮登榜單。這也是繼2012年度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石峁遺址第二次榮膺該獎項。作為石峁遺址的核心區,皇城臺不斷刷新著世人尤其是學術界對中國早期文明發展高度的傳統認知。該項目揭露出的中國史前時代最為壯觀的建築群,反映了石峁社會的高度複雜化和強大的組織能力。結構複雜的門址、規模巨大的臺基、氣勢磅礴的石砌護牆、設計精巧的城防設施,以及石雕、陶鷹、卜骨、口簧、玉器等高等級遺物的出土,在中國早期城址中很少發現,也確認了皇城臺宮城的性質。
  • 榆林又一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與石峁遺址息息相關
    1月11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一文,宣布了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正式啟動。
  •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等20個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4月6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20個項目入圍終評。此次評選共收到有效投票215張,其中得票第一的項目獲得200票,位列前10的項目得票數均在135票以上,選票結果非常集中。
  • 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府谷寨山遺址入選
    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府谷寨山遺址入選 2021-01-12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作為一種世界性的原始樂器,石峁口簧考古背景清晰,共存器物豐富,形制完整,是目前世界範圍內年代最早的口簧,是世界音樂史的重要發現,為探討早期人群流動及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線索[14]。考古工作是認識遺址的基礎,也是保護與利用的基礎,我們要求承擔考古發掘工作的業務人員也要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中,配合地方政府,對遺址的後續保護和展示利用工作積極建言獻策。2017年12月,石峁遺址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8年9月,「石峁遺址博物館」破土動工,石峁遺址的考古成果惠及群眾,指日可待。
  • 陝西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2月2日,陝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周魁英出席,介紹切實加大陝西文物保護工作力度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我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2月2日,陝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周魁英出席,介紹切實加大陝西文物保護工作力度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素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5月5日下午在北京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至此,我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考古項目達46項,位居全國首位,並遙遙領先於其他省份。
  • 陝西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2月2日,陝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周魁英出席,介紹切實加大陝西文物保護工作力度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羅文利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並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規劃好「十四五」工作,推動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 新疆「疏勒城」青海吐蕃墓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二〇一九「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新疆「疏勒城」青海吐蕃墓入選  日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項目等入選。
  • 淮陽這個地方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1月3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包括陝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36個項目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入選,河南靈寶城煙遺址、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等6個項目入選初評候選。
  • 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最早史前玉器入選
    近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讀了十大名單(按照時代順序):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圍終評中唯一一處舊石器洞穴遺址,罕見的保留了距今10-1.5萬年的洞穴遺址。
  • 上海青龍鎮遺址、陝西雍山血池等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出爐,包括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浙江慈谿上林湖後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窯址、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湖南桂陽桐木嶺礦冶遺址等考古項目獲選。
  • 「2019年考古新發現」發布 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入選
    「2019年考古新發現」發布 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入選 時間:2020
  • 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獲獎
    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論壇上,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正式宣布,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最終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