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斯溝未登峰「依央嘉波」攀登報告

2020-12-12 騰訊網

  「

  三位23歲的年輕攀登者,在今年4月5日登頂川西一座海拔5221米的未登峰,將其命名為「依央嘉波」,並成功開闢「First」攀登路線。

  據了解,這座未登峰攀登難度與風險均較低。對登山愛好者來說,國內自主攀登的入門級山峰從此又多了一個選擇。(註:全文圖片來自於作者)

  」

  小海、阿楚和樹林,都是95年的小夥。因為對登山的熱愛,他們在自由之巔相遇並成為攀登路上緊密的夥伴。

  紅色線條為此次三人隊伍攀登路線圖。其中,從C1營地到山頂爬升約600米。

  坐落在四姑娘山區結斯溝深處的這座未命名峰,海拔5221米,在川西一片5000米以上群山中,靜待人來。

  圖片左上角黃色標誌即攀登的未登峰,海拔5221米。

  這是三人的首次組隊,這是無名峰的首登。

  一場說走就走的攀登

  今年清明前夕,小海提議爬山拉練,為今年各自的登山計劃做準備。在李宗利老師的建議下,三個人一拍即合,決定攀登李老師之前登頂日果冷覺5417峰後發現的一座未登峰。

  結斯溝5417北面未登峰。

  4月2日出發——初生牛犢不怕虎,血氣方剛的三個人決定速戰速決。雖然查到清明期間山區可能降大雪,但他們依然沒有遲疑。

  經過一下午的資料搜集和裝備清點,隊伍第二天早晨便驅車從成都出發,前往小金縣結斯鄉夏爾普村。

  夏爾普村有腔調的老爺爺。

  4月3日紮營——下午3點半到達村裡,由當地老鄉王哥開車接三人到自家的牛棚。這裡的海拔3600米,就是此次登山的大本營。當晚小隊和王哥仔細的核對了信息,確定了進山的線路。

  途中在另一個村子的牛棚休息,海拔3942米。

  4月4日前進——早9點,收拾好需要的裝備、物資,三個人從大本營拔營。

  途中經過好幾個寬不過10cm的獨木橋。

  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徒步8.6公裡,爬升900米,終於到達海拔4530米的C1營地。

  C1營地,與即將攀登的山峰遙遙相對。

  阿楚登山前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出發後便有些輕微頭疼,另外兩名隊員樹林和小海則狀態極佳。下午到達C1營地後,樹林和小海再三詢問阿楚是否需要休息調整,阿楚評估了自己的身體狀況,認為問題不大,可以繼續攀登。於是三個人決定第二天衝頂。

  趁著下午的好天氣,他們仔細觀察攀登線路,尋找明顯的標誌物。因為行前的天氣預報顯示,第二天可能會下雪,所以此時的一切準備都至關重要。

  冒雪衝頂,因未知而驚喜

  未知的山峰,未知的線路,未知的風險,一切都是未知的。他們能做的便是觀察好線路,找好可參對的標誌物,做好充足的準備。

  根據他們對線路的觀察,以及爬升的高度,三個人一致決定次日(4月5日)一早7點起床開始攀登。

  清晨落雪——早7點起床後,當他們拉開帳篷,看到的是小雪飄飄,天氣預報應驗了。既已至此,沒有退路。匆匆吃完早飯,收拾好裝備,8點小隊啟程出發。

  雪落滿山。

  經過一夜休息,阿楚的頭疼緩解了不少。穿過結冰的海子,爬升了大約200米左右的碎石坡,三個人到達了雪線附近。

  C1營地旁的海子為米湯海子,這是雙海子中最大的一個。

  稍事休息,穿好冰爪,繼續前進。面對高度大約300米、坡度50~60度的雪坡,三個人覺得風險不大,沒選擇結組前進。

  途中一直颳風下雪,可見度很低,看不見前面的線路,也不知道具體情況,索性有前一天選定好的參照物,三個人成功轉到了山脊上。

  巨大的雪簷,可見度也很低。

  結組衝頂——在山脊行走,暴露感很強,但由於風雪天氣,可見度低,心理壓力相比小了很多。

  待到達山脊,坡度開始變得陡峭起來,他們才開始結組,小海走在最前面,在60~70度的坡上做先鋒。

  就這樣,在風雪交加中攀登了40分鐘左右,小海在前面忽然回頭說:

  兄弟們,到頂了。

  阿楚和樹林感到一陣詫異,組隊不到一小時就到達頂峰顯然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兩個人緊接著登頂同小海匯合。小隊四下走動,再往前也有一塊平地,但明顯比這個頂低了幾米。然後掏出手機比對數據,顯示此時的海拔和地圖數據相同,他們才確認已在頂峰。

  北京時間4月5日11點30分,耗時3個半小時,小海、阿楚和樹林登頂這座未命名峰。

  登頂合影。從右至左依次為小樹林、阿楚和小海 。

  三個人掏出旗子拍照後,經過短暫休息便開始下撤。

  激動之餘也不忘搞怪。

  下午1點半撤回C1營地。14點整收拾好裝備,從C1撤回大本營。一路鵝毛大雪,但心境已和上山時截然不同。

  晚上19點整撤回大本營,攀登結束。

  95後虎氣的「第一次」

  面對這座當地人也沒有稱呼的未命名峰,小海、阿楚和樹林決定將這座山峰命名為「依央嘉波」,在藏語中是「聚寶盆」的意思。據三人回憶,當站在頂峰向下看時,海子和山峰形如一個聚寶盆。

  俯瞰周圍。

  線路命名——他們把這條攀登線路命名為「First(第一次)」的原因很簡單,這是他們三個第一次搭檔,也是第一次攀爬未登峰並登頂。

  攀登感悟——對於阿楚、小海和樹林三個人來說,這是他們的第一座未登峰,所以在裝備的準備和行程的安排上都比較謹慎。帶了足夠多的裝備並留出了兩天的機動時間,但實際情況表明,這座山要比之前的預期簡單很多。

  由於依央嘉波山體較小,難度和風險並不高。對於想嘗試自主攀爬的登山者而言,這座山將是一座很適合的入門級山峰。這次攀登,隊伍攜帶裝備如下:

  機械塞1套

  小號巖塞3個

  巖塞鉤

  冰錐5個

  冰凍鉤

  輔繩15米

  主繩2條

  技術鎬2對

  雪錐2隻

  雪鏟

  再次恭喜樹林、小海和阿楚成功登頂他們的第一座未登峰!

  為他們喝彩!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相關焦點

  • KAILAS 2006未登峰計劃--透明夢柯冰川攀登報告[組圖]
    此次我們接受kailas贊助成立了KAILAS透明夢柯冰川攀登隊,成功登頂了位於甘肅酒泉市肅北縣的未登峰--透明夢柯冰川南峰。  夢柯冰川南峰攀登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中葉。日本隊首先揭開了該山峰的攀登歷史,起後20年。有十餘支國內外登山隊對其發起衝擊,都因不同原因而失敗。今年六月,國內西安山友成功登頂冰川東峰。我們於今年五月對該山峰進行了偵察攀登,到達了海拔5139的高度,收集了大量的山峰,冰川,地形和氣候資料,為此次正式攀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KAILAS未登峰計劃之大雪山攀登計劃書[組圖]
    大雪山的老虎溝地區共有冰川44條,面積54。3平方公裡。老虎溝內的12號冰川,又名「透明夢柯」冰川,於1959年被中國科學院高山冰川研究站的專家們發現。「透明夢柯」是蒙古語,意為高大寬廣的大雪山。該冰川長10。1公裡,面積21。9平方公裡,是祁連山區最大的山谷冰川,屬於極大陸型的雙支山谷冰川,有寬大的粒雪積累區。冰川末端海拔4260米,最高峰海拔5483米。具有穩定性冰川的特徵。
  • KAILAS未登峰計劃之布達拉峰大巖壁攀登計劃
    前言   布達拉峰計劃是我們今年繼 「昆明西山大巖壁攀登計劃」成功之後的第二次大巖壁攀登計劃。大巖壁的攀登在國外已經有百年歷史,從最早以Free solo(無保護徒手攀登)為主的5.5左右的難度級別,到現在已經達到了5.14的難度級別。而在國內大巖壁的攀登才剛剛起步,國內只有很少的人玩傳統攀登,更不用說大巖壁攀登了,其主要原因是攀登技術與經驗的不足,還有攀登裝備的匱乏。在這裡首先要特別感謝我們的贊助商,沒有他們我們將很難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
  • 鏘鏘三人行-菜鳥5359M未名峰登山報告(疑似未登峰)
    回到北京我們仔細得觀察了曾山的關於都日峰的登山報告,都日峰是在上納米溝的盡頭,而這座山在上納米溝北邊倒數第二個支溝裡。所以溝裡的情況十分相像。這裡海拔大約3900米,我們大約中午12點到了這裡。這是整體的感覺該是比較輕鬆,每個人都是背一個輕薄的摺疊包,感覺和郊遊一樣。
  • 向山野星辰發出戰書——挑戰未登峰
    如果你喜歡藍天白雲,日出雲海,日落夕陽,璀璨星辰,同時又喜歡挑戰自我,那就一起去挑戰登峰吧!向未登峰發出戰書,就像是打怪練級,往往是從一座小山開始起步,不斷訓練,不停攀登,一路上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 中山峰紀實 | 1981年瑞士隊原攀登報告首次翻譯
    1981年,該協會攀登貢嘎途中,因雪況不佳,在東坳附近改登中山峰。不止如此,進山的幾個月間,他們還攀登了戴山(金銀山),以及周邊許多未登峰。縱觀貢嘎山系的科考探險史,此前的隊伍對貢嘎周邊山峰僅有遠距離測高、命名記錄,無攀登記錄。
  • 首登紀實-三名夏爾巴連續三天完成三座未登峰
    據喜馬拉雅記錄保持者伊莉莎白·霍利(Elizabeth Hawley)說,這可能是首次由夏爾巴人組成的團隊在他們的祖國完成了未登峰的首次攀登。在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三個來自若瓦嶺山谷的夏爾巴,作為一支獨立的團隊,首次登頂Dorlambar冰川側面的三座山峰。達瓦G、Nima和Tashi都是經驗豐富的登山員。
  • KAILAS 2006未登峰計劃啟動,玉龍雪山登山隊即將出發[組圖]
    kailas勇探雲南麗江神秘處女山峰  KAILAS作為一個專業的登山及探險運動品牌,一直以來致力於民間的登山及探險運動發展,2006年KAILAS啟動了中國未登峰計劃,玉龍雪山作為首發山峰倍受關注。   令玉龍雪山在登山探險者當中津津樂道是因為他陡峭的山體多為巖壁,冰壁或冰巖石混合地形,而且很不穩定,技術要求很高,攀登難度極大。曾先後有五支國外登山隊從三條路線(西南側,南壁,東山脊)攀登,國內登山隊八次從東南側南山脊 攀登,均告失敗。至今仍為處女峰。
  • 白馬雪山扎拉雀尼峰攀登報告(修改版)
    ——白馬雪山扎拉雀尼峰攀登報告文、鄭朝輝圖、鄭朝輝、李淵、 張小輝2011年1月鄭朝輝(暈暈狼),李蘭(藏蘭),顧銘等四人偵察攀登至4800米2012年10月孫斌攀登團隊歷時二十天左右攀登白馬山域5座角峰,包括多楚博姆巴登峰,但未嘗試扎峰。2013年1月27日默竽(李淵),海晴(小輝),暈暈狼(鄭朝輝)成功首登扎拉雀尼峰(5482米)
  • 攀登四川小金縣日果冷覺峰 一女登山者滑墜遇難
    圖片來自網絡封面新聞記者 劉建 王祥龍封面新聞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11月23日,一位女登山者在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日果冷覺峰攀登時,發生滑墜不幸遇難。日果冷覺位於四川阿壩州小金縣結斯溝內,毗鄰四姑娘山風景區,在雙橋溝的西側,其東北方向是畢棚溝。相鄰尖山子,阿妣等山峰。2006年9月,首登者馬一樺給它取名龍脊。日果冷覺,是當地藏語即紅衫林的意思。日果冷覺是一座冰川型山峰,有著美麗的冰川山脊,完整的冰舌,主峰海拔5500米左右。
  • 成都出發,登四姑娘山前必看,周末出行攀登入門級山峰的不二選擇
    上周的文章給大家分享了適合觀賞四姑娘山全景的免費觀景臺,今天來給大家聊一聊攀登四姑娘雪山的樂趣與路線。最近想去四姑娘山的朋友不要錯過,我希望你攀登的第一座雪山是四姑娘雪山,更希望你在今年初冬能親自到冰雪期的四姑娘雪山感受一下登頂的快感。
  • 半脊峰攀登指南
    作者:刃脊探險 馬一樺  圖片:刃脊探險 馬一樺      2004 年 5 月 4 日,七位登山者成功登頂一座未登峰,測得峰頂處海拔 5430 米。此峰頂隱於一個山脊之後,所以當地並沒有該峰的名稱,依山頂的形狀首登者給它起名為半脊峰。
  • 自主/阿式託來南山主峰吾德額欽雪山5288M(未登峰)攀登記錄
    Mt.Qilian;線路難度: AD/III/AI2/SNOW45°/500M+  2 pitches註: 大風天或者夏天難度+1級,因為大雪坡路段會出現大面積亮冰  起名原因一是譴責非法開礦和私建水電站對祁連山的毒害,原因二是攀登如吸毒,入坑難脫離,攀登是毒友們共同努力完成的;
  • 《攀登者》胡歌扮演的原型,中國無腿登峰第一人,現在怎麼樣了
    《攀登者》為我們展現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克服重重困難,團結登頂的經過。其中,胡歌扮演的楊光,在團隊登頂之前,為保護隊友,自己腿部受傷,沒能與9位勇士一起歡慶。2013年,夏伯渝計劃再度攀登珠峰,卻在出發前三個月因為摔傷無奈提前放棄了攀登計劃。2014年,珠峰雪崩造成16人遇難,當年所有攀登活動被取消,當時已經到達珠峰大本營的夏伯渝只能再度與珠峰峰頂擦肩。
  • 很想像山一樣生活 8月阿式攀登阿爾金山報告[組圖]
    今年是甘肅飛虹成立六周年,飛虹的老大袁瑋計劃用15天-20天時間,一次連續攀登三座五千米以上山峰,做為慶生活動。三座山分別是:  甘肅最高峰阿爾金山、海拔5828米、開闢新線路;  祁連山脈最高峰宰吾結勒(團結峰)、海拔5826米、未登峰;  祁連山脈七一冰川、海拔5150米、開闢新線路。
  • 專欄 | 四姑娘大峰攀登記憶
    人生苦短,事息萬變,無常的人生旅途中,每一段時光都值得紀念俱樂部會員@464788924 在這裡與你分享他攀登四姑娘大峰的獨家記憶為了完成人生第一個大峰攀登,空出了3天時間,下午直奔四姑娘山,開啟人生中第一個登峰5000的海拔挑戰,一直帶著激動的心,迎接新的挑戰。下午3點從成都出發,驅車3.5個小時到達四姑娘鎮,熟悉的路線,熟悉的巴朗山埡口,途徑過無數次,始終沒有一次留下來攀登四姑娘大峰,這次我們就是為了大峰而來,為了心中那個登山夢,Because it is there。
  • 《攀登者》發人物預告 胡歌:登山是與死神的較量
    《攀登者》發人物預告 胡歌:登山是與死神的較量 視頻中,作為攀登聯盟成員之一的胡歌表示,此次飾演的登山隊員楊光是個「開心果」,他有著那個年代的人身上一種獨特的魅力,純粹、無畏、執著與犧牲的精神。而對於首次飾演登山隊員的角色,胡歌笑稱:「因為我之前有過登上啟孜峰的經歷,也為這次表演增加了不少底氣。」導演李仁港表示:「為了讓角色更加豐富飽滿,人物脈絡更清晰、邏輯縝密合理,胡歌對自己的表演要求很高,往往會為了一個完美的鏡頭一遍遍的磨戲。」
  • 吳京新片《攀登者》「集結」上海電影節 成龍角色成謎
    前日下午,電影《攀登者》在上海電影節舉辦「登峰時刻」發布會。作為國內首部登山題材電影,片中也出現大量的動作場景。這也是吳京繼《戰狼2》《流浪地球》後,出演的最新電影,成龍在片中的角色至今仍是一個謎。吳京這次飾演的登山隊隊長,在片中飛身一躍極具視覺衝擊力,攀登者們全副武裝集結雪峰的鏡頭,也充滿眾志成城、必登珠峰的強大氣勢。影片監製徐克從電影市場的行業角度表示,《攀登者》的出現是國產商業類型片的一種全新嘗試。「中國人登上中國的山峰這是登峰精神的所在,中國人拍自己的登峰故事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 登山︱羅日格西:雀兒山攀登是個怎樣的歷程
    曾登頂三奧雪山的巴谷多、奧太娜、奧太美、奧太基(未登峰首登)、姊妹峰5210米(未登峰首登)獅子王峰、四姑娘山大峰、二峰、三峰、尖山子峰、布達拉峰、大溝5218峰(未登峰首登)、雪寶頂、半脊峰、龍脊峰、田海子峰、雀兒山、那瑪峰、甲金甲博、黨潔真拉、慕士塔格峰、博格達峰。2006年起組織攀登雀兒山6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