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穴——人體強腎第一要穴!生命活力之源!

2020-12-12 百年養生

許多人都知道鹿茸、枸杞、蟲草、紫河車(胎盤)是補腎佳品,其實,人體湧泉穴對補腎壯陽也有極好的作用。而且無需發錢。

推按湧泉穴,強身長壽,是人體的活力之源!

湧泉穴是人體重要的「長壽穴位」之一。湧泉穴與臟腑、經絡有密切關係,是病灶的反射區,可以通過刺激此穴,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湧泉穴是一個井穴,即源頭。把氣血引到腳上,實際就是引到湧泉穴去,這叫引血歸源。引血歸源有什麼好處呢?它使人不容易衰老,這是最大的好處。湧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如山環水,指望人體中氣氣場,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是生命的活力之源。

推搓湧泉穴之所以能防治各種疾病

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便秘等病效果較明顯,這是因為:

(1)中醫的經絡系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而腧穴是人體臟腑組織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它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可以反應病症,協助診斷和接受各種刺激,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通過推搓湧泉穴,可以達到對腎、腎經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體性調節和整體性治療的目的。

(2)人類的足底部含有豐富的末梢神經網,以及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等器官,它與人體各個系統、組織、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繫。

通過對湧泉穴的推搓可以加強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節律的運動性,從而促進了血液、淋巴液在體內的循環,調整人體的代謝過程。

(3)推搓摩擦出現的熱感,就是一種良性的刺激。加之在推搓過程中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的形體導引運動和身心的修養過程。

湧泉穴——人體強腎第一穴!

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乃是腎經的首穴,也是人體長壽要穴。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湧泉穴取穴方法

此穴位的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此穴位的主治疾病:神經衰弱、頭暈、頭痛、耳聾、耳鳴、哮喘白髮、腰腿酸軟無力、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膀胱炎、大便秘結、怕冷症、腎臟病等五十餘種疾病。

經常按摩湧泉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益壽延年之功。我國中醫認為: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髮烏亮,性功能強盛。反之,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據臨床應用觀察,如果每日堅持推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湧泉穴養生法由來已久,至宋代已廣為盛行。在《蘇東坡文集》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閩廣地區很多人染有瘴氣(瘧疾),有個武將卻多年安然無恙,面色紅潤,腰腿輕快,後來人們發現,他每日五更起坐,兩足相對,熱摩湧泉穴無數次,以汗出為度。之後,很多人仿效此法,不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

古人也愛湧泉穴,蘇東坡就是其中的典範。

蘇東坡有一佛門好友,法名佛印。一次,東坡在佛印那裡談天說地,酌酒吟詩,不覺已過半夜,由於入城已晚,便索性下榻寺裡歇宿。其時蘇東坡脫去衣帽鞋襪,上床閉目盤膝而坐,先用右手擦摩左腳心,接著又換左手擦右腳心。

睡在對面床上的佛印見狀,便打趣道:「學士打禪坐,默念阿彌陀,想隨觀音去,家中有老婆,奈何!」

東坡充耳不聞,半晌,擦畢腳心,遂張開雙目,笑答道:「東坡擦腳心,並非隨觀音,只為明雙目,世事看分明。」

原來東坡居士所擦腳底,正是足少陰腎經湧泉穴的所在。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所以擦足心湧泉可以滋補肝腎,有助健腦明目。

蘇東坡之所以如此深愛湧泉穴,還因為他知道這個穴位對身體的好處,遠不只是健腦明目這一個作用,還有其他很強大的功效:

1.培補元氣,強身保健,治療虛弱性疾病

按摩湧泉穴可以培補元氣,振奮人體的正氣,調整臟腑的功能,提高抗病的能力,起到強身保健的作用。蘇東坡著有《養生記》,把擦湧泉穴,視為養生之要術。《壽視養老新書》指出:旦夕之間擦湧泉,使「腳力強健,無痿弱酸痛之疾矣」。擦湧泉可以增強人的體質,增強抗禦病邪的能力,並能夠治療虛弱性的疾病。

2.增強人體免疫力,抗禦傳染病

按摩湧泉穴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防禦時氣疫毒、水溼淫氣的侵襲,具有提高抗禦傳染病的能力。蘇東坡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揚州有武官侍真者,官於兩廣十餘年,終不染瘴(瘴即瘧疾,當地稱『琵琶瘟』),面色紅膩,腰足輕快,從不服藥。唯每天五更起坐,兩足相向,熱摩湧泉穴無數(次),以汗出為度。」這位武官在兩廣做官十餘年而不感染瘧疾,就是靠每天五更時按摩湧泉穴。

3.溫補腎中陽氣,好處多多

擦湧泉穴可以治療陽痿、遺精、頭目眩暈、健忘等腎中陽氣虧虛的病症。這是因為腎中所藏的元氣是維持人生殖功能的物質基礎,如果腎陽虧虛,就會導致男性發生陽痿、遺精;女性發生不孕、月經失調等生殖功能的異常。由於腎中的陽氣是一身陽氣的根本,所以還可以治療四肢終末不溫的手足怕冷症狀。

人體的泌尿系統、生殖系統,也屬於腎功能系統,所以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發生問題,譬如尿急、尿頻、夜尿繁多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進行治療。

同時,腎中精氣虧虛,還會造成髓海失養,出現頭目眩暈、健忘等大腦功能異常的病症。通過擦湧泉,可使大腦得到充足的供養,從而對健忘、頭目眩暈等腎虛的病症有很好的作用。

4.交通心腎治失眠

將兩隻手心對搓至極熱後,用手掌心對搓兩足心至極熱,長期堅持,即可治療失眠、調整心率,讓你高枕無憂。

湧泉穴的自我保健方法:

①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作前後反覆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的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②取自然體位、仰臥位或俯臥位,用自己雙腳作相互交替的對搓動作,可也用腳心蹬搓床頭或其他器械。

此外,也可以坐在椅子上,用腳底踩球狀物,達到按摩湧泉穴的目的。

用手指壓湧泉穴,可輔助腦出血後的康復,還可治療鬚髮早白。

相關焦點

  • 「秋收冬藏」,足底穴位—湧泉穴的妙用
    湧泉穴的妙用不知不覺夏天過去,迎來了秋天,早晚溫差較大,儘管中午還會炎熱,但晨起和晚上絲絲涼意還會讓人感受到秋天的氣息。「秋收冬藏」,由於白露之後,天地陽氣開始收斂,對於腎臟而言,也開始收納陽氣了。今天來介紹一下湧泉穴——防寒保暖,強腎第一要穴,我們平時要多按揉。隨著健康知識的傳播,想必大家對湧泉穴也有認識。湧泉穴位於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當足底第2、3趾蹼緣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的交點處。它是足少陰腎經的首穴,也是人體長壽要穴,也是急救穴之一。
  • 太溪湧泉穴補腎固元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的元陰和元陽都來源於它。補腎一直是人們談不完的話題,補腎養腎,試試這3個穴位吧,簡單又有效。太溪穴——匯聚腎經元氣。腎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的元陰和元陽都來源於它。
  • 拔罐湧泉穴好處多 補腎氣養五臟
    拔罐湧泉穴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湧泉穴是身體的一個重要的穴位,按摩湧泉穴就能起到很好的養生功效,那麼拔罐湧泉穴有哪些功效呢?專家介紹,拔罐湧泉穴可以起到補腎壯陽的功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張仲景:留下的「小金方」,睡前喝一杯,還你「嬰兒腎」
    中醫將腎稱之為我們人體的「先天之本」,認為我們的身體之所以能夠正常的運作和工作,都離不開腎臟的功勞,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因為不當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在無形之中都在傷害著我們腎臟的健康,尤其是到了40歲以後,我們的身體各項機能都會隨之走向下坡路,如果此時還不注意調理,則會直接加速身體衰老。
  •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水為生命之源
    很奇妙的一件事情,地球水體的比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0.8%,水約佔人體組成的70%;科學界認為,地球的生命來自海洋,來自水裡,然後才到陸地的,中國傳統文化,也認為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為先天之本的說法,《黃帝內經》中《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 補腎陽滋腎陰的十全大補穴,秋冬要灸透
    宋代大學士蘇東坡愛搓足心來保健明目,因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同時足底有人體很重要的一個穴位——湧泉穴,作為足少陰腎經的開源之穴,它在人體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一、湧泉穴定位、釋義湧泉穴在人的足底前三分之一中間處,在足底人字溝裡。
  • 腳下湧泉穴,治疾病.抗衰老.助睡眠.降血壓,作用大益處多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湧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滋補腎精,增強臟腑,強身抗衰,提高免疫力等等,在養生、保健、益壽、強身、防病、治病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它的保健養生作用大,也被稱為長壽穴。特別對於老年人,象家中的父母,不妨讓老人們經常刺激腳心湧泉穴,可延緩衰老,防止下肢和腳部麻木、四肢無力、足部常年冰涼等,有利於健康長壽。
  • 睡覺時腿轉筋,可以試試艾灸湧泉穴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穴:湧泉穴,《靈樞》說凡是經筋病的治療,都應該以局部取穴為主。腓腸肌痙攣的部位正好是湧泉穴,我們可以在睡覺前用艾條灸一灸。常一次見效或痊癒。湧泉穴,又名「地衝穴」,屬木,是腎經第一穴。湧泉,顧名思義,就是水如泉湧,不過此處湧動的是生命活力之水,也是人體的腎臟反射區,直接反應腎臟功能的變化。
  • 小腿靜脈曲張,點壓承山穴和湧泉穴!
    其實防治靜脈曲張也可以很簡單,經常按摩一下小腿上的承山穴和足底的湧泉穴,就能夠讓它變得好起來。每天自己用手指指尖或者指骨來按揉這兩個穴位各10分鐘,每天2-3次,長期堅持下來,你會慢慢在發現,原來青筋凸起的小腿變得平滑柔和了。那麼,小腿靜脈曲張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按摩承山穴和湧泉穴就可以起到防治的作用呢?
  • 記住養陽氣的四大要穴——氣海、關元、神闕、命門!
    反過來,如果能保持陽氣的充盛,人就會少生病,有活力。「氣海穴」位於臍下1.5寸的地方,與之相鄰的「關元穴」,以及上面的肚臍「神闕穴」,和後背與肚臍位置對應的「命門穴」,是事關陽氣的四大要穴,這些部位的保溫,就是對人體陽氣的維護。
  • 氣海穴——人體生氣之源,按摩氣海暖全身!
    氣海穴;是人體內的一個穴位。又名脖胦。出自《靈樞·九針十二原》說:「肓之原,出於脖胦,脖胦一」。是任脈穴位名稱,氣海穴屬於丹田部分,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直線連接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10等份,從肚臍3/10的位置為此穴。
  • 欲求長生 先斷三屍 | 修道之人為什麼要守庚申?
    《黃帝內經》認為,萬物之生由乎陽,人的生長壯老,皆由陽氣主導;精血津液的生成,皆由陽氣化來。如果人體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能量和熱量,生命就要停止,所謂「陽強則壽,陽衰則夭」,就是這個道理。而寒溼是最損傷人體陽氣的。中醫常常將寒溼同提,是由於寒邪和溼邪常相附相生,病情交織。而寒溼交織會在人體形成一股濁重之氣,嚴重阻礙人體氣機,從而成為各種疾病的源頭。
  • 《黃帝內經》談腎臟腎:為做強之官,為生命提供原動力!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要經過生長、發育、成熟、衰老、死亡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決定我們健康與否,和生命長短的不是我們的心肝,而是被我們譽為先天之本的腎。自古中醫就有「腎為先天之本」,「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人慾長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也」的說法。
  • 這兩個致命習慣很多人有,再不改,腎就完了!
    腎主管我們的生長、發育、生殖、繁延後代、以及水液代謝等的功能,中醫中有說法將腎稱作「先天之本」,養腎是抗衰、防老、補精力的根本。兩個習慣傷透腎腎臟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用多說,老年疾病及早衰多源於腎精虧虛,真元耗散,陽氣衰竭,故中老年人應注意保養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