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輿訊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導 10月29日,日本國內新冠病毒累計感染人數突破10萬人,而且近期保持著每天近700人的增加態勢。「佛系抗疫」,是疫情發生早期中國人對日本寬鬆的防疫對策的比喻,僅僅幾個月之後,已經很少有人再這麼說了。因為人們意識到,不能因為疫情就閉門不出,畢竟還要生活。而怎樣讓人們在疫情期間外出,成了一個課題。
7月22日開始實施的Go To Campaign,是日本政府為了鼓勵民眾外出消費、恢復經濟而實施的大規模財政補貼活動。其目的簡單說來,就是讓民眾「不要怕,出來嗨」。這一政策起初備受爭議,如今3個月過去了,都還順利嗎?今天,我們從旅遊業從業者的角度來檢驗一下其效果。
日本ACT愛可特旅行社社長譚馨
譚馨,日本ACT愛可特旅行社(アクトトラベル株式會社)的社長,是一位從事旅遊行業近20年的資深人士,自己創辦旅行社也已16年了,日本與中國等亞洲各國間的入境遊和出境遊都有涉及。
譚馨日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在受新冠疫情打擊最嚴重的行業排行榜上,旅行社肯定能進前五位。3月份以來,幾乎沒有以觀光為目的的外國遊客入境日本,雖然9月份之後日本逐步放寬了入境限制,但一個月也只有區區1萬多人。入境遊只是日本旅遊業的一部分,同樣因為疫情,日本國內外出的人也大幅減少。外出的人減少,意味著消費也在減少,這對經濟的打擊之重可想而知。而各行各業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旅遊及其相關行業。
據譚馨介紹,目前旅行社從業者中將旅行社關掉、改行做其它事業的也有,但是並不多,因為現在其它行業也都比較困難,改行也不是想做就能馬上做好的。大部分旅行社都處於休業等待的狀況,也可以說在「啃老本」。
正在摸索中的紓困政策
「雖然情況都很不妙,但是倒閉的旅行社並不是很多,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的紓困政策」,譚馨說道。Go To Campaign中專門面向旅行社、酒店等行業的Go To Travel就是其中之一,雖然這一措施讓消費者獲利更多,但其實主要目的是扶持旅遊相關的企業,可謂是雪中送炭。
不過譚馨認為,對於企業來說,另外一項紓困政策比Go To Travel來得更加有效,就是面向企業的「僱傭補貼金」。這項旨在穩定就業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幫中小企業減輕了疫情帶來的壓力,主要用於幫助企業補貼員工工資的一部分。譚馨的公司愛可特旅行社因為業務範圍比較廣,客源多樣化,相比其他公司狀況稍微好一些,從4月份才開始暫停旅行社業務。但和很多旅行社一樣,業務停了就意味著沒有收入,而員工工資和辦公室租金還是要付,這成了公司最大的經濟壓力。於是譚馨的公司也申請了「僱傭補貼金」,這筆補貼可以持續到今年年底,雖然旅遊業務還是入不敷出,但是對於公司來說已經相對輕鬆了一些。
說回Go To Travel,對於企業也是一種紓困,但是效果不能一概而論。
日本政府為實施Go To Travel,撥款1.35萬億日元,從7月22日開始至1月31日,目前正在討論延長這一政策的實施時間。在日本國內旅遊的日本人,以及長期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可以利用這一優惠。據譚馨介紹,想要參與這一項目的旅行業界企業,可以向Go To Travel事務局申請成為Go To Travel事業者,如果符合相關條件,事務局會根據各企業去年國內旅行接待的遊客人數等業績來確定可以向企業撥款的額度。
獲得政府Go To Travel項目撥款的企業,可以以打折的形式來吸引消費者前去消費,企業只向普通消費者收取正常費用的65%,而另外的35%即可用Go To Travel項目撥款來填充。除了35%的折扣之外,企業還可以向消費者提供相當於正常費用15%的「地域共通消費券」,這部分費用也來自政府的Go To Travel項目撥款。不超過折扣上限的話,這相當於消費者只需付正常費用的一半。
但是政府的撥款是有限的,原則上企業申請到的撥款用完了,Go To Travel的優惠活動就不會再實施了。可能因為撥款的餘額所剩不多,但又想通過優惠活動來吸引客人,所以前段時間部分參加Go To Travel項目的企業將優惠額度降到了15%。譚馨說,因為Go To Travel是第一次實施,確實有些地方還比較混亂,對於企業是否可以調整優惠額度,沒有十分明確的規定。但是目前來看,如果企業獲得的撥款用完,可以嘗試再次申請。
熱潮背後的課題
譚馨說,企業參與Go To Travel的積極性還是挺高的,日本有1萬多家旅行社,目前參與這一活動的旅行社數量達到6623家,相當於六成的旅行社參與了Go To Travel。當然,旅館和酒店也是可以參與Go To Travel的,參與的企業比例更高,大概達到七成。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即便參加Go To Travel等於「白拿」政府補貼,但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在參與。譚馨分析稱,因為這個政策對於大企業更加有利,更容易申請到,而一些疫情前專門做出境遊的企業,或者去年日本國內旅行業績較差的中小企業可能申請不到。譚馨的公司成功申請到了Go To Travel項目撥款,但是對於一些新成立、業績不太好的旅行社,就算申請到了,能夠拿到的預算也多,從這一點來說,Go To Travel的普惠程度並不高。
今年4月份日本國內的旅行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89%,7月份Go To Travel活動開始之後,同比降低了47%,這樣來說旅遊人數還是有較大的回升。按照日本政府的預測,利用Go To Travel實施住宿旅行的人數應該達到7300萬人,當日往返的旅行達到4800萬人。但截至9月15日,只有1600萬人在使用Go To Travel,費用只消化了735億日元左右。
譚馨說,主要原因是民眾擔心現在出門旅遊會感染,而且申請Go To Travel優惠的手續比較麻煩,很多「有閒又有錢」的老年人對這個政策一知半解。另外,什麼地方可以用,什麼地方不能用,這些信息查起來也比較麻煩。
日本旅遊業的發展前景
對於日本旅遊業的發展,譚馨說,新冠疫情百年一遇,如何應對,從政府到民間都在摸索,沒有借鑑的經驗。2003年的非典,疫情平息6個月之後,日本的旅遊業就回復了,因此當時疫情影響的範圍並不是很廣,但是新冠疫情的影響範圍實在太大了。
譚馨認為,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可能還要看疫苗的研發情況,但經濟活動肯定不能等到疫情完全消失才啟動。她稱,「明年夏天的東京奧運會是一個關鍵節點,如果能夠如期舉辦,日本的旅遊業應該至少能恢復一半,但是要完全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可能要等到2025年大阪世博會」。
儘管旅遊業恢復還需要時間,但譚馨還是很看好日本旅遊業的發展前景。
2012年安倍晉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之後,一直在推進「觀光立國」這一發展戰略,因此日本旅遊業發展很快,尤其是近年訪日外國遊客一直在增加。按照日本政府的既定目標,配合東京奧運會的舉辦,2020年的訪日外國遊客應該達到4000萬人,但新冠疫情讓這一目標化為泡影。於是有人擔心,日本會不會在疫情之後收緊入境遊。
「我不認為疫情之後日本會收緊入境遊,因為菅義偉政權繼承安倍政權的路線,會採取重視入境遊的政策」,譚馨說。她認為疫情之後日本會更加積極地推動入境遊,這主要是出於經濟發展需要,觀光立國的政策本來很成功,現任政權沒有不繼續的理由。此外,日本觀光資源很豐富,但也是島國,人口在減少,各個方面都會倚重國際交流,因此入境遊不會衰退,前景會很好。
對於正處於困境中的旅遊從業者,當前能做的並非只有等待疫情結束。
譚馨說,為了以更好的姿態迎接疫情後的旅行市場復甦,現在自己和公司員工都處在充電學習的階段。入境遊這幾年快速火起來,但是行業發展還不成熟,很多人都想分入境遊這塊蛋糕,因此有很多從業人員或企業是半路出家進入旅遊行業的,所有導致很多地方很不規範。通過這次疫情,一些半路出家的從業者,可能會放棄這個行業。而一些長期以來深耕行業的人,會利用這段相對「空閒」的時間,加強旅遊業務的學習、培訓,為今後的業務做準備,以提升服務質量。(原標題:鼓勵民眾疫情期間出遊,日本的Go To Travel活動效果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