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街,是香港一條街。這是一句廢話。但廟街也可以是兩條街,一東一西,分布在廟街天后廟,佐敦油麻地兩端。
有一部港片,叫《旺角黑夜》。我覺得,用來描述廟街似乎更合適。旺角有白天豐富,也有黑夜精彩。而廟街,從來只有黑夜。
油麻地廟街.煲仔飯
興記菜館
白天廟街冷清,入夜後像一個江湖。算命的,唱戲的,做小買賣的,買黃碟的,拉皮條客的……應有盡有。
這裡夜市聞名旅遊業。炭燒風味煲仔飯是夜市特色。如果你去廟街,只為吃煲仔飯,可以從油麻地地鐵站 C 出口出來。很快,恍似進入時空雜亂交錯世界。
地鐵站出口 2 分鐘,有一家常年大排長龍餐廳,叫四季煲仔飯,幾乎每一篇介紹香港美食總結文章,都會提到它。開放式廚房,從街邊走過,也能看見火紅炭光,還有那股瀰漫在空氣中焦香味。
對長途遊客來說,吃一家名氣餐廳經曆本身,可能遠遠重要過味道。所以一街之隔,同樣主打煲仔飯,也熱賣大排檔小炒餐廳,冷清許多。吃的基本是本地人。
有一家店例外。它叫興記,有幾間鋪面分散街頭兩邊,其中一間位於四季對面。很多吃不上四季的食客,又或者既想吃煲仔飯,又想吃大排檔小炒,通常選擇這裡。雖然鋪面多,空間也是擁擠悶吵,勝在可以很快入座。
興記有名的,不是煲仔飯,而是煎蠔餅。可能加了鴨蛋表面,油滋滋,脆卜卜。裡層蠔仔鮮美水潤,帶著大海鹹鮮味。
看不見興記廚房,宣傳是炭燒但不知道是不是。落單之後,不需要久等,熱氣騰騰煲仔飯上來了。按慣例,先等 2-3 分鐘開蓋,飯鍋裡蒸汽撲面而來。
鄰座有一對日本夫婦,丈夫掀起鍋蓋時,女主人 O 著嘴,睜大眼睛,做出迷人驚嘆笑容表情。旁邊還有一家香港人,爸爸對著小朋友說:D 遊客第一次黎食,系誇張少少。小朋友抿抿嘴,沉思狀,再次瞄向那對日本夫婦。然後一口飯餵到自己嘴巴裡。
這份糯米加底,鍋底有飯焦,臘腸鮮美。只是米粒幹身,聞著有香氣,吃起來卻是糯米幹焦味道,少了米飯本身風味。糯米還不時粘住牙齒,增加咀嚼力量。
相反,不加糯米底的北菇滑雞飯,飯香更濃。香港的雞普遍沒有雞味,但在高溫燒燜下,也勉強成為一塊可口的肉。
一直覺得煲仔飯屬於標準品。如果食材品質好又新鮮,哪怕不是炭火也色香味俱全。我的意思是,名店和非名店之間差異,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當然,要是你排隊吃過四季,歡迎分享你的評價給我啦。
油麻地/佐敦廟街.傳統糖水
鵝記渣咋
紮根廟街多年的鵝記,就在興記菜館斜對面。它是一家傳統中式糖水鋪,共兩間鋪面,分布在廟街一東一西。
歌聲,叫賣聲,鍋碗瓢盆聲,低音混雜在廟街夜色裡。走進鵝記的港人,大多慢悠悠嘆一碗糖水,像似城市難得休憩方式,慰籍入夜後勞累。不考慮裝潢的話,這裡更像無聲的廟街深夜食堂。
招牌糖水渣咋寫在店名裡。據說是以前駐守在澳門的兵房,把各種豆類煮成一煲糖水作為午餐而發明的。後來流傳到阿婆在街邊擺賣此種糖水,故又稱阿婆粥。
其實是雜糧糖水,加一些奶漿。它名氣太高,過甜,完全對不起期望。我心想,買點雜糧放家裡高壓鍋壓一壓,應該差不多。
倒是蓮子糖水,清爽不過甜,幾粒蓮子,粉又香。值得一嘗。
不過,如果只能選一家糖水,還是去隔壁隔壁街吃《佳佳甜品》吧。
油麻地廟街.小食
廟街牛雜
以廟街來命名的名氣牛雜,聽起來十分大氣。在興記對面,四季隔壁,共同構築了廟街夜市風味。入夜後,來幫襯的,不止遊客,還有本地人。農村古風裝潢,夜色下,像古裝片裡突然冒出的郊外遺世獨立小店。再看看隔壁紅茶館酒店,有種時空錯位感。
主理人之一,是一位壯男。在翻滾煙火氣中,像機器人般,熟練地從不同煮鍋裡,夾起牛雜,卡嚓咔嚓,快速剪成一小塊。加蘿蔔,加將之。食客們拿出手機,拍攝這機械般迷人操作。既是等待美食,也是城市獵奇。
味道呢?竟然比預期中好。煮得軟綿爽脆,湯汁濃鬱,牛雜入味濃香。
如果你吃完煲仔飯,想散散心,逛逛廟街鬧市,請輕輕走過這座廟街天后古廟。
天后古廟,門前左右兩邊,擺滿地攤。這裡也被稱為男人街,專門買男人東西。特別是門前那條看似冷清街,清一色售賣各式性具用品,在黑夜迷醉燈光下,隱藏著一股興奮感。
跨過古廟,終於來到佐敦那邊廟街。如果你要覓食,除了那個破舊得嚇人熟食中心,和熱火朝天廟街炒蟹。它的美食,不在廟街裡,而在廟街外。
沙拉之前寫過一部分。就是下面這篇文章,第二部分《佐敦油麻地一天本地吃法》:
香港高鐵站步行最近,佐敦油麻地有什麼美食?
佐敦廟街附近.小食
十八座狗仔粉
現在補多兩家。其實不大願意寫,十八座狗仔粉這種幾乎爛大街小店。
它的賣點是米其林街頭推薦小食(正是這家店鋪),還有超級多香港明星幫襯過,牆上全是合照。其實不能證明味道,只能說明,香港明星,也像平民一樣跟風聲吃東西。
說白了就是粉條,再配上蘿蔔乾。蘿蔔乾像我小時候吃的那種口味,湯底濃鬱,粉條還算香。
客觀說,不差。但我總覺得,這種食物,遇到隨便吃下,反正沒必要加到必吃清單裡。香港比它好吃小食,多了去。
餐廳名稱:十八座狗仔粉
餐廳地址:佐敦寧波街27A地舖
營業時間:24 小時營業
人均價格:50 港幣以下(其實有點貴)
佐敦廟街附近.小食
十八座狗仔粉
南亞人在香港生活歷史悠久,也已形成一個很大社群。這家是巴基斯坦人經營咖喱快餐店。也是佐敦油麻地一帶名氣老店,本地口碑不錯。牆上還貼著蔡少芬很愛這家咖喱的報導。
不過有兩家亞龍挨著,據說是員工還是親戚跑出去開的。正宗是灰色招牌這家,請認準哦。
套餐是這樣,一份白飯和一份咖喱配菜。這份是咖喱雞。
這份是咖喱牛腩。對印度或巴基斯坦,或南亞咖喱沒有任何研究。看起來咖喱汁裡有幾十種配料,包括洋蔥等。
咖喱汁竟然十分惹味可口。少許辛辣,口感豐富,有點洋蔥香甜,重點配白飯,胃口大開。
如果要說缺點,不是沒有。香港的雞,沒有雞味,這是食材天然 bug 。其次,不管雞肉牛腩肉,都不入味,肉質「有些柴」。
但如果想品嘗香港平價多國菜風味,尤其愛好咖喱,絕對值得試試。
一直有點抗拒去這些熱門地方吃飯。在香港不同地方,吃過不同餐廳越多,越明白,名氣和味道並不掛鈎。
也知道,長途旅遊和我這種需求完全不同。吃飯有時候是一種社交,除了滿足味道,還需要滿足談資。
不過,當我假裝像一個主流遊客一樣,坐在廟街,放鬆心情,從黑夜吃到黑夜,好像又有不同感覺。
其實,吃飯不一定為了味道,也可以為了那個城市風味。像一個當地人一樣吃,是一種風味。像一個長途遊客一樣吃,也是一種風味。
兩種風味,於不同角度體味這個城市。
在非遊客居民社區,安靜街角,也有絕世好味道。在熱火朝天遊客區,也能從細微處,感受它繁華之外,市井日常一面。
這就是錯亂混雜香港。
附近寫過美食(可點圖片)
高鐵站最近,佐敦油麻地有什麼美食?
旺角一日人少又本地吃法有什麼?
▼ 關於香港這樣玩
一本香港城市志,由沙拉帶你探索不一樣香港。
- the end -
香港這樣玩 (hk_fun )
圖文原創,未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