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號稱千年帝都,十三朝古都。但是由於歷史年代久遠,自然的雨吹雨打,加上屢次城火的損毀,歷史上曾經輝煌興盛的宮殿、城廓都變成了掩埋於地下的殘壁斷垣。
現在人們到洛陽看到的天堂、明堂、應天門、定鼎門、麗景門門等古代建築,都是本世紀以來的恢復性建築。有人說,這些都是觀代建築,沒計麼好看的。而筆者以為,它們雖然是現在建的,但畢竟是在文物考古成果的基礎上,由專家沒計、按左代面貌恢復修建的,由此也可以形象直觀的感知古代宮殿城廊的樣子。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西關的麗景門,是金明洛陽城西門,是一座展現洛陽古都風貌的城樓,被評為洛陽市新八大景。所以,麗景門成了到洛陽市旅遊必到的景點之一,一些遊客的感受是「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
麗景門始建於金興定元年(1217年),歷史上,該城樓屢經毀敗,也屢經修復。現在人們看到的麗景門,是洛陽市政府於2002年在金元明清時期的麗景門原址重建的,佔地面積1.8萬餘平方米。
整個麗景門景區由城門樓、甕城、箭樓、城牆和麗景橋(古時為吊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幹浮雲,氣勢磅礴,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成為洛陽古城歷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
2020年8月30日早上,天朗氣清,朝陽柔和。「古津新歌」自駕到洛陽麗景門探訪古都歷史文化。登上翁城箭樓,漫步河洛文化長廊,參觀洛陽帝王史館,對於十三朝古都的歷史進行了具體的探究了解。自我感覺,麗景門值得人們漫遊觀覽。
從金業路與西門口街交叉口向東走上麗景門橋,可以感受到麗景門的宏偉壯觀。這裡是經常遊客打卡留影的地方。
過了麗景橋繼續向東走,穿過拱形門,就走進了甕城。迎面可見雄偉高聳的箭樓。在這裡拍攝全景照片,需要用超廣角鏡頭。否則,就只能拍到局部。
走到箭樓下的拱門回頭向西看,是由南向北的圓弧形城門樓。最上層由南向北依次是河洛文化長廊,媽祖廟,洛陽帝王史館等。中間是兩層栱形門窗造型,古色古香。
穿過箭樓下的栱門洞,向左拐約二十米,可到麗景門景區售票處,購票登樓,沿著環形參觀路線依次觀賞麗景門風景、俯瞰洛陽老城歷史文化街風貌。
對洛陽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看看「洛陽帝王史館」。
洛陽麗景門文化史跡也比較多,一次遊覽很難理清頭緒。「古津新歌」還將再次探訪麗景門,即時發布新圖文。敬請持續關注「古津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