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東地區局勢的六大看點

2020-12-12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0年中東地區在「亂」、「變」中即將艱難渡過。面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猛烈衝擊,地區格局繼續發生深刻調整,主要有以下六大看點:

第一大看點:疫情成災。

中東地區已淪為世界疫情重災區。疫情蔓延快、控制難,且呈現「長尾化」特徵,抗疫恐成持久戰。自1月底阿聯出現首位病例以來,地區國家確診病例現已突破420萬大關,部分戰亂國家抗疫形勢堪憂,葉門死亡率甚至接近30%。目前,地區日均新增病例大於治癒病例,疫情拐點遠未出現。較長時間內,疫情還會出現持續反覆。這對地區的影響是全面的、深刻的,而且是長期的。

12月5日,旅客在阿聯杜拜機場候機大廳辦理中轉業務。圖自新華社

發展受挫。地區既有的經濟痼疾被激化和放大,航運、旅遊、會展等支柱產業遭受重創,恢復緩慢,貿易投資受阻,債務風險上升,國際油價下跌拖累產油國財政。據報導,海灣合作委員會6個成員國石油收入將銳減2700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地區國家GDP將平均萎縮5.7%,戰亂國家降幅最高可達13%,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下降7.1%。

角逐激烈。為轉移國內疫情矛盾和填補美國從地區戰略收縮的「真空」,地區一些國家紛紛出場,或爭奪地區事務主導權,或擴大影響,增加話語權。在此背景下,地區重新分化組合,出現陣營化、多元化、碎片化和「菜單式」合作。沙特和伊朗分別代表的伊斯蘭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矛盾加劇,爭鬥升級,互不相讓。土耳其插手敘利亞和利比亞內政,並向利派遣部隊。埃及支持利國民軍。阿聯國小,但不甘寂寞,搞起地區大外交,染指葉門和利比亞事務,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拉緊同美國關係,以提高自身地位。卡達敢於對沙特說「不」,並與土耳其和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結成聯盟,以應對地區不測。以色列異常活躍,高調宣揚同部分阿拉伯國家的外交關係;經常空襲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設施,最近又暗殺伊朗著名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和革命衛隊高官穆斯林·沙赫丹,對黎巴嫩真主黨,不時進行軍事打擊。

部分「阿以媾和」有了新發展。阿聯、巴林和蘇丹先後宣布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使阿以固有矛盾出現新突破。它顛覆了「阿拉伯和平倡議」確立的「土地換和平」原則,必將進一步削弱阿拉伯世界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集體共識,影響地區力量平衡,從而使中東格局增加新的變數。

第二大看點:海灣局勢嚴峻。

沙特上層大清洗,影響深遠。3月6日,沙特軍隊出動,以「叛國罪」逮捕拘禁了現任國王的親弟弟艾哈邁德和前王儲納伊夫等人。此事系由王儲穆罕默德精心策劃,且蓄謀已久。他突然出手的主要原因,一是抓住時機,減輕壓力。當時疫情肆虐歐美,各國忙於抗疫。被捕的兩位親王雖在歐美影響較大,但當地更多關注疫情,無暇它顧,故對此置評甚少,媒體僅做一般報導,從而減輕了來自西方的衝擊波。二是未雨綢繆,先發制人。王儲深知王室權貴對其「世襲制」大為不滿,尤其是在薩勒曼國王年事已高,隨時可能出事的情況下更為嚴重。故他提前動手,排除異己,掃清障礙,為順利接班鋪墊。三是控制輿論,穩定民心。突出被捕要員犯有「叛國罪」,縮小打擊面,掌控媒體報導,不使事態擴大,以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阿聯、巴林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尤其是阿聯成為海灣阿拉伯國家中「首個吃螃蟹的人」。10月18日,巴林同以色列正式建交;20日,阿聯首個高級官員代表團訪問以色列。雙方籤署了一系列旨在加強聯繫的雙邊協議。

阿、巴與以走近是水到渠成,並非偶然,熱血來潮。一段時間以來,阿聯、巴林和以色列就應對伊朗威脅不斷協調。此次兩國宣布同以關係正常化只是公開挑明而已。其主要目的,一是欲藉助以在高科技和安全領域先進經驗以及猶太集團的雄厚資金,加快本國經濟多元化、「後疫情時代」復甦經濟和安全治理;二是可「聯以遏伊(朗)」,防範伊在兩國勢力坐大,尾大不掉。這對什葉派人口佔多數的巴林而言,更為重要;三是向川普送禮示好,即便拜登上臺,兩國也會獲利。

伊拉克政局不穩。政府官員辦事效率低下,貪汙腐敗成風,經濟一路下滑,失業率高企,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目前20%人口生活在貧困線(每天2美元)以下,供電能力只有需求的一半,還有20%的地方未通自來水。對此,廣大民眾多有怨言,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時有發生,致使政局動蕩不安。

第三大看點:地區熱點時有起伏,難以化解。

巴勒斯坦問題更為棘手。隨著以色列先後同阿、巴、蘇三國關係正常化,以方重點工作更投向阿拉伯國家,爭取更多國家「入夥」,以圖通過「和平換和平」取代「土地換和平」的模式。當前阿拉伯國家集體對以局面遭到嚴重破壞。以當局樂見其成,自然不急於與巴方恢復和談,故巴問題進一步被邊緣化。儘管如此,巴問題始終是中東根源性問題。9月7日,沙特國王薩勒曼與川普通話表示,沙特熱切期盼公正永久地解決巴勒斯坦問題,9月9日,阿盟秘書長蓋特表示,阿盟反對一切吞併巴勒斯坦領土、損害巴勒斯坦人民權益的計劃,「阿拉伯和平倡議」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全面、公正和永久和平的基本方案。

敘利亞危機又起波瀾。敘政府已控制局勢,收復了大部分國土,並在伊德利卜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打通了連接大馬士革與阿勒頗之間的M5戰略公路。因涉及土耳其利益,致使雙方直接軍事衝突一度升級。眼下戰事趨緩,總體形勢平穩。敘政府正致力於兩大重建,一是議會選舉。7月19日,敘舉行了新一屆議會選舉;二是恢復經濟,加強基建,改善民生。敘政府正在艱難地挽救遭9年內戰、西方制裁和黎巴嫩金融危機連續打擊的經濟。

此外,葉門、利比亞問題持續發酵。黎巴嫩又深陷危機,經濟十分困難,黎鎊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超過80%。據當地金融機構估算,黎公共債務佔國內GDP的比例達150%,位居世界第三,而青年失業率達37%,整體失業率為25%。

第四大看點:美國添亂,屢屢生事,製造麻煩,禍及地區安全。

推出巴以「世紀協議」,挑撥離間,用心險惡。1月28日,川普推出解決巴以爭端的「世紀協議」即「中東和平計劃」,激怒了巴勒斯坦人。巴方當即拒絕接受。2月1日,阿拉伯聯盟在開羅召開緊急外長會議。阿盟會後宣布拒絕接受美國政府提出的「中東和平新計劃」,支持巴勒斯坦合法權利。

1月28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舉行聯合記者會。 圖自新華社

該「世紀協議」,一改美國歷屆總統的主張,明顯偏袒以色列,是一份徹頭徹尾的親以協議,以犧牲巴勒斯坦人的根本利益為代價,換取實現以色列的利益最大化。該協議規劃的巴未來是「國家」無主權,領土「碎片化」,在以「屋簷下」。因此,該協議是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嚴重違反國際法、聯合國有關決議和國際社會公認的「兩國方案」。川普宣稱,該協議提出了「現實的兩國方案」是站不住腳的。首先,關於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協議」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巴勒斯坦國未來將在東耶路撒冷部分地區建立首都。結果是在東耶路撒冷的阿拉伯郊區小鎮阿布迪斯。對如此嚴肅的問題,進行如此輕率地處置,完全違反聯合國有關決議和巴人意願。其次,關於猶太人定居點合法性問題。巴方一貫堅持這些定居點是非法的,並要求拆除和停建。然而,「協議」則承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猶太人的主權,只是要求以色列在未來4年停止擴建定居點。第三,巴勒斯坦國領土。表面上,未來巴國領土面積將比現在巴實際控制的領土大兩倍。但實際上,都被分割、支離破碎,而且都將分在以色列與埃及西奈半島交界處的內蓋夫沙漠之中,土地十分貧瘠。第四,允許巴建國的條件是實現「非軍事化」。這等於國家沒有獨立主權,形同虛設,仍要寄人籬下,任人宰割。第五,所謂「投資換和平」。該協議計劃投資500億美元用於巴經濟建設。當然,巴方需要發展經濟。但當前的核心問題是巴建國。金錢買不到巴獨立主權,更買不到巴人心。

同阿富汗塔利班籤署的和平協議是籠絡人心,難以結束阿戰爭。2月29日,美塔在多哈籤署了結束阿戰爭的和平協議,規定美國將開始逐步減少其在阿的駐軍,塔利班承諾不再讓阿成為恐怖分子的庇護所。然而協議墨跡未乾,雙方衝突又起,增加了國際社會對協議可信度的疑慮。從地緣政治考慮,美國決不會全身而退。就協議本身而言,涉及多方因素,真正實施,尚需時日。儘管如此,該協議仍給阿和平帶來一線希望。

高舉「橄欖枝」,上演「中東秀」。8月以來,川普先後促成阿、巴、蘇三國與以「握手」及召開「中東和平峰會」,大肆宣揚他開啟了「新中東」。他如此熱情,旨在達到一石三鳥之目的,其一、彰顯中東外交「新成就」;其二、轉移國內廣大民眾對川普政府抗疫不力、經濟乏力和種族歧視嚴重的不滿和指責;其三、主要著眼於總統大選,力爭勝出,連任總統。結果,拜登當選總統。這表明,川普的上述外交努力收效有限,並未能挽救他競選敗局。

加緊同俄羅斯博弈。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定要佔有一席之地,決不讓俄主導左右。因此,美繼續在敘駐軍,佔據油田,撈取實惠;向敘反對派武裝提供大批武器裝備,並保持同庫德武裝的聯繫。同時,拉住土耳其,破環俄伊土聯盟,對敘制憲委員會設置障礙,從中作梗,影響其工作進程。

第五大看點:美伊(朗)嚴重對抗。

年初,美又對伊核計劃負責人及其領導的機構實施新制裁;對伊軍事要員進行定點「清除」。1月3日,美暗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將軍。在伊朗疫情爆發後,川普表示予以「人道主義援助」,但對伊朗領導人要求美取消制裁不予置理。對此,伊朗針鋒相對,強勢反擊。為報復美殺害蘇萊曼尼,伊軍向美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發射飛彈襲擊,致使美軍百餘官兵受傷。對美向伊提供「抗疫援助」,伊方堅決拒絕。魯哈尼總統表示,如果美國想幫助伊朗遏制新冠病毒疫情,美國就應該取消對伊制裁。

1月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民眾為蘇萊曼尼送行。 圖自新華社

4月22日,川普發布推特稱:「已指示美國海軍擊沉並摧毀任何伊朗炮艇,如若它們在海上騷擾我們的船隻的話。」此語一出,引起伊方強烈反擊。23日,伊朗國防部長哈塔爾說,伊朗已做好應對任何威脅的準備。其實,川普主要是向伊朗發出警告。4月15日美國6艘艦船在海灣遭到伊炮艇「騷擾」(對此,伊方否認)和22日伊朗成功發射首顆軍事衛星,引起了美國的不滿和警覺。故美方隔空喊話,敲山震虎,要伊朗「懸崖勒馬」,不要「鋌而走險」。

6月5日,川普在慶祝一名遭伊朗囚禁的美國人回國儀式上,敦促伊朗就其核計劃「達成大交易」。同時他提出,如果伊方在美總統選舉前協商,就會得到更好的條件。對此,伊方斷然拒絕。8月,美國又對伊朗發難,妄圖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延長對伊制裁。結果,遭到拒絕,陷入空前孤立。

10月8日,川普政府宣布對伊朗銀行業實施全面制裁,以進一步削弱伊經濟。10月26日,在美大選前夕,川普政府又對伊朗石油部、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及其油輪子公司實施了反恐制裁。

面對美國威脅,伊朗繼續進行飛彈試驗。8月20日,伊軍方成功發射命名為「蘇萊曼尼」的地地彈道飛彈。伊國防部長哈塔米公開宣稱:「這種飛彈的射程為870英裡(約合1400公裡)」。他說,伊朗已擁有射程超過620海裡的新型巡航飛彈。10月21日,伊朗舉行了大規模防空軍演,以「彰顯其軍事實力」。

川普雖即將離開白宮,但仍揪住伊朗不放。最近以色列對伊搞的兩起暗殺事件,同他脫不了干係。其目的旨在激怒伊朗,進行報復,挑起美伊衝突,進而阻止伊核協議明年拜登上臺後「回歸」。此雕蟲小技,難以得逞。

第六大看點:「伊斯蘭國」(IS)又有發展。

IS殘餘勢力,趁疫情,又蠢蠢欲動,活躍起來,主要在伊拉克西部和北部的遜尼派省份、敘利亞東部以及敘伊600公裡邊界沿線人跡罕至的沙漠地帶活動。眼下IS著重打擊支持政府的部落武裝、當地官員、警察哨所、政府軍;破壞地方經濟重建和對流離失所人員的安置工作,並在無人區建立新據點。據報導,IS已製造超過430起襲擊。近來,IS又在法國的尼斯和奧地利的維也納製造了恐襲事件。

在國際上,IS利用網絡大肆招募人員,號召各地組織重新行動起來,展開多種恐襲活動,以收復失地,恢復活力,控制更多地區。IS上述活動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普遍要求各國要團結合作,繼續反恐,以防其捲土重來。(作者劉寶萊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前副會長、前駐阿聯、約旦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相關焦點

  • 中東局勢現狀分析最新消息 2020中東局勢最新發展趨勢
    針對當前美國與伊朗矛盾激化、海灣地區局勢緊張升級,多國專家學者認為,美軍打死蘇萊曼尼是魯莽的冒險行為,美國一味採取危險行動將使美國形單影隻,也將使地區局勢更加危險。對此,國際社會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勢持續升級。
  • 中東緊張局勢升級,日元上漲、股指期貨下跌
    中東緊張局勢升級, 日元上漲、股指 期貨下跌; ① 金價飆升, 美國和日本股指期貨下跌,澳大利亞股市開盤走低; ② 標普500指數上周五出現一個月來最大跌幅,蘇萊曼尼被殺事件可能導致整個中東地區的暴力升級; ③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在2020年初對風險資產大體上積極的走勢預測蒙上了一層陰影;
  • 中東面面觀丨2020年中東經濟的韌性與掙扎
    (圖片來自當地媒體)杜拜國際機場只是2020年中東國家的縮影之一,這一年中東國家在各方面尤其是經濟上遭遇了數十年一遇的「艱難」,油價暴跌和新冠肺炎疫情對中東尤其是海灣國家經濟形成了巨大衝擊,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該地區(包括所有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的經濟表現將是1978年以來最糟糕的。
  • 花旗稱中東局勢或改變美國國防開支局勢 利好國防股
    來源:新浪美股新浪美股1月3日訊 花旗認為,鑑於中東地區衝突升溫,美國民主黨可能找不到反對增加國防開支的理由。花旗分析師Jonathan Raviv在報告中寫道,「中東緊張局勢可能會改變2020年的國防對話」,「與往常一樣,國防股往往受益於人們對風險加劇的認識以及地緣政治衝突的可能性。」在周四,在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在伊拉克進行的一次空襲行動中,一位伊朗重要軍事領導人Qassem Soleimani喪生,震驚了全球市場。
  • 美國緊逼、伊朗強硬,2019年中東局勢持續緊張
    美國緊逼 伊朗強硬5月24日,據俄羅斯衛星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方將向中東地區增派約1500名士兵。同一天,據德新社報導,美國政府以與伊朗關係緊張為由,繞過國會向沙特、阿聯和約旦啟動共計22項、總價值約81億美元的軍售。5月以來,美國步步緊逼。
  • 伊朗對等反擊,以色列摩薩德高級指揮官被殺,中東局勢危險
    中東局勢總是令人擔心,特別是在當今世界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美國官員12月5日披露數據顯示,美國2020財年軍事裝備出口總額為1750億美元,同比增加2.8%期中出口武器的一半流向了中東。從美國出口武器的走向就可以看出,中東地區是局勢最為不穩定的地區。
  • 2016見證中東局勢一幕幕「神轉折」
    (新華社記者 楊臻攝)【編者按】時間的腳步匆匆向前,我們即將告別2016年,迎來嶄新的2017年。這一年,國際風雲倏忽變幻,地區熱點事件頻出,世界整體局勢跌宕起伏。-----------------------------------------------------在即將跨入2017年之際,回首2016年中東局勢變化,充滿著「戲劇性」,從長時段來看,可謂是「轉折性」的一年。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地區國家間關係跌宕起伏,出現戲劇性變化。一是土耳其與俄羅斯雙邊關係由冷轉暖,快速升溫。
  • 劉寶萊:盤點2017年中東七大看點
    2017年即將過去,回眸中東,令人眼花繚亂,主要有七大看點。一、   穩、治明顯,深得民心一年來,中東地區多數國家政府積極致力於穩定政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取得了較好成果。據報導,地區經濟有所恢復,GDP平均增長約4%,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   土耳其政局相對穩定土耳其對內加大維穩力度,深度推行全面整改,成功實現了修憲。2016年,GDP為此8577億美元,同比增長2。9%,人均GDP10788美元。
  • 中東局勢緊張 TUI航空為改航線致航班延誤36小時
    攝影:miro_M民航資源網2020年1月7日消息:據simple flying報導,由於中東地區日益緊張的局勢,乘坐TUI航空從倫敦蓋特威克機場飛往印度果阿的乘客近日面臨了36小時的延誤。此前,TUI航空倫敦至果阿的航線飛越歐洲,途經土耳其,掠過海灣國家(特別是伊拉克),然後抵達目的地印度。但是,由於中東地區局勢問題,TUI航空決定修改原定航線。
  • 中東這一年:七大看點回顧難以平靜的2017 (上)
    2017年即將過去,回眸中東,域內外國家博弈,風雲激蕩,多個國家在內政、外交上呈現新局面,有七大看點引人注目。 (一) 多國穩中求進 發展深得民心 一年來,中東地區多數國家政府積極致力於穩定政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取得了較好成果。地區經濟有所恢復,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 俄3大盟友爆發激戰,美國「撿漏」逆風翻盤,中東局勢或將大變天
    2020年的局勢在疫情的催化下,出現了諸多不穩定因素,熱點地區的衝突也處於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世界各國都緊繃神經,以防意外事件的不期而至。眾多國家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中蠢蠢欲動,大批印度士兵駐紮在邊境地區,與周邊多個鄰國展開對峙,北約也在沿著俄羅斯邊境,不斷增強自己的軍事存在,同時,美國在全球反導建設與軍事力量的發展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面對急劇惡化的國際生存環境,俄羅斯不得不出招應對。
  • 對伊武器禁運解除給中東局勢帶來變數
    強推再制裁伊朗 美霸權行徑遭普遍反對根據聯合國的決議,聯合國對伊朗武器禁運理應2020年10月18日到期。但近來,美國在安理會提出延長對伊武器禁運決議草案並試圖啟動伊核協議「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以全力阻止解除對伊武器禁運,均以失敗告終。
  • 意在攪亂中東局勢!美國大力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領土不保
    文|阿小水 審|樂一巴以問題是穩定中東局勢的關鍵。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衝突問題因宗教、歷史、文化因素而產生,大國幹預也加劇了局勢的複雜緊張。美國在中東事務上如此積極主動,原因在於動蕩不安的中東地區,是石油產出的重要地區,具有能源優勢。美國出於戰略布局,想藉此機會控制中東,獲得能源壟斷權,維護其霸主地位。自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也開始對世界上反美情緒高漲的地區採取十分強硬的態度,消除威脅。
  • 揭秘中東動蕩局勢中不可忽略的葉門危機
    就國內局勢而言,胡塞武裝集團在經歷內部三代領導人更替之後,其尋求政治權力(包括議會席位)和保障區域自治的根本政治訴求,通過激烈的武裝鬥爭已促使其從幕後走向臺前。在地區層面,沙特為首的國際聯軍對葉門境內反動勢力的軍事空襲也代表了中東局勢的深層致因。
  • 「暗殺」疑雲未解:中東局勢又起波瀾 石油要起飛?
    暗殺"疑雲未解,中東局勢又起波瀾,石油要起飛?資料圖,圖源:圖蟲創意又見炸彈襲擊油田,這讓本就波詭雲譎的中東局勢又起波瀾!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伊拉克基爾庫克省的油井遭到兩枚炸彈襲擊,兩枚炸彈襲擊了位於巴格達以北200多公裡處的兩處油井,並在該地區引發火災。
  • 布萊爾與約旦國王討論中東局勢和伊拉克問題
    英國首相布萊爾29日與來訪的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舉行會談,重點討論了中東和平進程和美國可能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等問題。  英國首相府發言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稱,布萊爾與阿卜杜拉二世在約45分鐘的會談中,主要就中東局勢和伊拉克問題進行了討論,雙方都表示將共同努力,把中東和平進程繼續推向前進。
  • 中東局勢或要變天了
    中東地區一直是最不穩的地區,長年以來中東的各國依舊戰火不斷,為了寸土必爭之地,相互攻擊指責。不過中東地區之所以能夠打得這麼火熱,也要感謝美國的軍事支持,如果沒有美國的武器支持,中東地區的戰爭破壞力應該會小很多,每場中東戰爭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存在。
  • 沙龍住院巴以局勢複雜 中東崛起「強硬派」
    柳莉  中東崛起「強硬派」  2005年,在美國的中東「民主」棋盤上,一批「強硬派」勢力在選舉中嶄露頭角:埃及有穆斯林兄弟會,巴勒斯坦有哈馬斯,黎巴嫩有真主黨,伊朗有以「狂言總統」內賈德為代表的「新保守派」。這些勢力的崛起,對未來中東局勢的走向將產生重大影響。
  • 中東局勢突變,俄羅斯三大盟友爆發激戰,美國不費吹灰之力翻盤
    其實,不論是敘利亞內戰、利比亞內戰還是納卡衝突,都能看到美國與俄羅斯的身影,直白的說,這些地區的衝突不過是美俄兩個大國博弈的戰場,但是,隨著戰況的發展,已經不單單是衝突雙方與美俄的事了,包括其盟友也全部被牽扯進來,譬如俄羅斯的三大盟友,直接因為利益關係大打出手,使得美國不費吹灰之力就輕鬆翻盤
  • 中東局勢火上澆油!沙特向以色列開放領空,戰機可直接轟炸德黑蘭
    自從伊朗首席核科學家被暗殺之後,伊朗就不斷指責是以色列安全部門所為,中東地區的局勢也一改之前的平靜,緊張局勢急速升溫,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沙特公布的一則消息,則讓中東的局勢火上澆油。據中東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月30日,沙特向以色列開放了領空,批准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飛機可以直接穿越沙特領空,而第一架飛機已於12月1日起飛。