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用戶在任意一個平臺都能看到你發布的作品,你的知名度和信任度是不是大增?對你的轉化是不是非常有利?如何實現,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自媒體矩陣策略。
一、什麼是自媒體矩陣,做自媒體矩陣有什麼好處
「矩陣」是一個數學概念,指按一定的計算方法,行與列進行計算得出結果。而現在講的自媒體矩陣,簡單的說是指同時經營多個自媒體平臺,將他們做統一管理,以某個平臺為核心,將他們有機組合運營。
做自媒體矩陣有什麼好處呢?
1.有利於獲取更多流量,打造個人IP。做自媒體矩陣,可以讓內容通過更多渠道展現,讓價值做最大化發揮,可以在各個平臺積累自己的粉絲,提高知名度,可以將不同平臺的流量導入到私域,成倍提升轉化。
2.有利於降低運營風險。各平臺的規則不盡相同,有時在A平臺發的作品能上熱門,而在B平臺確不過審,如果嚴重點還可能導致帳號停用,一旦停用,前期的努力都付諸東流,而做自媒體矩陣能有效避免,畢竟在其它平臺的內容還在。
二、自媒體矩陣的類型
1.相同的內容,以相同的形式,在不同平臺分發。
比如一篇文章,分發到多個圖文平臺,一個視頻發布到多個視頻平臺。可以是從多平臺引流到私域,也可以多平臺獨立運營變現。這樣做能讓你的內容得到最大展現,不足的是隨著平臺檢測機制的完善,可能會被部分消重。
2.相同的內容,以不相同的形式,在不同平臺分發。
可以將一篇文章發布為圖文,轉換成視頻/音頻後,發布到音視頻平臺。這樣做能將你的內容以不同方式展現在不同平臺,也避免了因為內容同質而被平臺消重。
3.不同的內容,在同一平臺分發。
可以是一個大領域,分多個號分別做多個細分領域,比如做母嬰領域,號一可以做孩子飲食方面的,號二可以做孩子生病護理方面,號三可以做孩子教育方面的。
「某某讀書」就在某音做了幾百個矩陣號,不了解的可以去搜索看看。
以上幾種自媒體矩陣的類型,可以根據自己的規劃,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模式來做,前期的準哥筆記有專門做解說。
三、如何打造自媒體矩陣
首先,設立一個核心平臺,比如我們以某家作為核心平臺運營,根據其推薦機制,我們的作品以它為首發平臺。建立帳號,完善資料,後續各平臺的資料建議統一。
其次,分析粉絲畫像,選擇要做的矩陣平臺,如果不知道選做哪幾個,也可以揀目前流量較高的平臺來做。帳號名稱、頭像、簡介等保持一致。
再次,輸出內容分發,作品第一時間在核心平臺首發,幾個小時後再在其它矩陣平臺分發。為做到最好的分發效果,建議不只是做簡單的分發,而是針對不同平臺的喜好和推薦機制,將內容稍作修改,迎合平臺,能得到更好的流量支持。
如果內容是以不同形式分發,還需花時間做內容轉換,文章變視頻,還得剪輯,文章變音頻,還得做音頻修飾處理等。開始做覺得會很難,習慣了就成自然。
最後,持續更新作品。打造一個IP不是兩三天的事,要把你印刻在網際網路上,需要你持續的輸出,堅持更新,才不會被每天萬千的信息淹沒。不更新作品,就像堆稻草一樣,你就會被堆疊到底層,很難被用戶找到。
四、如何做好自媒體矩陣運營
1.做好時間分配。
做好矩陣,不是簡單的內容分發,比只做一個原帳號要花更多的時間,這就要求你做好時間分配。也許你做矩陣之前是一天寫一篇文章是上午搞定主要內容,下午精修;做矩陣之後那就得壓縮寫文章的時間,比如上午搞定文章,下午搞定其它平臺的適應。
2.摸清各平臺的內容側重點和推薦機制。
平臺的規則不一,原始創作的時候,儘可能考慮到每個平臺的調性,沒有到位的,分發的時候做適配,迎合各平臺的喜好,否則,可能效果跟做不做矩陣沒多大區別。特別注意敏感詞。
3.結合數據分析,調整創作方向。
運營了一段時間後,各平臺的數據就有一定的規律了,分析數據高低,可了解平臺和粉絲喜好,及時做創作調整,往受歡迎的方向靠攏。
4.向私域平臺引導流量。
一個平臺的紅利基本有一個期限,紅利期一過,收益就大大降低,我們最好一開始就做好流量向私域轉化的準備。在平臺的粉絲不管是幾十萬還是幾百萬,都是平臺的,只有到了自己的私域才真正是自己的。
5.內容提升。
內容是流量的載體,內容的質量決定了流量的大小。要獲得長足的發展,持續的輸出有價值的內容才是關鍵。有了流量,有了轉化,沒有到位的交付,總歸做不長久。每天花點時間多做輸入,多讀多看他人的優秀內容,到用時才有貨輸出。
以上是對打造自媒體矩陣的簡單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隨著平臺機制的完善,矩陣運營也需適時跟進,更新調整策略,多注意平臺平時更新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